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材解讀
一、教材分析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是一首輕快而又充滿激情的現代詩歌。它主要描繪了植樹活動給荒山帶來的巨變,表達了少年兒童以實際行動改造荒山野嶺的決心。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2)領會詩句內容,理解“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
2.技能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能用提供的詞語寫一段反映荒山植樹后美好景象的話。
3.情感目標:(1)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作者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壯志豪情;(2)了解人與環境的關系,從而激起憂患意識,環保意識。
三、 設計理念 實實在在,想象出最美的畫面;簡簡單單,誦讀出最真的情感。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喚起情緒
1、春天來了,我們久封的心門也隨著這暖暖的春光被打開,總是希望能夠出去走走、看看,大家能不能告訴我,如果出游,你會選擇哪里?
2、大家說的地方不少,可是我們都可以用幾個詞語來概括它們的特點。(春色滿院、桃紅柳綠、姹紫嫣紅、春意盎然……)去這樣的地方游玩,我們的心也醉了,那里的風是那樣的柔、水是那樣的清,那里的春光也格外明媚。讓我們和一群植樹的孩子一起出發吧!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春光染綠我們雙腳》。
3、生齊讀課題:春光染綠我們雙腳。
[一個語文老師應該擅長穿針引線,喚起學生的已有經驗,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熱情,營造出課堂的情趣。用激情的語言自然地引出新課,讓學生打開久封的心門,隨著這暖暖的春光在躍躍欲試中走向文本。]
二、初讀入文,整體感知
1、自由放聲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詞語,讀通、讀順詩文。
2、指名分小節讀,相機正音,幫助學生理解詞語。
3、讀后思考,組織交流:在每一小節詩文中,你讀懂或感受到了什么?
4、整體瀏覽全詩:全詩在結構內容上有何特點?(引導感受“擬人”這一修辭手法)
[這首現代詩語言比較淺顯內容不很深奧,學生初讀后對詩意會有領悟。但由于文本容量較大,又有些“形散”,因此,有必要扎扎實實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惟其如此,后面的教學才能順利展開。]
三、精讀入境,感悟詩韻
1、學習第一小節。
(1)指讀,評讀。
(2)交流感受:讀著讀著,有何感受?
[引導學生想象向荒山野嶺進軍的畫面。體會“踏”和“撒”字眼外的含義。]
(3)感情朗讀,注意語氣、節奏等。
2、學習第二、三、四小節。
(1)調動經驗,體會植樹的熱烈場面和同學們的歡欣喜悅,思考:荒山野嶺有了怎樣的變化?
(2)指讀詩歌,感悟形象:詩人擷取了哪些景物展現給我們的?
(3)再讀詩歌,感悟特點:這些景物有何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