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果樹瀑布教學反思
二是全文運用了比喻、夸張、對比等修辭手法,給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之感。教學中,我重點讓學生感受作者聯想之豐富。“剛進入黃果樹風景區,我們便聽到“嘩嘩”的聲音從遠處飄來,就像是微風拂過樹梢,漸近漸響;最后像潮水般涌過來,蓋過了人喧馬嘶,天地間就只存下一片喧囂的水聲了。”“透過樹的縫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懸掛在巖壁上,上面折為三疊,好像一匹寬幅白練正從織布機上瀉下來。”“瀑布從巖壁上直瀉下來,如雷聲轟鳴,山谷回應。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個圓形的樂池里。”我引領學生在反復的品味語言文字中明白:比喻來源于豐富的聯想,來自于真切的感受。
因為課上我關注了文本的表達方式,所以在后面的“學法遷移,實踐提高”環節,學生寫起片段來比較得心應手。這一環節,我播放了“杭州西湖水上噴泉”的錄像,真實可感的畫面,變化萬千的形態,一下子激起了學生寫的熱情。
“剛進入杭州西湖水上公園,就被那震撼人心的水聲吸引了。下面的水花就像鞭炮一樣從下往上飛。那美妙絕倫的音樂,為這人間天堂增添了幾分光彩。(生趣)”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西湖水上噴泉別有一番美景。一開始像揮舞的花束,接著像孔雀開屏,美麗動人。兩邊騰空而上的泉水,如兩條白龍飛躍長空。……”
……
從學生的習作來看,他們既關注了噴泉的形態和聲響,也關注了自己的感受,語言也很優美。在這部分的教學中,考慮到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遣詞造句的能力,所以我并沒有給他們固定的句式,而是讓他們盡情發揮,收效很好。
記得于漪老師在2010年10月中旬在華師大作講座中說:“我追求的課,不是就只上在課堂上。教在課堂上,就隨著聲波的消失而銷聲匿跡了。課要教到學生身上,教到學生心中,成為素質的一個目標,經久不化,這就是我所要追求的‘為人師表’的目標。”我想:在我的這堂課后,是否有學生主動地去尋找一些寫景美文,美美地讀、美美地品味呢?
今天的課上完了,自己既定的目標也基本達成,但心中不免還有些遺憾,為自己一開始的不夠灑脫,為學生沒能達到一種亢奮的激情。幾許失落,幾多思考。晚上,收到了五(5)班江周龍同學的短信:“老師,今天課上完了,我感悟很深。”這讓我感到欣慰。
生本課堂,給予老師更多的挑戰,我實踐,我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