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毀滅》說課
回到課文第一自然段,結合剛才所學昔日圓明園的輝煌,讓學生深切領會到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俗話說:只有“愛之深”,才會“恨之切”。就在學生沉浸于圓明園的宏偉、壯麗、輝煌時,老師話鋒一轉,再次進入第五自然段。通過影片《火燒圓明園》片斷,讓學生穿越時空的隧道,親眼目睹圓明園是如何變成一片廢墟的真切畫面,從而激發起他們對侵略者的野蠻行徑、對清政府無能的無限憎恨之情。可以想象此刻的課堂,學生的情緒會是多么高漲,在這樣的氛圍中,老師進行激情升華,激勵學生“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四)、實踐延伸——引發強烈的內心震撼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能力。可讓學生根據課前閱讀的課外書籍收集到的資料,談談這時想說些什么。通過課文的學習,學生對圓明園的美麗已經有深刻的體驗,而這樣美得讓人心碎的東西卻被無情毀滅,學生一直被“壓抑”的情感,終于有了噴發的機會。面對強盜的無恥行徑,面對清政府的昏庸無能,面對美的東西瞬間遭毀,學生情動于衷而發于外,其強烈的情感如滔滔洪水,噴涌而出。
在此時,教師順勢引導:隨著歲月的推移,你對圓明園歷史和未來有什么感想?而后出示討論題“現在有專家提出重建圓明園的設想,但也有專家反對。請你說說你的看法,把理由寫得充分、周全一些。”讓學生帶著內心復雜的情感做出艱難的選擇。
五、板書設計
21、圓明園的毀滅
恨——侵略者(掠、搬、毀、放火)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愛——園林藝術的珍寶,建筑藝術的精華
這樣的設計,是以情感為主線,既凸現圓明園是祖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激發學生對祖國深深的愛,又再現侵略者如何把它化為灰燼的滔天罪行,又使學生迸發出對侵略者的無比的恨,使學生在愛恨情感中生發出“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強烈思想感情。
總之,本方案的設計力求著眼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致力于運用現代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的研究,淡化學科邊緣,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理解、感悟的能力,提高語文素養。
專家點評:
武東平老師《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的設計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教學目標定位準確。武老師把教學目標定位在:了解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和毀滅的經過,激發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樣的教學目標體現了教材選編的意圖,完全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準確合理。
二、教學重點突出,難點得到突破。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引導學生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的景觀是教學的重點,武老師牢牢抓住介紹圓明園的布局、建筑風格及收藏的珍貴文物三個方面設計精讀、精講,并配以大量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充分發揮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出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壯觀,讓學生從內心真切感受到圓明園是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重點得到突破,從而為后面圓明園的毀滅感到痛心,對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