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目光傾聽》說課稿
本課教學重點是“朗讀詩歌,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對“用目光傾聽”的理解,則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以上教學目標的制定具體可操作,力求體現講練結合、文道統一,突出詞句訓練和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情緒自控、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能力,形成正確的集體意識及友誼觀,矯正學生的不良個性傾向和行為習慣.
課前準備
1.引導學生收集與課文相關的資料。
2.課件、掛圖。
五、說教法、學法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的“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我結合教材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自讀自悟”“以讀促思”的教學方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審美樂趣,讓學生走向生命的課堂。
結合五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我選擇了抓本課的關鍵詞、重點句來感悟文章內容和情感。在詞語的理解上我采用想象法,聯系上下文或生活實際等方法來體會;在品讀過程中主要采用創設情境法、問題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
這節課,我以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采用電教、討論、朗讀、想象等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本課,為完成教學目標,我制定了以下方案:①指導學生運用“讀讀、想想、議議”的學習方法,在學習通過朗讀課文,觀察投影,展開聯想,提高語言表達、思維、朗讀的能力,積累規范語言,感受體味作品的語言美。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掌握讀書方法。②形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學習朗讀技巧,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語感,突出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點。③學習預習和質疑,培養學生具備初步的自學能力。
這篇課文很美,適合學生進行朗讀、想象、知識、方法的積累。因此,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讀,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根據文本的特點、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及設計理念來安排本課的教學過程。本文我用兩個課時完成。
六、說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
1.問題式、懸念式導入。
上課時,提問學生對自己的五官有多了解呢?
(教師用談話的方式創設情境,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2.板書課題,請同學們質疑課題。(通過質疑,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
3.分組交流,匯報收集作者的相關資料。
(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相互正音。
3、指名分小節讀課文,師生正音,檢查學生朗讀情況。
(讓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請各小組組長說說這首詩歌主要寫了什么。
(通過多種方式朗讀課文,讓學生把握詩歌的主旨,為學生理解“目光傾聽”做鋪墊。同時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形成學生的集體意識。)
(三)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1、理清文章脈絡。學生細讀課文,說說每節詩的意思
2、指名匯報,教師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