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與子說課稿
一.說教材: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小學語文長春版第八冊第八組的第三篇課文。 課文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機大地震中,一位父親不顧自己的生死,經過三十八小時的挖掘,終于在廢墟中救出了兒子和同學的感人故事,譜寫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頌歌。文中的難點是讓學生去體會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在教學時,力求創設情境,去極力烘托情感,讓孩子們在反復吟誦中領悟文本的情感,把握文中的感情基調,真正做到“以讀為本,關注人文。”
本單元訓練主題——人間之愛。這組課文以愛為主題,以使學生正確認識父母的愛,加強與父母的溝通為任務。訓練重點是“使學生感恩所有善待自己的人,用心去愛自己的親人,朋友和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引導學生感受真正的情感,學習作者通過細致描寫,突出人物情感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父親為救兒子不顧生死的父愛親情以及救助兒子同班的良好美德.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學生受到父子親情的感染,并從中受到思想教育.
2、教學難點:學會愛人,增強做人的責任感。
四、教學方法
1 、以讀代講法,教學中讓孩子們“讀、讀、反復的讀”,在讀中感悟。教學中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感悟父愛的偉大力量,為父子之情而震撼.把讀作為理解與感悟的手段,才能潛移默化地將范文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2、品析詞句法。本課教學,通過詞語的比較,句式的推敲.情感的體會等品嘗評議,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3 、 本課教學還輔以直觀,情景教學法等,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學習方法。
1、找 在本課教學中,我強調讓學生找那些負載著所有父親愛子之心、悲痛之情的詞句,讓學生在對語言文字準確、細膩、深入的把握中獲得深入的體驗。
2、讀 在本課教學中,我強調讓學生“讀”,通過引導、聯想等一系列方式,在師生互動中,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父親努力拯救兒子的過程,品味語言、積累語言。
3、說 在本課教學中,我強調讓學生“說”,通過探討,挖掘出孩子們內心深處最真摯的情感。
4、寫 在本課教學中,我強調讓學生“寫”,讓學生把充沛的情感積累化為書面語言。
根據新課程理念結合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我預設了以下五個環節:
六.說預案
(一) 、復習導入
概括文中的主要內容
(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二) 、品讀感悟
1.自讀課文,要求:找一找文中描寫父子的哪些句子令你感動?用筆畫下來,說說感受 .
(在讀中整體感知,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品讀,具體感受課文中的真情。)
2.抓住重點詞句,讀中感悟父愛的偉大.
如: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他挖了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感受父親的了不起:在學生從“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這句中通過“挖”及想象其它動作詞,更深一層的感悟父親的勞累,和這種了不起的偉大的父愛。在感受父親的偉大時,我還利用時間對比的方式讓學生感悟父親挖的時間的漫長,從中體會到父親挖的決心。從外貌的描寫感受父親的疲憊與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