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語文第八組教學指要
7.電文稿下是被淚水打濕的枕巾。
透過這句話,我們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靜時,一位慈愛的父親在床上輾轉反側,仿佛聽到了漫漫長夜,一位慈愛的父親在床上失聲痛哭。是啊,老來喪子誰不哀痛!我們讀著這句話,心里忽地又一沉,此時此刻,千言萬語,都變得蒼白無力,此時收筆,留給我們的是深深地震撼:毛澤東是平凡的,更是偉大的!
8.“注意,抽著煙和群眾說話是不禮貌的。說話態度要誠懇。”主席說。
──這是毛澤東對警衛員說的話,提醒他要注意工作方法。從這兩句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毛澤東與群眾的情誼,可以體會到毛澤東對警衛員的關心和教育。語氣是那樣和藹,態度是那樣誠懇。
9.“你想過沒有?我們如果沒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這個局面嗎?我們吃的穿的,哪一樣能離開群眾的支持?全國的老百姓就是我們勝利的可靠保證。反過來講,我們進行的斗爭,也正是為了全國的老百姓。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擺在特殊位置上了。”
──這是毛澤東說服警衛員去送茶水的一段話,含義有三:一是進行革命戰爭必須依靠群眾的支持,“全國的老百姓就是我們勝利的可靠保證”一句,強調了人民群眾對于革命戰爭的重要作用;二是我們進行革命斗爭也正是為人民群眾謀幸福的;三是教育警衛員不要把他擺在“特殊位置”上。“擺在特殊位置”意思是認為首長、領袖的生活待遇應該不同于普通群眾。這表現出毛澤東依靠群眾,關心群眾,堅持和群眾同甘共苦的崇高品質。這是毛澤東的一貫的思想,一貫的作風。
課文:了解內容與特色
1.《七律·長征》是毛澤東在紅軍長征勝利結束時寫下的一首詩,全詩生動地概述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難歷程,贊頌了中國工農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全詩氣勢磅礴,特色鮮明。
直白的詞匯、豪邁的語勢──首聯總領全詩,高度概括出紅軍在長征中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它以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革命浪漫主義風格,成為全篇的綱領。“不怕”兩字,回答響亮,下筆千鈞,以堅定的語氣表現出紅軍面對長征過程中的千難萬險,全無懼色,頂天立地。“等閑”兩字則將困難輕輕一瞥,加深了對“不怕”的表述,表現出紅軍藐視困難、從容不迫的自豪感。“萬水千山”以靜寫動,以艱難險阻為主體,展現了一幅濃縮紅軍長征壯闊歷程的總覽圖。
多樣的手法,廣闊的境界──頷聯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張手法極言山勢雄險,這是“揚”,而后用“細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這是“抑”,這抑揚之間更顯出紅軍的偉大。“騰”與“走”則巧用擬人化的動態描寫,使靜止的山有了生氣,大山與紅軍都靈動起來。可謂想象超絕,用語新奇,境界闊大,氣象萬千。
巧妙的對比,無限感慨──頸聯中的一“暖”一“寒”,既寫出了天氣情況,又寫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兩種感覺對比,既表達了紅軍渡過金沙江后的喜悅,又表現了奪取瀘定橋的驚心動魄,足見紅軍的神勇無敵。一“拍”一“橫”也是以動寫靜的手法。此聯對仗自然、工整,以自然環境寄寓無限感慨,極具氣勢。
樸實的語言,歡騰的心態──尾聯描述了長征的最后歷程。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難程度其實超過“逶迤”的五嶺和“磅礴”的烏蒙山,但這時由于勝利在望,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風雪交加路也就變得美不勝收了。最后以“開顏”收篇,寫出了紅軍翻過雪山后一片歡騰的喜悅之態,同時預示了長征的徹底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