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古詩兩首 《房兵曹胡馬》、《馬詩》課堂實錄
教材分析本篇課文中所選區的兩首古詩分別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房兵曹胡馬》和唐代著名詩人李賀的《馬詩》,這兩首詩都描寫了馬,與本單元的主題“馬”聯系緊密,但是雖然兩首詩都描寫了馬,卻有所不同,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從這方面入手,理解詩意。
教學目標
1.認識識字表生字,讀準發音,記清字形。
2.學會寫字表生字,能夠讀準發音、記住字形,用正確的書寫姿勢進行規范的書寫,把字寫美觀、工整、大方。
3.用多種方法熟讀古詩,體會兩首詩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4.鼓勵學生細心閱讀,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體的內容來說明中心句的,體會這種寫法。
教學重難點
古詩的詩句以學生誦讀為主,朗讀要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自悟詞句的大致意思,在自讀體會的基礎上合作學習,交流對語句的體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精彩兩分鐘:介紹有關馬的古詩或詩人。
目的:
1.調動學生已有的古詩積累,拉近學生與教材內容的距離。
2.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知曉有關作者的資料,為理解古詩的意境提供依據。
一、談話導入新課,出示課題
同學們喜歡馬嗎?你最喜歡馬的哪些方面?給大家說一說。通過這一階段的閱讀,馬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都留下了美好的形象,今天我們來學習兩位著名的詩人筆下的馬,看看能為我們帶來哪些新的感受。(板書課題:古詩二首)
二、講授新課
1.交流預習情況。
(1)要注意的讀音:
大宛(wǎn ) 鋒棱(léng )
驍(xiāo)騰 堪 ( kān )
(2)易錯字:(學生書空練習書寫,加深印象。)
鉤 絡
(3)比一比,再組成詞語:(做成投影片,讓學生辨析組詞)
婉( )驍( )堪( )漠( )俊( )
宛( )饒( )湛( )摸( )峻( )
yān( ) sì ( )
燕 似
yàn( ) shì ( )
(4)讀課文:《古詩二首》
2.復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提問:我們學習古詩有哪幾步?
學生: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悟詩情。
3.按步驟學習第一首古詩《房兵曹胡馬》
(1)作者在什么時間和背景下寫的這首詩?
這是一首詠物言志詩。作品作于開元二十八年(740)或二十九年,正值詩人漫游齊趙,飛鷹走狗,裘馬清狂的一段時期。詩的風格超邁遒勁,凜凜有生氣,反映了青年杜甫銳于進取的精神。
(2)解釋課題:從題目中你了解了什么?
兵曹:兵曹從軍的省稱,是唐代州府中掌官軍防、驛傳等事的小官。姓房的兵曹為何人不詳。
胡:當時指西域。
(3)學生學習和交流,理解詩詞的意思:
a讀了這首詩,哪些地方讀懂了?
b還有什么問題沒有解決?
c誰能把全詩的意思給大家講解一下?
(學生相互交流,相互補充,老師適時點撥。)
大宛名:著名的大宛馬。
鋒棱:鋒利的棱角。形容馬的神駿健悍之狀。
竹批:形容馬耳尖如竹尖。
峻:尖銳。這是良馬的特征之一。
堪:可以,能夠。
托死生:把自身的生死委托給馬。指這種馬值得信賴,能保證人的生命平安。
驍騰:健步飛馳。
詩分前、后兩局部。前面四句正面寫馬,對馬作了形象的刻畫。是實寫。詩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傳神之筆為我們描畫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馬”。
作者筆下的馬給你什么印象?(這是一匹上等的良馬。)你們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生答)
它來自大宛(漢代西域的國名,素以產“汗血馬”著稱),自然非一般的馬可比。杜甫寫馬的骨相:嶙峋聳峙,狀如鋒棱,勾勒出神峻的輪廓。接著寫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銳利勁挺,這也是良馬的一個特征。至此,駿馬的昂藏非凡已躍然紙上了,我們似見其咴咴噴氣、躍躍欲試的情狀。下面順勢寫其四蹄騰空、凌厲飛馳的雄姿就十分自然。“批”和“入”兩個動詞極其傳神。前者寫雙耳直豎,有一種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寫四蹄生風,而寫風入四蹄,別具神韻。從騎者的感受說,當其風馳電掣之時,好象馬是不動的,兩旁的景物飛速后閃,風也向蹄間呼嘯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