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教學設計
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板書:嘆息 哭泣 傾訴 吶喊)
1.為什么會聽到這些?是流水在嘆息哭泣 傾訴 吶喊嗎?(不是,是阿炳的心。)那他為什么嘆息 哭泣 傾訴 吶喊呢?誰能夠用一個詞來回答?
2.理解“坎坷”。 “坎坷”是這一課的生字。講解生字。
3.誰能夠用課文中的內容來具體說說“坎坷”。你知道阿炳經歷了哪些坎坷?
4.過渡:一年四季,無論酷暑寒冬,無論身體如何疲憊,阿炳總要背著樂器,拄著竹杖,在妻子的牽扶下上街賣藝。大家見過街上買藝的殘疾人嗎?想想阿炳是怎樣賣藝的?賣藝過程中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情?他心中會想些什么?
.是啊!這樣坎坷的經歷,怎能不讓他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呢?他嘆息的是-----?命運多難 雙目失明;哭泣的是-----?父親去世 生活艱苦;傾訴的是-----?內心孤獨 遭人冷眼
6.然而,又是什么讓他倔強的吶喊呢?(對音樂的熱愛 對光明的向往 對安定幸福生活的渴望!)人們稱阿炳是三不窮:人窮志不窮(不怕權勢);人窮嘴不窮(不吃白食);人窮名不窮(正直)。
5.你讀懂了阿炳的心嗎?再讀這段話。
四、聆聽“二泉”樂
過渡:聽著,聽著,阿炳的心顫抖起來。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過琴聲把積淀已久的情懷,傾吐給這茫茫月夜。(放音樂 二泉映月)
1、你聽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優美 凄涼 愁苦 高昂)
2、讓我們再來通過文字走進二泉映月。樂曲分三部分,誰來讀開始的部分。
起初,琴聲委婉連綿,有如山泉從幽谷中蜿蜒而來,緩緩流淌。這似乎是阿炳在贊嘆惠山二泉的優美景色,在懷念對他恩重如山的師父,在思索自己走過的人生道路。
這是阿炳在贊嘆、在懷念、在思索。
3、男同學來讀讀高潮部分?
隨著旋律的升騰跌宕,步步高昂,樂曲進入了高潮。它以勢不可擋的力量,表達出對命運的抗爭,抒發了對美好未來的無限向往。
這是阿炳對命運的抗爭,對美好未來的無限向往。
4、接下來,自然是尾聲。請女同學來。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樂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響,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蕩。
是啊!這就是著名的二泉映月,大家聽:(師范讀)同學們,讓我們再用自己的心,貼近阿炳的心,一同走進《二泉映月》。齊讀。
5、冷冷的弦,瘦瘦的人,顫顫的手,琴弦即心弦,琴聲即心聲,阿炳是用動人心弦的琴聲告訴人們:(出示文字三)
阿炳用這動人心弦的琴聲告訴人們,他愛那支撐他度過苦難一生的音樂,他愛那美麗富饒的家鄉,他愛那惠山的清泉,他愛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6、而這一切,阿炳只能向誰傾訴呢?(茫茫月夜)為什么?(現實無知音)
在阿炳去世近三十年后,有這樣一個知音廣為人知,有這樣一個故事傳為佳話——
拓展:(出示文字四)
1978年,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應邀擔任中央樂團的首席指揮,當他聽完用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后,感動得熱淚盈眶,呢喃地說:“這種音樂只應跪下來聽……”
是什么讓這位大指揮家折服到要跪下來?(對命運的抗爭 對光明的向往對音樂的執著 對家鄉的熱愛……)是的,苦難的人很多,凄慘的人也很多,但在苦難中被打倒,在凄慘中潦倒的人,會不會讓他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