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珍珠鳥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理清文章脈絡,能連貫地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講讀課文第一段,體會“我”對鳥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著名作家馮驥才寫的一篇散文——《珍珠鳥》。(師板書課題:珍珠鳥)
【教學需要真實,公開課同樣如此,我們應該一開始就讓學生自然地進入學習狀態,有時不必刻意地追求某種形式。】
二.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珍珠鳥圖問:這就是珍珠鳥,你們見過嗎?那么通過預習,你對珍珠鳥有了哪些了解呢?
(學生交流后教師補充:珍珠鳥的家鄉在澳洲東部,這里鳥語花香,是個人間仙境。珍珠鳥羽毛艷麗,體態嬌小玲瓏,叫聲細柔清脆;同時又有些膽小,常常躲在繁密的樹林中,悄悄地探出小腦袋,露出紅紅的小嘴。)
2.課文圍繞珍珠鳥寫了哪些內容?請大家打開課本,快速讀一讀課文,然后回答(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我”為珍珠鳥精心做巢 ; 小珍珠鳥非常可愛 ; 小珍珠鳥跟“我”越來越親密)
3.指名讀,檢查學生朗讀。
4.對學生預習進行評價。
【引導中年級學生從預習入手,初步感知課文,把課內和課外的學習溝通起來,同時緊緊圍繞課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指導分段,概括主要內容。
1.根據老師的板書,你能給課文分段嗎?
(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第一段(1—2節) 第二段(第3節) 第三段(4—7節)
2.請同學按照每段大意連貫地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我”精心為它們做了一個巢。這對珍珠鳥生了一只可愛的雛兒。這小家伙在跟“我”相處后越來越膽大,跟“我”越來越親密了。由此,我悟出了一個道理:信賴,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很注意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一方面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意見,另一方面還指導學生錘煉自己的語言。如用“它”來替代前面講到的相似內容,這正是四年級練習1中的一個訓練點。】
四.講讀1—2節:
過渡:“我”得到了朋友送的這對珍珠鳥,心情怎樣?你從哪看出的?
1.講讀開頭第一句話。
(1)媒體出示:真好!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
(2)品讀,體會“我”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
2.講讀后面的內容。
過渡:“我”對珍珠鳥是如此喜愛,接下來“我”又為它們做了什么呢?
(1)講讀“我”為它們做巢:
提問:這是一個怎樣的巢?學生自由讀課文后組織學生交流。
出示填空:這是一個( )的巢( )。
(2)講讀“我”把鳥巢掛在窗前。
“我”為什么把鳥巢掛在窗前?
3.小結:“我”珍珠鳥的照顧真是無微不至呀。
4.有感情齊讀。
五.教學生字:
過渡:在預習時,老師布置大家自學生字新詞,大家學得怎樣?老師來檢查一下。
1.出示生字組成的詞語,讀一讀。
2.出示生字,找出難寫的字和容易寫錯的字。
【這樣的設計是從這篇課文生字的特點來考慮,像“撥”和“拔”是非常有必要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