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第十冊全冊教案3
(2)寫一份建議書。
20、七律 長征
教學過程:
一、 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主席,毛澤東同志嗎?你都知道哪些有關他的事跡?學生結合課外收集的相關資料簡單匯報已有知識。
2、今天,就讓我們通過對課文學習來走近他、了解他、感受他那偉人的風采和凡人的情懷吧!
二、放手閱讀,整體感知
1、學生自學課文
a、各自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b、請同桌互相讀讀、聽聽,糾正讀錯的字音。試著解答一下對方不懂的問題
c、全班匯報交流,讀準詞語,理解不懂的詞語。
2、指名學生逐句朗讀詩歌(七律:七言律詩,每兩句為一聯)
理解詞語的意思:
逶迤:彎曲綿延的樣子。
磅礴:氣勢雄偉的樣子。
五嶺: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或稱南嶺,橫亙在江西、湖南、兩廣之間。
長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紅軍從江西、福建出發,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達陜北,行程二萬五千余里。
3、你都知道哪些有關長征的事?學生介紹有關長征的歷史事實。
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為了北上抗日,保存自己的實力,從江西瑞金出發,一路跋山涉水:翻過五嶺,突破烏江,四渡赤水,越過烏蒙山,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終于在1935年10月到達陜北。在這短短的一年時間里,紅軍戰士靠著自己的雙腳,走過了十一個省,行程25000余里,完成了舉世無雙、驚天動地的萬里長征。1935年10月,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回顧長征一年來紅軍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他滿懷喜悅的戰斗豪情,以極其輕松的筆調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
三、再讀詩句,質疑解疑:
1、介紹這首詩的體裁:這是一首七言詩。所謂的七言詩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個字,一共有八句話。就是七律。七律詩中間四句兩兩相對應,而且朗讀的時候還有和諧的韻律與鮮明的節奏。
2、通過同學的介紹,我們知道這是一首七言律詩,那么,現在我們自由讀讀這首詩,體會舒適的韻律與節奏。學生自由朗讀這首詩。
3、教師小結:這首詩一共有八句話,每兩句子為一聯,分別被稱作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4、讀讀全詩,找出不理解的詞語,標畫在書上,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
四、指導朗讀《長征》
五、布置作業
1、思考每句詩的意思。
2、把不理解的地方標畫在書上。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帶領學生細讀鑒賞,領略詩境,學習中國工農紅軍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1、朗讀詩題
2、“七律”代表什么?“長征”呢?
3、檢查,個別朗讀全詩
二、 細讀鑒賞,領略詩境
1、教師朗讀,學生思考:這首詩為我們具體展示了哪幾幅紅軍長征途中威武雄壯的“長征圖”?
2、小組討論
3、交流:
騰越五嶺圖
疾跨烏蒙山
巧渡金沙江
飛奪瀘定橋
喜踏岷山雪
4、在這幾幅圖中,你最欣賞的是哪一幅圖?讀讀說說自己欣賞的“圖畫”;還可以結合自己收集的課外資料講一講自己欣賞的理由。
5、學生自學,在詩歌的精華處圈圈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