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第一段內容,了解諾貝爾的輝煌業績,感受諾貝爾熱愛科學、無私奉獻的精神。
2、有聲有色地朗讀課文第8——10自然段。
3、課后收集有關名人資料,學做名人小卡片。
二、教學重點:體會諾貝爾在發明炸藥過程中,雖歷經失敗、痛苦,但他毫不氣餒,決不放棄自己的追求,體會成功的秘訣是:目標專一、持之以恒。
三、教具準備:實物投影
四、教學過程:
第二課
一、復習導入
1、瑞典科學家諾貝爾為人類的進步和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后人無比尊敬和懷念這位偉大的科學家。今天,老師將帶著大家走近這位科學巨匠,繼續來學習:21、諾貝爾(齊讀)
2、上節課,老師和大家一起讀通、讀順了課文,并且學習了課文的第一段,請同學們回憶下,從第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學生自由說
3、小結:是啊,后人用諾貝爾出生的地點作為頒獎儀式的地點,用諾貝爾逝世的時間作為頒獎儀式的時間,可見,諾貝爾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崇高!讓我們再滿懷深情地讀一讀課題21、諾貝爾(齊讀)
二、過渡
1、引讀:看!!一個滿身鮮血的中年人沖出濃煙,高舉雙手呼喊著:“成功了!成功了!”
a、這個中年人就是——諾貝爾
b、他什么成功了?(炸藥)板書
c、他為什么會成功?研制炸藥的過程又分為幾個階段?
板書:
諾貝爾——————→炸藥
成功?
?
3、翻開書本,讓我們帶著這兩個問題,自由讀讀課文的第二段。
三、讀悟課文第二、三段
1、通過同學們剛才認真的朗讀,我們先一起來解決第一個問題,諾貝爾研制炸藥分幾個階段?
交流:諾貝爾爆炸油——黃色炸藥和雷管——爆炸威力更大的炸藥
(用擦子擦去第一個“問號”)
2、同學們,那么炸藥給你們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呢?
學生自由交流
3、從同學們剛才的回答中,老師感受到:炸藥是一種既可怕有很有價值的東西,他威力極大,危險性極高。那么,諾貝爾怎么會想到發明炸藥呢?請同學們用書上的語句來解開老師心中的疑惑。
a、指名回答。
b、輕聲讀讀這一自然段,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c、交流
d、小結:原來,諾貝爾從小就樹立了遠大的理想,發明炸藥是沖著方便人類、造福社會而來的。
4、過渡:諾貝爾有了想法后,馬上行動起來,開始著手研制炸藥。在他研制過程中,有著許許多多讓人感動的地方。下面,請同學們從第二段中,找找打動你的地方,反復品讀,并試著說說自己的感受。
5、學生交流討論
a、“1864年6月3日,諾貝爾實驗室在一聲巨響中化為灰燼。諾貝爾的弟弟被炸死,父親被炸成殘廢,但諾貝爾毫不氣餒。”
研究炸藥是很危險的事情,況且為此而付出了親人傷亡的慘重代價,應該說,活生生的事實會使諾貝爾為之震驚。然而,他卻毫不氣餒,足見其對科學的癡迷已經到了可以放棄一切的地步了。
b、“經過四個年頭幾百次的失敗,到1867年秋天,終于制造出能夠安全運輸的固體炸藥——黃色炸藥。”
四個年頭,是多少個日日夜夜;幾百次失敗,是常人難以承受的。然后,諾貝爾卻堅持不懈地努力著,其恒心令人敬佩。
c、“有一次,他在實驗室里親自點燃了導火線,雙眼緊盯著緩緩移動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經接近炸藥了!諾貝爾的心怦怦直跳,但雙眼仍然盯著炸藥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