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園子》導學案(通用14篇)
《祖父的園子》導學案 篇1
學習目標:
a、我要學會本課的生字詞。
b、我了解了課文中的那些情景讓作者對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懷,我可以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c、我感受到了作者在院子里的心情是怎樣的,我來給同學說說我是從哪兒體會到的。
教學流程:自主、合作、探究:
一、預習
1、我來讀兩遍課文,我還有這些生字不認識
2、再讀課文,劃出我最喜歡的句子,并給喜歡的句子寫旁批。
讀了課文,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
。我選這句話的原因是:
。
3、默讀課文,自己說一說讓作者對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懷的那些情景。
4、說一說“我”在園子里的心情是怎樣的,并說一說是從哪里體會到的,我還要把體會批注在書上。
二、合作
1、對學:
(1)、對子交流第一問中出現的問題,利用集體的力量解決生字詞。(字典或許能幫上忙,依然解決不了的放在小組集體解決。)
(2)、我和對子再把課文讀一讀,爭取把課文讀流暢。
2、群學:
(1)、組內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句子和喜歡的原因。
(2)、小組交流從哪里體會到作者的心情是怎樣的。
三、展示
各小組展示喜歡的句子及喜歡的原因以及體會到作者的心情。
四、探究
作者的表達方式。
五、當堂檢測:
a、給下列生字注音:
蚌( )蚱( )倭( )瓢( )嘟( )啃( )
b、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
c、這節課我最大的收獲:
六、當堂反思:
本節課我發言了幾次,我的表現(優秀 良好 一般),我最需要改正的不足之處是:
《祖父的園子》導學案 篇2
溫馨寄語:童年是彩色的,有銀鈴般的笑聲,也有苦澀的淚水。
【學習目標】
1.認識會認讀“螞蚱,櫻桃,蚌殼,瞎鬧,倭瓜,水瓢,圓滾滾”等詞語,會通過查字典,并結合課文理解不懂的詞。(重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能說出“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和作者一起回憶美好的童年生活。(難點)
【學法指導】結合課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讀文,在讀中體會情感,在讀中感悟語言的特點。
【知識鏈接】
蕭紅(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黑龍江省呼蘭縣人,原名張乃瑩,筆名悄吟、玲玲、田娣。被譽為“30年代的文學洛神”的蕭紅,是中命運最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傳奇性人物,她有著與女詞人李清照那樣的生活經歷,并一直處在極端苦難與坎坷之中,可謂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有人說,蕭紅是一朵開在中國北方原野里的花,盛開在中國東北的農家院落里,她從來不用澆水,任著風吹,任著太陽曬,卻越開越紅,越開越旺盛。
蕭紅的《呼蘭河傳》,就是對故鄉的一本回憶錄。也就在寫完后的一年,這個女子就從世間消失了,只有31歲。但她把她對鄉土農家的愛戀,把她對生活的嚴肅思考,傳達給了她的讀者,世世代代的讀者。
【自主學習】
一.為下列加線的生字注音,并圈出你認為難寫的字,并在后面的橫線上用最美的字體抄寫三遍吧!
螞蚱( ) 櫻桃( ) 蚌殼( ) 嗡嗡( ) 倭瓜( )
水瓢( ) 啃咬( ) 稻穗( ) 毛嘟嘟( ) 玩膩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祖父的園子里都有什么景物?“我”都可以做些什么呢?找出來寫在下面吧。同時思考:祖父的園子給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呢?文中的“我”是一個怎樣的小姑娘?祖父是一個怎樣的人?
三.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文,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抄下來,你有什么感受和體會?
【合作探究】
一.文章第1,2小節描寫:“我家有一個大花園……停在上面一動不動了。”“花園里邊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用一個詞概括園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螞蚱給你留下的印象。有感情的朗讀,讀出熱鬧和生機勃勃的感覺,看誰讀的最動聽。
二.有感情朗讀課文4~15自然段,畫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并用簡單的幾個字歸納出來。你覺得“我”在祖父園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說說為什么?
三.文章最后4段話:“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你從中體會到什么?有感情地讀這幾段話,把“我”的快樂心情讀出來。
【拓展延伸】
童年是一幅畫,絢麗多彩;童年是一首詩,耐人尋味。你的童年是不是也有許多趣事?選一件事寫下來,讓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你的快樂吧。
【課堂小結】
隨著作者富有詩意的語言,我們走進了祖父的( )。祖父的園子是一幅( )的畫,畫里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風、有雨,還有太陽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這是作者( )時的樂園。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滿了生命的氣息。這里是自由的,( )是自由的,( )是自由的,( )是自由的,( )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氣里彌漫著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這自由是她童年快樂的源泉。“我”在祖父的園子里是( )的,“我” 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課堂檢測】
一、看拼音、寫漢字。
dào suì pāo kāi suí yì yīng táo bàng ké
( ) ( ) ( ) ( ) ( )
hú dié cǎo mào xiā nào wō guā mā zhà
( ) ( ) ( ) ( ) ( )
二.在課文中找出abb式的詞語寫下來,如“胖乎乎”。
、 、 、 、 。
三.判斷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在相應的括號里打“√”。
1.蜜蜂嗡嗡的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圓滾滾的,就像一個小毛球。
( )比喻 ( )夸張 ( )擬人
2.蜻蜓飛的那么快,哪里會追得上?
( )擬人 ( )夸張 ( )反問
3.黃瓜愿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話,愿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
( )比喻 ( )排比 ( )擬人
4.祖父戴一頂大草帽,我帶一頂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 )比喻 ( )夸張 ( )排比
《祖父的園子》導學案 篇3
一、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讀讀記記“螞蚱、櫻桃、蚌殼、瞎鬧、鋤頭、倭瓜、水瓢、圓滾滾、一動不動”等詞語。摘錄描寫優美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課文描寫的“我”在祖父的園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理解課文內容,揣摩、品讀重點句段,體會我在園子里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達方式。
二、學習重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自主讀書,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
三、知識鏈接
1、蕭紅(1911—1942)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黑龍江省呼蘭縣人,原名張乃瑩。1935年在上海出版成名作《生死場》時,開始用蕭紅作筆名,蜚聲文壇。在蕭紅不到10年的創作生涯中,為祖國文學寶庫留下了近百萬字的作品,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四、問題邏輯
1、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同時思考:祖父的園子給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你是從課文中的哪些地方讀出來的?
2、默讀課文4—15自然段,畫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細細地讀讀這些句子,想象我是怎么干活,怎么玩的。
3、再讀課文說說:我在園子里到底是玩還是干活?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4、朗讀課文第17自然段,你從這段話中讀出了什么?從哪些句子里讀出來的?
5、默讀課文,思考:“我”在園子里心情是怎樣的呢?可以從哪里感受到?
6、找出表現“我”心情快樂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
五、學法指導。
1.課前可以搜集和閱讀蕭紅和她的《呼蘭河傳》,了解蕭紅短短一生的文學成就。
2.因為是略讀課文,所以要結合課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讀文,在讀中體會情感,在讀中感悟語言的特點。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交流“我”在園子里心情是怎樣的,是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或作者為什么對祖父的園子久久不能忘懷,交流中讀有關的段落,讀出自己的體會,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方式。
3.可以背誦或抄寫喜歡的段落,積累語言。
4.可以讀一讀《呼蘭河傳》的另一個關于園子的片段,進一步感受童年的快樂,感悟作者的表達方式(見“知識鏈接”)。
5.本課要求會認的字,“倭”容易讀錯,要結合語境“倭瓜”識記,還可以聯系課外閱讀中出現的“倭寇”來讀準;“蚌”也要讀準字音;“瓢”可結合熟字“飄、漂”來認讀。
六、學習反思。
七、擴展練習。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螞蚱( )( ) 蚌殼( )( ) 倭瓜( )( ) 閃爍( ) 承認( )
玩膩了( ) 蝙蝠( )( ) 似的( )
2、照樣子寫詞語。
胖乎乎、圓滾滾、 、 、 、 、 。
3、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和表達的感情。
(1)我家有一個大花園,這花園里蜜蜂、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黃蝴蝶。這種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紅蝴蝶,滿身帶著金粉。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蜜蜂則嗡嗡地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圓滾滾,就像一個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動不動了。
(2)花園里邊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
(3)這榆樹在園子的西北角上,來了風,榆樹先呼叫,來了雨,榆樹先冒煙。太陽一出來,榆樹的葉子就發光了,它們閃爍得和沙灘上的蚌殼一樣。
(4)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
(5)凡是在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樹都會發出聲響;叫一兩聲,好像對面的土墻都會回答。
八、歸納小結。(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填空)
1、 課文重點寫了作者在園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跟著祖父在園中,( )、( )、( )、( )、( ),當然這都是童年游戲的內容,不是真正的勞作,是“( )”,至于摘( )、追( )、采( )花、捉( ),更是孩童的游戲了。玩鬧累了,就在園子里睡下。當然,讓作者感到自由快樂的,不光是祖父的園子,還有( )的祖父。他給了孩子( ),他允許孩子隨便玩鬧,對孩子傾盡了( )心和( )心。他的( )放飛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 )的包圍下,才有了孩子( )、( )、( )的童年。正是因為作者的( )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 )的,( )的,甚至是充滿( )色彩的。
2、孩子氣十足的( ),春天的泥土般新鮮的( ),詩意浪漫的( )描述,是本文表達方式上的突出特點。
3、讀了這篇課文,最大的感受是:我覺得祖父的園子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滿了( )的氣息。這里是自由的,( )是自由的,( )是自由的,( )是自由的,( )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 )里彌漫著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 )的,這( )是她童年( )的源泉。什么?
《祖父的園子》導學案 篇4
設計、執教 杭州市崇文實驗學校 虞大明
一、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一個普普通通的園子,對你我而言,或許印象模糊,或者壓根就留不下印象,但是,對于著名作家蕭紅來說,這個園子深深烙印在她心中,讓她久久揮之不去。這個園子帶給她快樂,帶給她自由,帶給她美好的回憶,帶給她無限的遐想,這就是——
生:祖父的園子。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一起學習的課文。再讀讀課題。
師:請注意看屏幕,這是一篇什么課文?
生:略讀課文
師: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怎么學略讀課文,知道嗎?
生:知道
師:你說
生:就是一節課學完。
師:那怎么一節課學完呢?略讀課文需要我們自己去讀讀,自己去想想,自己去發現。虞老師有個建議,學略讀課文,我們可以采用幾遍讀的方法。
二、初讀課文,概覽大意
師:第一遍讀,可以快速瀏覽,想一想,這是一個怎么樣的園子?當你有所感觸的時候,就在課題旁邊用詞語記錄下來,開始。(生自主瀏覽,寫旁注)
師:來。你說一個。
生:五谷豐登的園子。
師:你說“五谷豐登”,是不是說園子里什么東西都有?我們用另外一個詞更準確,你自己修正。
生:應有盡有。
師:這個詞怎樣?好,我們就把這個詞寫上去。這是一個應有盡有的園子。還可以用什么詞來形容這個園子。
生:這是一個五彩繽紛的園子。
師:有這種感覺的孩子請舉手。這是一個五彩繽紛的園子。(師板書五彩繽紛)
師:還有不同的感覺嗎?
生:這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園子。(師板書:生機勃勃)
師:還有嗎?
生:自由自在的園子
師:這是一個自由的園子(板書自由)
師:還有嗎?
生:這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園子
師:這個詞跟哪個詞意思差不多?
生:五彩繽紛
師:是啊,相同意思的,咱們寫一個就行了。作者在這樣的園子里不僅感到自由,而且感到無窮的樂趣。用哪一個詞概括?
生:快樂
師:對呀!這還是一個快樂的園子。(板書:快樂)
師:真會讀書。學略讀課文,我們通過初讀,對園子有了大概的了解,這是學好略讀課文的第一步。同學們真了不起。一起看著板書說說,這是一個——
生:應有盡有、五彩繽紛、生機勃勃、自由自在、快樂無比的園子。
三、文本探究,感悟特點
師:難怪這個園子會深深地烙印在蕭紅的心中,久久揮之不去。同學們,學課文如果光學到這兒,那還不行,這樣學顯然太膚淺了。我們還得第二遍讀課文。第二遍讀課文可以帶著什么問題呢?來,看著板書,我們一起把剛才的初步感受重新變回問題。為什么說這是一個應有盡有的園子?為什么說這是一個——
生:五彩繽紛的園子。
師:為什么說這是一個——
生:生機勃勃的園子。
師:為什么這是——
生:自由自在的房子。
師:為什么這是一個——
生:快樂的園子
【第一板塊】感悟園子的五彩繽紛、應有盡有、充滿陽光
師:這樣吧,我們先來解決為什么說這是應有盡有的、五彩繽紛的、生機勃勃的園子?帶著這個問題快速瀏覽課文。當你找到能夠體現這些特點的句子以后,把這個句子劃下來,然后在旁邊把這些詞寫上去。這就叫做旁注。(生快速瀏覽,做旁注)
師:完成了嗎?我們要學會看得快、找得快、腦子轉得快。學略讀課文,就是鍛煉我們瀏覽的能力,而且是快速瀏覽的能力。有的時候我們甚至可以一目十行。有答案了嗎?從哪兒讓你感受到這是應有盡有的園子?把那段話讀一讀。
生:我家有一個大花園,這花園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
師:能說明嗎?
生:能。
師:這個句子還能讓我們感受到什么特點?
生:生機勃勃。
師:是啊!有人說,蜜蜂、蝴蝶是會舞蹈的精靈。就是這些蜜蜂啊,蝴蝶啊,這些精靈給園子帶來了無盡的生機。所以在這句話的旁邊你就可以寫上生機勃勃。
師:從哪兒讓你感受到這是一個五彩繽紛的園子?
生:花園里邊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
師:就是這句話。哪個自然段?
生:第二自然段。
師:是啊!學到這兒,你一定明白了:蕭紅之所以寫一二自然段,就是想讓我們明白祖父的園子是一個——
生:應有盡有、生機勃勃、五彩繽紛的園子。
【第二板塊】感悟園子里的快樂、自由
師:那么,為什么說這是一個自由的園子,這是一個快樂的園子呢?我們通過第三遍讀課文,來解決這個問題。一般說來,一個人所做的事情往往就承載著這份自由和快樂。請同學們拿起筆,圈一圈,蕭紅在園子里做了哪些事?
師:交流一下,第一件——
生:栽花。
師:第二件
生:拔草。
師:第三件——
生:種小白菜。
師:種菜。第四件——
生:鏟地。
師:第五件——
生:摘黃瓜
師:第六件——
生:吃黃瓜。
師:哎——吃黃瓜也是一件事情。第七件——
生:追蜻蜓。
師:沒錯。第八件——
生:采黃瓜的花。
師:那就可以概括為——
生:采花。
師:第九件——
生:捉蚱蜢。
師:捉蚱蜢。沒錯。第十件——
生:澆菜。
師:澆菜。沒了嗎?第十一件——
生:睡覺。
師:你看,蕭紅在祖父的園子里可以盡情地做這么多事情,所以——這是一個
生:自由的園子
師:這是一個——
生:快樂的園子。
四、細研課文,感悟“自由”
【第一板塊】研讀“自由之事”
師:這十一件事情當中,寫得最具體的是哪件事?
生:鏟地
師:感覺真準。哪幾自然段寫的是鏟地?
生:第五自然段到十二自然段。
師:是的。請看大屏幕。虞老師特意把描寫鏟地的這些自然段呈現在大屏幕上。請問,你們為什么說這件事情寫得最詳細、最具體?從哪兒讓你感受這件事寫得最具體、最詳細?
生:因為這件事,她用了好幾個自然段寫。
師:哎——是啊!這也是一種衡量的標準啊!你看,她寫得特別長,用了比較多的自然段來描述,所以我們就斷定這件事情是寫得最具體的。這是一個依據。還有別的依據嗎?
生:作者抓住了對話進行描寫。
師:所以,同學們記住,我們在寫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能抓住對話來描寫,那就會把這件事寫得比較具體。還有什么依據嗎?
生:其她幾件事都是略寫的,就這件事詳寫的。
師:還能從哪兒讓你感受到這是寫得非常詳細的一件事。除了篇幅比較長,除了抓住了人物的語言進行描寫,還有什么?
生:作者對外公的動作和神態進行了描寫。
師:由此看來,我們要讓一件事寫得比較具體,還可以抓住人物的神態進行描寫。是啊。這樣三個方面的依據,讓我們完全有理由斷定,鏟地這件事情是所有十一件事情中寫得最詳細的。那我就納悶了,我們剛才不是梳理過了,蕭紅在園子里做著多少件事情?
生:十一件
師:這僅僅是寫出來的,還有好多好多沒有寫出來的,那蕭紅為什么單單把這件事情寫得那么具體?其她事情也挺有意思的,是不是?比如說澆水,我讀過一遍就有印象了。蕭紅怎么澆的?拿著個什么?
生:水瓢。
師:然后呢?
生:往天上一揚。
師:嘴里還喊著——
生:下雨了!下雨了!
師:有意思嗎?
生:有意思
師:來!模仿一下。開始,澆菜——
生:下雨羅!下雨羅!
師:有意思嗎?
生:有意思。
師:為什么那些事情不寫具體,獨獨把這件事情寫得那么具體?這是一個值得我們去研究的問題。
生:我想這件事情蕭紅記憶極為深刻。
師:那當然。那為什么獨獨對這件事情蕭紅印象極為深刻呢?我們還得抓住這件事情的本質來思考。
生:她把草當做了谷,把谷當做了草,其實是做錯了一件事,可她爺爺沒怪她。因為她爺爺很愛她。
師:你真會讀書!同學們,知道嗎?爺爺為什么要在園子里種谷穗?是種著玩的嗎?
生:不是。
師:為了什么?
生:拿來吃的。
師:拿來吃的,拿來養家糊口的。而現在,蕭紅卻把一畦的谷穗給鏟了。這將意味著什么?
生:他們一家有可能會挨餓。
師:是啊!這是一般的調皮嗎?
生:不是。
師:這是一般的搗蛋嗎?
生:不是。
師:這可是犯下了——
生:滔天大罪。
師:呵呵,這道不能說是滔天大罪?這可是犯下了大錯。同學們,當你們犯下這樣的錯誤的時候,不要說這樣的錯誤,就說在家里吃晚飯,啪嗒——碗打破了,你媽媽會怎么對你?
生:小時候會打我屁股。
師:你現在多大了?
生:十二歲
師:小時候會打你屁股,現在不打了。你看媽媽會打她屁股,你呢?
生:我媽就會嚇唬我,說不要我了,讓我去當乞丐。
師:呵呵,我認為你媽媽一定只是嚇唬嚇唬你,讓你長點記性。但是蕭紅呢?犯下了這樣的大錯,她的祖父,也就是她的爺爺,還是怎么樣面對她?
生:笑
師:這就是祖父對孫女兒的——
生:關愛
生:寬容。
師:連這樣的大錯,爺爺都能夠原諒,都能夠寬容,還有什么事情不能寬容和原諒呢?蕭紅在這樣的大錯中都能夠感受到快樂,還有什么事情不能讓她感受到快樂呢?所以,蕭紅要把這件事情寫得特別詳細。我們回過頭去看看,我和你們的合作讀,來體會一下蕭紅的這種快樂,來感受一下,爺爺的那種寬容和愛。好嗎?
生:好
師:我們就來合作讀對話吧!好嗎?
生:好。
師:既然是合作,我們首先有分工。我讀誰的?
生:爺爺。
師:你們全做我的孫女兒!準備一下,琢磨琢磨。怎么讀才能體現蕭紅的那種快樂?
師生分角色讀。(結尾學生讀了一個:哦)
師:我覺得一個“哦”字還不夠。 什么是“馬馬虎虎的承認”?
生:知道了,爺爺!
生:我知道了,爺爺,下次不會弄錯了!
生:好了啦!爺爺,我知道了,我要去捉螞蚱了。
師:嗨,這才是我可愛的孫女兒。同學們,從這件事情當中,我們感受到祖父的園子是一個——
生:自由的、快樂的園子
【第二板塊】研讀“自由之景”
師:虞老師覺得還有一個自然段,也能讓我們感受到園子是自由的,哪個自然段?
生:第十六自然段。
師:你們認為呢?
生:是的。
師:請關注第十六自然段。(課件呈現)這一段不是寫景的嗎?你看這一段寫到了花兒,寫到了鳥兒,寫到了倭瓜啊,寫到了玉米啊,怎么讓你感受到園子的自由呢?
生:她說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
師:這段話里面有一個句式反復出現,哪個句式?
生:愿怎么樣就怎么樣
師:對。要怎么樣就——
生:怎么樣。
師:所以我們就感受到了自由,是吧?
生:是。
師:關于倭瓜,關于玉米,虞老師也寫了這樣一段話,請看。(課件呈現老師下水文:倭瓜長蔓了,沿著花架往上攀,一直爬到了房頂,再掛下來,隨風搖擺,甚是婀娜。黃瓜也開花了,這兒一朵,那兒一朵,怎么開,都很美,她們仰著黃色的小臉,向著和風點頭。一群群蝴蝶在花間翩翩起舞,分享著這場花的盛宴。玉米苗也伸展著腰肢,向著天空微笑。一切都是美的!)快速瀏覽,你讀出了什么?相信你讀了這段話,你就會由衷地發出感嘆,哇——這景色——
生:好美啊!
師:你看,同樣描寫的是這些景物,但是寫法不同,我們的感受也不同。從這段話里面,我們讀出了景物的什么?
生:美。
師:蕭紅的這段文字,讓我們感受到園子的——
生:自由。
師: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難道僅僅在傾訴景物的自由嗎?它實際上是在表達——
生:自己的自由。
師:蕭紅借景物的自由來表達她自由的心境。這樣的寫法就叫做——
生:借景抒情。
師:透過這段文字,蕭紅她一定在訴說——(生在配樂中補讀)課件出示:我愿意(摘黃瓜),就( );我愿意(捉螞蚱),就( );我愿意( ),就( );
師:這樣的事例舉得完嗎?
生:舉不完。
師:所以我們可以用這樣的話來概述——在這樣的園子里,我——
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
師:學到這兒,你們一定明白了,這份快樂的源頭就是——
生:自由
師:也就是說,因為自由,所以快樂。那么,為什么題目不叫自由的園子呢?
生:因為園子是祖父創造的。
生:是祖父的愛和寬容給了蕭紅自由和快樂。
師:說得好!所以,蕭紅就把這篇文章的題目定為——
生:祖父的園子
師:這也表達了蕭紅對祖父的——
生:懷念。
五、猜測內容,閱讀延伸
師:蕭紅的童年是快樂的,所以,蕭紅想到了用筆來刻錄她的童年,讓童年永恒。于是,她寫就了一部小說,名字叫做——(課件出示《呼蘭河傳》的封面)
生:呼蘭河傳
師:猜猜看,在這本書里,蕭紅還會寫什么?
生:其他快樂的事情
師:還有呢?
生:其他那些自由的事情,比如:捉魚什么的。
師:一開始我也是這樣想的。但是,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讀了這本書之后,是這樣評價的——課件出示: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茅盾)有什么疑惑嗎?
生:為什么說她是一串凄婉的歌謠?
師:相信你們都有這樣的疑惑,對嗎?
生:是。
師:怎樣才能解開心中的謎團?
生:去讀讀這本書。
師:愿意去讀這本書,從而解開心中疑惑的請舉手。(小手如林)
六、直面童年,引發思考
師:同學們,童年是美麗的歌謠,童年是動人的詩篇,童年是人生長河中短暫的一瞬。蕭紅用文字記錄她的童年,還有許許多多的人用不同的方式來刻錄她的童年。比如有一個著名的歌手,叫——羅大佑,他有一首歌叫《童年》。請看——播放歌曲。會唱的孩子可以跟著一起唱。
師:(在《童年》的歌曲聲中)蕭紅用筆刻錄童年,羅大佑歌刻錄童年,虞老師向蕭紅學習,也用筆來刻錄,想了解虞老師的童年嗎?
生:想。(師逐段呈現下水文)
師:虞老師的童年有意思吧!。再看(出示照片和圖片)。一張黑白的照片,加上幾段文字,幾篇文章,虞老師的童年就永恒了。聰明的孩子們,好好地想一想,你會用什么方式讓你的童年永恒呢?想一想,再想一想,然后用實際行動來回答,下課!
《祖父的園子》導學案 篇5
小學語文教學承擔著學習字詞,積累運用,培養學習方法、閱讀與能力等等的重負。目標的繁冗,頭緒的繁亂,手段的繁瑣,讓語文教學背負著“耗時”、“低效”的重負而艱難地跋涉著。課堂上往往竭盡全力去“包羅萬象”。什么都想抓,但慌亂中學生往往空空如也或收獲甚少。基礎知識學生沒掌握,能力得不到提高,一節一節課“堂而皇之”。整天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批注的習慣,但到頭來還是書上劃有道道,寫有字,細看內容與批注毫不相干。為了讓學生有收獲,我不妨靜下心來,從細處,從一點一滴指導起,讓學生得到“實惠”。
片斷一:
師:初讀文章,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園子是生機勃勃的。
生:在園子中很自由。
生:我心里很舒服,讓人輕松快樂,好像把所有的煩惱都忘了。
師:誰和他有同感?(多數學生都舉起了手)你真會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老師為你高興。
片斷二:
師:我在園子里心情怎樣?
生:自由自在
生:無憂無慮
生:快樂幸福
師:老師也有你們說的感覺,你們是從課文中的什么地方知道的?
劉嚴:課文的最后說“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個陰涼的地方……”從這里我聯想到了《牧童》這首詩,說明作者想睡就睡,還不用枕頭、床等,想什么時候睡就什么時候睡,想怎樣睡就怎樣睡。非常自由。
師:你能說出聯想到的有關內容,很好。這是交流感受的一種方法。為劉嚴加一分。同學們把牧童詩的題目寫到旁邊,再寫上“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這就叫做批注。
生:第13自然段中,說明作者隨心所欲、不受拘束。
師:你真會概括,老師為你祝賀,把“隨心所欲、不受拘束”寫到旁邊,這也是批注。
生:我說的也是這13自然段,我很羨慕作者,也想擁有這樣的生活。
師:老師知道這是你們小孩子向往的,能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太棒了。像這樣能把自己內心的感受寫出來的也是批注。
師:劉勇(注意力不集中,老師隨時提醒他),我們小孩子都羨慕作者,想擁有這樣生活,該寫什么批注呢?
生:寫上“羨慕,我能過上這樣的生活該多好呀。”
生:我寫上:羨慕、令人向往,我十分想體驗一個星期。
師:把自己的體會和真實想法寫出來就是批注。或把咱們聯想到的統統寫下來,寫一小段話的更好。來,大家試試。重新默讀課文,寫寫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學生寫完后匯報交流)
片斷三:
師:“我并不細看,只不過馬馬虎虎承認下來就是了”從這句話中你能悟出什么?(學生靜靜思考,陸續有人舉手)
指名畢曉錦回答:“寫得很真實,不騙人。”
原學智:我補充一下,作者寫出了自己的真實感受,寫作文時就應該寫真話,這樣才能讓人相信。
師:補充一下,也是課堂交流的一種方法。你們兩個能從句子中悟出寫作的知識,這是會思考的表現。感謝你們兩個為同學們做了個榜樣。
師:再比如,同學們寫媽媽爸爸時,總寫檢查作業說自己寫的字不好,撕了以后就教育你報效祖國什么的。這能讓人相信嗎?寫媽媽時總寫如何起早貪黑,如何任勞任怨,你們的媽媽都一模一樣嗎?
(有些學生低下頭,有些學生偷偷笑)
反思:
1、具體地教給學生批注、交流的方法。在本節課上,我不再籠統地說教,而是從實際的例子中,讓學生感悟到什么是批注。通過我的評價及提示,學生懂得了如何交流。 “補充一下”、“聯想到了”“總結一下”的方法。
2、鼓勵為主。“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越說好,學生的興趣越高,真會變得更好。評價語越有針對性,學生的收獲就會越多。
3、滲透寫作知識。寫作文沒有真話是作文中最普遍存在的現象,有些學生甚至不會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閱讀能促進寫作,閱讀課上教作文,一舉兩得。新課程標準對作文教學也作了這樣的表達“寫自己想說的話,表達自己的意思”,文中“我并不細看,只不過馬馬虎虎承認下來就是了”這句話很有代表性,也很有示范性。我把這句話與現實生活中學生的實際情況相聯系,學生悟出了寫真話的道理。
《祖父的園子》導學案 篇6
教學目標:
1.會認讀8個生字及“螞蚱、櫻桃、蚌殼、瞎鬧、倭瓜、水瓢”等詞語,通過查字典,并結合課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熟讀課文,想象課文描寫的“我”在祖父園子里的生活情景,體會“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錄文中優美的句子。
4.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從哪些情景表現“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如何表現“我”在園子里的心情的表達方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板塊一 整體感知 鳥瞰園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題目是——
(生齊讀:祖父的園子。)
師: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很長,一節課學完,咱們主要采用默讀的方法來學習。請快速瀏覽課文紙第一頁橫線下面的文字,從中捕捉到了什么信息?
生1:這篇文章選自蕭紅的《呼蘭河傳》。
生2:這篇文章選到課文里時有一些改動。
師:真好!這些文字,就是腳注。關注腳注有利于我們了解文章的來龍去脈。同學們,《祖父的園子》選自蕭紅的自傳體小說《呼蘭河傳》。自傳體小說里的“我”一般是指作者自己。看到這篇文章的題目,我們就會想到,祖父的園子到底是——(學生接:怎么樣的?)好,帶著這個問題,請同學們第一次快速默讀課文,找出具體描寫園子的段落,爭取兩分鐘完成。
(出示學習提示)
學習建議:
1. 帶著任務跳讀、掃讀,一目五行、十行地讀。
2. 找重點段,畫關鍵詞,思考:這是怎樣的園子?
師解釋:一帶著任務跳讀、掃讀,一目五行、十行地讀,不要逐字逐句讀,明白嗎?你感覺這一段和直接描寫園子無關的就跳過去,找到重點段落勾下來,然后畫出一個關鍵詞語想一想,這個園子是怎么樣的。我講清楚了嗎?好,開始快速默讀。
(學生快速默讀,勾畫詞句。約兩分鐘后開始交流。)
板塊二 眼中園 樣樣都有
師:你找到了哪些段落?請按照課文的順序交流。
生:第一自然段。
師:從這一段的文字中,你圈出哪幾個詞語,來概括這個園子?
生:大花園。
師:很好!還有誰圈出了不一樣的幾個字?
生:樣樣都有。
師:樣樣都有,還有哪些同學也圈出了“樣樣都有”,請舉手。
(生齊齊舉手。)
師:很好。老師把“樣樣都有”寫在黑板上。(板書“樣樣都有”。)
師:既然“樣樣都有”,這園子里都有些什么呢?把這些東西都圈出來,不要遺漏。
生:蝴蝶、蜻蜓、螞蚱、蜜蜂。
師:仔細讀讀第一段,讀著讀著,有沒有產生問題了?
生:課文開頭說“我家有個大花園”,但是下面卻沒有對花的具體描寫。這是為什么?
師:是啊,花在哪兒呢?
生:花在這兒:“蜜蜂則嗡嗡地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圓滾滾,就像一個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動不動了。”
師:你覺得這句話是對花的描寫。花有顏色嗎?
生:嗯——它這里沒寫。
師:開得怎么樣,看到了嗎?
生:沒看到。
師:哪些花,你知道嗎?
生搖頭。
師:那你為什么覺得這句話是寫花的呢?我倒想聽聽你的想法。
生:因為蜜蜂會采花蜜。如果她們家園子里的花開得不是很好的話,那么蜜蜂就一會兒就飛走了,可是蜜蜂停在上面一動不動。
師:嗯,說得真好!蜜蜂有可能被花香給迷住了,也有可能采蜜采累了,是不是?你真會讀書!來,同學們,關注這幾個詞語,你想一想,它們和寫花有關系嗎?
(課件中圈出“帶著金粉”、“滿身絨毛”、“胖乎乎,圓滾滾”、“小毛球”。)
生:“帶著金粉”就是表示帶著花粉;“胖乎乎”、“圓滾滾”是寫蜜蜂采了很多花蜜;“像一個小毛球”說明它采了很多蜜,很胖。
師:理解得真好!你看,這就是蕭紅文字的魅力。表面上不寫花,但是處處都在寫花。有香有色,有動有靜,這就是側面描寫(課件打出“側面描寫”的字樣)。來,美美地讀一讀這段文字。
(生齊讀第一自然段。)
師:同學們,這就是蕭紅——眼中的園子,樣樣都有。(在“樣樣都有”前面板書“眼中園”。)
師:接著交流,你們還找到了哪一段話是直接描寫這個園子的?
生:據說這花園從前是個果園。
師:嗯,交代了這花園的來歷。還找到了哪一段?
生:花園里邊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
師:很好,讀準了這個“明晃晃”(第三聲),咱們一起讀。
(生齊讀“明晃晃”。)
板塊三 心中園 一切自由
師:還找到了哪一段?如果前邊沒有了,你可以直接找到后邊。
(生讀17自然段;課件出示第17自然段。)
師:靜心默讀,這一段話,圈出詞語來概括這個園子的特點。哪些同學愿意與大家分享,說一說你圈出了哪些詞語?
生:“一切都活了”、“自由”。
師:咱們再去找一找,這園子中哪些事物是“自由的”、“一切都活了”的呢?也請把這些事物按順序圈起來,一個都不能少。
(生默讀圈詞。)
生:花、鳥、蟲子、倭瓜、黃瓜、玉米、蝴蝶。
師:(補充介紹)倭瓜就是南瓜。北方把長條形的南瓜叫做倭瓜。好,同學們,這園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這兩個詞語不在一起,我們可以用一條線連起來,來歸納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以后再圈畫的時候,有些詞語分散在文章當中,你可以用線把它們連起來。
(學生連線,教師板書:一切自由。)
師:同學們,第17段文字,是《祖父的園子》中最值得我們好好研究的。作者蕭紅,到底是怎樣把園子里的一切事物寫得那樣自由自在的,我們可以通過朗讀的方式來體會。比如寫花、鳥的這兩句話,你怎么讀讓人覺得這花、鳥確實很自由,自己試試看。
(學生自由讀。)
師:哪位同學愿意來嘗試一下,帶著大家走進這個園子?這位女同學,你來。
生讀。【學生把“似的”中的“似”讀成了平舌音。師正音,并告訴學生,“似”只有和“的”組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讀“似(翹舌音)的”,其他都讀“似”(平舌音)。】
師:讀得不錯,還有誰也愿意來讀,讓我們仿佛看見花在開,鳥在飛。(一男生讀。)
師:我看這位同學讀著讀著,他的臉也笑開了花。真好!心中有花,你的聲音中才會有花;心中有鳥,你的聲音中才會飛出鳥來;心中有蟲,哦,心中不能有蟲了……(生哈哈大笑)
師:咱們一起讀。花開了——
(生接讀。)
師:聽你們讀得這么有滋有味, 張 老師也想讀,聽 張 老師的朗讀,你們要特別關注和同學的朗讀有什么不一樣?(師拖長聲音范讀,略顯夸張)。
師:說說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覺到了什么?
生:感覺到花開了,鳥飛了,感覺它們很自由。
生:我感覺到一大群花在一瞬間全部開放,鳥在天上慢慢逛街似的。
師:好一個“一大群花”!本來“群”是用來形容鳥的。因為花實在太多了,用“朵”不足以形容,所以用“一大群花”。真好!
生:我仿佛看到了身邊開出了很多很多的鮮花,我的頭上飛過很多很多的鳥。
師:邊上有花,頭上有鳥,這是對我朗讀最高的表揚!同學們,其實, 張 老師剛才讀啊,適當地運用了拖音,是不是?我們也來試試看。
(出示有延長號的句子: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在天上——逛——似的。)
(生學著老師的樣子拖音讀,朗讀有感覺了。)
師:哪位同學來試一試,挑戰 張 老師,讓花開在我們這個會場。
(一男生讀得繪聲繪色。)
師:你比我逛得更自由自在了。來,全體起立,大聲地讀。
(學生一起搖頭晃腦地拖長聲音讀,氣氛活躍。)
師:請坐。 張 老師邀請你們一起合作讀,好不好?
生:好。
師:蟲子叫了——
生: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
師:注意,我速度快,你們也要快,我慢,你們也可以跟著慢,當然,你們也可以故意反著來。好不好?
師(加快語速):蟲子叫了——
生(加快語速):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
師(更快速):一切都活了——
生(也再加快語速):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師(快速):要怎么樣——
生(快速接):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
師(快速):倭瓜愿意爬上架
生(快速接):就爬上架。
師(快速):愿意爬上房
生(快速接):就爬上房。
師(快速):黃瓜愿意開一朵花,
生(快速接):就開一朵花,
師(快速):愿意結一個瓜,
生(快速接):就結一個瓜。
師(拖長音,聲音顯得懶洋洋地):若——都——不愿意,
生(拖長音,學著老師懶洋洋地):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
師(加速):玉米愿意長多高
生(加速接):就長多高,
師(快速):它若愿意長上天去,
生(快速接):也沒有人管。
師:連起來再有滋有味地讀,好不好?
(師生合作再讀,語速快慢有致,現場氣氛融洽。)
師:讀著讀著,你發現這段話中,哪一個字出現的頻率最高?
生:“就”。
師:數一數,出現了幾次?
生:11次。
師:你覺得這是作者不經意間寫的,還是特意這么寫的?(生:特意)她為什么特意這么寫,你們來猜猜看?
生:我覺得是為了強調這些事物自由的。
師:為什么用上這個“就”就自由了,不用上這個“就”就不自由了呢?
生:如果用上“就”就說明是它自愿的,沒有人來強迫它。
師:如果不用上“就”就是強迫了。比如“愿意結一個瓜,結一個瓜”,很不情愿的,你叫我結一個瓜么我結一個瓜。(生笑)好,我們來讀讀看, 張 老師讀“就”前面的內容,你們讀“就”后面的內容。
(師生合作讀,學生強調“就”字,讀得很有味道。)
師:你看,這就是蕭紅文字的魅力,她反反復復地用這個“就”字,用反反復復差不多的句式來寫,讀起來就特別帶勁。(指板書)剛才,我們說這園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你覺得這園子里自由的事物僅僅只有這一些嗎?
生:不是。
師:還有很多很多,是不是?我們能不能仿照著,選一句話來寫。拿出作業紙,想一想,這園子里書上寫到的哪些事物,它們也是自由的;書上沒寫到的,也是自由的。選一句,寫出他們像人一樣的自由。
課件出示:( )了,就像( )似的。
( )愿意( )就( )。
學生寫話,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師:好,我們請六位同學合作,來造一個新的段落。全班同學讀中間一句話, 張 老師把話筒遞給誰,誰就大聲讀。注意,你的朗讀要讓大家感受到園中的事物是自由自在的。
生1:谷穗動了,就像在跳舞似的。
生2:蜻蜓飛了,就像在溜達似的。
生3:蝴蝶采蜜了,就像在舞蹈似的。
生齊: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樣,都是自由的。
生4:甘蔗愿意長多甜就長多甜。
生5:櫻桃樹愿意結一千個櫻桃就結一千個櫻桃。
生6:金魚愿意游到哪兒就游到哪兒。
師:這金魚可不是園子里的。好,回到位置上,大家注意,這些同學都把園子里的事物當做人來寫了。請大家修改自己的句子。我們再請六個同學,最好和剛才讀過的不一樣。
(以下為另外六個同學合作造成的新段落)
螞蚱跳了,就像在玩蹦床似的。螞蚱蹦了,就像在舉行跳遠比賽似的。谷穗黃了,就像約好了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樣,都是自由的。李子樹愿意結幾個李子就結幾個李子。冬瓜愿意長多胖就長多胖(笑聲,掌聲)。蜜蜂愿意采花蜜就采花蜜。
師:好,謝謝你們的合作。讀到這兒,我就又納悶了,這園子中的倭瓜、黃瓜、螞蚱、蝴蝶、蜻蜓,它們會不會對蕭紅說:“蕭紅,我很自由,你把我寫到文章里去吧,把我寫得自由一點。”會不會這樣說?
生:不會。
師:那為什么蕭紅就知道它們呢?這是為什么?這是一個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同桌同學小聲議論一下,你覺得這是為什么。
師:好,誰來說一說,蕭紅為什么把這些植物啊,動物啊,寫得這么自由自在?
生1:蕭紅通過了仔細的觀察。
師:你有時候也仔細觀察過事物,你就寫不出這樣的文字,這是為什么呢?
生2:因為在蕭紅眼中,園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師:為什么一切都是自由的,還不足以說服我。你說說看?
生3:因為蕭紅在園子里玩,她自己也是自由。
師:自己也很自由,所以她看到周圍的一切也都是自由的。是不是,同學們?如果說“樣樣都有”是蕭紅眼中的園子,那么“一切自由”就是蕭紅心中的園子。(板書:心中園)
師:那么蕭紅在這個園子里到底做過哪些自由的事情呢?接下來,我們完成第二次快速默讀。
出示學習任務:
第二次快速默讀課文,圈出文中“我”跟著祖父在園子里所做的事情。(爭取三分鐘時間完成)
(生齊讀“學習任務”。)
出示學習建議:
學習建議:一跳讀、掃讀,圈畫關鍵詞,捕捉重點信息;二思考并討論:哪件事最能表現“我”的自由?
(師讀“學習建議”后,學生默讀圈畫。)
(教師巡視點撥:拿起筆來圈一圈,用最少的詞語圈出來;一個詞語能概括就不要用一句話;你畫了整句話等于什么都沒畫;能圈就不用抄。)
學生圈畫后進行小組討論:圈畫了哪些詞語,哪件事情最能表現蕭紅的自由。
師:好!回答的時候有兩項任務:一寫了哪些事情;二哪件事情最能表現她的自由。請一個小組匯報一下。其他同學把目光關注到課文,想一想,他們匯報的時候有沒有漏掉哪件事情,待會兒你來補充。
生:寫了栽花、拔草、鏟土、澆菜。
(生把“栽花”讀成“摘花”,教師及時指正、區辨。)
師:還有嗎?誰補充?
生先后補充:遛土窩、追蜻蜓、捉螞蚱、吃黃瓜、采倭瓜花、捉蚱蜢。
師:還有嗎?
生:睡覺。
師:怎么可以把這么重要的事情忘了呢?人一旦睡不著了,他就完了(笑)。你們想一想,哪件事情最能表現“我”心中的自由?我想聽一聽同學們真實的想法。
生1:玩螞蚱。因為在這個花園里盡情地玩耍是很自由的事情。
生2:我覺得摘黃瓜最能表現自由。因為吃黃瓜一般都在屋子里吃的,她發現外面一顆顆黃瓜成熟了,她就隨便摘下來吃了。
生3:追蜻蜓。
生4:睡覺。因為我們都在屋子里的床上睡覺,她是在外面睡覺的。
師:嗯,以地為床,以天為被,那種睡覺的境界一般人是達不到的。有沒有同學認為“鏟掉谷穗”這件事情最能表現她的自由?(不少同學舉手)
生:因為在其他地方鏟錯的話可能會被人罵。自己在家里鏟就不一樣了,鏟什么都沒關系,鏟錯了也沒關系。
師:鏟祖父也沒關系嗎?(學生哈哈大笑)
師:那可不行,是吧!只要是植物都可以鏟。谷穗是用來做什么的?
生:做糧食。
師:把糧食扔掉,祖父責怪她了嗎?
生:沒。
師:祖父依然是樂呵呵的。你看,文章有幾個自然段寫了這件事情?數一數。
生:八個。
師:用八個自然段來寫。可能在蕭紅的心中,最能表現她的自由,所以她展開細細寫。是不是?可老師又納悶了,既然“鏟谷穗”這件事情最能表現蕭紅的自由,那么其他的事情都不寫,就只寫這一件事情。你覺得行嗎?為什么?
生:不行。園子里還有很多其他自由的事情可以做。
師:你的意思是。只寫一件事情,其他事情不知道自由不自由。
師:那么為什么不把所有的事情都展開來寫?
生:因為這個園子很大,里面有很多東西。
師:是啊,寫不完,所以選有代表性的事情來寫。這就是優秀文學作品帶給我們的啟示:寫最有典型的事情,寫心中最真切的感情!真好。同學們,正因為有這樣一位寬容的祖父,所以“我”在園子里可以為所欲為,所以文中很多地方寫祖父怎么樣,“我”也怎么樣。找出來讀一讀。
(學生找到句子后,師生合作朗讀。)
師:祖父戴一頂大草帽,
生:我戴一頂小草帽;
師:祖父栽花,
生:我就栽花;
師:祖父拔草,
生:我就拔草;
師:祖父鏟地,
生:我也鏟地。
課件出示:祖父( ),我就( )。
師:誰接著說?
生1:祖父澆菜,我也澆菜。
生2:祖父摘谷穗,我也摘谷穗。
生3:祖父澆水,我也澆水。
師:總而言之,祖父干什么,“我”也干什么,祖孫倆形影不離。那畫面好溫馨啊!同學們,你們看,蕭紅寫這個園子的自由,其實處處都在寫心中的自由,這就叫“借景抒情”啊。其實,《呼蘭河傳》第三章里,蕭紅常常寫到自己在園子里自由地奔跑。
課件出示:
一到后園里,我就沒有對象的奔了出去,好像我是看準了什么而奔去了似的,好像有什么在那兒等著我似的。其實我是什么目的也沒有。只覺得這園子里邊無論什么東西都是活的,好像我的腿也非跳不可了。
若不是把全身的力量跳盡了,祖父怕我累了想招呼住我,那是不可能的,反而他越招呼,我越不聽話。
等到自己實在跑不動了,才坐下來休息,那休息也是很快的,也不過隨便在秧子上摘下一個黃瓜來,吃了也就好了。
休息好了又是跑。
——節選自蕭紅《呼蘭河傳》
師范讀后,問:感受到這個園子的自由自在了嗎?想進這個園子去玩一玩嗎?
生:想!
板塊四 夢中園 光芒四射
師:同學們,玩著玩著啊,我們就累了。讓我們在蕭紅的園子里靜靜地閉上眼睛睡一會兒吧。
(生閉上眼睛,趴在桌子上。師配樂朗誦,文字緩緩地從屏幕下方往上移動。)
天空藍悠悠的,又高又遠。
白云來了,一大團一大團的,從祖父頭上飄過,好像要壓到了祖父的草帽上。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個陰涼的地方睡著了。不用枕頭,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臉上就睡了。
(音樂繼續流淌……)
師(用輕柔的夢幻似的聲音,繼續講述):蝴蝶睡了,螞蚱睡了,蜜蜂睡了,蜻蜓睡了,這園子里的一切仿佛都睡了……也不知睡了多長時間,睡著睡著,就進入了夢鄉。也許,你會夢見些什么呢?你會夢見……你會夢見……這園子里的一切都靜靜的,伴著我們進入了甜甜的夢鄉。
師:好,抬起頭,同學們,仿佛夢見了什么?
生1:仿佛夢見了那個園子。
師:夢見了園子里的什么呢?
生1:白云從頭上飄過。
師:夢見白云飄過。白云悠悠地在那兒飄啊!
生2:夢見了作者無拘無束在園子里玩耍。
生3:我仿佛夢見自己自由自在的,在那兒奔啊,跑啊。
生4:我夢見了作者和那些動物們在玩耍,還在觀察那些植物,看到有一個黃瓜馬上就去摘黃瓜,看到一個橘子馬上去摘橘子,看到什么就吃什么。
師:連我們的夢都是那樣的自由自在啊!同學們,雖然我們沒有去過蕭紅家的園子,依然能夠通過文字和想象看到園子里的一切,這就是文字的魅力!可以想見,蕭紅在睡覺的時候也可能夢到這一切。但是,同學們,十九歲以后,蕭紅再也不能快樂地做這樣的夢了。
(借助中國政區圖,在低沉的音樂聲中解說寫作背景:192019年,蕭紅生于北國呼蘭河,18歲那年,那個帶給她無比快樂的祖父永遠地走了;19歲她被迫離家,離開這個美麗的,“樣樣都有”、“一切自由”的園子,漂泊了很多地方,從一個異鄉到另一個異鄉,最后漂泊到香港;1942年,因為庸醫的誤診,年僅31歲的蕭紅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人世。整整2019年時間,她再也沒有回到過那個魂牽夢縈的園子,她只能一次次在夢中看見園子里的一切。花開了,接著讀——)
(屏幕出現重點段提示語,學生根據提示嘗試背誦。大部分同學都能順利背出)
花開了……
鳥飛了……
蟲子叫了……
倭瓜……
黃瓜……
若都不愿意……
玉米……
師:同學們,每當她夢醒的時候,面對她的,只是棲身的陌生的土地——遠離故土的香港;而家卻永遠也回不去了。因為想念,她拿起筆寫了一本叫《呼蘭河傳》的小說,她把小時候的經歷濃成了文字,那些文字是那樣的美麗,那樣的自由。其實她的文字當中,還有一種獨特的味道。一起讀。
課件出示:
太陽在園子里是特別大的,天空是特別高的。太陽光芒四射,亮的使人睜不開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鉆出地面來,蝙蝠不敢從黑暗的地方飛出來。凡是在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樹都會發出聲響;叫一兩聲,好像對面的土墻都會回答。
生齊讀后,師板書“光芒四射”。
師:同學們,最后,留一個問題給大家思考:祖父的園子,難道不下雨嗎?不下雪嗎?不陰天嗎?難道就沒有陰霾嗎?為什么留在蕭紅記憶中或者說夢中的園子始終是那么“光芒四射”?(板書:夢中園)這個問題,同學們可以課后深入地研究。
最后,想告訴大家, 張 老師花了一年時間,從《呼蘭河傳》以及蕭紅的其他作品中節選了很多文章,編了一本《小學生蕭紅讀本》。這本書中,還有很多關于陽光的描寫。我帶了十本,愿意贈送給同學們,如果你們喜歡,我將非常欣慰。請你們到這本書中,感受蕭紅文字的陽光味道吧!
作業布置:
課外閱讀蕭紅的《呼蘭河傳》。
板書設計:
祖父的園子
眼中園 樣樣都有
心中園 一切自由
夢中園 光芒四射
《祖父的園子》導學案 篇7
師:我們可以上課了嗎?一起來讀一讀課文的題目。
生:齊讀課題。
師:預習過嗎?
生:預習過了。
師:有一個良好的預習習慣終身受益。現在請三位同學帶著課文上來,我們一起來聽寫三組詞語。(指著三位學生)你們每人聽寫一組,其他同學三組詞語都要默寫。能不看課文上的詞語就不看,實在默不出,可以偷偷地看一下,就一下哦。(眾笑)每組詞語老師只念一遍,所以要聽清楚、記住了。
師:第一組:蜜蜂、蝴蝶、蜻蜓、螞蚱。再寫一個和剛才四個詞是同一類的詞語,想一想,應該寫哪一類事物呢?
第二組:倭瓜、黃瓜、玉米、韭菜、谷穗。(指其中一位學生)這位同學很聰明,他先寫每個詞的第一個字,這叫信息,然后再把詞語寫下來,這叫訣竅。(其他學生紛紛仿效)有些同學不會寫“韭菜”的“韭”、“谷穗”的“穗”,別干瞪眼呀,不是有書嗎?趕快“偷看”一下!噢,你還找不到在哪個段落里,看來課前預習不細致,連“偷看”都費勁。(眾大笑)
第三組:栽花、拔草、下種、鏟地、澆菜。要注意這五個詞語之間有哪些內在的聯系,了解了有助于你把它們記住。(有學生忘了,東張西望)沒記住吧?只能畫個“大鴨蛋”,(眾笑)等會兒填進去。 還有一個詞,你看應該寫在哪一組詞語后面?想一想這個詞語屬于哪一類?想好了再寫。“草帽”。
(學生思考選擇寫在剛才哪一組詞語后面。)
師:都聽寫好了嗎?我們一起來批改一下。
(讓第一個學生讀自己聽寫的詞語,他擴充寫的是“螞蟻”。)
師:你為什么不寫“草帽”?
生:因為我默寫的詞語都屬于昆蟲,而“草帽”是一件物品,不是昆蟲。
師:呵呵,你不默就對了。你的字寫得工工整整,人也長得漂漂亮亮。同學們,“字”可是你的第二張臉啊!
師:看第二組。(第二個學生讀詞語,第一個“倭瓜”寫錯了。)寫錯了就要改過來。看書,“老師”就在書本上。(生改正)倭瓜,見過嗎?吃過嗎?
生:就是“萵苣”。(眾笑)
師:“倭瓜”就是南瓜,北方人把那些長得圓圓的小南瓜叫“倭瓜”。
生:(繼續讀)黃瓜、玉米、韭菜。
師:你發現這組詞語都是哪一類的?
生:都是吃的東西。
生:都是雜糧。
生:農作物。
師:對啦,那叫“農作物”,有些是糧食,有些是蔬菜,可能還有些是水果。“草帽”是“農作物”嗎?
生:不是,所以我不用寫。(眾大笑)
生:(讀詞語)摘花、下種(zhòng)(師糾正讀音)、鏟地、澆菜、割草。
生:是“栽花”,不是“摘花”; “拔草”寫成了“割草”。
師:對啊,花還沒“栽”呢,你怎么能“摘”呢?(眾笑)平翹舌音要注意區分啊!注意,“拔”不能寫成“撥”。這組詞語有什么特點啊?
生:動詞。(師接話:對的!期待的樣子。)一般都是種莊稼的。(師接話:對的!期待的樣子。)都是在跟祖父做事情。
師:(夸獎)對啊,這叫“做農活”。那“草帽”寫在哪里?可以單獨寫在邊上啊!“草帽”的“帽”怎么寫?看老師寫。(師示范寫“帽”,生發現右上部不是“曰”。)為什么不是“曰”呢?古代的帽子是這樣的。
(師作畫,生恍然大悟。)
師:這些詞語全寫對的請舉手。(對舉手的學生)你們真了不起!今后我們預習課文時要把生字詞劃下來,讀讀、寫寫。還可以把詞語進行歸類,這樣可以幫我們記得更牢。
師:同學們,我和祖父的園子里,有這么多的昆蟲、這么多的莊稼。在我童年的眼里,這些昆蟲、這些莊稼又是怎樣的呢?讀讀描寫昆蟲和莊稼的兩個段落。大聲地、用心地讀,要讓老師聽得到你讀書的聲音。
生:(投入地讀書,教師巡視,作個別指導。)
師:誰來讀其中一個段落。其他同學用心去聽,他是怎么讀的,更要用心去感受,這個園子是個怎樣的園子,能不能用個詞語來概括。
生:(一男生朗讀第二節)
師:讀得很流利!聽了他的朗讀,你們有感覺嗎?大家聽了都有感覺,說明他讀得不錯。(對那男生)現在請你推薦一位同學讀這一段。(生推薦一女生)你推薦她總是有道理的,就讓我們一起聽聽看。
生:(一女生朗讀)
師:(夸獎地)為什么讀得這么好?
生:我把自己的感情融進去了,我好像就在這個園子里了。
師:(高興地)啊,她有兩點經驗:一是要投入自己的感情,二要想象,仿佛自己看到園子里的景物。同學們像她一樣,一要投入,二要想象,再自己練習讀讀。
生:(非常投入地朗讀)
師:愿意讀這段的請舉手?大家都愿意讀啊,那就──不讀這段了,(眾笑)誰來讀另外一段?
生:(一女生讀,讀得很有感情。)
師:你讀得有聲有色,不但有感情,而且有表情。請你們再讀一讀,我要看的出你的表情變化。(生自由讀)這次我發現80%的同學都有表情變化。剛才你讀得很好,獎勵你推薦一個,這個人是最需要鼓勵的,需要鍛煉的。(生推薦一男生)
師:站起來就臉紅,可能膽子比較小。今天行嗎?(生點頭)讀得慢一點,聲音響亮一點。
生:(讀第十三節)
師:這里有個字要提醒你的。什么什么“似的”,“似”念翹舌音。請重新讀一遍。(生再讀)注意“團結”的“結”念 jié,這里念 jiē。接著讀。(生接讀)好的,他讀完了,你們覺得他這次讀和平時有哪些不同?
生:聲音更響亮一些了。
生:比平時說話更流利了一些。(師插話:讀得更流利了。)
生:錯誤比平時少。(師插話:他讀得更認真、更細致了。)
師:每一個人在課堂上只要認真讀都能讀好。請再讀這段,認真讀,讀細致。
(生自由朗讀第十三節。)
師:在作者童年的眼里,這個園子是個怎樣的園子?你可以用個什么詞語來形容呢?請你寫一兩個認為恰當的詞語,有的詞語可能就藏在這兩段話的字里行間哦。
生:生機勃勃。(師插話:請你把這個詞寫在黑板上。)
生:無拘無束的園子。(師插話:這個詞好,和課文中有一個詞是一樣的。)
生:自由自在。
生:豐富多彩。
生:課文里就是“樣樣都有”。
師:這個“彩”是彩色的“彩”,請你寫下來。
生:鳥棲蟲居。
生:鳥語花香。
生:生意盎然。(師插話:生機盎然。)
生:充滿溫馨。
師:這個詞好,生活充滿溫馨。看看我們同學讀了作者的文字后,心里有些怎樣的感受: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呢?
生:(齊聲回答)生機勃勃的園子。
生:(齊聲回答)無拘無束的園子。
師:還是一個──(生接)豐富多彩的園子、鳥語花香的園子、鳥棲蟲居的園子。
師:我們還感受到這是一個──(生接)溫馨的園子、生機盎然的園子……
師:同學們讀得非常認真,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來概括這個園子的特點。我們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園子豐富多彩,作者是怎樣把園子的豐富多彩描述出來的?這個園子充滿溫馨,作者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又是通過哪些詞語、句子中流露出來的?……讀讀這兩個段落,看看哪些詞語、句子寫得特別?輕聲讀一讀,用心去發現一下。
(學生輕聲讀課文,邊讀邊畫詞句。)
師:有發現的請舉手。她在寫這個園子的時候,哪些句子哪些寫法很特別?她是怎么把園子的生機勃勃、豐富多彩寫得那樣生動的?
生:(讀第十三節)“太陽在園子里是顯得特別大。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這幾句把園子的生機勃勃寫了出來。用了擬人的手法,讓人感覺到很自然。
師:一切都是活的,活的才有生命,才能讓人感受到生機勃勃。你再讀讀。(生讀)活了嗎?
生:(齊答)活了。
師:這里三個短句結構相同,這叫什么?
生:排比句。
師:就像人一樣活了。我們把這三句話讀一讀。(生齊讀)她是一連用了排比句,來寫一切都活了,一切都充滿生機。還有寫得更特別的!
生:(讀“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也沒人管。”)這幾個句子結構相同,寫出了園子的無拘無束。
師:怎么個相同法?
生:農作物愿意怎么樣就怎么樣。
師:如果我在課堂上,想唱歌(生接:就唱歌),想說話(生接:就說話),想打瞌睡(生接:就打瞌睡),想不聽(生接:就不聽),想走出去(生接:就走出去)。自由嗎?(生接:自由)可能嗎?(生接:不可能)(眾大笑)倭瓜、黃瓜它們可能嗎?(生接:可能)這,就叫:自由!這個自由是通過“愿意…… 就……”的句式表達出來的,一起讀一讀吧。
師:“謊花”你見過嗎?
生:是黃顏色的花吧?
師:你看是哪個“謊”?“說謊”的“謊”啊,這個花只開花,不結果,向你撒里個“謊”,簡稱“謊花”。(眾大笑)寫玉米的那句更有意思:“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如果寫它“愿意長上天就長上天”,哪個更好?
生:課文中的好,好像顯得更自由。
生:“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我覺得很夸張,夸張得讓人很向往這樣自由自在的生活。
生:(讀“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蜂子則嗡嗡地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圓圓的就跟一個小毛球似的不動了。)寫得很溫馨,把各種各樣的昆蟲的漂亮寫出來。
師:怎么寫出昆蟲的漂亮?
生:它們的顏色很漂亮,五顏六色的,很鮮艷。
生:我覺得蜜蜂很可愛,叫的聲音也很好聽。
師:是啊,蜻蜓啊、螞蚱啊、蜜蜂啊都是那么可愛,都聚集在我的園子里,這叫──生機,這叫──美麗,這叫──動人。
生:(讀“我家有個大園子……不太好看。”)有許多昆蟲,豐富多彩。
師:我這里有個問題:不太好看,你寫出來干什么?
生:就是為了和大紅蝴蝶比較。
生:更襯托大紅蝴蝶的美麗。
生:很自然,不是光贊美園子。
師:就剩下大紅蝴蝶好看嗎?因為有了大的小的,好看的不好看的,那才叫──豐富多彩。這樣的園子喜歡嗎?你看她的喜愛就藏在字里行間。體會到了這些,你再來朗讀,感覺就完全不同了。
《祖父的園子》導學案 篇8
【教學重點】學習平實貼切的景物描寫,體會“我”眼里祖父的形象。
【教學難點】體會兒童天真爛漫的個性特征。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作家筆下的有關童年生活的作品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豐子愷《給我的孩子們》……女作家蕭紅在她的長篇小說《呼蘭河傳》里,為我們展示了她充滿歡樂的童年生活。讓我們一起走進她的童年生活中去看一看吧!
板書作者:
蕭紅
二、粗讀
1、若給課文起個標題,你起什么名字,請說說理由:
預設《祖父和我》:敘事的主角(快七十歲的祖父和四五歲的女孩);《我家的大花園》:描寫的對象;《我的故事》……起什么標題要視內容而定。
2、讀課文,帶著感情來讀:
第2~6(女生讀),為什么叫女生讀,請男生回答。
明:視內容而定,花園的景物,為下文開展作鋪墊。要注意把一個四五歲的女孩的口吻讀出來,表現孩子的稚氣。
第7~26節(男生讀),敘述了什么事兒?
明:學種菜,學鏟地,辨認谷子和狗尾巴草,學澆菜。注意年齡差異,語氣、語調有區別,老人蒼老、低沉有力宜用降抑調季、平直調,小孩活潑,清脆高昂宜用高升調。
第27~31節(齊讀),讀出小蕭紅對這園子的印象。
明:覺得什么都是好玩的、自由自在的。再讀28節,讀出自由的味道。提蕭紅的生平,父親的暴戾無情,婚姻的坎坷給予成年蕭紅的影響,使她很懷念幼年時的歡樂時光,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三、研讀
1、在“我”的眼里,祖父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熱愛生活、熱愛勞動,對“我”非常寬容、慈愛、諄諄教誨、平易近人的人。
理由:
“祖父一天都在后園里邊。”“因為我太小,拿不動那鋤頭桿,祖父就把鋤頭桿拔下來,讓我單拿著那個鋤頭的頭來鏟。”“祖父大笑起來,笑得夠了,把草摘下來問我。“祖父慢慢地把我叫過去,講給我聽……”“祖父澆菜,我也搶過來澆……”
2、用合適的形容詞來形容“我”,并說出你的理由?
明:天真爛漫的“我”。
理由:
“祖父戴一個大草帽,我戴個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拔草。”小孩子喜好模仿的天性,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我看著祖父還在笑,我就說:‘你不信,我到屋里拿來你看。上的一頭谷穗,遠遠地就拋給祖父了,說:‘這不是一樣的嗎?”我跑到屋里拿了鳥籠,自認為是正確的,因而充滿自信,因祖父的笑而覺得受了莫大的委屈,對祖父也就不那么親近了,很容易受情緒影響。
“祖父雖然教我,我看了也并不細看,也不過馬馬虎虎承認下來就是了。抬頭看見了一個黃瓜長大了,跑過去摘下來,我又去吃黃瓜去了。”在事實面前也只是馬馬虎虎承認錯誤,注意力極易分散“委屈”,一下子就忘記得一干二凈了。
3、這樣的“我”的眼中的園子自然也是充滿了童趣,找例子分析。
明:“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蜂子則嗡嗡地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圓圓地就和一個小毛球似的不動了。”用兒童的眼光來觀察,辨別顏色、形狀、聲響,呈現出來的是景物的本來面目,因而平實貼切,充滿孩子的歡愉和真摯。
理由:
“來了風,這榆樹先嘯,來了雨,大榆樹先冒煙了。太陽一出來,大榆樹的葉子就發光了,它們閃爍得和沙灘上的蚌殼一樣了。”從聽覺、視覺(形態和亮度),再用比喻句,寫出了一個四五歲小女孩對大榆樹的好奇,好玩。 ”
四、作業
仿照課文,請用一兩個百字左右的小故事說說你記憶中的孩童時代。
【板書設計】
祖父的園子
蕭 紅
《祖父的園子》導學案 篇9
下面是2篇關于《祖父的園子》的教學反思范文,僅供參考!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一:
《祖父的園子》是關于童年回憶題材的一篇略讀課文。整篇文章的篇幅比較長,但是言優美,易懂。文章需要學生把握的是體會句段中所透露出的對童年自由、快樂生活的無限留戀。
出于這是一篇自讀課文的考慮,在教授此文時我充分地放手讓學生自學,并以幾個問題來貫穿全文的學習。由于這篇文章的篇幅比較的長,相對多的時間讓他們閱讀學習是非常必要的。在他們閱讀的同時必須得完成一個任務----------完成填空題:A、祖父的園子是一個( )的地方;B、祖父的園子充滿( );C、祖父的園子( )。在這三個句型中任選其一作填空。設計這個環節是想讓學生充分的閱讀,然后對課文內容有一個初步認識、把握,這同時也考查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在課堂上,從學生所概括出的答案:美麗、生機勃勃、自由、歡樂······來看,大多數的學生都能很確切地把握到文章的大意。但為了使學生真的有所感悟,我還要求學生找出相關的語句進行品析。在學生所分享的句子當中,對美麗、生機勃勃和歡樂的體會是相當的深入的。可對于自由的體會卻是有些阻礙。為了讓他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自由,我列舉了身邊的事例與課文進行對比,效果果然好了。
然而當深入品析作者童年的歡樂與自由與課文題目《祖父的園子》之間的關系時卻有了阻礙。在這個環節我設計了對祖父進行評價的片段。同學們也都能理解祖父的慈愛與關懷,可是對祖父的慈愛與作者童年的歡樂與自由卻是無法聯系起來理解,從而對課文題目《祖父的園子》的由來沒有透徹的理解。而待繼續講時,下課鈴終止了一切。
這節課尚有許多的疑問:其一、多數的時間都分給了學生讀書、自學,因此對學生沒有品析到的句子卻沒有過多的深入的去品析。這樣是否造成一種“漏洞” 呢?其二、許多優美的句子也沒有充裕的時間去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這樣充分地讓學生課后進行學習是否會有效呢?其三、對于自讀課課堂遺留下來的問題是否該作為課后作業進行自行解決呢?一節課時間所要完成的長篇課文,對教學目標的設置該把握到何種程度呢?而像我們班中下生較多的情況,又該如何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所收獲呢?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二:
早上,我上了《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的第一課時,感覺頗多。下面我簡單地說說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設計的目的。
這篇文章節選自蕭紅的《呼蘭河傳》,被安排在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這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行文揮灑自如,如清泉涓涓流淌,字里行間洋溢著清新自然的氣息。在作者的筆下,萬物皆有靈性,都是有生命的。在作者筆下,童年生活是那么快活愜意,令人難以忘懷。但是蕭紅的童年時寂寞而單調的,家里的后園是她唯一消遣的地方,慈愛而富有童心的祖父是她唯一的伴侶。然而,成人和兒童的視角和感受是不同的。所以我在教學中,充分地尊重文本的價值取向,尊重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把文中蘊含的天真唯美的東西張揚出來。
這個單元的主題是“童年”。閱讀本組課文的重點是感受他人童年生活的情趣,體會詞句表達的感情,并學習作者是如何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感受的。我的設計大致遵循“潛入——涵詠——內化——釋放”這樣的層次進行悟讀指導,抓住一個個童年的細節,進行文本細讀,多元啟悟,感受形象,體察情感,把文本的欠缺部分,空白點和沉默之處讀出來,打開學生的思維空間,釋放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我很欣賞張偉老師的“球心”教學。一堂課總有一個主要的目標,它就像是一首曲子的主旋律。這課的主要目標是:是讓學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讀書,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并積累語言。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問題我始終圍繞著:祖父的園子是怎樣的園子。通過景物、趣事、爺爺三方面的深入解讀,層層遞進,理解祖父的園子是生機勃勃的園子,是自由自在的園子,是充滿愛和溫暖的園子。早上展示的是前面兩個層次,第二節課主要是感悟祖父的愛。正是因為祖父給了我心靈的自由,他允許我隨便瞎鬧亂鬧,對我傾注了無盡的愛和寬容。他的愛讓我放飛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愛的包圍喜愛,才有了我的自由、快樂、幸福的童年。正是我心靈是自由的,所有在我的眼里一切都是自由快樂,甚至是充滿了夢幻色彩。再帶著這樣的感悟引讀第17自然段。最后話題一轉:可是在我18歲時,祖父離開了我。由于母親在我年幼時過世,繼母和父親都對他不好。再加上父親的逼婚,使她的生活過得苦不堪言。在這篇文章時,作者已經離開爺爺十幾年了。由于戰亂,此時的她正與第三任丈夫居住在香港身患重病。在她《呼蘭河傳》的尾聲中這樣寫道:引出小詩讓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說說情緒上有什么不一樣?最后推薦閱讀《呼蘭河傳》。
反思整堂課的得失,我發現還有這樣的遺憾:比如在處理“一切都活了”這個環節時,由于沒有充足的時間給學生思考,所以想象不大豐富,有的同學還出現沒有琢磨透句式,所以說出來的語言質量不高。如果讓學生靜下來動筆選擇寫一寫,我想效果會更好,理解會更到位。另外,我覺得造成這個環節有問題的是自己在備課時的預設不夠,我以為學生可以展開豐富的想象,自己沒有去寫過,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所以當學生的回答出現了缺陷的時候,自己沒有很好的調控。看來,上好一節課要一細再細,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用到哪兒都是真理。
《祖父的園子》導學案 篇10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想象課文描寫的“我”在祖父的園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認識8個生字及“螞蚱、櫻桃、蚌殼”等詞語,摘錄描寫優美的句子。
學習過程:
一、從詞入手,插入課文
大家已經預習過課文了吧?下面請同學來讀一下黑板上的詞語。
在小說《呼蘭河傳》里,蕭紅用了大量的文字,寫了一個園子,而且寫得細致入微。一個普普通通的園子,為什么會讓蕭紅如此留戀呢?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祖父的園子吧!
揭題
二、品讀課文
(一)感受自由的快樂
自由讀第一自然段:你從這一自然段里讀出了什么?得意,指導找出帶顏色的詞語,積累abb詞語。
還有一個自然段也在寫這個園子,請同學們看地13自然段。
自由讀,讀著讀著,就會產生一種感覺,腦子里會出現一個什么詞語呢?(隨心所欲)用片斷中的話來解釋“隨心所欲”這個詞語的意思。
出示句子: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板書:自由)
一讀句子。
哪些是自由的?(倭瓜、玉米、黃瓜)
引讀
我是倭瓜,我愿意 就 ;我是玉米,我愿意 就 ;我是黃瓜,我愿意 就 。
還會有什么?出示句子:我就是 ,我愿意 就
哦,真的是(二讀句子)
過渡:我也是自由的,我要 就 。找讀4——12自然段。
園子里的一切景物的自由都傳達著我的自由,這種寫法叫作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我是自由的,所以我是快樂的。(板書:快樂)
我玩累了——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此時,她正做著甜甜的夢呢,夢里她看見——(讓學生想象夢里看見的東西。)
讀到這,你們地 心里也癢癢的,有什么話想說的嗎?
(二)品讀祖父的愛。
過渡:園子留給我的,僅僅是自由的快樂嗎?除此之外,難道就沒有什么讓我值得留戀嗎?
齊讀4——12小節。體會到什么?(祖父的關心)從哪些詞可以看出來?(3個笑)
在蕭紅的眼里,祖父是個怎樣的?在笑里還讀出了什么?(和藹,慈祥)
板書:愛。
插入:蕭紅一生悲苦。8歲喪母,父親因為她是個女孩而歧視她,繼母更不喜歡她。她是在可憐的陰影中長大的,但是她從祖父那里享受到了快樂的童年,享受到了什么是愛。無論她經歷怎樣的痛苦,無論她面對怎樣的不幸和苦難,祖父就像一束陽光一樣溫暖著她,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
再讀課文。
三、超越文本。
同學們,現在你們知道題目為什么叫《祖父的園子》了嗎?
蕭紅從祖父那里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和快樂,享受到了什么是愛。多以才會對那個普通的園子念念不忘,那是個普通的園子嗎?
老師引:那是一個裝滿——自由的園子
那是一個裝滿——快樂的園子
那是一個裝滿——愛的園子
《祖父的園子》導學案 篇11
一
師:請看我在黑板上寫一個名字——(板書:蕭紅)。你們說這個人與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生:蕭紅是《祖父的園子》這篇文章的作者。
師:你能不能換一種說法,但意思一樣。
生:《祖父的園子》這篇文章是蕭紅寫的。
師:老師有個習慣,當看到一篇好文章的時候,就會去關注這篇文章是誰寫的。《祖父的園子》這篇文章是蕭紅寫的,這是一個值得記住的名字。
師:請再看我寫——(板書:《呼蘭河傳》),這是一本書,所以蔣老師加了書名號,這本書與我們今天學的課文又有什么關系呢?
生:《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是《呼蘭河傳》這本書里的一個片段。
生:《祖父的園子》選自《呼蘭河傳》這本書。
師:蔣老師要寫的第三個詞是——(板書:回憶)。你們能說說“回憶”的意思嗎?
生:“回憶”就是一個人想起以前的事。
師:那么,你覺得這個詞與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有什么關系呢?
生:我覺得應該是蕭紅在《祖父的園子》這篇文章里回憶自己以前的生活。
師:是啊,呼蘭河,很好聽的一個名字,那是東北的一個小縣城,那是蕭紅長大的地方。蕭紅在《呼蘭河傳》里,寫了她小時候看到的、聽到的、經歷的。
師:在《祖父的園子》這個“片段”里都回憶了什么呢?先讀讀這篇課文。(生自由朗讀)
師:剛才蔣老師和你們一起讀這篇課文,我剛剛讀完。有的同學早就讀完了,請舉手示意一下(有七八個學生舉手),蔣老師不是要表揚你們,而是想提醒你們,你們讀得偏快了,這樣快地讀書,你沒時間停下來想,停下來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但是,也有的同學還有三段沒讀完呢。有嗎? (有五六個人舉手)蔣老師要提醒你們,你們讀得太慢了。(眾笑)你們以后啊,上課前應該把課文讀讀熟。
師:下面,沒讀完課文的繼續把課文讀完,已經讀完的,自己再選擇其中幾段讀一讀。(生讀書)
師:在這篇文章里,作者蕭紅都想起了什么?
生:她想起了在園子里和祖父一起拔草。(師生板書“拔草”)
師:在園子里,“我”和祖父一起還做了哪些事?
生:“我”和祖父在院子里栽花。(板書“栽花”)
生:“我”還和祖父一起鏟地。(板書“鏟地”)
生:他們還一起澆菜。(板書“澆菜”)
師:是啊,蕭紅想起了自己在園子里和祖父一起栽花、拔草、鏟地、澆菜。除了這些做過的事,蕭紅還想起了她在園子里看到的許多事物,她看到了什么?
生:她在園子里看到了蜜蜂、蝴蝶、蜻蜓、螞蚱。
師:蜜蜂、蝴蝶、蜻蜓、螞蚱,四個詞,八個字,大家一起跟我寫一遍,寫完后,你就發現這八個字之間有個共同點。
(學生書空)
師:除了這些小動物,園子里還有許多瓜果蔬菜呢,你發現了嗎?
生:有倭瓜、黃瓜、玉米。
師:倭瓜你們一定看到過。
生:我們沒有。
師:南瓜看到過嗎?
生:看到過。
師:倭瓜就是南瓜啊。
生:啊?(笑)
師:來,我們再一起來整理一下。(師板書)作者蕭紅都想起了什么?她想起了園子里的祖父,她想起了園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螞蚱,她想起了園子里的倭瓜、黃瓜、玉米,她想起了和祖父一起在園子里栽花、拔草、鏟地、澆菜。
人:祖父
物:蜜蜂蝴蝶蜻蜓螞蚱倭瓜黃瓜玉米
事:栽花拔草鏟地澆萊
二
師:這篇文章,你說容易也容易,說難懂也難懂。蕭紅究竟想起了什么?請你默讀課文,你會發現這里有一段話寫得很特別。這個特別的句子,不是比喻句,比喻句我們讀得多了,也不是排比句,排比句我們也讀得不少,這個句子,特別在哪里呢?你剛讀的時候,甚至都覺得它很啰唆。你找到的話,請你畫下來。(生讀、畫)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愿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
師:是啊,這一段話,很特別,如果你掌握它的特點了,讀幾遍,就可以把它背下來。
(生自由讀、試背。老師隱藏一句,學生背一句,學生挑戰欲望很強,氣氛很熱烈。最后老師指著空白的屏幕請大家一起“讀”,學生“讀”得不亦樂乎。)
師:為什么我們可以這么快把這段話大致背下來呢?
生:里面的句子是反復的,比較好記。
師:是啊,特別的寫法往往蘊含了特別的情感,蕭紅反反復復寫,我們也來反反復復讀一讀。倭瓜愿意爬上架——(生接)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生接) 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朵花——(生接)就開一朵花,愿意結一個瓜——(生接)就結一個瓜。玉米愿意長多高——(生接)就長多高,蝴蝶愿意飛到哪兒—— (生接)就飛到哪兒。
師:我們試著再讀快一點。倭瓜愿意爬上架——(生接)……
師:反過來,你們帶著我讀,好嗎?(師生換讀)
師:特別的寫法有特別的心情。讀這段內容有些“重復”的話,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覺得園子里的一切都很自由,很開心。
生:我覺得一切都是無憂無慮的,想到哪兒就到哪兒,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生:我覺得院子里的動物、植物生命力很旺盛。
師:是啊,這就是特別的寫法有特別的心情。讀這一段話,我們感覺到園子里的一切是那樣自由、快樂、溫暖。其實,在這篇課文里還有一段反復結構的話,你們找找。(生默讀,尋找。)
生:我找到的是這一句——祖父戴一頂大草帽,我戴一頂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師:再往后看,還有——
生:祖父鏟地,我也鏟地。
師:再往后看,還有——
生:祖父澆菜,我也過來澆。
師:是呀,這也是一段反復結構的話,我們再來反復讀一讀。
師:祖父戴草帽——(生接)我也戴草帽,祖父栽花——(生接)我也栽花,祖父拔草——(生接)我也拔草,祖父鏟地——(生接)我也鏟地,祖父澆菜——(生接)我也澆菜。
師:咱們節奏快一點讀。祖父戴草帽——(生接)我也戴草帽,祖父栽花——(生接)我也栽花,祖父拔草——(生接)我也拔草,祖父鏟地——(生接)我也鏟地,祖父澆菜——(生接)我也澆菜。
師:注意,特別的寫法往往是因為有特別的心情。反復讀這段話,你體會到什么心情?
生:自由。無憂無慮。快活。高興。
師:是啊,對“我”來說,園子里的生活是那樣快活、自由,讓我們帶著這份心情來讀一讀。
師:祖父栽花——(生接)我就栽花,祖父拔草——(生接)我就拔草,祖父鏟地——(生接)我就鏟地,祖父澆菜——(生接)我就澆菜,祖父勞動——(生接)我就勞動,祖父真勞動——(生接)(遲疑)我就真勞動。
師:“我”是在真勞動?(笑)
生:她不是在勞動,她就是在玩。
師:在玩,你們說得比較客氣。
生:她就是在瞎胡鬧,幫倒忙。
師:哦,她是瞎胡鬧,請你讀一讀第4—14自然段,你從哪里看出她是在瞎胡鬧呢? (生默讀、尋找依據。)
師:找到這樣的例子了嗎?我們不一定按文章描寫的順序來說。誰來說第一個例子。
生:祖父在種小白菜的時候,她卻東一腳西一腳地瞎鬧。有時把菜種也踢飛了。
師:換誰都心疼啊。
生:她在鏟地的時候,真的是亂勾一陣,所以把野草當谷穗留著,把谷穗當野草鋤掉了。
師:好嘛,真是幫倒忙,狗尾巴草留著,谷穗沒了。(笑)
生:她澆菜的時候根本不把水往地上澆,她把水往天空揚。
師:典型的“人工降雨”啊。(笑)這樣的事你們干過嗎?
生(部分):干過。
師:這么說,有同感了。
生(部分):沒做過。
師:這樣的事竟然沒做過,真是可惜了。我建議你們去試試。(笑)
師:來,我們一起讀一讀,一起感受一下。
生:(讀)祖父澆菜,我也過來澆,但不是往菜上澆,而是拿著水瓢,拼盡了力氣,把水往天空一揚,大喊著:“下雨啰!下雨啰!”
師:還有其他的例子嗎?
生:她一會兒捉蜻蜓,一會兒捉蝴蝶。
師:活脫脫新版的小貓釣魚。(笑)
師:這么多“瞎鬧”中,你認為鬧得最厲害的是哪一次?
生:我認為最厲害的一次是把谷穗當野草鋤掉了。因為,把谷穗除掉了,后面就沒有收成了,祖父一定會很生氣的。
師:如果你是祖父,你會有什么后續行動嗎?
生:我回去后要揍她一頓,讓她好好長長記性。(大笑)
生:我也認為這次鬧得很厲害,因為把谷穗鋤掉實在是太可惜了,浪費糧食。
師:是啊,這一點,祖父也看不下去了,因此課文中有了他們一段對話。
師:請默讀一下他們的對話,我讀一下他們的對話,你們來評價一下。(師讀對話,故意把祖父的話讀得比較嚴厲,把我的話讀得充滿羞愧的語氣。)
師:怎么樣?我讀得還可以吧?
生:讀得不好。
師:讀得不好?我讀得抑揚頓挫,怎么不好了?
生:你把“我”的話,讀得太委屈了,“我”雖然把谷穗當野草割掉了,但是她仍然很理直氣壯的。
生:祖父的話你也讀得太兇了,這個祖父很慈祥的。
師:你從哪里看出祖父很慈祥?
生:祖父在說的時候是笑的,不是緊繃著臉的。
師:你們再看看,在這段對話里,“笑”出現了幾次?
生:三次。
師:是啊,有三次,祖父大笑起來,笑夠了,又笑起來,祖父在和“我”說話的時候從頭到尾一直在笑。你覺得祖父是怎樣的祖父?
生:祖父很寬容。
生:這個祖父很和藹。
生:我很喜歡這個祖父,他很有耐心,不會亂生氣。
生:這個祖父和孩子一樣和自己的孫女玩在一起。
三
師:這是一個慈祥、耐心、寬容、童心未泯的祖父。祖父很愛笑,關于笑,《呼蘭河傳》里還有一個片段,我讀你聽。
祖父的笑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給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的花,紅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邊插著一邊笑,當我聽到祖父說:
“今年春天雨水大,咱們這棵玫瑰開得這么香。二里路也怕聞得到的。”
就把我笑得哆嗦起來。我幾乎沒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等我插完了,祖父還是安然的不曉得。他還照樣地拔著垅上的草。我跑得很遠的站著,我不敢往祖父那邊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機進屋去找一點吃的來,還沒有等我回到園中,祖父也進屋來了。
那滿頭紅通通的花朵,一進來祖母就看見了。她看見什么也沒說,就大笑了起來。
父親母親也笑了起來,而以我笑得最厲害,我在炕上打著滾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來一看,原來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緣故,而是那花就頂在他的頭上。
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鐘還停不住,過一會一想起來,又笑了。
祖父剛有點忘記了,我就在旁邊提醒說:“爺爺……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又來了。于是我也在炕上打起滾來。
(生聽的過程中不時發出會意的笑聲)
師:因為祖父的寬容、慈祥,所以,你覺得我的生活是——
生:非常快樂。
生:無拘無束,無憂無慮。
生:自由自在。
師:同學們,你們發現沒有,我們剛開始讀這篇課文,覺得蕭紅是在回憶園子里的人、事、物(指板書),讀到現在,我們發現,蕭紅回憶這些人、事、物其實就是在回憶自己快樂、自由的童年。
師:但是蔣老師有一點不太明白,她自己心里的想法她當然清楚,但是園子里的瓜果、動物心情如何她怎么知道呢?難道她去問了它們?倭瓜,你快樂嗎?我快樂。蜻蜓,你自由嗎?我自由。(笑)請大家討論一下。
(生討論,交流。)
生:我認為是這個園子里的植物,祖父都不管他們。
師:你的意思其他地方的植物都有人管?
生:因為祖父園子里的植物想怎么樣就怎么樣。
師:你的意思其他園子里的植物想長卻不能長?(笑)
生:我覺得就是蕭紅借寫這些景物突出自己內心的快樂。
師:嗯,有點意思了,他認為這是“借景抒情”。
生:我覺得就是因為蕭紅自己很快樂,所以她覺得院子里的一切也很快樂。(掌聲)
師:這位同學厲害,他說到了“通感”。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體驗過“通感”。你們有快樂的時候吧?(生答:有)是的,快樂的時候,看什么都順眼,看什么都開心。你們有傷心的時候吧?(生答:有)傷心的時候,看什么都不順眼,看什么都愁眉苦臉。這就是“通感”。
師:同學們,你們能否猜測一下,童年生活這么快樂、自在、無拘無束的蕭紅,長大后的生活會是怎樣的?
生:我覺得她長大以后,人是很樂觀的,生活是很快樂的,因為她的童年是在快樂中長大的,她的性格會很樂觀。
生:我覺得她長大后,會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生活很美滿。
生:我覺得她長大后不開心。
師:為什么?
生:因為大人壓力都是很大的,工作很辛苦。(笑)
師:我們了解一個作家的生活經歷,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蕭紅長大后的生活究竟是怎樣的呢?我講你聽。事實上,很少有人的生活像她這般坎坷多難。18歲的時候,祖父就去世了,20歲的時候,她為了反抗包辦婚姻,離開了自己的家,流浪在外,她的生活從此陷入了困頓,起碼的吃、住也經常沒有著落。而且,她也并沒有像大家所猜測的,擁有幸福安定的家,1940年,她跟著她的第三任丈夫到了香港,寂寞、苦悶,1941年,貧病交加的她,由于庸醫的誤診,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年僅31歲。當我們了解了她的生平經歷之后,我們再去讀《祖父的園子》,可能感受會有一點點不同。在《呼蘭河傳》的最后,有一段話,蜜蜂、蝴蝶、蜻蜓,倭瓜、黃瓜、玉米,還有祖父,再一次出現在蕭紅的筆下。我讀給大家聽:“呼蘭河這小城里邊,以前住著我的祖父。現在埋著我的祖父。那園里的蝴蝶、螞蚱、蜻蜓,也許還是年年仍舊,也許現在已完全荒涼了。小黃瓜、大倭瓜,也許還是年年地種著,也許現在根本沒有了……”這些人、事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這里了。同學們,記在哪里了?
生:記在《呼蘭河傳》里。
師:同學們,記在哪里了?
生:記在了心里。
師:如果有機會,真的可以嘗試去讀讀——《呼蘭河傳》。
《祖父的園子》導學案 篇12
[教材分析]:
《祖父的園子》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節選自蕭紅的回憶性長篇小說《呼蘭河傳》。課文描寫了“我”童年時代跟隨祖父在園子里勞動的情景,祖父的園子就像一幅明麗的漂亮的富有童話色彩的畫,畫里有樹、有花、有莊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螞蚱、有小鳥、有風、有雨,還有太陽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這是作者童年的樂園、自由的家園(作者曾稱它為自己的后花園)。表達了對童年生活的眷戀和對親人的回憶。文章用孩子氣十足的腔調,春天的泥土般新鮮的語言,詩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達方式上的突出特點。文字雖然淺顯,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
[設計理念]:
《課程標準》強調:“語文課程應致力于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平等對話的過程。”所以在設計中力求站在兒童的角度,以兒童的視野閱讀課文,汲取學生切身的生活體驗,設計言說的主題,選擇言說的方式,營造富于童趣的對話情境。使師生都融入文本,緊扣文中關鍵字、詞、句,不斷地品味、感悟、內化,實實在在地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從而使學生獲得充實的收獲,在得到語言文化的熏陶同時,獲得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透過課文的語言文字,感悟作者的表達方式。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我”在園子里充滿樂趣、自由自在的生活,體會祖父的愛,初步感悟園子的精神意義,進而引發學生對自己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我與祖父在園中自由、快樂地勞作玩耍的情景。
教學難點:借物抒情的表達方式及感悟園子對作者的精神意義。
[教學準備]:女作家肖紅的資料及相關作品。
[教學過程]:
一、導入,走近蕭紅的回憶
1、師述:三十年代,魯迅先生稱一位女作家是“當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這位女作家就是蕭紅。介紹蕭紅以及《呼蘭河傳》。
2、《呼蘭河傳》中蕭紅用許多文字寫了自己的童年,尤其著重寫家里的園子。她稱它為祖父的園子,自己的后花園。為什么她對園子如此念念不忘呢?這個園子給童年的蕭紅留下了什么呢?讓我們隨著作者美好的回憶,走進她魂牽夢繞的《祖父的園子》(出示課題)。
(設計說明:引發學生對作者的關注,一位作家為何一生對一個普通的園子念念不忘,設置懸念,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自讀,走進祖父的樂園。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通課文,同時思考:你對祖父的園子有什么了解?(自由、快樂……)
2、檢查自讀:說說對園子的了解過程中解決以下問題,
(1)比較難理解的詞語:如蜂子、倭瓜、謊花、鏟地。
(2)難讀順的句子: 當祖父下種,種小白菜的時候……用腳一個個地溜平。哪里會溜得準,東一腳西一腳地瞎鬧。因為我太小,拿不動那鋤頭桿……讓我單拿著那個鋤頭的“頭”來鏟。
(設計說明:通過初讀,對文章內容建立“框架結構”的認識,對園子形成初步的整體印象。一些方言土語,有必要進行適當的講解與點撥。)
三、品讀,感受祖父的愛園。
我的快樂、自由:
1、我跟著祖父在園子里做了什么?輕聲讀課文。
(栽花、拔草、下種、鏟地、澆水……)
2、寫了一天里,我和祖父在園子里:祖父栽花,我也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鏟地,我就鏟地;祖父澆水,我也澆水……這樣寫說明什么?(我跟祖父親密無間……)
3、祖父勞動,我也在勞動嗎?快速默讀,用了哪些詞寫我在勞動。關鍵詞畫下來。再用心體會,在我的表現當中,體會到什么?同樣是鏟地,澆水,我的祖父有什么不同?交流時說、議、讀相結合:
(1)祖父戴一頂大草帽……我就拔草。我好像是祖父的“影子”、“小尾巴”,一老一少,一頂大草帽、一頂小草帽相映成趣。
(2)種小白菜時瞎鬧、踢飛菜種。哪里是在種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鬧。
(3)鏟地時,爬在地上,用鋤頭的“頭”亂勾一陣,把韭菜當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當谷穗留著。
我是怎樣鏟地的呢?引導學生抓住“爬在地上”、“亂勾一陣”看似平淡的兩個詞,用心讀一讀,想一想,理解“我”鏟地有趣的樣子,一邊往前“爬”一邊“亂勾”。
(設計說明:學生閱讀的興奮點在“把狗尾草當谷穗留著”,“爬在地上”、“亂勾一陣”看似平淡,細細琢磨,卻活化了人物形象。閱讀教學應該培養學生敏銳的語感。)
(4)水瓢澆菜。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讀書聯想起了自己的經歷,讀書讀出了自己。
(5)第11節。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段文字。數一數,這段話中有幾個“又”字,再輕輕地讀一讀,你體會到了什么?(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非常自由。)
4、祖父是怎樣對待我這個小淘氣的呢?是怎樣的態度呢?請同學們再默讀3—12自然段,劃出有關的句子,可以在旁邊簡單地寫一寫。
(1)我拿不動鋤頭桿,祖父就把鋤頭桿拔下來,讓我單拿著那個鋤頭的頭來鏟,祖父很寵愛我。
(2)祖父慢慢地把我叫過去,講給我聽,很耐心,很形象。
(3)祖父笑了。祖父大笑起來,笑得夠了,還在笑,笑聲中,他仿佛在說什么呢?(課件呈現課文插圖)他仿佛在說:_________________。請你看看圖上祖父的笑容,聯系上下文,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說一說。
祖父的笑是疼愛,是呵護,是寬容,當我把狗尾草當谷穗留著時,祖父是慈愛的笑;當我把水揚向天空,祖父還是那樣慈愛的笑,祖父的笑永遠留在我的心底。許多年以后,蕭紅這樣深情地回憶“祖父的眼睛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跟孩子似的。”
(設計說明:祖父的“笑”是耐人尋味的,祖父“笑”的含義在文中是一處空白,引導學生想像,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使祖父的愛鮮活、具體起來,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因為有祖父的愛,才有我的自由”。)
景物的快樂、自由:
過渡:其實,我在園子里做過的事兒還有很多很多!曾經有一次祖父拔草時,我偷偷地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玫瑰花,紅通通的二三十朵,祖父完全不知道,還以為是因為春天雨水大,園子里的玫瑰花開得香呢……課文除了寫自己的生活,還寫了景物。用了兩段話。看看這些動物、植物在祖父的園子里生活得怎么樣?(連景物都是快樂、自由的!)
1、代表園子里的動物、植物說說你的快樂、自由。
(1)自由地,認真地讀這兩個自然段,把自己當成園子中的一只蝴蝶、或者一朵花,或者一棵樹等,來講述你的快樂和自由,可以運用課文中的語言,也可以先寫一寫。(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讀、寫。)
(設計意圖:讓孩子們成為園子里的一草一木,一蟲一鳥,從兒童的角度,以兒童的視野閱讀課文,汲取學生切身的生活體驗,營造富于童趣的說話、寫話情境。孩子們很快就能融入文本。)
(2)說說景物的快樂、自由。
在學生說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靈活地運用課文中的排比句、擬人句等修辭如,學生以玉米的身份講述園子里的快樂:
我是一棵長在爺爺園子里的玉米。園子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太陽在園子里特別大,天空在園子里特別高。花開了,好象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好象在天上逛似的;蟲子叫了,好象在說話似的。凡是在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在這樣的園子里生長,我感到快樂、自由。
(設計意圖:這種讓學生轉換角色說說動、植物的快樂的語言訓練,絕不同于三言兩語,一句半句的回答,這是一個學生自我體驗、自我內化的過程,能夠增強學生運用課文語言的自覺性,并且促使他們在閱讀中更加積極地內化課文語言的自覺性。)
(3)感情朗讀中體會景物的快樂、自由。
2、題目是祖父的園子,想寫出自己的快樂,為什么課文里用這么多的筆墨寫動物、植物的快樂?
交流:
(1)因為我的心是快樂的、自由的,所以身邊的一切都是快樂的自由的,也是借這里的自由來抒發自己的感情。
(2)指導寫作方法:這是非常重要的寫作方法,這個方法叫做——借物抒情。
(設計意圖:老師不但要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道知其所以然。)
3、作者有一個怎樣的童年生活?(快樂、自由……)
這一切都是因為有了祖父的愛,祖父給了我一個童年的愛園!
四、延讀,領悟祖父的家園。
(引:作者因為有祖父的愛,所以擁有了一個快樂、自由的園子,擁有了一個金色的童年!所以開頭這句話是這樣寫的。讀一讀。)
“呼蘭河這小城里邊住著我的祖父……”
1、有沒有發現作者寫得很特別?呼蘭河小城里邊就住著他的祖父?
引出:在我眼里只有祖父。因為祖父給她幸福的童年,給了她家的溫暖!作者蕭紅,從小父親不喜歡她,媽媽去世了,后媽更不喜歡她。再讀第一句!
2、你覺得當她寫下“呼蘭河這小城里邊住著我的祖父……”時是一種怎樣的感受?帶著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戀,對親人的深深的懷念再讀第一句!
3、所以課題 起《祖父的園子》,作者把深深的感情都寄托在這園子里!這個一個樂園;這是一個愛園;這是一個家園!再一次讀第一句!
(設計意圖:通過三次反復地遞進式朗讀,讀懂作者開門見山的寫法,讀懂了作者對童年的眷戀,對祖父的懷念,隱約地看到那抹淡淡的哀愁。)
4、如果你一天,兩天,如果一直在園子里,會有什么感受?去讀讀蕭紅的《呼蘭河傳》吧,肯定會給你與此時不一樣的感受!因為這是一本值得一輩子去讀的書……
(設計意圖:課了情未了,升華了文章的主題,引發學生閱讀《呼蘭河傳》的興趣。)
板書設計: 《祖父的園子》
樂園
幸
快樂 童 愛園 年 自由
福
家園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祖父的園子》是女作家蕭紅寫的篇優美的散文,文筆揮灑自如。課文重點寫了作者在祖父的園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課文中的語言富有孩子氣,同樣富有詩情畫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樣子真實地再現出來了,學生讀來感覺親切,感覺這事就像發生在自己身上。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只是用真情實感去表現生活中的真實故事,所以會打動讀者。
本文是略讀課文,所以要讓學生結合課前的提示,在充分地自主地讀文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情感,在讀中感悟語言的特點。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交流“我”在園子里心情是怎樣的,是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或作者為什么對祖父的園子久久不能忘懷,交流中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一讀有關的段落,讀出自己的體會,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方式。由于本文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所以理解起來很容易。
最后,再細細品讀課文,對學生的引由淺入深的引導,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向深入,而又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帶來負擔和痛苦。做到起于學生實際,通過點撥、引導、啟發,使學生達到另一高度。比如,《我和祖父的園子中》中要引導學生體會的自由。我首先問,作者和祖父在園子里做什么?——體會我和祖父關系的親密。再問:祖父在勞動,我也真的在勞動嗎?從一些詞句中,你看出了什么?從而感受我的童年生活是怎樣的?再說說形成這一切的原因。這一系列的問題設計,引導讓緊貼學生的原有水平,再稍加點撥,學生就過去了,沒有任何跳躍和生澀的感覺,只是很自然的像泉水一樣淙淙流淌著.
《祖父的園子》導學案 篇13
《祖父的園子》通過對“我”童年時代跟隨祖父在園子里勞動情景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戀和對親人的懷念。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小學五年級語文《祖父的園子》教案及反思,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小學五年級語文《祖父的園子》教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3至12自然段、14自然段,能緊扣“玩”字發表自己的讀書感受;
3.在讀中感悟作者率真、質樸的獨特的語言魅力;
4.通過閱讀、品味有關語段、語句,深切感受祖父與我之間濃濃的親情,體會作者對童年無拘無束生活的眷念和對祖父的懷念。
教學重點:
咀嚼文字,體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樂和自由,感悟祖孫間的濃濃親情。
教學過程:
一、回顧園子,導入新課。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心中留下了一個什么樣的園子?請說說理由。
2.二十多年后,園子里的一切依然活躍在蕭紅眼前。讓我們聽她娓娓道來——指名讀第2自然段。
二、品讀語言享受快樂。
1.請同學們邊讀邊想象3-12自然段描述的畫面,劃出你認為最有趣的句段,還可以寫下自己的感受!
2.生默讀感悟。
3.指名讀第3自然段,其他同學聽一聽,想一想,這樣的畫面好玩嗎?為什么?
4.讓我們用剛才的方法再來學一學第4自然段,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想象畫面,哪些詞句讓你覺得好玩?為什么?
5.請同學們輕聲讀5-10自然段,對話部分同桌可以分角色朗讀。
6.自由讀11自然段,哪些詞句讓你覺得特別好玩呢?
7.指讀第12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體會,這段話又好玩在哪兒?
8.祖父一天都在園子里邊,他勞動我玩耍。他拔下鋤桿幫著我玩,他教我認穗逗著我玩,他被我搶過水瓢,任由我瞎鬧。園子里飄著樂趣,飛著自由,流淌著濃濃的愛。
三、感受自由,拓展說話。
1.我是自由快樂的,就連園子里的植物也是自由快樂的。引讀:太陽在園子里顯得特別大。花開了,就像。鳥飛了,就像。蟲子叫了,就像。一切都。
2.要做什么,,要怎么樣,,都是。倭瓜是自由的,。黃瓜是自由的,。玉米是自由的,。蝴蝶是自由的,。螞蚱是自由的,。蟬是自由的,蜂子是自由的,。只是天空藍悠悠的,又高又遠。
四、出示小詩,配樂誦讀。
1.終于,我玩累了。……只用草帽遮著臉就睡著了,草地是床,藍天是被!讀的時候,輕一點,再輕一點,不要驚醒了她美麗的夢!(出示小詩)
2.那快樂自由的園子,那滿臉是笑的祖父,還有那用草帽遮著臉睡覺的小女孩,漸漸的,漸漸的淡出了我們的視線。
五、介紹作者,推敲課題。
1.介紹作者
2.此后的二十多年,蕭紅念念不忘這個園子?在她心中,這是一個________的園子。
3.這篇文章被很多教科書選用。編者給這篇文章加的題目,有的是《祖父和我》,有的是《祖父的園子》,而蘇教版的題目是《我和祖父的園子》,請比較比較,你覺得哪個題目更合適呢?
4.總結
小學五年級語文《祖父的園子》反思一
隨著作者富有詩意的語言,我們走進了祖父的園子。祖父的園子是一幅明亮的漂亮的富有童話色彩的畫,畫里有樹、有花、有菜、有莊稼、有蝴蝶、有蜻蜓、有螞蚱……還有太陽的光芒、云朵的影子,這是作者
童年的樂園。這里充滿自由,充滿生命的氣息,童年的作者是自由的,這自由是作者童年快樂的源泉。由于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在開始上課的時候,我從蕭紅和她的《呼蘭河傳》入手,介紹蕭紅短短一生的文學成就,介紹她的《呼河蘭傳》,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接著,我讓學生結合課前的提示,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地讀課文,在讀中體會情感,在讀中感悟語言的特點。在學生充分讀書的基礎上,讓他們交流“我”在園子里心情是怎樣的,思考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作者為什么對祖父的園子久久不能忘懷,我讓他們交流的同時,引導他們讀相關的段落,要求讀出自己的體會,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方式。
當學習完這篇課文,學生都非常羨慕文中的我,紛紛向我提出:“要是我現在的生活如作者的童年生活般快活,那多好啊!我想作為老師自己,是非常想學生過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而這個快樂的童年將永遠留在學生的記憶深處,久久不能忘懷的。但現在的考試制度卻時刻牽動著老師們的心,老師們擔憂的是
假如放松了學生,讓他們快樂無憂地玩耍,分數是否會下降,而家長們把希望也寄托在學生身上,總是擔心他們成績能否名列前茅,會否比不上其他孩子,于是,無論節假日也好,平時也好,根本不讓學生喘口氣,不斷地給孩子報這個興趣班、那個興趣班,剝奪了孩子自由的權利,玩的權利,難怪孩子會如此羨慕文中的作者了。
小學五年級語文《祖父的園子》反思二
《祖父的園子》一文就是一副明麗的漂亮的富有童話色彩的畫,有樹、有花、有菜、有莊家等植物,有蜻蜓、蝴蝶、螞蚱、小鳥等小動物,還有風、雨等自然界所有的一切,這里的一切都是明晃晃的,都是新鮮漂亮的;這里的一切也是欣欣然,充滿了生命氣息的;所有在這里的一切也都是自由的。你看“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愿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蝴蝶隨意地飛,一會兒從墻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兒又從墻頭上飛走一只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 在那園子里彌漫著的盡是自由的氣息。作者用她孩子氣十足的腔調,春天的泥土般新鮮的語言,詩意浪漫地道來。讓人無限向往她竟有如此放飛自己心靈的空間!作者真如這篇文章中所描述的這般自由與快活嗎?教學時只是讓學生感受到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體會到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就可以了嗎?如果僅僅這樣總有種淺嘗輒止之感。
作者蕭紅曾被譽為“30年代的文學洛神”,是民國四大才女中中命運最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傳奇性人物,她有著與女詞人李清照那樣的生活經歷,并一直處在極端苦難與坎坷之中。出生于呼蘭縣城一封建地主家庭,在她年幼時,母親就病逝,父親對她極為淡漠,從小就得不到家庭的溫暖和親情的關愛。后來,因為父親的逼婚而輟學,又因為疼愛她的祖父的去世而最終逃離令她心寒的封建家庭。離家后的走投無路又唯心和人同居,被拋棄后遇上蕭軍。雖然感情上得到了慰藉,但是生活仍是窮困潦倒,只能勉強度日。等到了36年兩人的生活較為安定之時,兩人的感情卻出現了裂痕,為了排遣心中郁悶,蕭紅又形只影單東渡日本。后來又經歷了種種,最終與端木蕻良結婚。1942年因病早逝于香港。她的一生是顛沛流離,苦難而又艱澀的一生。在她的生命歷程里充滿的是灰暗,難有亮色。所有的這些苦難在她的小說《呼蘭河轉》中都有描述,整部作品彌漫著的就是一種淡淡的憂傷。如果說祖父園子帶給她的是回憶和快樂,還不如說是她一生對這種快樂、自由的無限向往和追求。祖父的園子是帶給她快樂,那是一種被她放大的快樂,是一種被憂傷包圍的快樂。所以,在讓學生徹底體會作者當時的快樂之時,不妨讓學生課外閱讀《呼蘭河傳》,以便從整體上有更深的感悟。
《祖父的園子》導學案 篇14
教學目標
能快速默讀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抓住重點句進行學習,想像課文描寫的"我在祖父園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認識8個生字及"螞蚱,櫻桃,蚌殼"等詞語,摘錄描寫優美的句子
教學難點
抓住重點句體會"我"在園子里的心情
教學過程
讀詩導入,明確步驟
1,揭示課題
童年是最純真,最令人難忘的歲月.身處童年,我們每天都在編織著美麗的故事.今天,我們要走進〈〈祖父的園子〉〉,與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園子里的心情.板書課題.
2,讀課前連接語,明確學習步驟
(二)初讀課文
掃清文字障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三)按閱讀提示再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
2,祖父的園子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是從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3,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或段落,反復的朗讀.
(四)走進園子,品味童年
1,師:你們自由朗讀課文,看看課文寫了哪些事情,你覺的作者我在園子做的哪件事最有趣 邊讀邊在旁邊寫出感受.
生自讀自悟,教師巡回.
2,交流:
重點抓住以下幾件趣事:
⑴ 祖父戴一頂大草帽,我戴一頂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當祖父下種,種小白菜的時候,我就跟在后邊,把那下了種的土窩,用腳一個個地溜平.哪里會溜得準,東一腳西一腳地瞎鬧.有時不但菜種沒被土蓋上,反而被我踢飛了.
你體會到什么 淘氣,調皮.特別從哪個詞體會到 男女生賽讀
⑵ 祖父鏟地,我也鏟地.因為我太小,拿不動鋤頭桿,祖父就把鋤頭桿拔下來,讓我單拿著那個鋤頭的"頭"來鏟.其實哪里是鏟,不過是伏在地上,用鋤頭亂鉤一陣.我認不得哪個是苗,哪個是草,往往把谷穗當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當作谷穗留著.
你仿佛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畫面 是不是特有趣 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 (體會天真,傻的可愛.)
⑶ 當祖父發現我鏟的那塊滿留著一片狗尾草時,他問我:"這是什么 "
我說:"谷子."
祖父大笑起來,笑得夠了,把草摘下來問我:"你每天吃的就是這個嗎 "
我說:"是的."
我看著祖父還在笑,我就說:"你不信,我到屋里拿來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鳥籠上的一頭谷穗,遠遠地就拋給祖父,說:"這不是一樣的嗎 "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過去,講給我聽,說谷子是有芒針的,狗尾草則沒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師:祖父哈哈大笑起來,從這個笑字你體會到了什么
師:一個笑字,讓我們體會出來了,這個笑字蘊涵了祖父對蕭紅的愛.指導同學們朗讀蕭紅和祖父的對話
⑷ 玩膩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亂鬧一陣.祖父澆菜,我也搶過來澆.不過我并不往菜上澆,而是拿著水瓢,拼盡了力氣,把水往天空一揚,大喊著:"下雨啰!下雨啰!
指導朗讀,"下雨啰!下雨啰!"體會快樂.你又看到怎樣的情景 可她還是拿著水瓢,拼盡了力氣把水往天空一揚,大喊著:"下雨啰!下雨啰!
師:過渡:園子里發生了這么多有趣的事情,在這樣的園子里作者是怎樣的心情呢 板書(自由)
三,融情于景,體會寫法
師:僅僅是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嗎 還有什么也是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請你在文中找一找.
交流:
重點句子(園子的):
1, 我家有一個大花園,這花園里蜜蜂,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黃蝴蝶.這種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紅蝴蝶,滿身帶著金粉.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蜜蜂則嗡嗡地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圓滾滾,就像一個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動不動了.
用一個詞概括園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螞蚱給你留下的印象.(充滿生機,熱鬧,美麗)
2,昆蟲是自由自在的,你還能找到誰也是自由自在的.(根據回答出示第13自然段)
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飛上天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愿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蝴蝶隨意地飛,一會從墻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又從墻頭上飛走了一只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這個.只是天空藍悠悠的,又高又遠.
哪些都是自由的 還有哪些是自由的
出示:我們能否用文中的一句話來概括以下呢.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
引讀:
我就是倭瓜,我愿意___就____;我就是玉米,我愿意___就___;我就是黃瓜,我愿意______就_______.
再讀: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
再讀: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園子里一切景物的自由都在傳達著我的自由呀!這種寫法叫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呀.
(五),品悟祖父之愛
那么是什么給了我這樣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生活呢 想一想這是一位怎樣的爺爺
生答
教師:同學們,蕭紅的自由都是建立在祖父的愛之上的,祖父是蕭紅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蕭紅一生坎坷,1942年,也就是在她寫完《呼蘭河傳》的第二年,31歲的蕭紅就離開了人世,她出生在一個地主的家庭中,父親對她很無情,祖父是唯一疼愛她的親人,蕭紅的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惡以外還有溫暖和愛,所以她就對愛和自由方面懷著永久的憧憬和向往.蕭紅為什么對那個園子念念不忘呢 那個普通的菜園子它普通嗎
生答
教師:(音樂)是啊,這不是一個普通的菜園子,他所表現出來的自由和愛是蕭紅一生的憧憬和向往,那是一個多么好的天地啊,那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天地,那是一個高遠,敞亮的天地.一想到這個天地,蕭紅就感到輕松,快樂,幸福.一想到這個天地,她就涌起了寫作的沖動,一想到這個天地,她就想用最真純,最無邪的文字表現它,放大她,珍藏它.同學們,有愛的天地真好,有自由的天地真好,在我們的童年生活中,你有沒有這樣的天地呢
附板書設計:
祖父的園子
自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