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冊及教學反思2
四、拓展延伸
《秋浦歌》共十七首,我們只學了其中的兩首。同學們課下搜集其他的十五首,我們來個《秋浦歌》品頌會。
(點評:《秋浦歌》品頌會,有效地把知識向課外延伸,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更體現了大語文觀的教學模式。)
教學反思:
古詩教學一直是我比較喜歡的一種教學內容,大概緣于我對古人文化的情有獨鐘吧!所以在上古詩的時候,我特別有激情,也渴望著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灌輸給我的學生們。雖然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讓他們掌握古詩的背景和一些相關的文學知識對于他們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我還是采用講故事的形式將古詩的寫作背景和一些文學知識傳授給了學生,而學生那似懂非懂的眼神中卻還透露著些許的興趣,個個饒有趣味的聽我講著……
《秋浦歌》《蜂》是唐朝著名詩人的巨作,在導入課題時,我運用本學期學過的一首古詩《回鄉偶書》的作者引出李白(因為我在《回鄉偶書》這首詩的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提過李白與賀知章是好友的事實),此環節也可幫助學生復習與鞏固《回鄉偶書》的作者。然后,我又向學生介紹了有關李白浪漫主義色彩中的豐富想象的知識,要求學生在學習李白的詩歌時要多讀多想。果不其然,學生對于浪漫主義的概念猶如霧里看花,什么都不知道,但也按照要求在古詩學習中多讀多想了,畢竟學習李白的詩不是一根筋到底的事,還要多繞幾個彎。
李白的這首詩,字里行間充斥著濃濃的愁味,所以,我在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中,也緊緊抓住“愁”這一詩眼,開展了朗讀教學的訓練,來理解與體會詩人的情感。在中間的教學過程中,我還加入了作者寫這首詩的時候的寫作背景,個人認為寫作背景的加入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詩意和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整堂課下來,學生的反映還算積極,也確實投入進了古詩的境界中,細細地品著詩歌。只是我在教學環節中的些許失誤以及課堂的時間關系,使學生缺少了一次鍛煉想象表達能力的機會。
勞動的開端
教材分析:
《勞動的開端》是一篇表現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艱難生活的文章,作者吳運鐸根據自己的戰斗經歷寫成傳記《把一切獻給黨》,本課就是節選于本書。從課文中可以感受“我”自強自立、刻苦磨煉自己的堅強意志。
教學目標:
會本課的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2.初步認識詳寫和略寫的作用,能分辨課文的詳略,更好地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能按提綱簡要復述第—天挑煤的經過。
3.理解課文中4個比喻句表達的意思。
4、了解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艱難生活,感受我自強自立、刻苦磨煉自己的堅強意志。
教學重點 認識詳寫和略寫的作用,能分辨課文的詳略。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4個比喻句表達的意思。
教學準備:
教師:作者簡介、課文背景介紹
學生:預習課文、查找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 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來學習《勞動的開端》,作者是吳運鐸。你們對課文或作者有哪些了解?談一談。
(教師可以適時簡介吳運鐸爺爺及他小時候家中的生活困難情況,告訴學生本課節選自吳運鐸爺爺所寫的傳記《把一切獻給黨》。)
出示課題,理解:“開端”,開頭的意思。
二、認讀字詞。
出示生字詞,指名讀
注意本課幾個多音字的讀音:挑(tiāo)腳、得(dé)了吧、半夜就得(děi)動身、落(là)在后頭。(認讀本課的生字和少數新詞,掃清閱讀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