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
4.齊讀課文13自然段
5.你有什么體會?
6.再讀13自然段。
7.回答課前兩個問題
(1)為什么稱作絲綢之路?
因為在這條道路上,主要的貿易物品是絲綢。
(2)絲綢之路有什么價值或意義?
絲綢之路是東西方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同時板書。
四、小結
古代的絲綢貿易,駱駝與商旅的情形,我們沒有機會再看到。而現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門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給我們講述著絲綢之路上那古老而美麗的故事。(出示掛圖)讓我們再來看看這一幕古老的風景,重溫那動人的一幕幕。齊讀第一自然段與最后一自然段。
板書設計
絲綢之路
東西方友誼交流之路
東西方經濟交流之路
東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3、白楊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大傘、撫摸、介紹、邊疆、陷入”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
4.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
教學難點
1.體會文章的寫法,感悟白楊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2.體會父親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情懷。
教學準備
1.課前要求同學們搜集有關邊疆建設者的資料:如屯墾戍邊的生產建設兵團戰士、支邊人員以及參加新疆建設的其他人員等等。
2.教師為同學們準備一些相關的影視資料、圖片。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大傘、撫摸、介紹、邊疆、陷入”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學習新課:
教師板書課題:白楊
生齊讀課題。
結合課前搜集到的資料,說說自己對白楊有哪些了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2.與小組同學交流問題。
3.練習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學習1-3自然段
教師指名讀1-3自然段,說說大戈壁灘給你怎樣的印象?(荒涼、沒有生機)
師引讀:沒有------沒有-------沒有------。天和地的界限------
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頭腦中形成畫面。
教師出示戈壁灘的圖片,看著畫面再讀第一自然段。
體會作者是怎樣寫大戈壁灘的?
教師板書:茫茫沒有……沒有……沒有…… 渾黃一體
師引讀第二自然段。作者用哪個詞語來形容白楊樹?(高大挺秀)
引導學生質疑:讀到這你會產生什么問題?
學生可能會提出:在這么荒涼的地方,白楊為什么還長得這樣高大挺秀?它有怎樣的特點?
默讀后面的內容。
四、寫初讀課文后的感受。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2.抓住重點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
3.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
教學難點
1.體會文章的寫法,感悟白楊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2.體會父親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情懷。
教學過程:
一、學習準備,導入新課。
昨天我們初步學習了著名作家袁鷹寫的《白楊》一文,(板書:白楊)學習了生字和新詞,初步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