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學反思
教學中存有不足之處。擔心教學內(nèi)容沒法按時完成,因此,有些體現(xiàn)學生主動性的動手、動口的活動還不夠到位。個別學生的口頭表達聲音過小,應(yīng)該鼓勵學生大膽表達。日后教學應(yīng)形成自己較穩(wěn)定的教學風格,要求學生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并不是教學參考中的重點,而應(yīng)注重學生在朗讀、說話中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對于學生的質(zhì)疑要和、作好充分的準備,課前要多考慮在課堂上可能會出現(xiàn)的各個問題,盡量減少“卡殼”的情況出現(xiàn)。
《草船借箭》教學反思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我想努力體現(xiàn)這樣一個教學理念,就是讓人物形象活起來。關(guān)于這個教學理念,我想談三點自己的看法:
一、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己任
《草船借箭》是小說應(yīng)該說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盡管我們不明確地對學生說這是一篇小說,但也沒這個必要。但是我覺得,作為咱們語文老師來說,自個心里得有個底,這是一篇小說,必須牢牢地抓住人物的形象。上課之前我和孩子們有一段交流、一段溝通。我問孩子們: “你對《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當中哪些人物的印象特別深?”孩子們談了很多,我就在注意,我在分析,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其實對人物的這種形象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一個孩子談到他對關(guān)云長的刮骨療毒這個印象特別深,一個孩子談到他對張飛在長板坡大吼這個印象特別深,一個孩子談到他對趙云七進七出為了救劉禪劉阿斗那種奮不顧身的印象特別深。事實上,《三國演義》非常成功地刻畫了諸多的人物形象。比如象曹操的梟雄、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關(guān)羽的義俠、張飛的草莽等等,所有這些都是很經(jīng)典的、很傳神的人物形象。而這個,我覺得應(yīng)該成為我們對《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教學的非常重要的一個目標。因為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己任的,所以我們必須把小說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成功的、典型的人物形象,通過語言在孩子們的大腦里儲存下來,使這些人物形象能夠活靈活現(xiàn)地、生動傳神地展現(xiàn)在孩子們的面前。這是我在處理這篇課文的時候,在設(shè)計教學過程的時候,首先把握的一點。
二、只有形象才是活的,而抽象卻是死的
人物的形象離不開他的語言,離不開他的行為,離不開他的表情,離不開他的細節(jié)。所有這一切的綜合使人物形象站起來活起來。但是我們的語文課,在很多情況下面是反其道而行之。我記的有一位老師上《草船借箭》這篇課文,他也是抓住神機妙算這個詞,他問孩子們: “你們知道神機妙算是什么意思嗎?讓咱們一個字一個字的落實,你知道神是什么意思?”孩子們說:“神就是神奇。”“嗯,那么機呢?”“機就是機智。”“妙呢?”“妙就是巧妙。”“算呢?”“算就是謀劃。”“連在一起,神機妙算是什么意思?”“神機妙算就是神奇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很好,你們自個讀讀課文,看看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刻畫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于是孩子們就讀課文了。有一個孩子說:“我從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從這點上體會到諸葛亮知天文。”老師非常高興,板書 “知天文”。“同學們,你們還從別的什么地方體會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呀?”一個孩子說了:“諸葛亮說了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后面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敵人突然來攻,江上霧很大,我們不知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向他們放箭。’從這體會到了諸葛亮對曹操的為人了如指掌,說明諸葛亮識人心。”老師板書“識人心”。完了又一個孩子說:“我從一開始的‘船頭朝西,船尾朝東。’到后來的‘船頭朝東,船尾朝西。’到‘諸葛亮回來時候是順風順水的。’看出諸葛亮對當時的這個地理環(huán)境情況是非常熟悉的,做了周密的安排,從這點上我知道諸葛亮是懂地利。”老師非常高興,板書“懂地利”。完了請同學們看黑板:“大家看,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xiàn)在一知天文,二識人心,三懂地利。同學們都明白了嗎?”“明白了。”完了,這個課就算結(jié)束了。我說這叫什么?這叫扒了諸葛亮的皮、抽了諸葛亮的筋、吸了諸葛亮的血之后,剩下的諸葛亮的那一副骷髏。在非常理性的一種解剖下面,形象被抽象了,形象死掉了,諸葛亮的運籌帷幄、諸葛亮的胸有成竹、諸葛亮的雍容大度、諸葛亮的溫文爾雅、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所有的人物形象都被抽干了。所以我的觀點,像這樣以塑造人物形象為己任的小說,我們絕對不能用一種非常抽象的方式去教。我們必須用形象的方式去教人物的形象,然后使人物的形象在紙面上站起來,在紙面上豐滿起來,在紙面上活起來。這是我想談的第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