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蠟燭》教學實錄及評析
師:蠟燭繼續(xù)在燃燒,蠟燭更短了,危險更近了!是誰將整個局勢扭轉(zhuǎn)了?
生:小女兒杰奎琳。
師:杰奎琳為什么能成功?
生:她對德軍說話時嬌聲嬌氣,讓人覺得很可愛。
生:她很聰明,用她的天真可愛來做掩護,德軍不會懷疑她。
師:她是很聰明,也很勇敢。
師:你能讀讀她的話嗎?
生讀句子,師評價。
師:我們都來讀一讀。注意體會杰奎琳說話時的嬌聲嬌氣。
生感情朗讀。
生:我覺得,她成功的原因還有她對德國軍官很有禮貌。
生:她說的理由也很好,“司令官先生,我能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她好像在征求德國軍官的意見。
生:她當時非常鎮(zhèn)定。
(板書:鎮(zhèn)定)
師:是啊,在如此緊張的時刻,杰奎琳用聰明、鎮(zhèn)定挽救了蠟燭。我們再來讀一讀句子,感受杰奎琳的智慧。
生感情朗讀課文。指一女生讀(讀得非常到位)
師:伯諾德夫人一家,最終通過自己的機智、從容、鎮(zhèn)定將災難化險為夷。在他們身上還有一種最為可貴的品質(zhì),那就是……(板書:愛國)
生:愛國。
(點評:小女孩的“嬌聲”扭轉(zhuǎn)了本來非常危急緊張的局面。學生對這一詞的感受和理解非常到位,尤其是一個女孩子的朗讀讓大家感到震撼。至此,課文的理解也水到渠成,學生們認識了這母子三人的愛國之情,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升華感情,拓展延伸
師: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一個普通的法國家庭,懷著對祖國的無限熱愛,與敵人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戰(zhàn)斗。最終憑借他們的機智勇敢取得了勝利。其實,在那個年代有許多像伯諾德夫人那樣的家庭,有許多像杰克、杰奎琳那樣的孩子懷著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在和敵人斗智斗勇,甚至不惜失去自己的生命。正是有了他們,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出示:愛國名言
熱愛祖國,這是一種最純潔、最敏銳、最高尚、最強烈、最溫柔、最有情、最溫存、最嚴酷的感情。一個真正熱愛祖國的人,在各個方面都是一個真正的人。 —— 蘇霍姆林斯基)
師:同學們來讀一讀。
師:你還知道哪些愛國名言?
生:國恥未雪,何由成名?
生:英勇非無淚,不灑敵人前。男兒七尺軀,愿為祖國捐。
生: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fā)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生: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
生:……
師:像杰克、杰奎琳那樣的小英雄,你還知道哪些?
生:小英雄雨來。
生:王二小。
生:送雞毛信的海娃。
生:小兵張嘎
……
(點評:這是本課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的設計意圖是進行升華感情,拓展延伸。讓我國這些在抗日戰(zhàn)爭中涌現(xiàn)的小英雄和他的名字刻在民族解放的里程碑上,也留在每個學生的心中。這樣一來,學生對這段歷史會更清晰,也把課堂提升到了一個境界和高度。因為,語文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平臺,更要為學生的人生奠基。)
教學反思:
一、以讀為主,貫穿始終
整堂課以學生誦讀原文的練習為主線,用多種方式聯(lián)系學生的原有知識和經(jīng)驗,去領悟課文的內(nèi)涵。如:上課伊始,讓學生速讀課文,了解故事的大意,明確了半截蠟燭的重要性,再通過引讀抓住描寫緊張氛圍的文字進行渲染,使心靈受到激蕩,深入地理解情況之危急,心于是隨之跳動,為下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其次在讀對、讀順、讀好的基礎上,讓學生身臨其境的讀,使其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如課上將伯諾德夫人與德軍周旋的一句話作為“抓手”,切實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話,讀出個人感受,讀后有所想,有所為,體會到她的鎮(zhèn)定和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