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與子說課稿
再如:感受兒子的了不起:抓兩個句子,其一是兒子和父親的第一次對話,了解他對父愛的堅信不疑,展現出了兒子勇敢的一面。其二是兒子讓其他同學先出來的畫面,抓住“讓”字感悟兒子是一個舍己為人的孩子。這些都原于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句話是連接父子感情的一個基點。讓學生體會到阿曼達的無私.先人后已.災難面前鎮定,從容的品質)
3.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如: “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助我?'”救火隊長,警察的話看出他在想什么?
學生在有滋有味的朗讀中感受, 加深對父親的認識,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父愛的偉大.
(三) 、情感升華
1)出示課件.三位汶川 大地震中的父親的形象,一個手機短信的故事.
現在的學生高智商,低情商,學生在理解文章中蘊藏的父愛卻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不能將心比心的,從內心去感悟。再加上文章的背景是一次強烈的地震之后,因此,學生們脫離生活的經歷,他們對文本的理解也是膚淺的。教師的教學語言表述也是顯的蒼白無力的,對此,教學中,我聯系汶川地震以及當時人們的生活實際,用汶川地震中父愛的圖片喚醒他們的感受.
2)小練筆:36小時過去了,這一刻父親會對兒子說些什么呢?
通過讀寫融情,讓學生將內心感受寫出來,讓學生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使學生的思想與文中情感發生碰撞,達到交融,得到升華。
(四)、寫“父與子”的情,讓學生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想到要感恩父母
1、寫一寫。(把你的感受寫出來,可以寫你學了本課后的體會,也可以寫你想對父親或兒子說的話)。
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根。這一課的教學設計在引領學生潛心品讀文本,領悟文本的語言表現力同時,緊緊抓住一個“情”字,牢牢地把握一個“愛”字,用文中父子之愛燃起學生心中之愛,讓愛在課堂中傳遞,讓愛在生活中綻放異彩。讓學生理解兒子的獲救,是父親與地震廢墟殊死拼搏,奮不顧身的結果,是父親對兒子的承諾,對兒子無微不至的愛。
2. 教師結合作業2.3題適當的引導,這篇課文不僅僅是為了贊頌父親的偉大,也是在教育我們要學會感恩親情,學會感恩并理解父、母,以及許多關心自己的親人。)
(五)、板書設計
愛
父親 兒子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