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潮
4、在描寫中作者運用那些修辭方法?
5、文章開頭與結尾一句之間有什么聯系?
三、對比賞析:
浙江潮和觀潮兩篇課文的不同之處?
語言文字方面朗讀感受方面內容結構方面
四、全文總結:
同學們還曾記得,那神奇美麗的五彩池;雄偉壯麗的瀑布;四季如畫的小興安嶺;還有這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這就是我們可愛祖國的山山水水,我們怎能不感到自豪,作者也正是把這種熱愛與自豪之情蘊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間。
板書:
浙江潮 觀潮
天下奇觀
潮來前 平靜
聲 形 色
遠 悶雷 一條 白線
稍遠 長 粗 橫貫
潮來時 再近 白色城墻
更近 千萬坦克 千萬匹白色戰馬
潮來后 平靜
教材分析:
《浙江潮》是一篇古文,節選自南宋文學家周密的《觀潮》,文章用散文的形式繪聲繪色地描寫了錢塘江大潮這一壯美雄奇的景色。多場面描寫,如錢塘江大潮的壯觀,原文還有水軍演習的動人情景和游泳健兒水中表演的精彩場面,以及觀潮時的盛大場面。描寫生動、形象、細致入微。而且通過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表現江潮的壯觀、江上活動及觀潮場面的盛大,寫得有形、有聲、有色。
文后附了一篇現代文《觀潮》,文章通過對大潮到來之前,之中,之后的描寫,表現大潮的雄偉壯麗。
設計理念:
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生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中,采用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合作學習,進行交流反饋。這既體現了教師“導”的作用,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使學生學會合作,學會探究。
《浙江潮》是一篇古文,同一篇現代文編排在一起,兩片文章在內容上有共同之處,所以讓學生對兩篇文章進行比較閱讀,通過閱讀現代文,疏通古文的文意,對于特別的難于理解的名詞教師進行點撥指導。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6個生字,主動積累“吞天沃日、若隱若現、人山人海”等詞語。
2、 背誦《浙江潮》,熟讀《觀潮》。
3、 通過對比閱讀,領悟和學習文章結構嚴謹、語言精煉的特點。
4、 體會文章的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和烘托渲染等方法的作用。
5、 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培養熱愛自然,親近的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古文文意。
教學重點:
通過對比閱讀,領悟和學習文章結構嚴謹、語言精煉的特點。
體會文章的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和烘托渲染等方法的作用。
學情分析: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李白在《將進酒》中說:“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中國有句俗語叫“水到東海不回頭。”可錢塘江的水則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從東;靥四锛遥貋頃r,氣勢非凡,真是天下最雄偉壯觀的景象,從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為快。(出示錢塘潮圖片或播放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