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教學設計(通用17篇)
二泉映月教學設計 篇1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咱們一塊兒學習來一篇課文,題目是《二泉映月》,(板書 齊讀)關于二泉映月,大家都知道些什么?昨天見面的時候,大家知道的還不多,看看通過昨晚的預習,今天有沒有進步?(自由談)
不錯,二泉映月不僅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它還是無錫惠山腳下一道著名的風景。原名叫惠泉,后來唐代茶圣陸羽品嘗了這里的泉水,覺得它甘甜清冽,稱這里為天下第二泉,大詩人李紳稱這里的泉水為“人間靈液”,宋徽宗、清代康熙、乾隆都曾經親自品嘗過這里的泉水,甚至把它作為貢品。
二、美讀“二泉景”
實際上,在我們的課文中就有不少地方在寫“二泉映月”這一道風景,打開課文,自由地讀一讀課文,完成這節課的第一個學習任務,把你能夠發現,能夠找到的描寫“二泉映月”這一道風景的話找出來,用筆畫出來。
1、無錫的惠山,樹木蔥蘢,藤蘿搖曳。山腳下有一泓清泉,人稱“天下第二泉”。 (一泓清泉 靜影沉璧)
2、水面月光如銀,師父靜靜地傾聽著泉聲。(茫茫月夜 月光如銀 )
3、月光似水,靜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見了。
4、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樂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響,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蕩。(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5、有如山泉從幽谷中蜿蜒而來,緩緩流淌。(淙淙流水 蜿蜒而來)
咱們把這四句話變成八個詞,誰再來讀一讀?邊讀邊說說你想到了什么?
茫茫月夜 月光如銀-----你讀出了朦朧的美
淙淙流水 蜿蜒而來-----你讀出了靈動的美
一泓清泉 靜影沉璧----你讀出了寧靜的美“泓”字可否改為“股”?聯系靜影沉璧。從“靜影沉璧”你們聯想到什么?再齊讀。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月者寒也,泉者冷也。你讀出了冷清的美
讀書要字正腔圓,讀詞要做到聲斷而意不斷。
同學們,讀著讀著,你們有沒有發現,這幾個詞語連起來就像什么?(一首詩一幅畫)對,什么叫如詩如畫,這就是!咱們能不能把這種如詩如畫的感覺連在一起讀一遍?讀—— 什么感覺? (美不勝收)
三、感受阿炳心。
師:這就是無錫惠山的二泉映月,使人陶醉,讓人沉醉。但是,這樣如詩如畫的風景,對三十五歲以后的阿炳來說,意味著什么?他看得到嗎?他看到的只有什么?(一片黑暗)是!沒有花,沒有草,沒有月,沒有泉,沒有一切景致。這是多么讓人感到孤獨和痛苦的事情。下面我們完成第二個學習任務,認真讀一讀課文的第2、4自然段,說說你從這兩段的內容中能讀出“一樣的”是什么?“不一樣的”是什么嗎?(指名讀)
是啊,一樣的中秋夜,一樣的月光,一樣的清泉,
不一樣的是---人老了,那年是小阿炳,如今已成中年;
身邊的人由師父換成了鄰家少年,因為---師父已經去世了;
那年是來賞月,而今只能聽聽流水的聲音;
最重要的是那年小阿炳除了流水聲,什么聲音也沒有聽到,師父告訴小阿炳,等你長大了,就一定會從中聽到奇妙的聲音。如今阿炳從這淙淙的流水聲中想到了什么?他聽到了什么?(出示文字一)
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板書:嘆息 哭泣 傾訴 吶喊)
1.為什么會聽到這些?是流水在嘆息哭泣 傾訴 吶喊嗎?(不是,是阿炳的心。)那他為什么嘆息 哭泣 傾訴 吶喊呢?誰能夠用一個詞來回答?
2.理解“坎坷”。 “坎坷”是這一課的生字。講解生字。
3.誰能夠用課文中的內容來具體說說“坎坷”。你知道阿炳經歷了哪些坎坷?
4.過渡:一年四季,無論酷暑寒冬,無論身體如何疲憊,阿炳總要背著樂器,拄著竹杖,在妻子的牽扶下上街賣藝。大家見過街上買藝的殘疾人嗎?想想阿炳是怎樣賣藝的?賣藝過程中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情?他心中會想些什么?
.是!這樣坎坷的經歷,怎能不讓他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呢?他嘆息的是-----?命運多難 雙目失明;哭泣的是-----?父親去世 生活艱苦;傾訴的是-----?內心孤獨 遭人冷眼
6.然而,又是什么讓他倔強的吶喊呢?(對音樂的熱愛 對光明的向往 對安定幸福生活的渴望。┤藗兎Q阿炳是三不窮:人窮志不窮(不怕權勢);人窮嘴不窮(不吃白食);人窮名不窮(正直)。
5.你讀懂了阿炳的心嗎?再讀這段話。
四、聆聽“二泉”樂
過渡:聽著,聽著,阿炳的心顫抖起來。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過琴聲把積淀已久的情懷,傾吐給這茫茫月夜。(放音樂 二泉映月)
1、你聽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優美 凄涼 愁苦 高昂)
2、讓我們再來通過文字走進二泉映月。樂曲分三部分,誰來讀開始的部分。
起初,琴聲委婉連綿,有如山泉從幽谷中蜿蜒而來,緩緩流淌。這似乎是阿炳在贊嘆惠山二泉的優美景色,在懷念對他恩重如山的師父,在思索自己走過的人生道路。
這是阿炳在贊嘆、在懷念、在思索。
3、男同學來讀讀高潮部分?
隨著旋律的升騰跌宕,步步高昂,樂曲進入了高潮。它以勢不可擋的力量,表達出對命運的抗爭,抒發了對美好未來的無限向往。
這是阿炳對命運的抗爭,對美好未來的無限向往。
4、接下來,自然是尾聲。請女同學來。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樂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響,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蕩。
是!這就是著名的二泉映月,大家聽:(師范讀)同學們,讓我們再用自己的心,貼近阿炳的心,一同走進《二泉映月》。齊讀。
5、冷冷的弦,瘦瘦的人,顫顫的手,琴弦即心弦,琴聲即心聲,阿炳是用動人心弦的琴聲告訴人們:(出示文字三)
阿炳用這動人心弦的琴聲告訴人們,他愛那支撐他度過苦難一生的音樂,他愛那美麗富饒的家鄉,他愛那惠山的清泉,他愛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6、而這一切,阿炳只能向誰傾訴呢?(茫茫月夜)為什么?(現實無知音)
在阿炳去世近三十年后,有這樣一個知音廣為人知,有這樣一個故事傳為佳話——
拓展:(出示文字四)
1978年,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應邀擔任中央樂團的首席指揮,當他聽完用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后,感動得熱淚盈眶,呢喃地說:“這種音樂只應跪下來聽……”
是什么讓這位大指揮家折服到要跪下來?(對命運的抗爭 對光明的向往對音樂的執著 對家鄉的熱愛……)是的,苦難的人很多,凄慘的人也很多,但在苦難中被打倒,在凄慘中潦倒的人,會不會讓他折服?
三、尾聲。
最后,讓我們再來聽一段珍貴的歷史錄音。這是阿炳生前唯一的一次錄音,是已故音樂教育家中央音樂學院楊蔭瀏教授用當時最好的國外進口的鋼絲錄音機錄下的。在阿炳演奏過的270多首曲目中,僅僅留下了三首二胡曲,三首琵琶曲,成為了這位偉大的民間音樂家留給人世的最后聲音。讓我們一起在這首二泉映月中緬懷這位苦難一生,抗爭一生的民間音樂家吧!
板書設計:
二泉映月
嘆息 哭泣 傾訴 吶喊
委婉連綿 蜿蜒而來 贊嘆 懷念 思索
步步高昂 進入高潮 抗爭 向往
舒緩起伏 恬靜激蕩 愛
對命運的抗爭 對光明的向往
二泉映月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五自然段。
2、能正確認讀本課10個要求會認的字,掌握9個要求會寫的生字。能結合上下文理解運用“飽經滄桑、泯滅、縈繞、跌宕、不朽”等詞語。
3、通過描寫時間的詞語,理清文章的表達順序,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4、能聯系課文內容,通過品詞、品句,品讀,重點理解文中描寫的月夜景色和《二泉映月》琴曲意境等句段所傳遞出的情感。感受阿炳創作的艱辛,學習他熱愛音樂、敢于同命運抗爭、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體會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艱辛和這首名曲的豐富內涵。、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準備:二胡曲《二泉映月》和課件。
預習要求:
1、把課文讀流利。
2、課前搜集查找有關資料,了解阿炳的生平、惠山二泉及二胡曲《二泉映月》,為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打下基礎。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了解作者。
師:(板書課題)這是一首著名的曲子,誰創作的?(阿炳) 同學們對阿炳還有哪些了解?
學生回答預設:
阿炳的原名叫華彥鈞,是一位民間藝術家。
阿炳很小的時候他母親就去世了,爸爸是一個道士,他只能稱父親為師傅。
阿炳雙目失明后,被道觀里趕出來,上街流浪,他的身世很悲慘。
阿炳不僅二胡拉得好,琵琶也彈得很好。
小結:
阿炳一生創作了許多曲子,但留給我們后人的只有六首。當中央音樂學院的教授第二次去給阿炳錄音的時候,他已經不幸去世,成了音樂界的莫大遺憾!抖吃隆肥且皇撞恍嗟亩,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在國際樂壇上享有盛譽。你們想聽嗎?那么,你準備怎么聽? (用心傾聽)
二、用心靈傾聽 。
師:請同學們仔細聆聽,用心體會,聽完后說說你從音樂里聽出了什么。播放《二泉映月》。
2、談聽完樂曲后的感受。
(悠揚、婉轉、悲傷、深沉、優美、高昂)
師:這位苦難的藝人為什么能創作出這樣的名曲呢?打開書用心地去讀。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畫出生字,讀準字音,讀順課文。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理解詞語:飽經滄桑、積淀、坎坷、縈繞、泯滅、抒發、委婉、跌宕、靜影沉璧等詞語。
四、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第一自然段:寫惠山二泉的優美景色。
第二自然段:聽泉賞月,師父教誨。
第三、四自然段:十多年不幸經歷,激發創作欲望。
第五、六自然段:傾吐情懷,成經典名曲。
五、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了解坎坷,感悟情懷。
1、(音樂起)又是一個中秋夜,雙目失明的阿炳在鄰家少年的攙扶下,又來到了二泉。夜深人靜,月光清冷,他靜靜地聆聽著二泉那淙淙的流水聲,不禁心潮澎湃,思緒萬千,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許多聲音,什么聲音呢?(大屏幕顯示)齊讀:二泉映月教學設計
“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2、他似乎聽到了,真的是泉水在嘆息哭泣嗎?(不是)是誰在嘆息哭泣?(是阿炳)誰在傾訴吶喊?(是阿炳)阿炳聽到的不是泉聲,而是自己的心聲。你們聽,他的心在(范讀)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聽到了嗎?把阿炳的心聲讀出來——(齊讀)“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3、聽著這樣的心聲,我們不禁要問了,阿炳為什么要深沉地嘆息,傷心地哭泣,激憤地傾訴,倔強地吶喊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自由朗讀課文的1—-4自然段,尋找答案吧。
4、交流反饋:
。1)因為家鄉惠山二泉的優美景色自己再也看不到了。
。2)因為阿炳想起了師傅說過的話,想到了自己的坎坷經歷。
5、師:惠山二泉,景色迷人,以其獨特的美景名聞天下,尤其是中秋皓月下的二泉更是楚楚動人。課文中作了生動精練的描繪,老師摘錄一些詞出示:
(展現一組風光,屏顯詞語):
樹木蔥蘢 藤蘿搖曳
碧草如茵 野花遍地
茫茫月夜如銀月光
涓涓清泉靜影沉璧
流水淙淙蜿蜒而來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6、這如詩如畫的風景,對那個雙目失明的阿炳來說,他看得到嗎?(看不到)他看到的只能是什么?(是黑暗。)在他的眼前有的只是黑暗,除了黑暗,還是黑暗,阿炳心里是什么滋味?(惋惜、無奈、傷心)所以,聽著那如泣如訴的泉聲——“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7、(1)山水依舊,物是人非。這十多年,他是怎么過的?
指名讀,大屏幕顯示:“十多年過去了,師父早已離開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雙目失明。他整天戴著墨鏡,操著胡琴,靠賣藝度日!
。2)透過這短短的兩句話,我們似乎看到了阿炳孤苦無依、賣藝度日的畫面——請你展開想象(伴著《二泉映月》老師開始敘述)
a、冬天,大雪紛飛,寒風刺骨,阿炳怎樣賣藝?
b、夏天,驕陽似火,烈日炎炎,阿炳又是怎樣賣藝?
c、一天,阿炳發燒生病了,為了度日,他又是怎樣賣藝?
請你選擇一個畫面,想象他是怎樣度日的?
學生交流:
師:阿炳坐在二泉邊,聽著聽著,沒聽到奇妙的聲音,聽到的是:(學生接讀,再次感受)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師:阿炳被苦難壓倒了嗎?(沒有)從哪里可以看出沒有被壓倒?
齊讀:
“但是生活的窮困和疾病的折磨,泯滅不了阿炳對音樂的熱愛和對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師:阿炳多么希望有一天能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所以聽著聽著,他聽到了深沉的嘆息,聽到傷心的哭泣,聽到了激憤的傾訴,聽到了倔強的吶喊。他要與命運抗爭。
師:為什么阿炳的苦難只能傾吐給月夜聽呢?
他的嘆息聲有人要聽嗎?(沒有)
他的哭泣聲有人要聽嗎?(沒有)
他的傾訴聲有人要聽嗎?(沒有)
他的吶喊聲有人要聽嗎?(沒有)
師:所以只能把自己的滿腔情懷傾訴給這茫茫月夜,就這樣,《二泉映月》誕生了……
下節課我們品讀琴聲,走進阿炳的內心世界。
第三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堂課我們了解了阿炳的身世以及他創作《二泉映月》的。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一起用心去聆聽琴聲,走進阿炳的內心世界。
二、品讀琴聲,體會內涵。
1、讀課文第5自然段,體會阿炳的心聲。
(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配樂引讀課文第5自然段,領略這首不朽的名曲。)
師引讀:起初……;一生跟讀:這似乎……
師引讀:隨著……;一生跟讀:它以勢不可擋……
師引讀:月光照水……;全班跟讀:阿炳用這動……
2、師:同學們,其實琴聲的變化可以用一條曲線畫出來的。來,伸出你的手跟老師一起邊讀邊畫。
(起初,琴聲委婉連綿,有如山泉從幽谷中蜿蜒而來,緩緩流淌。隨著旋律的升騰跌宕,步步高昂,樂曲進入了高潮。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樂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響,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蕩。)
3、師:同學們,你想過嗎?琴聲之所以會這樣變化是有原因的,什么原因?(是因為阿炳在演奏的時候,他的情懷始終是在變化著的。)怎樣變的?再讀課文。
4、讀后交流。
開頭時——這似乎是阿炳在贊嘆惠山二泉的優美景色,在懷念對他恩重如山的師父,在思索自己走過的人生道路。
高潮時——它以勢不可擋的力量,表達出對命運的抗爭,抒發了對美好未來的無限向往。
結尾時——阿炳用這動人心弦的琴聲告訴人們,他愛那支撐他度過苦難一生的音樂,他愛那美麗富饒的家鄉,他愛那惠山的清泉,他愛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板書:贊嘆 懷念 思索 抗爭 向往 愛……
5、下面,就讓我們隨著作者的筆觸走進樂曲,走進阿炳的內心。
。1)學生自己練讀,指名讀。(此時情感還沒有恰當的表達出來。
。2)師:多么委婉的琴聲,多么感人的文字,老師也想用心靈來誦讀這段文字。
師范讀。
。3)分三部分指名讀,適時評價點撥。
隨機齊讀。
。4)生合作配樂朗讀。女生讀開頭部分;男生讀高潮部分;最后全體讀。
。5)配著音樂有感情地背誦。
6、師:一位雙目失明的民間藝人,一位靠著賣藝度日的民間藝人,一個從小失去母親的民間藝人,他靠什么創作出這么偉大的作品?
齊讀:他愛……,他愛……,他愛……,他愛……。
師:就這樣,一首不朽的樂曲誕生了——(引讀最后一小節)
三、總結全文。
1、再次聆聽這動人心弦的音樂。音樂響起……
2、總結:
苦難本來給人們帶來了什么?悲痛、哀傷、哭泣。但是對一個命運的強者,對于敢于和命運抗爭的人來說,苦難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讓我們勇敢地面對苦難,戰勝苦難吧!
四、說話練習。
1、阿炳把對人生的體驗和追求通過樂曲告訴了我們,此時你想給阿炳說些什么?請把想說的話寫下來。
2、交流,老師點評、修改。
搜集交流阿炳的生平資料,對阿炳身世有必要的了解,為學習下文打基礎。
教給學生“用心靈傾聽,用心靈誦讀”的學習方法。這樣學生才能盡快走進文本。
教師入情入境的引導學生讀,使學生逐步走近阿炳。
通過引導學生品讀詞語,想象著讀,讀中想象,初步在學生腦海中形成“惠山二泉”的美麗畫面,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
惠山的風景依舊,但阿炳什么也看不見了,聯想到自己坎坷的經歷,于是產生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此環節的教學中,為引導學生充分體會阿炳經歷的坎坷,抓住“十多年過去了,師父早已離開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雙目失明。他整天戴著墨鏡,操著胡琴,靠賣藝度日。”這個重點句,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逐層深入地體會語言文字,在反復品讀中感悟,又在感悟中去品讀,充分理解阿炳不平靜的內心世界,剖析“積淀已久的情懷”。為接下來理解《二泉映月》這首樂曲作好鋪墊,從而實現先悟情后入境,水道渠成。
隨著音樂的快慢舒緩、跌宕起伏,師生在入情入境的誦讀中領略不朽的名曲,解讀阿炳的心聲。
《二泉映月》這首曲子表現的不僅僅是苦難,更有一種超越苦難,戰勝苦難的精神動力。所以要給孩子們的心中播下精神種苗,這也是對這首世界名曲的最好詮釋。
二泉映月教學設計 篇3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辈シ配浺,創設情境。
又是一個中秋夜,阿炳在鄰家少年的攙扶下,來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靜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見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聲縈繞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師父說過的話,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經歷。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聽著,聽著,阿炳的心顫抖起來。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過琴聲把積淀已久的情懷,傾吐給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動著,流水月光都變成了一個個動人的音符,從琴弦上流瀉出來。
⒉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
⒊你從音樂中仿佛聽到了什么,或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能用一句話簡單地說說嗎?
(音樂委婉連綿,夜深人靜,泉清月冷,阿炳仿佛正坐在二泉邊沉思往事;
琴聲凄涼,好像看到了阿炳流落街頭、賣藝度日的身影,似乎看到了阿炳在憤怒質問:人世間為什么有這么多的不平?
仿佛感受到了阿炳的剛直頑強和對幸福生活的向往……)
、窗⒈眯膭撟饕魳罚覀冇眯念I悟音樂,所以感受都很準確。我相信大家一定能找到集中體現這首名曲內容和意境的自然段,能嗎?(能)那我們就來找一找,找出來后認真讀一讀,并結合《語文補充閱讀》中這篇課文的助讀部分去仔細體味它的豐富內涵好嗎?
二、中心突破,精讀第5自然段
⒈自由讀,找出表現阿炳演奏二胡時的動作的語句,用“-——”畫出;找出描寫琴聲變化的語句,用“══”畫出;找出琴聲所表達的豐富內涵的語句,用“~~”畫出。
、残〗M討論,說說自己對所畫語句的理解,并把自己最受感動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給別人聽聽,同時仔細聽聽別人對這些句子的理解。
⒊交流表現寫阿炳演奏二胡動作的語句。
、懦鍪荆
他(阿炳)禁上住拿起二胡,他要通過琴聲把積淀已久的情懷,傾吐給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動著,流水月光都變成了一個個動人的音符,從琴弦上流瀉出來。
、普f說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
。ǹ梢钥闯霭⒈惆l情懷的急切和全身心投入創作的狀態。)
你是從哪些關鍵詞語看出來的?
。ń蛔、不停地滑動、流瀉)
、“傾吐”是什么意思?誰能聯系上下文說說你的理解。
(“傾吐”即“傾訴”)
、劝⒈“傾吐”什么?他是通過什么來“傾吐”的?
傾吐
。郯鍟呵俾————————→情懷]
、烧l來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句話。
⒋交流描寫琴聲變化和琴聲所表達的豐富內涵的語句。
、懦鍪荆
起初,琴聲委婉連綿,有如山泉從幽谷中蜿蜒而來,緩緩流淌。這似乎是阿炳在贊嘆惠山二泉的優美景色,在懷念對他恩重如山的師父,在思索自己走過的人生道路。
、俾犚魳菲鹗疾糠,看相關畫面,感受樂曲的“委婉連綿”,體會琴聲表現的內涵。
②交流:課文作者是怎樣把“委婉連綿”的音樂形象地表現出來的,又是怎樣把阿炳通過琴聲要傾吐的情懷具體表現出來的?
(比喻句,排比句)
。郯鍟何襁B綿 贊嘆 懷念 思索]
③琴聲“委婉連綿”,阿炳用琴聲表達著自己的情懷,我們該怎樣讀呢?
。ㄖ笇в眯炀、抒情的語調朗讀,加深體會。)
自由讀——→女生齊讀。
、瞥鍪荆
隨著旋律的升騰跌宕,步步高昂,樂曲進入了高潮。它以勢不可擋的力量,表達出對命運的抗爭,抒發了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僬f說自己對這兩句話的理解。
[板書:升騰跌宕 表達出 抒發了]
②欣賞音樂高潮部分及相關畫面,進一步體會阿炳通過琴聲表達的感情。
、壑笇Ю首x:
這時樂曲的旋律升騰跌宕,步步高昂,我們朗讀時語調要——(加快),音調要——(加高),讀出什么樣的氣勢?(勢不可擋)
自由讀——→男生齊讀。
、浅鍪荆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樂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響,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蕩。阿炳用這動人心弦的琴聲告訴人們,他愛那支撐他度過苦難一生的音樂,他愛那美麗富饒的家鄉,他愛那惠山的清泉,他愛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龠@兩個句子中表現這首樂曲特點的詞語是哪些?
。郯鍟菏婢彾制鸱 √耢o而又激蕩]
②引導理解這兩對看似矛盾的兩對詞語所表達的樂曲的豐富內涵。
、蹣非憩F阿炳的悲與苦、恨與怒,更表現了他對音樂、對生活、對家鄉的愛。
引讀并板書:他愛——他愛——他愛——他愛——
二泉映月教學設計 篇4
一、板書課題,讀課題。
師:這是一首著名的曲子,誰創作的?關于阿炳還有什么要補充的?
師:同學們對阿炳還有什么了解的?(學生課前查閱了資料,回答非常精彩)
小結:《二泉映月》是一首不朽的二胡名曲,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在國際樂壇上享有盛譽。
二、聽
那么,同學們想聽嗎?你準備怎么聽?
生:用心傾聽。
板書:聽
播放樂曲
聽著悠揚的二胡曲,你仿佛聽到了什么?你想說些什么?(音樂聲漸輕,伴隨著音樂學生回答)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苦難 悲哀 凄涼 抗爭 懷念
這位苦難的藝人為什么能創作出這樣的名曲呢?打開書本用心地去讀。
三、學習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
2、出示詞語:月光如銀 雙目失明 委婉連綿
月光似水 賣藝度日 升騰跌宕
靜影沉璧 經歷坎坷 步步高昂
月光照水 熱愛音樂 舒緩起伏
水波映月 向往光明 恬靜激蕩
指名讀詞語。學生橫向讀。
老師問:還可以怎么讀?
生答:豎著讀
(理由)
生答:這些四字詞語有規律的安排。1、描寫月光的2、是描寫阿炳的人生經歷,思想感情3、描寫樂曲旋律的。
★這些詞語的選擇安排體現了作者的匠心獨運。
師:月光那么美誰來讀讀?
齊讀
師:這些詞語中有不理解的嗎?
(做學生的有不理解的很正常,我要感謝你提出不理解的詞語)
生:為什么說月光似水?
生回答。
師評點。
生:恬靜激蕩是一組反義詞,怎么擺一起了呢?
生答:樂曲有的部分恬靜,有的是高昂激蕩。
師:這樣體現的了樂曲的豐富、豐滿。
生:靜影沉璧是什么意思?
師:猜猜看,猜對了要表揚,猜不對也要表揚。
生:月亮的倒影在水里,像一塊璧玉。
師:這玉看上去怎樣?
生:光潔圓潤……
師:一起美美地讀讀。
生:賣藝度日,他攢一點點錢怎么就度日呢?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我們留到學習課文時再了解,好嗎?
3、 默讀課文,找出帶有“聽”的句子,并把它畫出來。
學生交流:指名讀有關句子
讀第二小節
師:聽泉聲的時候,師父提出了一個問題,問小阿炳:你聽到什么聲音了?
生齊聲答:什么聲音也沒聽到。
師:師父接著說:你年紀還小,等你長大了會聽到什么?
生:“奇妙的聲音”
師:奇妙是什么意思?
生:神奇、美妙
師:啊,還能從流水中聽到神奇美妙的聲音,小阿炳多么希望自己快點長大啊,像師父所說的那樣聽到奇妙的聲音。一年過去了,二年過去了,五年過去了,十多年過去了,小阿炳長成了大阿炳。
指名讀第三小節。
齊讀:他整天戴著墨鏡,操著胡琴,賣藝度日。但是生活的窮困和疾病的折磨,泯滅不了阿炳對音樂的熱愛和對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師:誰來讀第四小節?
指名讀
阿炳來到二泉邊,聽到了什么?
齊讀: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指名回答他聽到了什么。
生:他聽到了深沉的嘆息,聽到了傷心的哭泣,聽到了激憤的傾訴,聽到了倔強的吶喊。
師說“聽到了”學生接說后面的話,師板書:嘆息 哭泣 傾訴 吶喊
師:說阿炳聽到了奇妙的聲音了嗎?哭泣聲是美妙的嗎?
師:為什么阿炳沒有從流水聲中聽到奇妙的聲音,反而聽到哭泣聲?難道師父說錯了嗎?阿炳還沒有長大嗎?拿起筆,把第三、第四找出關鍵詞體會體會。
交流
生:賣藝度日(學生談自己的想法)
生:雙目失明
師:你們是怎么理解的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二秒鐘)你看到什么了?你看到什么了?你看什么了?你看到什么了?
生:沉靜在一片黑暗中,什么也看不到。
師:對一個人來說雙目失明是多么大的打擊啊。所以,他聽著聽著:(學生接讀)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二泉映月教學設計 篇5
教學流程:
【初讀,檢查預習】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交流對阿炳及《二泉映月》的了解
《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曲子,是誰創作的?你對阿炳有什么了解?
3、欣賞《二泉映月》
。1)阿炳是個苦難的人,是一位民間音樂家,是一位盲人音樂家。他的《二泉映月》代表了阿炳的最高水平,你們想聽嗎?(板書:聽)
。2)我們一起來聆聽這首不朽的二胡名曲,你準備用什么來聽?
。3)播放《二泉映月》,靜心欣賞
(4)從這悠揚的曲子中你聽到了什么?隨學生回答板書:苦難、凄涼、抗爭、懷念等等
4、自由朗讀課文,讀準、讀通,并想一想阿炳為什么能創作出這樣動人的音樂?
阿炳為什么能創作出這樣動人的音樂呢?請大家自由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同時想一想這個問題。
5、課件出示,檢查生詞的認讀情況
月光如銀 雙目失明 委婉連綿
月光似水 賣藝度日 升騰跌宕
靜影沉璧 經歷坎坷 步步高昂
月光照水 熱愛音樂 舒緩起伏
水波映月 向往光明 恬靜激蕩
。1)指名讀,點撥嘗試豎著讀,第一行寫月亮,第二行寫阿炳感情,第三行寫《二泉映月》,讀準后再嘗試有感情地朗讀,最后齊讀。
這一課生詞特別多,不知大家都讀準了嗎?來,我們一起來看看。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重點指導“月光如水”“靜影沉璧”等
在這些詞語中,你有哪個詞語不理解嗎?提出來我們一起思考。
【再讀,理解文章】
1、過渡:阿炳為什么能創作出這樣動人的音樂呢?讓我們用心走進課文,從中慢慢品味。
2、默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帶有“聽”的句子。(板書:聽)
請大家靜心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文中帶有“聽”的句子。
3、交流理解,感悟阿炳的苦難
(1)學生交流朗讀自己所畫的含有“聽”字的語句。
(2)課件出示文章第二自然段
。3)指名朗讀
(4)啟發:在和師傅賞月的時候,師傅向阿炳提出了一個問題:“你聽到了什么聲音?”小阿炳聽到什么聲音沒有?(板書:沒有)一起把這句話讀一讀(點擊課件句子變色)
。5)師傅是怎么說的呢?指名讀相關句子,“奇妙“是什么意思?
(6)阿炳多么盼望自己快快長大!早點聽到那奇妙的聲音。一年過去了,五年過去了,十年過去了,小阿炳長成了大阿炳,他聽到那奇妙的聲音了嗎?誰來讀第三自然段。
。7)阿炳多么希望有一天能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l再來讀讀第四自然段(課件出示第四自然段文字)
(8)這次阿炳聽到了什么?一起來讀讀吧。阿炳聽到了什么呢?(隨答板書:嘆息、哭泣、傾訴、吶喊)
4、深入體味阿炳生活的苦難
。1)啟發你們認為這樣的聲音奇妙嗎?為什么阿炳沒有向師傅說的那樣聽到奇妙的聲音?反而聽到的是嘆息、哭泣、傾訴、吶喊?為什么會是這樣呢?
。2)請再次默讀課文,畫一畫有關的詞句。
。3)交流:你從課文中找到了什么關鍵詞?
①“雙目失明”:談談自己的理解,想象雙目失明后的情景,感情投入地朗讀“漸漸地,漸漸地……”一句
、“賣藝度日”:你看到的賣藝度日情景是怎樣的?
創設情景想象阿炳怎樣賣藝度日的:課件配《二泉映月》出示
場景一:冬天,大雪紛飛,寒風刺骨,雙目失明的阿炳是怎么賣藝的呢?
場景二:夏天,驕陽似火,烈日炎炎,阿炳是怎么賣藝的呢?
場景三:一天,阿炳生病了,發燒至39、40度,渾身發抖,他又是怎么賣藝的呢?
場景四:天空下著雨,地上已積滿了一灘灘水,阿炳又是怎么賣藝的呢?
選擇其中一個畫面,想象一下。
交流各自想象到的情景:說一說你看到了怎樣的情景?
再次感情投入地朗讀“漸漸地,漸漸地……”一句
二泉映月教學設計 篇6
教學過程:
一、欣賞音樂,奠定情感基調
1、假如沒有音樂,社會將是一個無聲的世界;假如沒有音樂,生活就沒有了生機,沒有了樂趣,世界就不再豐富多彩。上課前,張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二胡曲,想聽嗎?聽的時候老師希望同學們不僅要用耳朵聽,更要用自己的整個心靈來聽這首《二泉映月》。
2、告訴老師,這悠揚的二胡聲,讓你聽到了什么?
小結:同一首曲子,有人聽出了愛,有人聽出了……,不同的人聽出了不同的內容。一首名曲當我們用心去感受的時候,就能聽到作者許許多多的心聲。
二、初感人物,發現一道美景
1、師:無錫的惠山,樹木蔥蘢,藤蘿搖曳。山腳下有一泓清泉,人稱“天下第二泉”。 這首世界名曲《二泉映月》誕生在這里。齊讀課題《二泉映月》。
2、《二泉映月》是誰創作的?(阿炳)
3、大家對阿炳有哪些了解?
4、阿炳是個苦難的人,是一位民間音樂家,是一位盲人音樂家。他的《二泉映月》代表了阿炳的最高水平,幾十年來,這首曲子深受我們人民喜愛,就在國際樂壇上也享有盛譽。
5、同學們,為什么一位民間藝人,一位雙目失明的藝人,一位苦難一生的藝人能創作出《二泉映月》這樣不朽的作品?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阿炳,走進他那艱苦的創作歷程。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
6、剛才同學們都用心去朗讀了課文,讀得非常好。相信大家的預習也準備得十分充分,老師來考考大家,準備好了嗎?
傾聽 月光如銀 委婉連綿 雙目失明
倔強 月光似水 升騰跌宕 賣藝度日
激憤 靜影沉璧 步步高昂 經歷坎坷
攙扶 月光照水 舒緩起伏 熱愛音樂
積淀 水波映月 恬靜激蕩 向往光明
誰有信心把它們都讀準了?
。ǘ嗝襟w)出示第一豎排:這是一組難讀的詞語,讓我們開火車吧。【注意“倔強”的讀音】
。ǘ嗝襟w)出示第二豎排:剛才難讀的詞語同學們一下就解決了,相信這一組描寫月光的詞語你們不僅能讀對,讀好也沒有問題。【抓住月色的柔美,讀出詞之美!
。ǘ嗝襟w)出示第三豎排:同學們把那么美的月光都讀出來了,相信這一組描寫音樂的詞語你們也一定可以讀出它的旋律來!咀プ〔煌傻奶攸c,讀出詞的旋律】
。ǘ嗝襟w)出示第四豎排:同學們把那么美的一組描寫音樂的詞語讀得這么好,你們也一定可以讀好這組詞,試一試。【抓住這組詞的特點,感悟阿炳的悲慘人生】
讓我們一起來讀準、讀好這些詞,齊讀。
三、分層感悟,體會坎坷人生。
1、這么美的月色,這么悠揚的樂聲,作為一個盲人的阿炳他只能用心去感受、用耳朵來聽。
2、請同學速讀課文,思考文中出現了阿炳幾次聽泉?哪幾個自然段分別講了這幾次泉聲?
3、交流:兩次聽泉。第一次(1-2),第二次(3-4),創作出不朽名曲(5-6)。
(一)第一次聽泉聲
1、阿炳在第一聽泉的時候,發現了什么呢?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2、誰來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阿炳聽到奇妙的泉聲了嗎?為什么他沒有聽出呢?】
……是這樣的嗎?讓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從文中尋找答案。
。ǘ┑诙温犎
1、師:又是一個中秋夜,阿炳在鄰家少年的攙扶下,來到了二泉。他多么希望師父說的奇特而美妙的聲音出現在他的耳畔啊,他聽到了什么?誰來讀一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板書:嘆息哭泣 傾訴 吶喊)
2、能在泉水聲中聽到這些聲音,你們覺得奇妙嗎?
3、是什么原因能讓阿炳聽得到這些聲音?第四自然段中有一個關鍵詞,你們能從書中第四自然段找出來嗎?
。ò鍟嚎部溃R讀
4、請同學們再到書上找一找,看看課文哪些地方寫了阿炳的坎坷經歷?(結合文章第三小節感受阿炳的坎坷經歷)(板書:雙目失明 賣藝度日)
5、齊讀“雙目失明”。你讀這個詞,只要幾秒鐘。可是“雙目失明”對一個人來說是多大的打擊呀。同學們,你們把眼睛閉起來。(閉眼一分鐘左右)
師:【語調沉郁地】一片黑暗,沉浸在一片黑暗中。阿炳再也看不見了,看不見什么?【沉痛凄涼地】對啊,由于雙目失明,阿炳再也看不到這美好的一切了。對他而言,他的人生必將是——指板書:坎坷的。由于雙目失明,他只能靠——賣藝度日。
6、一個雙目失明的盲人,阿炳又是怎樣掙錢度日的呢?書上雖然沒有寫,但是,我們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試著走進阿炳的生活的那段歲月,去體驗他的那段人生。
阿炳就是這樣賣藝度日的,大家可以從中選擇一個鏡頭,去想象體驗說說阿炳賣藝的情景。(播放《二泉映月》,大屏幕出示:)
場景一:冬天,大雪紛飛,寒風刺骨,雙目失明的阿炳是怎么賣藝的呢?
場景二:夏天,驕陽似火,烈日炎炎,阿炳是怎么賣藝的呢?
場景三:一天,阿炳生病了,燒到39、40度,渾身發抖……
7、哪一個同學愿意先來說一說,你看到了怎樣的情景?【通過學生的想象說話,指名說,再次結合課文朗讀,體會阿炳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二泉映月教學設計 篇7
教學過程:
一、聆聽一段音樂
1.同學們,喜歡欣賞音樂嗎?為什么?(音樂能抒發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今天這節課上,老師想先播放一段曲子,請同學們仔細聆聽,用心體會,聽完后談談第一感覺。
2.播放樂曲《二泉映月》。(節選)
3.談談聽完樂曲后的感受。
(悠揚、婉轉、悲傷、深沉、優美、高昂……)
4.了解曲名。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
板書課題:二泉映月
設計意圖:欣賞《二泉映月》這首曲子,欣賞的時候閉上眼睛,邊聽邊用心去感受。欣賞完后交流聽時的感受,為課文的學習作情感的鋪墊。
二、明確三個目標。
1.同學們,看了課題,你想了解關于“二泉映月”的哪些問題。
。1)《二泉映月》這首曲子是誰譜寫的?
(2)在什么情況下譜寫的?
(3)這首曲子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老師依次在課題后打上?)
師:上述問題,只要通過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讀書,就很容易解決。
2.同學們,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通過課前預習,誰能說說這首曲子是誰譜寫的?
3.課前,王老師要求大家聽聽《二泉映月》的曲子,并收集有關阿炳生世的資料,F在誰來說說你對阿炳有哪些了解。
設計意圖:學貴有疑,讓學生提出問題可以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學習能力,有利于教學難點的突破。
三、走近一位人物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用簡短的語言說說文章講了什么事。
2.學生自讀。
3.交流:
。1)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注意糾正讀音,指導朗讀。
大屏幕出示詞語,相機正音。
無錫 惠山 傾訴 激憤 富饒 樂壇 享有
蔥蘢 哭泣 倔強 吶喊 積淀 委婉 抒發
恬靜 搖曳 泯滅 縈繞 患病 坎坷 攙扶
4.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 不動筆墨不讀書,注意引導學生學會自讀,作批注,寫感受,引領全體學生動腦,動筆。為學生初步感知人物作好鋪墊。
四、體驗一段人生
1.師: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五十多年過去了,音樂家阿炳早已融入惠山的一片凈土之中。然而,他鐘愛一生的美景依舊。讓我們再次來到無錫,來到無錫的惠山,伴著美好的月色共賞“二泉映月”這道醉人的風景。
2.出示課件:
茫茫月色 月光如銀
一泓清泉 靜影沉璧
淙淙流水 蜿蜒而來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抽生朗讀,其他同學欣賞。教師激勵評價。
一組靈動的文字,就是一副曼妙的風景。讓我們再讀這組詞語,用我們甜美的聲音喚出惠山的月,惠山的泉。學生齊聲朗讀。
設計意圖: 由“二泉映月”這道給予阿炳豐富音樂情感的風景引入,既回憶了已有的認知狀況,完成以舊拓新的任務;又利用聲音、圖片等調動了學生學習的非智力因素,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新教學的軌道上來。
。ㄟ^渡)天上的明月啊,圓了又缺:惠山的清泉呀,依然清冽。
看著這月,賞著這泉,似乎依稀聽得見阿炳踽踽而行的腳步聲越來越近,越來越近……
3.教師布置瀏覽思考作業:迅速瀏覽課文,文中寫到阿炳幾次到二泉的情景?分別是什么時候?他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學生拿筆做出標記,交流回答。
二泉映月教學設計 篇8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樂曲激趣導入
1、聽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2、交流感受。
3、交流資料
4、猜測課文主要內容,驗證性閱讀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圈解生字詞,了解課文內容。
2、小組內讀課文,正音。
3、交流課文主要內容,明確:
課文記敘了二胡名曲《二泉映月》誕生經過。再現名曲豐富內涵,濃縮民間藝人阿炳艱辛苦難的一生。
三、發現一道風景
1、在文中找出描寫“二泉映月”這道風景的文字。
2、交流,讀文中有關句子,師相機指導朗讀,板書關鍵詞語:
茫茫月夜如銀月色
一泓清泉靜影沉璧
流水淙淙蜿蜒而來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3、讀小詩,讀出詩情畫意
4、師小結過渡:多美的景色啊,如銀月光,皎潔明亮,一泓清泉,在緩緩流淌,月亮的倒影那么圓潤、空靈。就在這美麗的二泉,阿炳將積淀已久的情懷,化作一曲《二泉映月》,傾吐給這茫茫月夜。
第二課時
一、重溫“二泉映月”美景
1、師:上節課,我們交流了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有關資料,跟隨阿炳來到了無錫惠山,這節課,我們首先一起再賞《二泉映月》這道醉人的風景。
2、課件出示:茫茫月夜如銀月色
一泓清泉靜影沉璧
流水淙淙蜿蜒而來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3、提出要求:你能為我們再讀讀這處風景嗎?
生朗讀,(師:你的朗讀把我們帶入了茫茫月夜、如銀月色之中)
4、生齊讀詞語,喚出風景(師:讓我們齊讀這組詩般的詞語,深情地喚出惠山的月,惠山的泉)
二、傾聽悲苦人生
師:天上的明月圓了又缺,惠山的清泉依然清洌,阿炳十多年后重回二泉,已是雙目失明,這茫茫月夜,如銀月光,阿炳看得見嗎?(生接:看不見)
師:這一泓清泉,靜影沉璧,阿炳看得見嗎(生接:看不見)
師:這淙淙流水蜿蜒而來,這月光照水水波映月,阿炳還是——(生接:看不見)
師:雙目失明的阿炳,在那個中秋之夜,二泉池畔,他想到些什么,聽到些什么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4自然段,找出有關文字,拿起筆在書上標記出來。
。ㄉx第4自然段,標記)(師課件點擊:月夜圖片)
師:同學們,在這中秋之夜,二泉池畔,一直生活在黑暗世界里的阿炳想起了什么?
生:他想起了師父曾經跟他說過的話。
師:師父曾經說過什么話?你能在文中找到嗎?
生:“你年紀還小,等你長大了,就會從二泉的流水中聽到許多奇妙的聲音。”
師:他還想到了什么?
生:他還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經歷。
師:什么樣的經歷是坎坷的?還可以用什么詞來形容他的經歷?
生:苦難
師:還有嗎?還有什么詞語能形容他的經歷?
生:痛苦(貧困、屈辱、悲慘、可憐……)
師:他的坎坷經歷充滿苦難、貧困、屈辱、悲傷、還有疾病,那是怎樣的一段經歷。≌n文中有一處文字精練地概括了阿炳十多年來遭遇的人生變故,你知道在哪兒嗎?
生:3自然段
師:他遭遇了什么變故?請你讀出來。
生:讀“十多年過去了,師父早已離開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雙目失明。他整天戴著墨鏡,操著胡琴,賣藝度日。”
。◣燑c擊出示課件文字:“十多年過去了,師父早已離開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雙目失明。他整天戴著墨鏡,操著胡琴,賣藝度日。”)
師:短短41個字,道盡了阿炳的坎坷與辛酸,你讀到了阿炳的悲慘了嗎?哪些詞讓你覺得他生活苦難、悲慘?
生:雙目失明、賣藝度日。
師:你感受到什么了?
生:他的日子過得很艱難
師:“整天“是什么意思?
生:從早到晚,
師:這十多年只是一天是這樣嗎?
生:不,每天,一天又一天,天天如此,一直過了十多年
師:你什么心情?
生:心酸,同情
師:把你的心情讀出來。
生:再讀“十多年過去了,師父早已離開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雙目失明。他整天戴著墨鏡,操著胡琴,賣藝度日。”
師:你是個心中有愛的孩子!
師:同學們,阿炳到底過著什么的生活,讓我們一起來看一段視頻:
課件(播放視頻:)
師:同學們,你能把看到的概括地說說嗎?(你看到什么了?)
生:我看到阿炳在街上賣唱,一個壞蛋叫人毒打了阿炳,并摔壞了他的琴,還把他趕出無錫城,再也不讓他回來了。阿炳抱著砸壞的琴悲痛欲絕。
師:你什么感受?
生:阿炳太可憐了!
師:生活在黑暗世界里的阿炳,十多年來只會遭遇到這一件可憐的事嗎?
生:不只一件
師:是啊,阿炳眼睛瞎了,出身也被人瞧不起,沿街拉曲賣唱,寧可餓肚子也不乞討,無論寒冬酷暑,時局動蕩。同學們,這十多年里,阿炳還可能會遭遇到什么悲慘的事呢?
師:請你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你的腦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用“我仿佛看到――――”描述你想象中的畫面。
生:我仿佛看到酷熱的天氣里,阿炳邊走邊拉著二胡,突然中暑暈倒在地,街上沒有人,只有太陽無情地炙烤著阿炳的身體。
師:我多想去把阿炳扶起來啊!
生:我仿佛看到阿炳因為出身低下,被街上的人無情嘲笑。還有些小孩子對他扔菜葉,吐唾沫。
師:屈辱的經歷。
生:我仿佛看到阿炳因為眼睛看不見,撞倒了一個小販的水果攤,兇狠的老板對他拳打腳踢,旁邊看的人很多,卻沒一個幫助他。
師;冷漠無情。
生:我仿佛看到大雪紛飛的冬天,阿炳穿著單衣,在街頭買唱,一整天都沒吃一口熱飯。
師;饑寒交迫。
生:我仿佛看到阿炳被地主老爺喊去唱堂會,老爺們大吃大喝,但阿炳卻不能喝一口熱水,最后只能勉強吃一口殘羹冷炙,還要被逼著唱老爺們點的曲目,唱得不滿意就是一頓辱罵,還得不到一分錢。
師:多么不公平的世道!
生:我仿佛看到阿炳在街頭賣藝,可是警察卻因為他沒交保護費而驅趕他。
師:黑暗的舊社會。
師:窮困、冷漠、屈辱、毆打、謾罵,這一切構成了阿炳坎坷的生活。讓我們一起來讀這段文字。
課件再次出示:“十多年過去了,師父早已離開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雙目失明。他整天戴著墨鏡,操著胡琴,賣藝度日。”
生齊讀,師板書:一段人生盡坎坷
師:又是一個中秋之夜,流水依舊淙淙,師父的教誨言猶在耳,(課件點擊“你年紀還小,等你長大了,就會從二泉的流水中聽到許多奇妙的聲音。”)
師:現在的阿炳聽到了奇妙的聲音了嗎?
生:聽到了
師:聽到什么了?書上有嗎?讀出來
生:“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吶喊”
課件出示:“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師:聽到的可真多!為什么此刻的他,在黑暗中度過了十多年的他,在二泉池畔,能聽到年少時聽不到的聲音?
生:因為他此刻想到了自己十多年來坎坷的人生經歷,內心對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
師:想到自己雙目失明,再也看不到惠山的蔥蘢,他似乎聽到自己——深沉的嘆息
師:想到自己被水果店老板辱罵,他似乎聽到了自己——生接:傷心的哭泣
師:想到自己被警察毒打,他似乎聽到了自己——生接:激憤的傾訴
師:想到自己窮得身無分文,卻死也不給漢奸賣國賊拉曲賣藝,他似乎聽到了自己——生接:倔強的吶喊
師:想到自己十多年的苦難,屈辱,他聽到了,讀“漸漸地——————”
生跟讀:“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
師:想到自己十多年的熱愛,向往,他聽到了,讀“漸漸地——————-”
生跟讀:“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四、感悟一片情懷
師:聽著聽著,阿炳的心顫抖起來。他禁不住拿起二胡,拉起了琴弦,他要通過琴聲把積淀已久的情懷傾吐給這茫茫月夜。就這樣,一首不朽的二胡曲誕生了。
課件點擊: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教學設計 篇9
【教學過程】
【小組合作展示預習成果】
一、欣賞樂曲,走近阿炳
1. 同學們,喜歡聽音樂嗎?請同學們仔細聆聽,說說自己的體會。
2.播放樂曲《二泉映月》(節選)
3.說說聽完樂曲后的感受。
4.你們知道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板書課題:二泉映月)
5.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就是介紹“二泉映月”這首曲子的,課題就叫“二泉映月”。(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產生了哪些問題?(指名說)
6.師:同學們,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7.師:誰來說說,你所了解的阿炳?(指名說)
【出示阿炳的生平資料】
二、精讀1~4節,了解創作背景。
1.同學們,下面我們來討論第二個問題:《二泉映月》這首曲子是阿炳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創作的呢?請帶著這個問題小組內反復讀讀1~4節。
出示自讀要求:
。1)有感情地讀讀1—4小節。
。2)畫出這幾小節中最讓你感動的句子,寫出自己的感受,小組內交流。
(3)細讀第4小節,分別從時間、地點、環境、心境來說說阿炳是在什么情況下創作《二泉映月》的?
2.學生自讀,老師巡視。
3.分節指名朗讀。
教師評價并隨機點撥。
4.阿炳是在什么情況下創作《二泉映月》的?文章哪一節回答了這個問題?細讀第四小節,試著說說阿炳是在什么情況下創作《二泉映月》這首曲子的?
5.指名說,學生完善板書。
6.再讀讀第4自然段,邊讀邊體會,你覺得哪些詞語、句子比較難理解?
、俪鍪“漸漸地,漸漸地,……倔強的吶喊……”一句。
、谝运娜诵〗M為單位,結合阿炳的生世,說說你體會出的情感。
③四人小組討論,推薦一名代表匯總。。
7.指導朗讀第4節。
同學們,多么美好的中秋之夜,但飽經風霜的阿炳卻回想起了辛酸的往事。他想了師父,想起了自己苦難的生活,他——(指名說)
8.配樂朗讀。
(1)指名讀,評價。
(2)集體朗讀。
四、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課我們走近了阿炳,聆聽了二泉映月。我相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一定會有新的體會。
五、布置課后作業。
1.認真完成《習字冊》生字描紅。
2.靜心聽聽二胡曲《二泉映月》,感受課文所描述的情境。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了解阿炳及其創作《二泉映月》的過程。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準備】ppt
二泉映月教學設計 篇10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咱們一塊兒學習來一篇課文,題目是《二泉映月》,(板書齊讀)關于二泉映月,大家都知道些什么?昨天見面的時候,大家知道的還不多,看看通過昨晚的預習,今天有沒有進步?(自由談)
不錯,二泉映月不僅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它還是無錫惠山腳下一道著名的風景。原名叫惠泉,后來唐代茶圣陸羽品嘗了這里的泉水,覺得它甘甜清冽,稱這里為天下第二泉,大詩人李紳稱這里的泉水為“人間靈液”,宋徽宗、清代康熙、乾隆都曾經親自品嘗過這里的泉水,甚至把它作為貢品。
二、美讀“二泉景”
實際上,在我們的課文中就有不少地方在寫“二泉映月”這一道風景,打開課文,自由地讀一讀課文,完成這節課的第一個學習任務,把你能夠發現,能夠找到的描寫“二泉映月”這一道風景的話找出來,用筆畫出來。
1、無錫的惠山,樹木蔥蘢,藤蘿搖曳。山腳下有一泓清泉,人稱“天下第二泉”。(一泓清泉靜影沉璧)
2、水面月光如銀,師父靜靜地傾聽著泉聲。(茫茫月夜月光如銀)
3、月光似水,靜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見了。
4、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樂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響,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蕩。(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5、有如山泉從幽谷中蜿蜒而來,緩緩流淌。(淙淙流水蜿蜒而來)
咱們把這四句話變成八個詞,誰再來讀一讀?邊讀邊說說你想到了什么?
茫茫月夜月光如銀—————你讀出了朦朧的美
淙淙流水蜿蜒而來—————你讀出了靈動的美
一泓清泉靜影沉璧————你讀出了寧靜的美“泓”字可否改為“股”?聯系靜影沉璧。從“靜影沉璧”你們聯想到什么?再齊讀。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月者寒也,泉者冷也。你讀出了冷清的美
讀書要字正腔圓,讀詞要做到聲斷而意不斷。
同學們,讀著讀著,你們有沒有發現,這幾個詞語連起來就像什么?(一首詩一幅畫)對,什么叫如詩如畫,這就是!咱們能不能把這種如詩如畫的感覺連在一起讀一遍?讀——什么感覺?(美不勝收)
三、感受阿炳心。
師:這就是無錫惠山的二泉映月,使人陶醉,讓人沉醉。但是,這樣如詩如畫的風景,對三十五歲以后的阿炳來說,意味著什么?他看得到嗎?他看到的只有什么?(一片黑暗)是啊!沒有花,沒有草,沒有月,沒有泉,沒有一切景致。這是多么讓人感到孤獨和痛苦的事情。下面我們完成第二個學習任務,認真讀一讀課文的第2、4自然段,說說你從這兩段的內容中能讀出“一樣的”是什么?“不一樣的”是什么嗎?(指名讀)
是啊,一樣的中秋夜,一樣的月光,一樣的清泉,
不一樣的是———人老了,那年是小阿炳,如今已成中年;
身邊的人由師父換成了鄰家少年,因為———師父已經去世了;
那年是來賞月,而今只能聽聽流水的聲音;
最重要的是那年小阿炳除了流水聲,什么聲音也沒有聽到,師父告訴小阿炳,等你長大了,就一定會從中聽到奇妙的聲音。如今阿炳從這淙淙的流水聲中想到了什么?他聽到了什么?(出示文字一)
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板書:嘆息哭泣傾訴吶喊)
1、為什么會聽到這些?是流水在嘆息哭泣傾訴吶喊嗎?(不是,是阿炳的心。)那他為什么嘆息哭泣傾訴吶喊呢?誰能夠用一個詞來回答?
2、理解“坎坷”。 “坎坷”是這一課的生字。講解生字。
3、誰能夠用課文中的內容來具體說說“坎坷”。你知道阿炳經歷了哪些坎坷?
4、過渡:一年四季,無論酷暑寒冬,無論身體如何疲憊,阿炳總要背著樂器,拄著竹杖,在妻子的牽扶下上街賣藝。大家見過街上買藝的殘疾人嗎?想想阿炳是怎樣賣藝的?賣藝過程中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情?他心中會想些什么?
是。∵@樣坎坷的經歷,怎能不讓他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呢?他嘆息的是—————?命運多難雙目失明;哭泣的是—————?父親去世生活艱苦;傾訴的是—————?內心孤獨遭人冷眼
5、然而,又是什么讓他倔強的吶喊呢?(對音樂的熱愛對光明的向往對安定幸福生活的渴望。┤藗兎Q阿炳是三不窮:人窮志不窮(不怕權勢);人窮嘴不窮(不吃白食);人窮名不窮(正直)。
6、你讀懂了阿炳的心嗎?再讀這段話。
四、聆聽“二泉”樂
過渡:聽著,聽著,阿炳的心顫抖起來。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過琴聲把積淀已久的情懷,傾吐給這茫茫月夜。(放音樂二泉映月)
1、你聽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優美凄涼愁苦高昂)
2、讓我們再來通過文字走進二泉映月。樂曲分三部分,誰來讀開始的部分。
起初,琴聲委婉連綿,有如山泉從幽谷中蜿蜒而來,緩緩流淌。這似乎是阿炳在贊嘆惠山二泉的優美景色,在懷念對他恩重如山的師父,在思索自己走過的人生道路。
這是阿炳在贊嘆、在懷念、在思索。
3、男同學來讀讀高潮部分?
隨著旋律的升騰跌宕,步步高昂,樂曲進入了高潮。它以勢不可擋的力量,表達出對命運的抗爭,抒發了對美好未來的無限向往。
這是阿炳對命運的抗爭,對美好未來的無限向往。
4、接下來,自然是尾聲。請女同學來。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樂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響,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蕩。
是!這就是著名的二泉映月,大家聽:(師范讀)同學們,讓我們再用自己的心,貼近阿炳的心,一同走進《二泉映月》。齊讀。
5、冷冷的弦,瘦瘦的人,顫顫的手,琴弦即心弦,琴聲即心聲,阿炳是用動人心弦的琴聲告訴人們:(出示文字三)
阿炳用這動人心弦的琴聲告訴人們,他愛那支撐他度過苦難一生的音樂,他愛那美麗富饒的家鄉,他愛那惠山的清泉,他愛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6、而這一切,阿炳只能向誰傾訴呢?(茫茫月夜)為什么?(現實無知音)
在阿炳去世近三十年后,有這樣一個知音廣為人知,有這樣一個故事傳為佳話——
拓展:(出示文字四)
1978年,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應邀擔任中央樂團的首席指揮,當他聽完用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后,感動得熱淚盈眶,呢喃地說:“這種音樂只應跪下來聽……”
是什么讓這位大指揮家折服到要跪下來?(對命運的.抗爭對光明的向往對音樂的執著對家鄉的熱愛……)是的,苦難的人很多,凄慘的人也很多,但在苦難中被打倒,在凄慘中潦倒的人,會不會讓他折服?
五、尾聲。
最后,讓我們再來聽一段珍貴的歷史錄音。這是阿炳生前唯一的一次錄音,是已故音樂教育家中央音樂學院楊蔭瀏教授用當時最好的國外進口的鋼絲錄音機錄下的。在阿炳演奏過的270多首曲目中,僅僅留下了三首二胡曲,三首琵琶曲,成為了這位偉大的民間音樂家留給人世的最后聲音。讓我們一起在這首二泉映月中緬懷這位苦難一生,抗爭一生的民間音樂家吧!
板書設計:
二泉映月
嘆息哭泣傾訴吶喊
委婉連綿蜿蜒而來贊嘆懷念思索
步步高昂進入高潮抗爭向往
舒緩起伏恬靜激蕩愛
對命運的抗爭對光明的向往
二泉映月教學設計 篇11
一、 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學生讀題。
2、大家知道《二泉映月》是誰創作的嗎?
3、你們對阿炳有什么了解?
二、欣賞樂曲,走近阿炳
1、阿炳是一位苦難的藝人,是一位民間藝人,一位盲人藝人,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聆聽這首有名二胡曲。
2、你們心中有什么感受?你聽到了什么?
3、阿炳為什么能創作出這首《二泉映月》呢?請把書打開,自己讀課文思考。
三、以詞帶文,了解大意
1、出示詞語,點名朗讀
月光如銀 雙目失明 委婉連綿
月光似水 賣藝度日 升騰跌宕
靜影沉璧 經歷坎坷 步步高昂
月光照水 熱愛音樂 舒緩起伏
水波映月 向往光明 恬靜激蕩
2、啟發學生豎讀:每列分別寫什么?應該怎樣去讀?
3、有不理解的詞語嗎?
四、抓住重點,精讀課文
1、請大家拿出筆,再讀課文,劃出文中帶有“聽”的句子。
2、交流:
第2節:小阿炳聽到什么聲音了嗎?師傅又是怎么說的?
第3節:小阿炳長大了,他又聽到了什么?
第4節:又逢中秋夜,他聽到了什么?為什么會這樣,難道父親說錯了嗎?
讓學生閉上眼睛體驗阿炳雙目失明后的感受。
3、你們看到過賣藝的人嗎?展開自己的想象,阿炳賣藝時是怎樣的情景?
出示:
情景一:冬天,大雪紛飛,寒風刺骨,阿炳~~
情景二:夏天,驕陽似火,烈日炎炎,阿炳~~
情景三:一天,阿炳病了,~~
播放《二泉映月》,導語激qing,讓學生選取一個場景,閉上眼睛去想象阿炳賣藝的情景。
指導朗讀課文第5節。
4、出示課文第6節內容。
阿炳為什么只能把自己的情懷傾訴給月夜?
循環播放《二泉映月》,指導朗讀課文。
你們仿佛聽到了什么?
阿炳,他靠什么來支撐?
五、拓展延伸,深化感受
1、出示小澤征爾在指揮《二泉映月》后說的一句話:這種音樂只應跪下來聽。
提問:小澤征爾要跪阿炳的什么精神?板書:對命運的抗爭,對光明的向往
2、此時此刻,我們該怎么去聽《二泉映月》呢
讓我們再次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這首《二泉映月》。
六、板書設計:
聽:苦難、凄涼、抗爭、懷念~~
二泉映月 聽:沒有(奇妙)
聽:嘆息、哭泣、傾訴、吶喊~~
——對命運的抗爭
對光明的向往
二泉映月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要求: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二泉映月》這首曲子的來歷以及曲作者阿炳艱難的人生之路。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重點語句。
熱愛民族音樂,懂得音樂可以表達心聲,戰勝苦難。
教學環節: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引發質疑。
板書課題,剛剛看到這樣一個題目,你想問什么問題?(二泉在哪里?二泉映月是什么?……)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自由讀課文,到文中去尋找問題的答案。有些問題可能會通過你的讀書迎刃而解,有的問題則需要深入地學習包括和老師、同學的交流、碰撞才能夠明晰。
針對最初提出的問題進行反饋,初步感知“二泉映月”這首曲子的旋律。
初步概括:二泉映月是什么?
引發二次質疑:說到二泉映月是一首曲子、一首二胡曲、一首阿炳創作的曲子,此時的你又想問什么問題?(阿炳為什么能夠創作出這樣一首曲子?這首曲子想表達什么?這首曲子為什么能夠享譽海內外?……)
三、熟讀課文,理解內容。
出示阿炳塑像:這就是二泉映月的曲作者阿炳(簡介阿炳)這節課就讓我們透過文字一同走近阿炳,走近阿炳的心靈世界,走進阿炳的音樂時空。
同學們再次認真讀讀課文,尤其要讀準生字的讀音,遇到難讀的地方可以多讀幾遍。
檢查讀書情況:主要指導讀通讀順、不讀破句,合理停頓。
四、深入探究,體會情感。
提問:文章哪些段落寫了二泉映月這首曲子創作的過程?(4——5自然段)
指名讀第四自然段,質疑:為什么原來聽不到任何聲音,現在卻能夠聽到這么多的聲音?理解“月光似水”“靜影沉璧”
此時,如果你置身在蔥蘢的樹林中,眼前是一輪明月,一泓清泉,沐浴著皎潔的月光,欣賞著搖曳的藤蘿,你的心情如何呢?然而這么美妙的景色阿炳卻再也看不到了,永遠也看不到了。他只能聽到淙淙的流水聲,只能聽到發自他心底的那些聲音。
他想到了師父說過的話,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經歷。默讀2、3課文自然段,從文中找找答案,看看師父說了什么讓他這樣銘刻于心,自己又經歷了什么讓他如此的感傷?
出示四幅圖畫,使學生感受阿炳的生活,并選擇一幅用文字表達出來。匯報反饋。
思考:阿炳嘆的是什么?哭的是什么?訴的是什么?喊的是什么?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四自然段。
小結:阿炳能夠創作出二泉映月這樣的作品,源于他特殊的經歷。然而卻并非有這樣經歷的人都能夠成就這樣的作品。你認為阿炳創作出二泉映月這樣的曲子還有什么原因?(對音樂的熱愛,良好的天賦)
補充資料:阿炳五歲,就跟隨父親在雷尊殿當小道士,并且學習各種樂器演奏。他冬天用冰塊摩擦雙手,鍛煉彈琵琶的指弓;夏夜,為了避免蚊咬,雙腳浸在水里習拉二胡。他迎著晨風吹笛,用鐵筷子敲打方磚,練習鼓點、板眼,還經常跟著父親出外拜懺、誦經、奏樂,眾多的道家音樂活動,使他的音樂技藝超群出眾。
阿炳創作了很多曲子,據不完全記載,大概有二百多首,但是留下錄音的只有六首,這首曲子也是后人命名的,為什么一定要叫做《二泉映月》呢?(觸景生情,即興而成)
小結:讓我們在音樂與文字中再次走進這個說來普通又極不普通的民間藝人阿炳的情感世界。(配樂范讀第五段,學生談感受)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在朗讀中理解:升騰跌宕
高昂?
勢不可擋?
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蕩?
支撐
這些詞匯,在理解中體會人物情感有感情地朗讀。(很多偉大音樂家都是苦難的超越者,貝多芬是聾子,但耳聾后他創作了振聾發聵的《第九交響曲》。莫扎特在36歲時就離開了人世,但他是是世界公認的“音樂神童”是古典主義的代表人物?创粋人生命的價值不應當是看其生命的長度,也不是看他遇到了多少苦難與挫折,而是看他如何超越苦難來提高其生命的質量。)
五、拓展研讀,提升認識。
(一)談感受:
國慶10周年時,中國對外文化協會將《二泉映月》作為我國民族音樂的代表作之一送給國際友人!抖吃隆愤入選了世界十大名曲,F在,《二泉映月》已經有了何占豪改編的小提琴獨奏、儲望華改編的鋼琴獨奏、吳祖強改編的弦樂合奏等西洋樂器改編曲。中國樂團出訪外國的時候,《二泉映月》通常為首選曲目。(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日本人)在聽過《二泉映月》這首曲子后,激動不已,他流著淚說:“這樣的音樂應該跪下來聽。”(阿炳的人生是那個社會的縮影,但阿炳的音樂卻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凝聚。
請記住這樣幾個名字——楊蔭瀏、張瑞、閔惠芬、宋飛……(他們拯救了我們中華民族的音樂遺產,并能夠發揚光大。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熱愛我們的民族音樂、民族文化。)
。ǘ┞牳枨抖鳌吠瑫r出示《二泉吟》的歌詞
再次談認識:《二泉映月》是什么?
六、師生共同總結。
板書設計
二泉映月
一首曲子
一段人生
一番情懷
一種精神
附參考資料:(一)
華彥鈞(1893-1950)
民間音樂家。小名阿炳,江蘇無錫東亭人,他四歲喪母,二十歲喪父,二十一歲患眼病,三十五歲時雙目失明。在無錫市以沿街賣唱和演奏各種樂器為生,飽嘗人間的苦難。阿炳經常在無錫二泉邊拉琴,創作此曲時已雙目失明,據阿炳的親友和鄰居們回憶,阿炳賣藝一天仍不得溫飽,深夜回歸小巷之際,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為動人。
阿炳的朋友陸墟曾這樣描寫過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時的情景:“大雪象鵝毛似的飄下來,對門的公園,被碎石亂玉,堆得面目全非。凄涼哀怨的二胡聲,從街頭傳來……只見一個蓬頭垢面的老媼用一根小竹竿牽著一個瞎子在公園路上從東向西而來,在慘淡的燈光下,我依稀認得就是阿炳夫婦倆。阿炳用右脅夾著小竹竿,背上背著一把琵琶,二胡掛在左肩,咿咿嗚嗚地拉著,在淅淅瘋瘋的飛雪中,發出凄厲欲絕的裊裊之音!
1950年夏天,中央音樂學院的音樂學家楊蔭瀏與曹安和攜帶著一臺進口的鋼絲錄音機來到無錫,找到了當地有名的民間藝人——“瞎子阿炳”,要為他的演奏錄音。當兩位專家說明來意后,阿炳回答說:“我已經有兩年不演奏樂器,我的技術荒疏了,我的樂器一件也不能用了!睋䝼鳎瑑赡昵霸欣鲜笠嗔税⒈那傧,作為盲人生活在黑暗中的阿炳認為是“上天”對他的懲罰,即放棄了演奏。楊蔭瀏先生聽說后立刻為阿炳購買了二胡和琵琶,與曹安和一起好言相勸,阿炳終于同意了演奏。他說:“我荒疏得太久了,讓我在家里練上三天再演奏吧!比旌螅瑑晌粚<忆浵铝税⒈葑嗟摹抖吃隆返热锥腿着们。
第二年,楊、曹兩位專家再次到無錫拜訪阿炳的時候,這位飽經滄桑的藝人已經去世,他留下的六首樂曲也成了絕唱。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阿炳沒有被人們所忘記,他的名字已經由無錫傳到了北京,傳遍了全國,走向了世界。華彥鈞死時也不過是1950年12月4日,不到58歲。
。ǘ
聽琴聲悠悠
是何人在黃昏后,身背著琵琶沿街走;
陣陣秋風吹動著他的青衫袖,
淡淡的月光石板路上人影瘦,
步履搖搖出巷口,
彎轉又上小橋頭。
四野寂靜,燈火微芒隱畫樓,
操琴的人,似問知音何處有。
一聲低吟一回首,只見月照蘆荻洲。
琴音繞叢林,琴心在顫抖。
聲聲猶如松風吼,又似泉水淙淙流。
憔悴琴魂作漫游,平生事啊難回首。
歲月消逝人難留,年少青絲,轉瞬已然變白頭。
苦零丁,舉目無親友,風雨泥濘怎忍受?
榮辱沉浮無怨尤。唯有這琴弦解離愁。
二泉映月教學設計 篇13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初步感知
1、讀課題復習鞏固
(導語: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啟發:這么美的題目該讀美一點!再美一點!啟發:不知同學們讀題時頭腦中有沒有優美的圖景出現?再試試……評價:會邊讀邊想象了!這是很好的讀書方法!啟發:能用上節課學過的詞語來表達一下嗎?)
a出示詞語:月光如銀月光似水鏡影沉璧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放幻燈片)
b讀詞語
(啟發:這么美的月光!這么美的詞語!讓我們一起美美地讀一讀!)
2、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a創設情景:語言描述(多么美好的月色!月光依舊,泉水依舊!又是一年中秋夜,阿炳在鄰家少年的攙扶下,來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靜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見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聲縈繞在他的耳畔,坎坷的經歷,辛酸的往事一起涌上心頭,他情不自禁地拿起他心愛的二胡,聽,如泣如訴的琴聲在池畔回響起來……)
b初步感知樂曲:(放樂曲)
。ㄟ@曲子給你留下了什么感覺?)
預設:“很苦!”——評價:有同感!“很凄涼!”——評價:確實有!“很優美!”——評價:旋律很優美!會邊聽邊體會了!
二、揭示目標探究學習
1、設置懸念,明確目標。
。ㄟ^渡:就是這樣的一首曲子,一首讓同學們感覺“很苦”“很悲”的曲子,它是阿炳(板書:阿炳)彈奏出來的!而且是在中秋夜彈奏出來的!你們沒有疑問嗎?引導:對呀!為什么呢?其實這個問題只要讀讀作者在課文第五自然段中的描述就明白了。)
2、默讀課文,自主學習。
(導語: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五自然段,畫找出關鍵句段。)
3、探究學習,指導朗讀。
預設1:出示:“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過琴聲把積淀已久的情懷,傾吐給這茫茫月夜。”(反饋:都這么認為嗎?)
a指名讀句
。▎l:現在明白了為什么了嗎?為什么?用自己的話說說!原來阿炳彈奏曲子是為了“傾吐”(板書:傾吐)“情懷”(板書:情懷)
b理解詞語:“情懷“在這里怎么講?(情感、感情)“積淀”怎么理解?(積累、沉淀)“積淀已久的情懷”看來,阿炳的情感復雜!
(過渡:那阿炳有那些“積淀已久的情懷”呢?能聯系上文來說說嗎?)
預設2:a出示“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過渡:為什么“嘆息”?為什么“哭泣”?傾訴什么?吶喊什么呢?你能聯系上文來說說嗎?)
b“雙目失明”再讀“漸漸地……”
c“賣藝度日”(放幻燈片)再讀“漸漸地……”
d指導朗讀“但是生活的窮困和疾病的折磨……”再讀“漸漸地……”
預設3:a接讀:聽著,聽著,阿炳的心(顫抖起來)。他(禁不。┠闷鸲,他要通過琴聲把(積淀已久的情懷),傾吐給(這茫茫月夜)
b女生讀:“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動著……”
預設4:聽樂曲:(放樂曲)
。▽дZ:作者是怎么通過文字來描寫阿炳這優美的二胡曲的旋律的?請用筆畫出來)
a出示句子:(放幻燈片)
。▽дZ:我們能通過朗讀來表現嗎?自由讀)
a指名讀(女):“起初,琴聲委婉連綿,有如山泉從幽谷中蜿蜒而來,緩緩流淌。”(評價:抓住“幽谷”“緩緩”)
b指名讀(男):“隨著旋律的升騰跌宕,步步高昂,樂曲進入了高潮。”(評價:抓住“升騰”“高昂”)
c自讀自悟:
二泉映月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走近阿炳
1、孩子們,你們知道課前播放的曲子叫什么名字嗎?學生齊讀題目。
2、《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曲子,是誰創作的?(阿炳)你對阿炳有些什么了解?(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阿炳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自由讀課文。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同桌合作學習生詞課文中不理解的詞語,互相交流。
2、檢查自瀆情況。
。1)出示生字詞,自由讀,開火車認讀字詞。教師隨機正音。
。2)出示詞語,分男女學生讀,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明月高懸 月光如銀 月光如水
委婉連綿 低回婉轉 如泣如訴
三、感悟內涵,品味艱辛
1、二泉映月不僅是一首不朽的樂曲,還是有名的風景勝地。找出課文中描寫二泉景色的句子,練習朗讀。
出示相關語句,指導讀出二泉的美。
2、阿炳是怎樣創作出《二泉映月》的?這首曲子表達了怎樣的內涵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找到相關的自然段。
3、出示四自然段,指名學生讀,體會創作過程。
。1)如詩如畫的風景對于雙目失明的阿炳來說只是一片黑暗,伴隨他的只是涓涓的泉聲。這讓他想起了什么?(師父的殷殷教誨)師父曾對他說過什么話呢?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師父的話。齊讀。
小阿炳聽了師父的話,多么希望自己快點兒長大,去從二泉的流水中聽出美妙的聲音。但是,當小阿炳長成大阿炳時,他聽到了美妙的聲音嗎?他聽到了什么?(深沉的嘆息,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這些聲音其實就是阿炳的心聲啊,他在嘆息什么,傾訴什么,又在吶喊什么呢?
二天,是啊,阿炳在嘆息自己的人生充滿苦難,在傾訴自己的坎坷經歷。他都有些什么坎坷的經歷呢?根據學生回答出示三自然段內容。
本來孤苦伶仃的阿炳又因患眼疾而雙目失明。“雙目失明”對你們來說幾秒鐘就讀過去了,可對阿炳來說,卻是一生的苦難。讓我們閉上眼睛,穿越時空,去看看阿炳的苦難生活。
冬天,大雪紛飛,寒風刺骨,雙目失明的阿炳是怎樣賣藝的;
夏天,驕陽似火,烈日炎炎,阿炳是怎樣賣藝的;
阿炳生病了,燒到39度、40度,渾身發抖,他又是怎么賣藝的?
說說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情景?帶著你的體會讀三自然段。
阿炳想起自己的坎坷經歷,學生接讀:漸漸地,------
4、這聲音讓阿炳的心顫抖起來,他禁不住拿起胡琴,拉弓撫弦!抖吃隆肪瓦@樣產生了。(出示5自然段描寫琴聲內涵的句子)
(1) 自由朗讀,體會琴聲的豐富內涵
(2) 說說琴聲的起初和高潮部分有什么不同,作者分別采用了什么手法進行描寫的?
(3) 了解到琴聲有如此豐富的內涵,現在你最想做的是什么?你想怎樣聽?讓我們用整個心靈來聆聽這首不朽的樂曲吧!(播放《二泉映月》,師生屏息聆聽)
(4) 聽完了,說說你此時的感受。
(5) 樂曲如此扣人心弦,怎樣才能通過朗讀把它的內涵表現出來呢,說說你的好建議。
(6) 指名學生讀,師生評價。
(7) 讓我們聽著音樂,用心來讀讀這段文字。
5、師生在音樂聲中激情演繹6、7自然段。
四、領悟精神,升華情感
1、一個雙目失明的民間藝人,一個充滿苦難的民間藝人,一個對未來充滿渴望的民間藝人,他為什么能創作出這樣內涵豐富、動人心弦的樂曲呢?
2、學生談感受,齊讀書上句子:他愛音樂,愛惠山的清泉------
五、課外拓展,總結全文
1、是音樂帶給他光明,是音樂帶給他安定幸福,是音樂安撫他孤寂的心靈。這首不朽的曲子不僅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在國際樂壇也享有聲譽。(出示資料)
世界著名的指揮家小澤征爾聽了這首樂曲感動得熱淚盈眶,他動情地說:“用斷腸之感形容真是太合適了。這首樂曲應該跪下來聽.”
只有對一個人,對某一件事無比崇拜的時候才會朝他跪下。小澤征爾跪的是阿炳的什么精神呢?
2、教師總結:對一個命運的強者,對于敢于和命運抗爭的人來說,苦難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孩子們,在以后的人生中,如果有苦難來臨,讓我們勇敢的面對它!
教學要求:
1、認識“惠、滄、浸、殷、誨、坎、坷、倔、昂、朽”10個生字;理解“明月高懸、月光如銀、月光如水、委婉連綿、低回婉轉、如泣如訴”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4、5自然段。
3、感受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艱辛,學習阿炳熱愛生活、熱愛音樂、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運抗爭的精神。
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4、5自然段。
2、感悟、體驗盲人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艱辛和這首名曲的豐富內涵。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二泉映月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五自然段。
2.能正確認讀本課10個要求會認的字,掌握9個要求會寫的生字。能結合上下文理解運用“飽經滄桑、泯滅、縈繞、跌宕、不朽”等詞語。
3.通過描寫時間的詞語,理清文章的表達順序,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4.能聯系課文內容,通過品詞、品句,品讀,重點理解文中描寫的月夜景色和《二泉映月》琴曲意境等句段所傳遞出的情感。感受阿炳創作的艱辛,學習他熱愛音樂、敢于同命運抗爭、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體會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艱辛和這首名曲的豐富內涵。、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準備:二胡曲《二泉映月》和課件。
預習要求:
1.把課文讀流利。
2.課前搜集查找有關資料,了解阿炳的生平、惠山二泉及二胡曲《二泉映月》,為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打下基礎。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了解作者。
師:(板書課題)這是一首著名的曲子,誰創作的?(阿炳) 同學們對阿炳還有哪些了解?
學生回答預設:
阿炳的原名叫華彥鈞,是一位民間藝術家。
阿炳很小的時候他母親就去世了,爸爸是一個道士,他只能稱父親為師傅。
阿炳雙目失明后,被道觀里趕出來,上街流浪,他的身世很悲慘。
阿炳不僅二胡拉得好,琵琶也彈得很好。
小結:阿炳一生創作了許多曲子,但留給我們后人的只有六首。當中央音樂學院的教授第二次去給阿炳錄音的時候,他已經不幸去世,成了音樂界的莫大遺憾!抖吃隆肥且皇撞恍嗟亩,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在國際樂壇上享有盛譽。你們想聽嗎?那么,你準備怎么聽? (用心傾聽)
二、用心靈傾聽 。
師:請同學們仔細聆聽,用心體會,聽完后說說你從音樂里聽出了什么。播放《二泉映月》。
2.談聽完樂曲后的感受。
(悠揚、婉轉、悲傷、深沉、優美、高昂……
師:這位苦難的藝人為什么能創作出這樣的名曲呢?打開書用心地去讀。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畫出生字,讀準字音,讀順課文。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理解詞語:飽經滄桑、積淀、坎坷、縈繞、泯滅、抒發、委婉、跌宕、靜影沉璧等詞語。
四、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第一自然段:寫惠山二泉的優美景色。
第二自然段:聽泉賞月,師父教誨。
第三、四自然段:十多年不幸經歷,激發創作欲望。
第五、六自然段:傾吐情懷,成經典名曲。
五、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了解坎坷,感悟情懷。
1.(音樂起)又是一個中秋夜,雙目失明的阿炳在鄰家少年的攙扶下,又來到了二泉。夜深人靜,月光清冷,他靜靜地聆聽著二泉那淙淙的流水聲,不禁心潮澎湃,思緒萬千,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許多聲音,什么聲音呢?(大屏幕顯示)齊讀:
“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2.他似乎聽到了,真的是泉水在嘆息哭泣嗎?(不是)是誰在嘆息哭泣?(是阿炳)誰在傾訴吶喊?(是阿炳)阿炳聽到的不是泉聲,而是自己的心聲。你們聽,他的心在(范讀)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聽到了嗎?把阿炳的心聲讀出來——(齊讀)“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3.聽著這樣的心聲,我們不禁要問了,阿炳為什么要深沉地嘆息,傷心地哭泣,激憤地傾訴,倔強地吶喊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自由朗讀課文的1—-4自然段,尋找答案吧。
4.交流反饋:
。1)因為家鄉惠山二泉的優美景色自己再也看不到了。
。2)因為阿炳想起了師傅說過的話,想到了自己的坎坷經歷。
5.師:惠山二泉,景色迷人,以其獨特的美景名聞天下,尤其是中秋皓月下的二泉更是楚楚動人。課文中作了生動精練的描繪,老師摘錄一些詞出示:
。ㄕ宫F一組風光,屏顯詞語):
樹木蔥蘢 藤蘿搖曳
碧草如茵 野花遍地
茫茫月夜 如銀月光
涓涓清泉 靜影沉璧
流水淙淙 蜿蜒而來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6.這如詩如畫的風景,對那個雙目失明的阿炳來說,他看得到嗎?(看不到)他看到的只能是什么?(是黑暗。)在他的眼前有的只是黑暗,除了黑暗,還是黑暗,阿炳心里是什么滋味啊?(惋惜、無奈、傷心)所以,聽著那如泣如訴的泉聲——
“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7.(1)山水依舊,物是人非。這十多年,他是怎么過的?指名讀,大屏幕顯示:
“十多年過去了,師父早已離開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雙目失明。他整天戴著墨鏡,操著胡琴,靠賣藝度日。”
。2)透過這短短的兩句話,我們似乎看到了阿炳孤苦無依、賣藝度日的畫面——請你展開想象(伴著《二泉映月》老師開始敘述)
a、冬天,大雪紛飛,寒風刺骨,阿炳怎樣賣藝?
b、夏天,驕陽似火,烈日炎炎,阿炳又是怎樣賣藝?
c、一天,阿炳發燒生病了,為了度日,他又是怎樣賣藝?
請你選擇一個畫面,想象他是怎樣度日的?
學生交流:
師:阿炳坐在二泉邊,聽著聽著,沒聽到奇妙的聲音,聽到的是:(學生接讀,再次感受)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師:阿炳被苦難壓倒了嗎?(沒有)從哪里可以看出沒有被壓倒?
齊讀:
“但是生活的窮困和疾病的折磨,泯滅不了阿炳對音樂的熱愛和對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師:阿炳多么希望有一天能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所以聽著聽著,他聽到了深沉的嘆息,聽到傷心的哭泣,聽到了激憤的傾訴,聽到了倔強的吶喊。他要與命運抗爭。
師:為什么阿炳的苦難只能傾吐給月夜聽呢?
他的嘆息聲有人要聽嗎?(沒有)
他的哭泣聲有人要聽嗎?(沒有)
他的傾訴聲有人要聽嗎?(沒有)
他的吶喊聲有人要聽嗎?(沒有)
師:所以只能把自己的滿腔情懷傾訴給這茫茫月夜,就這樣,《二泉映月》誕生了……
下節課我們品讀琴聲,走進阿炳的內心世界。
第三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堂課我們了解了阿炳的身世以及他創作《二泉映月》的。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一起用心去聆聽琴聲,走進阿炳的內心世界。
二、品讀琴聲,體會內涵。
1.讀課文第5自然段,體會阿炳的心聲。
(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配樂引讀課文第5自然段,領略這首不朽的名曲。)
師引讀:起初……;一生跟讀:這似乎……
師引讀:隨著……;一生跟讀:它以勢不可擋……
師引讀:月光照水……;全班跟讀:阿炳用這動……
2.師:同學們,其實琴聲的變化可以用一條曲線畫出來的。來,伸出你的手跟老師一起邊讀邊畫。
。ㄆ鸪酰俾曃襁B綿,有如山泉從幽谷中蜿蜒而來,緩緩流淌。隨著旋律的升騰跌宕,步步高昂,樂曲進入了高潮。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樂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響,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蕩。)
3.師:同學們,你想過嗎?琴聲之所以會這樣變化是有原因的,什么原因?(是因為阿炳在演奏的時候,他的情懷始終是在變化著的。)怎樣變的?再讀課文。
4.讀后交流。
開頭時——這似乎是阿炳在贊嘆惠山二泉的優美景色,在懷念對他恩重如山的師父,在思索自己走過的人生道路。
高潮時——它以勢不可擋的力量,表達出對命運的抗爭,抒發了對美好未來的無限向往。
結尾時——阿炳用這動人心弦的琴聲告訴人們,他愛那支撐他度過苦難一生的音樂,他愛那美麗富饒的家鄉,他愛那惠山的清泉,他愛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板書:贊嘆 懷念 思索 抗爭 向往 愛……
5.下面,就讓我們隨著作者的筆觸走進樂曲,走進阿炳的內心。
(1)學生自己練讀,指名讀。(此時情感還沒有恰當的表達出來。
。2)師:多么委婉的琴聲,多么感人的文字,老師也想用心靈來誦讀這段文字。
師范讀。
。3)分三部分指名讀,適時評價點撥。
隨機齊讀。
。4)生合作配樂朗讀。女生讀開頭部分;男生讀高潮部分;最后全體讀。
。5)配著音樂有感情地背誦。
6.師:一位雙目失明的民間藝人,一位靠著賣藝度日的民間藝人,一個從小失去母親的民間藝人,他靠什么創作出這么偉大的作品?(音樂)
。ㄊ且魳方o了他光明,是音樂撫慰了他孤寂的心靈,是音樂給了他美好的世界,是音樂支撐著他熬過苦難的一生。
齊讀:他愛……,他愛……,他愛……,他愛……。
師:就這樣,一首不朽的樂曲誕生了——(引讀最后一小節)
三、總結全文。
1.再次聆聽這動人心弦的音樂。音樂響起……
2.總結:
苦難本來給人們帶來了什么?悲痛、哀傷、哭泣。但是對一個命運的強者,對于敢于和命運抗爭的人來說,苦難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讓我們勇敢地面對苦難,戰勝苦難吧!
四、說話練習。
1.阿炳把對人生的體驗和追求通過樂曲告訴了我們,此時你想給阿炳說些什么?請把想說的話寫下來。
2.交流,老師點評、修改。
搜集交流阿炳的生平資料,對阿炳身世有必要的了解,為學習下文打基礎。
教給學生“用心靈傾聽,用心靈誦讀”的學習方法。這樣學生才能盡快走進文本。
教師入情入境的引導學生讀,使學生逐步走近阿炳。
通過引導學生品讀詞語,想象著讀,讀中想象,初步在學生腦海中形成“惠山二泉”的美麗畫面,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
惠山的風景依舊,但阿炳什么也看不見了,聯想到自己坎坷的經歷,于是產生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此環節的教學中,為引導學生充分體會阿炳經歷的坎坷,抓住“十多年過去了,師父早已離開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雙目失明。他整天戴著墨鏡,操著胡琴,靠賣藝度日。”這個重點句,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逐層深入地體會語言文字,在反復品讀中感悟,又在感悟中去品讀,充分理解阿炳不平靜的內心世界,剖析“積淀已久的情懷”。為接下來理解《二泉映月》這首樂曲作好鋪墊,從而實現先悟情后入境,水道渠成。
隨著音樂的快慢舒緩、跌宕起伏,師生在入情入境的誦讀中領略不朽的名曲,解讀阿炳的心聲。
《二泉映月》這首曲子表現的不僅僅是苦難,更有一種超越苦難,戰勝苦難的精神動力。所以要給孩子們的心中播下精神種苗,這也是對這首世界名曲的最好詮釋。
二泉映月教學設計 篇16
教材說明:
《二泉映月》是蘇教版第十冊第三單元“有志競成”中的一篇文章。課文濃縮了民間音樂家阿炳艱辛苦難的一生,記敘了《二泉映月》這首名曲的形成過程,再現了《二泉映月》的豐富內涵,表現了阿炳熱愛生活,熱愛音樂,剛直頑強,敢于同命運抗爭的精神。
學情分析: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但篇幅較長,難點較多。由于文中有很多音樂上的專業術語,而且阿炳生活的那個年代離現在的孩子也比較遙遠,對于缺乏生活經驗的小學生來說,領悟文章的中心以及樂曲所表達的情感,有一定難度。要讓學生了解這首名曲所表達的內涵,必須讓學生了解華彥君悲慘苦難的人生,感受阿炳剛直頑強的精神,然后學生聽這首曲子,展開想象,引導學生體會其中蘊藏的內涵和意境,并通過朗讀表現出自己內心的體驗,使學生產生共鳴,披文入情入境。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二泉映月》,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音樂和表達樂曲豐富內涵語句的意思。
2、感受阿炳創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學習阿炳敢于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阿炳坎坷的人生,關注《二泉映月》這首名曲的“孕育”過程。
教學過程:
一、重溫“二泉映月”美景
1、師: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五十多年過去了,音樂家阿炳早已融入惠山的一抔凈土之中。然而,他鐘愛一生的美景依舊。讓我們再次來到無錫,來到無錫的惠山,伴著美好的月色共賞“二泉映月”這道醉人的風景。
2、出示課件:
茫茫月色 月光如銀
一泓清泉 靜影沉璧
淙淙流水 蜿蜒而來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抽生朗讀,其他同學欣賞。教師激勵評價。
“一組靈動的文字,就是一幅曼妙的風景。讓我們再讀這組詞語,用我們甜美的聲音喚出惠山的月,惠山的泉!睂W生齊聲朗讀。
。ㄟ^渡)天上的明月啊,圓了又缺;惠山的清泉呀,依然清洌?粗@月,賞著這泉,似乎依稀聽得見阿炳踽踽而行的腳步聲,越來越近,越來越近……
[設計意圖:由“二泉映月”這道給予阿炳豐富音樂情感的風景引入,既回憶了已有的認知狀況,完成以舊拓新的任務;又利用聲音、圖片等調動了學生學習的非智力心理因素,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新教學軌道上來。]
二、傾聽悲慘苦難人生
1、教師布置瀏覽思考作業:迅速瀏覽課文,文中寫到阿炳幾次到二泉的情景?分別是什么時候?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學生拿筆做出標記,交流回答。
2、課件出示:阿炳兩次來到二泉的對比。
阿炳兩次來到二泉
第一次 第二次
·淙淙的流水聲
淙淙的流水聲
深沉的嘆息
傷心的哭泣
激憤的傾訴
倔強的吶喊
3 、學生針對表格內容,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學起于思,思起于疑。”質疑是學生主動、自主學習的最佳外化形式,是學生潛能得到開發的重要標志。]
4、過渡:在十多年后的那個中秋之夜,二泉池畔,究竟想到了哪些往事,讓置身于黑暗世界的阿炳從這淙淙的流水中聽到這么多他兒時未曾聽到的聲音?(生默讀,找一找)
預設片段:——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經歷。
。1)文中有一段文字精煉地概括了阿炳十多年來遭遇的人生變故,學生找一找文中描寫阿炳坎坷人生的句子,讀一讀。
。2)“備課時,我數了數這段話,一共41個字!6000多個日子,41個文字!短短的41個文字背后,掩蓋著多少辛酸苦辣!師生交流命運給予阿炳的重重打擊。
。3)教師總結阿炳多舛的命運:在唾棄聲中降生,四歲喪母;在白眼中成長,痛喪師父;在屈辱中度日,雙目失明;備課時我幾度落淚,為阿炳寫了一首四字詞語歌。課件出示一組成語,學生讀一讀,感受其凄苦的人生。
痛喪師父 孤苦無依
天來橫禍 雙目失明
衣衫襤褸 顛沛流離
小小人生 苦苦凄凄
[設計意圖:《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卑⒈目嚯y經歷在師生平等有效的對話中無聲無息的進入了學生的視野,撩動了學生樸素的同情之心,為下環節的朗讀感悟奠定了情感基調。]
(3)幻燈出示:“漸漸的,漸漸的,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獨坐二泉池畔,想起十多年前與師父同游惠山,共賞二泉,而如今月仍舊,泉依流,親人面,無處尋,聆聽著淙淙的流水,阿炳不禁感慨萬千:
。ㄉx片段)
——獨坐二泉池畔,想到自己雙目失明,孑然一身,受人白眼,遭人欺凌,聆聽著淙淙的流水,阿炳不禁淚雨滂沱:
(生讀片段)
[設計意圖:教師創設情境、投入的引讀避免了繁瑣的剖析,深入淺出將阿炳復雜多舛的坎坷人生用形象的語言、動情的誦讀具體地描繪出來,此時阿炳的形象穿越了時間、空間慢慢走近了學生,不再遙遠!]
三、感受剛直頑強精神
1、過渡:走進阿炳的世界,我們看到了阿炳的生活。那里只有肆虐的苦難,悲劇的命運,但無錫的人們卻說,阿炳并非乞丐。相信看了下面的資料,你會對阿炳有更全面的了解。
2、課件出示:阿炳資料的補充介紹。生讀一讀,談一談。
人稱阿炳三不窮:人窮志不窮(不怕權勢),人窮嘴不窮(不吃白食),人窮名不窮(剛直頑強)。
有一次,軍閥湯恩伯要阿炳為他的十三姨太唱生日堂會,阿炳斷然拒絕,遭到一頓毒打,可阿炳毫不屈服,當場編了唱詞,拉起二胡痛罵他們。
[設計意圖:僅憑借教材中對阿炳的介紹是無法還原主人公鮮活的真實的全面的人生痕跡,利用遠教資源有選擇補充阿炳的資料,彌補了教材的缺憾,使阿炳在學生心中活了起來:阿炳命運雖“悲”,但做人卻不“哀”!無形間敬佩之意在學生的心間升騰。]
3、再次回到二泉池畔的阿炳身邊,他僅僅是為自己鳴不平嗎?學生說一說。感受著生命的卑微,飽嘗著人情的冷暖,依然“富貴不淫,貧*不移,威武不屈!焙靡粋剛直的阿炳!
4、引讀:獨坐二泉池畔,想到窮困大眾被軍閥惡霸欺凌鞭打,多少家庭支離破碎,多少百姓背井離鄉,聆聽著淙淙的流水呀,阿炳肝腸寸斷——
獨坐二泉池畔,想到美麗家園被日寇鐵蹄無情踐踏,美好的月色失去了往日的寧靜,變得滿目瘡痍,聆聽著淙淙的流水呀,阿炳恨從心生,淚濕眼眶——
[設計意圖:以“情”貫穿,以“讀”為主,走進阿炳的內心世界,走進一段塵封的過往,把阿炳節操自守,剛直頑強的精神高調揚起,此時阿炳不僅走近了學生,更走進了學生的內心,觸手可及這個平凡偉大的民間音樂家。]
5、(過渡)是啊,月光雖明,世道卻暗;泉水雖甜,人世卻苦;多少愛,多少恨,多少悲在那個寂寥的中秋之夜鋪天蓋地席卷著阿炳,看,他用顫抖的手操起了琴弓;聽,如泣如訴的琴聲在池畔回響起來了。
四、品味不朽名曲意境
1、課件展示:二胡曲《二泉映月》
2、師:課本中,有一段文字生動地再現了《二泉映月》夜闌人靜,泉清月冷的意境,請大家找一找。
學生找出課本中生動再現《二泉映月》樂曲夜闌人靜,泉清月冷意境的句子。抽生讀一讀。
3、課件出示:
我來說琴曲:
在這段有如行云流水一般的文字中,我讀到了蜚聲世界樂壇的二胡曲《二泉映月》。
好美呀,這首樂曲的起始旋律 ;漸漸的,漸漸的,隨著旋律的 ,樂曲進入了 ;千回百轉之后,樂曲緩緩滑向尾聲,變得 。
從琴曲讀心曲:
琴聲綿綿,聲聲穿透茫茫月色;思緒翩翩,往事歷歷涌上心間。
起初琴聲委婉連綿,阿炳可能在想: 。
樂曲升騰跌宕,步入高潮,阿炳渴望用錚錚樂音表達: 。
琴聲又見恬靜舒緩,叫人意猶未盡。阿炳渴望用琴聲告訴人們: 。
3、抽生讀——引讀——示范讀——配樂集體讀等多種形式朗讀品味。
[設計意圖:這一自然段集中體現了語言與音樂的交融、情感與情境的輝映,是全課感情朗讀的重點、難點。學生的情感雖然集聚到了急需釋放的程度,但是畢竟對樂曲內涵的理解還很膚淺。因此教學中通過精心設計的練習,引導學生鑒賞到樂曲步步鋪墊,層層深入,最后峰回路轉,余音繞梁的藝術魅力,真正讀懂了樂曲,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的效果;接著在讀懂基礎上學生一次次的朗讀,一次次的提高,學生讀好了樂曲,真真切切成為瞎子阿炳的知音!
4、師: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這個凄慘的人世并沒有善待阿炳,奪他雙親,毀他雙目,在身體上徹徹底底成為弱者(板書:弱者),但是,倔強的阿炳硬是在這荊棘密布的道路上奏響了強者的宣言生命的歌(板書:強者),給后世留下了無價的藝術瑰寶,與“二泉映月”共活到了人們的心中。
[設計意圖:總結命運對阿炳的無情與阿炳對人世的回饋,二者形成的鮮明強烈反差,震撼著學生內心,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幼小的心靈里扎根。]
五、汲取積極健康魂靈
1、師生共同朗讀配樂詩:《永遠的二泉映月》
看不見黑暗
是因為穿行在黑暗之中
聽不見苦難
是因為置身于苦難之中
一把二胡,道盡人世的滄桑
兩根細弦,訴盡命運的悲涼
阿炳啊
你那把血淚斑斑的胡琴
凄涼而不絕望
憂憤而不瘋狂
空蕩蕩的夜色中
我聽到了不屈的抗爭
觸摸到了一顆堅強的靈魂
2、教師總結:伴著二泉映月完美無瑕的旋律,我們仿佛看到了那個落魄的阿炳又緩緩向我們走來?嚯y究竟能給人帶來什么?阿炳窮盡自己的一生為我們留下了最響亮的回答。同學們,李老師想告訴大家:人在旅途,有苦有樂,笑對人生,從容不迫,穿越痛苦,贏得生活!
[設計意圖:“豹頭鳳尾”是人們對課堂教學導課、結課的不懈追求。課已接近尾聲,但學生內心的情感卻仍在澎湃著。本節課借助拓展的詩歌、教師的贈言不僅豐富了語言的積累,還引導學生全面聆聽阿炳,觸摸生命,為將來的人生做了有意義的準備。]
附板書:
二 泉 映 月
阿炳
弱者? 強者!
二泉映月教學設計 篇17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四、五自然段。
2、通過快速瀏覽、輕聲讀、默讀、大聲讀等多種閱讀方式展開對課文內容的深入學習,結合圈畫批注法、比較閱讀法并借助樂曲的反復聆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了解阿炳的坎坷人生,深切感受阿炳熱愛音樂、熱愛生活、追求理想、敢于同命運抗爭的精神。
教學內容分析及教學準備:《二泉映月》這篇課文記敘了民間藝人阿炳創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過程,濃縮了阿炳不幸的人生遭遇,再現了樂曲的豐富內涵。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學生自學了生字詞,借助工具書理解文中讀不懂的字詞,對課文的主要內容已經完成初步交流,且對文中描寫惠山二泉景色的優美詞語進行了圈畫識記和熟讀積累。課前布置學生熟讀課文,力爭不漏讀不錯讀發音正確。
教學理念及教學輔助手段:根據情境教學理念和情智教學理念展開教學,借助筆記本的樂曲錄音,充分利用傳統的教學工具——小黑板和大黑板。
教學過程:
一、“入境始與親”
1、揭示課題:二泉映月。指名開火車讀課題。讀出韻味來。
2、師:二泉映月現如今在無錫惠山是一道美麗的風景,課文里有許多優美的詞語描繪了這道美麗的風景,我們上節課已經交流過,(相機出示小黑板)再來讀一讀。讀出美感,讀出靜的感覺。(兩到三遍)
樹木蔥蘢、藤蘿搖曳、一泓清泉、月光如銀、月光似水、靜影沉璧、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3、師:課題二泉映月指的是什么?(阿炳創作的二胡名曲。第一課時已經交流過,此問旨在復習和過渡。)下面我們一起來精心聽一聽這首不朽的樂曲。(播放樂曲)
聽完樂曲后的小交流:你聽到了什么?
二、“疑義相與析”
1、師:創作人阿炳是聽著什么創作出了這首不朽的樂曲?(二泉的泉水)打開課文,快速瀏覽全文,找一找課文記敘了阿炳的幾次聽泉?(兩次)分別是課文的哪兩個自然段寫到的?(2、4自然段)
2、師:輕聲讀2、4自然段,用波浪線畫出兩次聽泉的不同之處。想一想,為什么?
生交流:(第一次聽泉是師父帶著,只聽到了淙淙的流水聲;第二次聽泉是鄰家少年攙扶著,不光聽到了淙淙的流水聲,還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ㄒ驗槟暧椎陌⒈煺鎲渭,不諳世事,而長大后的阿炳飽經風霜,經歷了坎坷的人生----)
(相機板書:淙淙流水 坎坷人生)
3、師:阿炳到底經歷了怎樣的坎坷人生?課文的哪一小節用簡潔的語言為我們作了敘述?(第3小節)默讀第3小節,用三角符號標出讓你為之感動的詞句。
生交流:(關注他們匯報時的朗讀是否到位)
引導:“整天”是什么意思?想象一下,阿炳整天在街頭賣藝的情景(出示小黑板):在----------------的時候,阿炳打著墨鏡,操著胡琴,賣藝度日。但是,生活的貧困和疾病的折磨泯滅不了阿炳對音樂的酷愛和對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反復說,反復讀,讀出感動的味兒來)
4、師:有人用四字詞語概括了阿炳坎坷的人生(出示小黑板),讀一讀。(個別讀兩次,齊讀一次。)自幼喪母、白眼受盡、恩父離去、孤苦無依、雪上加霜、雙目失明、賣藝街頭、忍餓挨饑、短暫人生、哭哭凄凄
與課文第三小節相對照,你喜歡哪一種敘述?(自由發表意見)
。ㄕn文的敘述有一個亮點,那就是強調了阿炳面對坎坷始終酷愛音樂向往光明,有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四字詞語的概括很工整,只是濃縮了阿炳的不幸遭遇。)
小結:坎坷的人生經歷讓阿炳飽嘗人世間的辛酸,深切感受到人世間的炎涼,但是他對音樂的酷愛始終未變。
(相機在坎坷人生后板書:悟世情 酷愛音樂如舊)
小練口:在這里,音樂就是------------一劑良藥,撫平阿炳心頭的點點傷痕;一位朋友,傾聽阿炳述說心中的無盡酸辛。
5、師:所以,當阿炳再次來到二泉池畔,他聽到了淙淙流水中的許多奇妙聲音,這許多的奇妙聲音是什么?誰在嘆息?在哭泣?在傾訴?在吶喊?在嘆息什么?哭泣什么?傾訴什么?吶喊什么?
此時此刻,淙淙流水就成了阿炳的----知音。(相機在淙淙流水后板書:成知音)
三、“返景入深林”
1、過渡:月光雖明,世道卻暗;泉水雖甜,阿炳的心卻是苦的;人間無情,阿炳的琴聲卻飽含深情。讓我們再來聽一聽這動人心弦的琴聲。對照課文第五自然段,邊聽邊想,你聽懂了什么?(播放樂曲)
引導生交流;你聽出了這首曲子在旋律方面有什么變化?
找出文中描寫樂曲旋律特點的詞加上點,指名說(右側副板書:委婉連綿、升騰跌宕、步步高昂、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蕩)
這些跌宕起伏的旋律代表了作曲者不同的情緒和思緒,從委婉連綿的旋律中,你似乎聽到了什么?
從升騰跌宕、步步高昂的旋律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從這動人心弦的琴聲中,你聽懂了什么?(阿炳愛他支撐他度過苦難一生的音樂,愛他美麗富饒的家鄉,愛惠山的清泉,愛照耀清泉的月光,------愛他生命中所有美好的事物)
小結: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值得阿炳留戀、贊美、熱愛,他,一個雙目失明常年得不到溫飽,不得不靠賣藝為生的貧苦人,這種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光明的向往成為人世間一道特動人的風景,永遠激勵人心,永遠锃亮如新!(板書:向往光明恒新)
帶學生讀一讀大黑板上的板書。
2、總結升華,照應開場:惠山的青山秀水溫潤了阿炳飽經風霜的手,溫潤了阿炳歷盡滄桑的心,也溫潤了阿炳憂傷凄苦的琴聲。今天,當我們來到惠山,來到二泉池畔,欣賞著月光似水靜影沉璧的美景時,會想起阿炳,他創作的不朽樂曲讓惠山多了一道風景名勝。而他創作的不朽樂曲不僅享譽世界,已經伴著神舟五號嫦娥一號飛向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