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教學設計
一、導入
1、同學們,今天是2009年12月10日,在113年前的今天,有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停止了呼吸,他不僅把自己的畢生精力全部貢獻給了科學事業(yè),而且還把自己的遺產(chǎn)全部捐獻給科學事業(yè),用以獎勵后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學獎,已經(jīng)成為舉世矚目的最高科學大獎。每年的今天,都會舉行一次世界性的盛會,我們一起來看看2008年諾貝爾頒獎典禮的報道,請同學們仔細地聽、仔細地看,待會說說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看,新聞報道可以傳遞給我們許多信息,我們以后看聽新聞報道要注意捕捉其中的信息,還可以和其他人說說其中的信息。
2、為什么要在斯德哥爾摩舉行這個盛會呢?為什么要在每年的12月10日下午4點半頒獎呢?
二、精讀感悟
1、諾貝爾把自己的一生都貢獻給了科學事業(yè),在機械和化學方面有過許多發(fā)明,而他最突出的發(fā)明是——炸藥。被人們稱為“炸藥之父”。為什么作者只抓住發(fā)明炸藥來寫諾貝爾呢?(在發(fā)明炸藥的過程中,他投入的精力最多,遭受的危險最大,對人類的貢獻也最為豐厚,這代表了他最偉大的成就。)
課文就是通過諾貝爾發(fā)明炸藥這樣典型的事例來反映人的精神品質的。
2、他發(fā)明炸藥的原因是什么呢?(小小年紀,就懂得關心勞動者,為別人著想)
是啊,一個人用他一生所有的一切去投入發(fā)明上。出示:為了發(fā)明炸藥,諾貝爾投入了他的整個生命。4、他是怎樣把他的整個生命都投入發(fā)明炸藥的事業(yè)中去的呢?請默讀課文的5—9自然段,找出最能打動你的句子,父親被炸成殘廢,但諾貝爾毫不氣餒。什么一定是他最摯愛的事物。
4、他是怎樣把他的整個生命都投入發(fā)明炸藥的事業(yè)中去的呢?請默讀課文的5—9自然段,找出最能打動你的句子畫下來,把句子中的關鍵的、重要的詞語圈出來,還可以再帶給你感受的句子邊簡單地寫上自己的感悟。自學、同桌交流、全班匯報
a、1864年9月3日,諾貝爾實驗室在一聲巨響中化為灰燼。諾貝爾的弟弟被炸死,父親被炸成殘廢,但諾貝爾毫不氣餒。
什么是“毫不氣餒”?
試驗室化為灰燼,試驗室里什么沒有了?但什么沒有丟?
試驗室化為灰燼,5名助手犧牲了,其中還包括自己的弟弟埃米爾,父親也成了殘廢,而且老人經(jīng)受不住這件事的沉重打擊,沒過多久也去世了。人世間最難過的事莫過于失去親人了,在這樣的情況下,諾貝爾不難過嗎?可諾貝爾——毫不氣餒。
諾貝爾這么做是為了自己嗎?(不是,為了大家)是啊,他一心為了大家,可大家卻不能理解他,試驗室被炸毀后,鄰居們都指責他是科學瘋子,紛紛向政府控告他,要求他停止這樣危險的實驗,他被迫搬走。
失去親人,諾貝爾——毫不氣餒;不被人理解和支持,諾貝爾仍然——毫不氣餒。出于無奈,
b、在朋友的幫助下,他租了一條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馬拉倫湖上搞實驗。經(jīng)過四個年頭幾百次的失敗,到1867年的秋天,終于制造出能夠安全運輸?shù)墓腆w炸藥——黃色炸藥。
同學們,諾貝爾一生都在艱難中度過,大部分時間都忍受著疾病的折磨。四個年頭,一千四百多個日日夜夜,諾貝爾就在租用的船上忍受著巨大的痛苦進行著科學實驗。四年來,經(jīng)歷了多少次失敗已無法記起,但他沒有放棄,這就是——毫不氣餒。我們讀著想著,“毫不氣餒”就被我們讀出了豐富的內涵,因為不放棄,他終于有所收獲了,到1867年的秋天——終于制造出能夠安全運輸?shù)墓腆w炸藥——黃色炸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