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恩難忘》教學指導
作者:佚名 轉(zhuǎn)貼自:轉(zhuǎn)載 點擊數(shù):54
〖教材分析〗
本文記述了田老師以講故事的方式教授孩子學習古典詩詞、培養(yǎng)孩子成長的往事,體現(xiàn)出他巧妙的教學方法,歌頌了老師的敬業(yè)精神,抒發(fā)了作者對老師的崇敬感激之情。本 文可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交代了“我”受業(yè)田老師時的一般情況:1.“我”入學時還“不滿六周歲”,懵懵懂懂,暗示教師對“我”的成長有決定的影響。2.田老師任教的學!霸O在一座廟內(nèi)”,一個老師“教四個年級”。在這樣的條件下工作,田老師卻能井井有條地安排好復式班四個年級學生的學習,饒有興味地上課,說明田老師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工作熱情。3.田老師是“私塾出身”,只在“師范速成班受訓三個月,十七歲就開始教書了”。這樣的學歷背景,為什么能“口才、文筆都很好”呢?顯然是刻苦自學的結(jié)果。這三段課文告訴我們,“我”在不曉事的情形下,遇到了一位好老師。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寫“我”在田老師門下受業(yè)的情況。這部分可以分為兩層:第一層(第4~6自然段)詳寫田老師開學第一天講授一首小詩的情景。第二層(第7~9自然段)略寫受業(yè)四年田老師對我的影響。
記敘田老師上課的情景,作者沒有正面描寫田老師的神情、行為、言語,而是寫“我”記憶中印象最深的事情,一是學兄帶學弟描紅摹紙,可以想見,為了組織好四個班級的學生學習,田老師頗費心思。二是田老師講山村故事,故事情節(jié)那么清楚,足見給“我”印象之深。三是我聽了這個故事后的反應。“入迷”“恍”“發(fā)呆”“驚醒”幾個詞語,說明田老師的故事內(nèi)容非常生動,講得非常傳神。側(cè)面描寫田老師“口才、文筆都很好”。
這樣生動的課不是偶然才有的,“一、二、三、四年級的課文都是如此”。四年中“我”聽了上千個故事,有如心田得到點點春雨,這“潤物細無聲”的春雨,在“我”心中培育起了文學的幼芽,使自己走上成才的道路。由此想開去,田老師執(zhí)教四十年,每一年、每一課都是這樣,兢兢業(yè)業(yè),又富有創(chuàng)造力。一個有著如此文學才華的人,從十七歲起,就把自己的青春和大部分生命貢獻給了孩子,真是“師恩”深廣!
第三部分(10~12自然段),寫“我”
回家鄉(xiāng)后和年近古稀的田老師交談的情景,抒發(fā)了對老師的感恩之情。“我”遇到田老師,“像四十年前的一年級小學生那樣”向田老師行禮,同樣是“恭恭敬敬”地行禮,四十年前純粹出于對老師的“恭敬”;四十年后“我”已經(jīng)是著名作家,用過來人的眼光再看田老師,是滿懷著敬意和感激之情行禮的。
當我感念田老師的恩德時,田老師說:“這不過是無心插柳柳成陰。”田老師的話發(fā)人深思。我們可以理解為田老師是出于謙虛,不想把作者在文學方面取得的成就歸功于自己;更可以理解為田老師確實是“無心插柳”,因為他并沒有特別偏愛某一個孩子,他就是幾十年如一日地那么工作。無論怎樣,都反映了田老師人格的高尚。
最后一段是文章的中心。“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中,第一個“樹”可以理解為種植、培植,第二個“樹”是培育起來的意思。作者引用這個成語說明培養(yǎng)人才非常不容易,贊頌了教師“樹人”的功德。“插柳之恩”運用引用和比喻的手法,歌頌了田老師對“我”的師恩―――“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學的種子!薄拔医K生難忘”一句,作者尊師、敬師、感念師恩的深情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