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勞動》教學實錄(通用10篇)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勞動》教學實錄 篇1
課前組織活動:
老師播放歌曲《勞動真光榮》,學生聽歌曲。
師:歌曲要告訴我們什么?
生1:勞動的創造最光榮。
生2:勞動最光榮。
生3:勞動創造一切。(老師板書:勞動)
師:看到這兩個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1:我想到了勞動人民在地里辛辛苦苦勞動的情景。
生2:我想到了有關勞動的古詩《鋤禾》。(學生一起背)
生3:我想到了以前學過的有關勞動的課文《管道》,我從中明白了付出勞動就有回報。
一、導入
師:這節課讓我們一齊走進吳運鐸的《勞動的開端》。(老師板書課題)
師:你怎么理解“開端”?
生1:開始。
生2:第一次。
師:作者“勞動的開端”是從什么開始的?
生:作者“勞動的開端”是從第一次挑煤開始的。(老師板書:挑煤)
師:那時我只有多少歲?你今年幾歲?
生:那時我只有12歲。
師:你今年幾歲?(有的學生說11歲,有的學生說12歲。)
師:也就是說,作者和我們的年齡差不多大,你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生1:我想要什么,媽媽就給我買什么。
生2:我什么活也不要干 。
生3:父母非常疼愛我。
師:是啊,我們是多么的幸福。我們可以坐在寬敞的教室里讀書學習;我們可以過得衣食無憂。那你們想了解作者的生活狀態嗎?
師:那好,讓我們走進課文。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想一想你想用文中的哪一個詞概括作者挑煤的過程?
生:艱難。(板書:艱難)
師:好,快速地默看課文,看誰能把這種“艱難”找出來?注意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把你找到的語句畫下來。
二、品讀課文,感受勞動的艱辛
(以下句子的學習順序可以根據學生的發言靈活處理)
(一)工人進出連腰也伸不直,像狗以一樣爬進去挖煤,又像狗一樣把煤從窯里拖出來。
師:這里把工人比作狗合適嗎?
生:不合適。
師:你想把它換成什么?
生1:嬰兒。
生2:駝背的老人 。
生3:小貓。
……
師:把你想換的詞放在原句中讀一讀,再和原句比較一下,哪個好?為什么?
生1:還是比作狗好,因為用狗比喻人可以看出工人地位的低下。
生2:還是比作狗好,因為用狗比喻人可以看出窯主根本不把工人當人看。
師:我們這些比喻能行么?為什么?
生:我們這些比喻不行,因為這些比喻看不出工人地位的低下。
師:當作者把自己比作狗一樣,想象一下他的心情會怎樣?
生1:他很難過。
生2:他很無奈 。
生3:他很傷心。
師:把我們的感受放到句子中讀一讀吧。(學生讀句子。)
教師小結:工人勞動這么差,而且窯主又不把工人當人看,可見作者勞動的艱難。
(二)我忽然摔了下來,好像落在萬丈深淵里,渾身疼痛。原來桌子被人抽掉,礦上的辦事人來開磅稱煤了。
師:句中的哪個詞吸引了你的目光?為什么?
生1:句中的“忽然”吸引了我,按說如果抽桌子應該叫醒“我”,可是辦事人連聲招呼也沒打就把“我”摔了下來,可見辦事人根本不把工人當人看。
生2:句中的“萬丈深淵、渾身疼痛”吸引了我,這說明“我”摔得非常重。
生3:句中的“抽掉”吸引了我,這說明辦事人態度的冷漠,不管別人的死活。窮人是沒有地位的,到哪兒都要受欺負。
師:同學們談得很好,能抓住重點詞來體會作者的感受,把這些詞放在句子中讀一讀吧。(學生讀)
師:聽了你的讀,老師知道窮人做工真不容易,到哪都要受欺負。讀一讀老師發給你的資料吧,相信你的感觸會更深。(學生讀資料《〈包身工〉節選》后談感受)
生1:“蘆柴棒”處處受欺負。
生2:這些工人一點地位都沒有 。
生3:這些工人連起碼的自尊都沒有了。
老師小結:在舊社會,窮人是沒有地位的,處處受到欺侮,所以在這種條件下,更顯得作者挑煤的艱難。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句話吧。
(三)從擔子重感受生活的艱難
師:同學們讀一讀課文的16-21段吧,看看文中通過描寫擔子重來表現挑煤的艱難的語句有哪些?(學生找句子,老師出示句子)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些話,想一想哪句話給你的感觸最深?(學生自由談)
第一句:“我挑煤趕路,一開頭還跟得上人家,可走了不到一千米就漸漸落在后頭了,扁擔把肩膀壓得生疼,擔子從左肩換到右肩,從右肩移到左肩,換來移去,兩個肩膀都吃不住勁了,只好停下來歇一歇。”
生1:開始的時候,他還是有點挑得動的,跟得上人家。可走了不到一千米的時候,就漸漸落在后頭了,說明挑不動了。文中還說,他的兩個肩膀都吃不住勁了,所以只好停下來歇一歇。
生2:他停下來歇是不得已的。扁擔在兩個肩膀上換來移去,已換了好多次,實在挑不動了才停下來歇的,可以看出他很無奈。
生3:作者挑不動煤也不是一下子挑不動的,“換”說明還有些力氣,“移”可以看出力氣已不太有了。
生4:從這句話中看出作者的力氣越來越小。
師:說得好,請你把這種力氣越來越小的感受通過朗讀體現出來。(生讀)
師:既然你的肩膀壓得生疼,回家吧,孩子,不要再挑煤了。
生:不,我不能回家,因為我的家里窮得揭不開鍋了,我必須用我的勞動掙錢養家糊口。
師:多么懂事的孩子,再來讀讀這句話吧。
第二句:我解開衫子一看,肩也腫了,皮也破了。
師:多么難忍的疼痛啊,你的心里一定非常難過,回家吧,孩子,不要再挑煤了。
生:不,我不能回家,我必須堅持下去。
師:你的堅強令我佩服,再來讀讀這句話吧。
第三句:我鼓起勇氣,仍舊挑起煤筐往前走,一不留神,腳底下被石頭一絆,一個跟頭栽倒在半山腰。我的胳膊和腿摔破好幾道口子,煤撒了一地。
師:雖然付出了艱辛的勞動但還是一無所獲,孩子,這么繁重的勞動,你,一個12歲的孩子是難以承受的。回家吧,不要再挑煤了。
生:不,我不能回家,我要鼓起勇氣,我要為這個家著想,我要用勞動解除饑餓的威脅。
師:你的勇氣把我折服了。
老師小結:同學們,通過這些句子,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勞動的艱難。
師:(投影)看,這就是挑著煤的吳運鐸,他,多么的無力,多么的無奈,多么的無助啊,從半夜動身到太陽落山,他勞累了一整天,挑回來的是什么?
生:饑餓和疲勞、遍體鱗傷。
師:除此以外,難道就沒有別的東西挑回來了嗎?當他挑著空筐回家時,母親哭了,而吳運鐸沒哭,他只是告訴母親:媽媽,不要緊,我明天還去挑。你再想一想,挑回家的僅僅是饑餓與勞累嗎?
生:我覺得吳運鐸挑回家的不僅僅是饑餓與勞累,還把堅強挑回來了。
三、學另外兩篇課文《幸福在哪里》和《古詩二首》
師小結:這就是受盡欺侮而飽嘗人間冷暖的吳運鐸;這就是挑不動煤而將煤撒在半山腰的吳運鐸;這就是肩腫皮破挑著空筐回家的吳運鐸。這就是堅強的吳運鐸,這就是與命運抗爭的吳運鐸,從此他走上了艱難的生活道路。在那種社會背景下,他的勞動注定是低微的,他的勞動注定是痛苦的,他的勞動注定是艱難的。那勞動的真諦在哪里?有這么三個青年人在勞動中獲得了幸福。請同學們快速地默讀《幸福在哪里》,老師投影出示:邊讀邊思考1.三個青年人各自找到的幸福是什么?2.你怎么理解“幸福就在有益于人類的勞動中” 這句話?
學生交流第一個問題的答案:三個青年人各自找到的幸福是什么?
生1:第一個青年說:“我把飽受痛苦的病人治好,當他們恢復健康時,我就感到了幸福。”
生2:第二個青年說:“我沒有拒絕任何工作。在鐵路上做過工,在輪船上做過服務員,我當過消防隊員,當過養花工。勞動是正當的,我知道,我的勞動對人類有益時,我就感到了幸福。”
生3:第三個青年說:“我耕田種地,地里長出了糧食,我看到我的勞動沒有徒勞,我也就感到了幸福。”
學生交流第一個問題的答案:你怎么理解“幸福就在有益于人類的勞動中” 這句話?
生1:多做對人們有益的事,你就能得到幸福。
生2:幸福就是多做對人們有貢獻的事,多做一些好事 。
生3:只要勞動是正當的,不管你做什么事,你就會感到幸福。
老師小結:是的,只要多做對人們有益的事情,你就會得到幸福。幸福不止僅在有益于人類的勞動中,還在于默默地奉獻中,請同學們讀一讀古詩二首吧,體會一下它們分別描寫了什么?
生1:《秋浦歌》寫了冶煉工人在月光如水的夜晚,伴著熊熊的爐火和飛濺的火星,熱火朝天地勞動的情景。
生2:《蜂》寫了蜜蜂整天辛苦忙碌,采得百花成蜜的情景,贊頌了蜜蜂默默無聞、不求奉獻的無私精神。
師:你談得真好,體會的真深刻。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兩首詩吧。學生讀。
四、總結本單元的學習,感悟勞動的真諦
師:同學們,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同學們肯定對勞動有了更深的感悟,我們生活在這樣的時代,勞動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么?
生1:勞動就會獲得幸福。
生2:默默無聞、不求奉獻,你就會獲得幸福。
生3:勞動就是多做有益于人類的事情。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你們對勞動有了更深的感悟,下課后讓我們繼續讀有關勞動的文章,讓我們去感悟勞動的真諦。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勞動》教學實錄 篇2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熱愛勞動,懂得勞動光榮,勞動辛苦的情感。
2、進而懂得家人的付出及家人的辛苦。
3、讓孩子體會親自動手的樂趣。
4、讓孩子真正懂得勞動的可貴。
活動準備
小毛巾若干,小凳子若干,洗衣粉一袋,水盆10個
活動過程
我先是以兒歌引出活動的主角“凳子”,我發現孩子們都很聰明,興致也很高,沒幾遍就能自己哼出兒歌來,我還要求每個孩子對自己坐的凳子說一句話,我本想讓孩子們說一聲謝謝,或者你辛苦了之類感恩的話,可剛開始,孩子們都不明白老師的意圖,所以說不出來、于是我就先示范,示范后孩子們能跟著我的思路擴散開來了。接著我和孩子們一起來了解凳子的各個部位,雖然孩子們經常看到凳子,天天坐凳子,但真正能說清楚凳子各個部位名稱的孩子還很少,所以先來認識一下還是很有必要的。
認識完后我就從小朋友每天要洗澡引伸出凳子也要洗澡,并讓孩子們來幫忙洗。孩子們可激動了。當我問孩子們給凳子洗澡需要些什么東西呢,孩子們紛紛聯想到自己洗澡時的東西,如毛巾、肥皂、沐浴露、水盆等說了很多,我強調:給凳子洗澡是用洗衣粉,它與我們小朋友洗澡是不一樣的。在第一次活動時,我把該怎么洗,洗凳子的步驟示范了一遍,然后再讓孩子們洗;而我們不能單一的把自己的方法強加在孩子身上,剝奪了孩子們在活動中的自主性,所以在第二次活動時我就讓孩子們自己去洗,洗完后再相互交流“你是怎么洗的?”,并比比誰洗得干凈,并給予鼓勵;孩子們給凳子洗澡的方法五花八門,而好多孩子都洗得非常干凈。孩子們在自己動手勞動中獲得了快樂,懂得了勞動的可貴。
在第一次活動后,我發現,由于對孩子們使用毛巾在水里清洗后要擰干的要求沒有特別提出,因此就導致了有的孩子把水擰到了別的小朋友身上、鞋子上,還把地面弄得非常濕,所以在進行第二次活動的時候我就特別注意這方面的提醒:洗毛巾、擰毛巾一定要蹲下;沒擰干的一定要盡力擰干,人多就多等一會兒;不能亂占位置,亂搶位置。所以第二次洗的時候就好了很多。孩子們在洗的時候,我一直在觀察,發現孩子們拿起毛巾,都很認真地給小凳子洗起澡來。“嘩啦,嘩啦”搓著毛巾,呼哧呼哧使勁擰干毛巾,一會兒給凳子擦擦“背”,一會兒給凳子洗洗“腳”,干得可帶勁可歡了,把凳子擦干凈了,很多孩子都很聰明的把凳子放到了太陽底下曬一曬。看著他們一個個汗涔涔的,小臉紅撲撲的,我笑了,大家也都笑了。
此次活動注重趣味性,做到了寓教于樂,讓幼兒在玩樂中,體驗到了勞動的快樂,樹立起了勞動光榮的思想。我還在設想,可以讓孩子每天入園后就先把自己的小桌子、小凳子擦干凈,培養孩子們愛勞動的好習慣,一定會有不錯的效果!
孩子們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中學會了給小凳子洗澡,進而就可以擦干凈桌子,在家里洗干凈碗,洗書包,小襪子,小手絹等等,這不正是這堂活動課想要的結果嗎?這不正是一種態度、一種習慣的養成、一種能力的體現嗎?這不正是熱愛勞動的表現嗎?不過因為孩子們還小,沒有一定的紀律性,場面有點無序且混亂。下次一定會在這方面更加注意。讓孩子們在一個既熱火朝天,又井然有序的環境中獲得勞動的快樂。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勞動》教學實錄 篇3
活動名稱:
向節日里不休息,辛勤勞動的人們問好。
活動目標:
1、幼兒在家長的幫助支持下大膽、自然地向成人問好,向人們表達節日的祝賀。
2、幼兒在父母的幫助下學會關注四周的的人和事。
活動過程:
1、幼兒在老師的幫助下在幼兒園制作好慰問禮物和心意卡。
2、節日父母帶孩子外出的時候,幫助孩子發現在節日里正在工作的人。
3、幼兒將自己的慰問禮物送給節日里正在工作的人,(家長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可以幫助孩子一起送,也可以讓孩子自己主動去送--這個環節是對孩子的一個挑戰)
4、節日過后,回到幼兒園大家互相交流自己向誰慰問了,是自己主動完成慰問任務的、還是父母幫助完成。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勞動》教學實錄 篇4
1、知道5月1日是國際勞動節。
2、知道身邊的人都是勞動者,他們用勞動為大家服務,有尊敬和熱愛他們情感。
3、培養幼兒從小愛勞動的好習慣
準備:
1、掛歷一本、幼兒帶家長工作照一至兩張。
2、工人、農民、醫生、教師、科技人員、司售人員、服務人員的工作錄像片斷。
3、活動與指導:
1、介紹“五?一”國際勞動節。
(1) 教師請幼兒認讀5月1日,提示幼兒想一想為什么字是紅色的?是什么節日?誰的節日?
(2) 講解“五?一”節的來歷,告訴幼兒這是全世界勞動、工作的人都過的一個節日。
2、認識誰是勞動的人,他們都做哪些工作。
(1) 觀看錄像片斷,邊看邊穿插提問和引導,啟發幼兒理解勞動者是用自己的勞動為大家服務的人。
(2)談談自己身邊的勞動者。請幼兒分成若干小組拿出家人的照片說一說他們都是干什么的。教師引導孩子們發現他們的工作和小朋友生活的關系,引導幼兒尊重他們。
3、師生共同為幼兒園做一次大掃除活動
4、師生共同布置“勞動的人最光榮”的展覽,將家長工作照裝飾后張貼在上面。
小班勞動節主題活動:勞動節真快樂
設計意圖:
一年里有著許多的節日,“五一”勞動節即將來臨,隨著孩子逐漸地長大,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接愛能力,為了讓幼兒了解和懂得尊重他人的勞動。與幼兒園的實際情況相聯系,讓幼兒走出幼兒園,踏上社會,積極參與公共社會活動,培養幼兒從小懂得關心他人,關心身邊的事,提高幼兒的責任感和社會適應能力。
活動目標:
1、知道五月一日是國際勞動節,是所有勞動人民的節日。
2、了解各行各業人們的勞動,并體驗勞動是件辛苦又快樂的事。
3、激發幼兒愛勞動的愿望。
活動準備:
假日里,布置幼兒去附近的理發店理發,到超市購物等,了解人民的勞動。
活動過程:
1、教師介紹五月一日是國際勞動節,知道是所有勞動人民的節日。
2、請幼兒回憶參觀理發店、超市的情景,進一步了解這些地方的工作人員勞動的辛苦。
教師提問:你在這些地方看到了些什么?他們是怎樣勞動的?
2、幼兒討論,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勞動是件辛苦而又快樂的事。
提問:理發店的叔叔阿姨都干些什么事?沒有他們會怎樣?超市里叔叔阿姨每天站著累嗎?既然累為什么還要干?你覺得他們的心情怎樣?為什么?
3、帶領幼兒參加幼兒園公益勞動(撿石子、撿樹葉、掃地),并觀察勞動后場地的整潔,讓幼兒進一步體驗勞動的辛苦和快樂。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勞動》教學實錄 篇5
目標:
l 能兩臂側平舉,身體正直地在寬25厘米的紙板上行走。l 在游戲中感受勞動的快樂和秋天豐收的喜悅。
準備
l 場景布置:6個果籃,懸掛的塑料橘子數量是幼兒人數的3倍。l 人手兩塊長約30厘米、寬約25厘米的紙板。
l 輕松快樂的音樂磁帶、錄音機。
過程
l 準備活動
幼兒手拿合成一塊的兩塊紙板,當做方向盤進場。然后隨音樂跟教師做紙板操:上肢運動、體轉運動、腹背運動。(教師自編)
l 幼兒自由玩紙板,嘗試一物多玩。
教師:動物們的水果品嘗會正在準備中,我們小朋友也帶來了許多的水果,告訴大家你帶來的水果是什么?它是什么顏色的?
l 幼兒品嘗自己帶來的水果,感受品嘗帶來的快樂。
(1) 教師:紙板可好玩啦,請小朋友動腦筋去玩一玩,并把自己的好玩法介紹。
(2) 幼兒自由嘗試用紙板進行游戲。教師啟發幼兒用不同的身體部位接觸紙板或將紙板進行拼接、疊加后進行鍛煉(托紙板、間隔跳、蹦跳、夾板跳等)。表揚有創意的幼兒。
l 練習走小路。
(1) 請幼兒按組用紙板鋪成若干條小路,在小路前站成一橫排,教師講解、示范游戲規則。
教師:秋天到了,果園里的橘子熟了,我們要去果園里摘橘子,但去果園要走小路,不能走到路外面去。我們試試看。
(2) 幼兒自由地在本組小路上循環走。
(3) 教師幼兒活動情況,個別幼兒示范兩臂側平舉身體正直行走的動作,引導幼兒觀察同伴的手臂、身體的姿態,邊看邊模仿。
(4) 幼兒用正確的動作再次練習走小路。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身體正直、走在紙板上。
(5) 教師游戲。
l 游戲“摘橘子“。
(1) 教師介紹玩法。
教師:我們都學會走小路了,現在我們出發,走到果園后,每人摘一個橘子再走回來,將橘子放在籃子里。然后再去摘橘子。
用提問的方式強調規則:怎樣走小路?每次摘幾個橘子?
(2) 幼兒玩“摘橘子”游戲.
(3) 讓每個幼兒摸摸橘子,通過提問幫助幼兒體驗勞動的快樂和豐收的喜悅.
l 游戲“晴天和雨天”。
(1) 教師發出“晴天”和“雨天”的信號,幼兒變換動作。晴天,幼兒自由坐在紙板上捶腿、捶臂、轉腰;雨天,幼兒將紙板當作傘頂在頭上。
教師示意幼兒“下雨了”,幼兒頭頂紙板跑離場地,結束活動。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勞動》教學實錄 篇6
活動內容:勞動最光榮
活動目標:
1、嘗試參加一些社會公益勞動,體驗過去光榮的情緒,激發幼兒對勞動的熱愛。
2、感受歌曲的節奏,激發幼兒嘗試用相應的節奏打出歌曲的節奏。
活動準備:音樂磁帶、課件、掛圖
活動過程:
一、游戲照鏡子:
拍手律動,繼續鍛煉幼兒的節奏練習和動作的協調能力
二、聽聽敲敲:
1.在開始部分請幼兒安靜的傾聽音樂。并在欣賞完樂曲后教師啟發幼兒說出幼兒內心的感受:
①你能聽出這首曲子有什么變化嗎? ②你聽了之后心里有什么感覺?(歡快的、悲傷的、速度輕快的、緩慢的)
2.再次播放樂曲請幼兒欣賞,并讓幼兒嘗試聽出這是一首三段體的樂曲。并嘗試聽出A段和B段是重復的。
①你能聽出這首樂曲分幾段嗎? ②它們有什么不同?
3.請幼兒看圖欣賞樂曲,并嘗試看圖自己編出歌詞,幫助幼兒理解樂曲,感受樂曲平穩的節奏,通過歌詞讓幼兒感受到樂曲熱情和奔放。
三、唱唱跳跳:
1.請小朋友看掛圖聽音樂,你能聽出歌曲了都有什么嗎?
2.教師清唱,讓幼兒感受傾聽,學唱歌曲。
3.請小朋友注意聽,老師唱出了什么故事。
4.通過唱歌讓幼兒感受出全樂曲最低的音在哪里,讓幼兒唱出。
5.A組演唱B組表演(合作),然后交叉練習。
6.遷移運用:請小朋友邊唱邊創編動作,自由表演。
活動內容:勞動最光榮
活動目標:
1、通過學習合唱來培養幼兒在集體歌唱活動中的合作態度和合作能力。
2、練習掌握輪唱和接唱的演唱技巧。
活動準備:樂曲、課件
活動過程:
一、兒歌:《別說我小》
1、復習兒歌《別說我小》
2、邊打節奏,邊念兒歌,請幼兒注意兒歌節奏的變化。
3、看“指揮”,輪念兒歌
二、勞動最光榮:
1、請幼兒看圖欣賞樂曲,并嘗試看圖自己唱出歌詞,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歌曲的節奏。
2、再次欣賞演唱歌曲,引導幼兒唱出樂曲的熱情和奔放。
3、復習鞏固,練習分組演唱:
①將幼兒自然分成兩組。
②幼兒觀看課件在教師的提示下,初步嘗試輪唱和接唱。
③教師指揮,幼兒輪唱。
④請一名幼兒嘗試做小指揮,幼兒輪唱。
4、播放音樂,鼓勵幼兒,自由設計動作
①幼兒自由結伴分組,嘗試邊唱邊做動作。
②請個別幼兒表演。
③幼兒集體邊唱邊表演。
三、延伸活動:參加勞動
1、將全班幼兒分成若干小組,分別參加餐廳和超市的勞動,如送點心,收碗,擺放簡單的貨物等等。
2、將成人頒于小組內,細致觀察及時給予幼兒幫助和指導。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勞動》教學實錄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挖挖、講講,使幼兒了解紅薯的生長環境、外形及功用。
2、在幼兒的主動活動中,探索如何使用小工具挖紅薯,積累一定的勞動經驗。
3、通過集體戶外勞動,增強幼兒同伴間的合作能力,體驗勞動的快樂和收獲的喜悅。
重點:體驗勞動的快樂和收獲的喜悅
難點:探索如何使用小工具挖紅薯,促使幼兒合作能力的提高。
活動準備:
小工具、籃子、拼板、小毛巾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
1、我們來到了什么地方?(范老師家的菜地里)
2、秋天到了,范老師家菜地里的果實寶寶都成熟了,果實寶寶都想出來了。你們看,果實寶寶躲在哪里啊?(地下)你們知道哪些果實寶寶是藏在地底下的?那這里藏的是什么果實寶寶呢,我們一起把它們請出來看看吧
二、提出要求
1、使用工具要注意些什么呢?
(1)安全
(2)不同的工具要互相幫助
2、每個小組一個籃子,把挖到的紅薯放在各小組的籃子里
秋天到了,范老師家菜地里的果實寶寶都成熟了,果實寶寶都想出來了。你們看,果實寶寶躲在哪里啊?(地下)你們知道哪些果實寶寶是藏在地底下的?那這里藏的是什么果實寶寶呢,我們一起把它們請出來看看吧
三、挖紅薯
1.觀察幼兒工具的使用情況,在挖的時候注意安全,特別是小心與同伴碰撞
2.鼓勵幼兒互相幫助,共同勞動,嘗試把躲藏在泥土下的紅薯挖出來
3.關注個別幼兒,適時的給予引導、幫助
4.體驗勞動的快樂、分享收獲的喜悅,一起或抬或搬的把勞動果實——紅薯搬運出去
四、休息交流
幼兒圍坐一圈
1、看一看、數一數、比一比:你挖到了幾個?我的紅薯象只老鼠……
2、說一說你是怎么把紅薯請出來的。表揚互相合作的幼兒
3、紅薯有什么用處?(當飼料、作成粉絲、提煉加工成酒精和淀粉)
4、紅薯可以怎么吃?(生吃、煮、炒、烤、燒粥)
活動結束:
1.我們一起來品嘗一下我們的勞動果實吧
2.品嘗各種不同的紅薯:生的、煮熟的、炒過的、燒在粥里的……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勞動》教學實錄 篇8
活動的生成:
為迎接“五一勞動節”的到來,讓幼兒對“五一勞動節”有了深刻的認識,引導幼兒認識周圍的勞動人民,萌發幼兒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懂得珍惜勞動人民的成果。我們大二班在節日前夕開展了“勞動人民最光榮”的主題活動。希望通過此活動,教育孩子們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好好學習,練好本領,長大了用自己的勞動去創造更多的神奇,用自己的力量為祖國為社會服務。
活動內容:
1、介紹“五一”國際勞動節。
了解五一勞動節的由來,初步理解五一勞動節的含義。
2、繪畫“各行各業勞動人民”美術作品。
介紹各行各業的勞動人民,初步了解不同勞動者對社會的不同奉獻。
3、談話:說說“我的爸爸媽媽”
相互介紹自己的爸爸媽媽的工作,知道他們工作的辛苦。
4、組織幼兒義務勞動,如:擦桌子,椅子、洗抹布等。
5、手工:制作“美麗的花”。
組織幼兒將自制花朵送給幼兒園各行業的勞動者,并說一聲祝福的話。
6、學唱歌曲《勞動最光榮》。
能用身體動作表現歌曲內容,愿意在大家面前演唱歌曲,表達自己對勞動人民的熱愛。
小百科:勞動節假期不少人會選擇出門旅游,小編提醒大家,節假日期間人流量較多,大家要保管好自己的財務,出門也好鎖好家中的門窗。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勞動》教學實錄 篇9
活動目標:
1、知道五月一日是國際勞動節,是所有勞動人民的節日。
2、了解各行各業人們的勞動,并體驗勞動是件辛苦又快樂的事。
3、激發幼兒愛勞動的愿望。
4、讓幼兒了解節日的由來,感受節日歡樂的氣氛,一起歡度節日。
5、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征。
活動準備:
假日里,布置幼兒去附近的理發店理發,到超市購物等,了解人民的勞動。
活動過程:
1、教師介紹五月一日是國際勞動節,知道是所有勞動人民的節日。
2、請幼兒回憶參觀理發店、超市的情景,進一步了解這些地方的工作人員勞動的辛苦。
教師提問:你在這些地方看到了些什么?他們是怎樣勞動的?
3、幼兒討論,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勞動是件辛苦而又快樂的事。
提問:理發店的叔叔阿姨都干些什么事?沒有他們會怎樣?超市里叔叔阿姨每天站著累嗎?既然累為什么還要干?你覺得他們的心情怎樣?為什么?
4、帶領幼兒參加幼兒園公益勞動(撿石子、撿樹葉、掃地),并觀察勞動后場地的整潔,讓幼兒進一步體驗勞動的辛苦和快樂。
教學反思:
一年里有著許多的節日, “五一”勞動節即將來臨,隨著孩子逐漸地長大,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接愛能力,為了讓幼兒了解和懂得尊重他人的勞動。與幼兒園的實際情況相聯系,讓幼兒走出幼兒園,踏上社會,積極參與公共社會活動,培養幼兒從小懂得關心他人,關心身邊的事,提高幼兒的責任感和社會適應能力。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勞動》教學實錄 篇10
活動目標:
1、能用肢體動作有節奏地表現勞動時的歡快。
2、了解周圍人的各種勞動,萌發愛勞動的情感。
活動準備:
阿姨打掃衛生的錄像、《勞動最光榮》音樂。
活動過程:
一、引發討論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段錄像,我們一起來看看,錄像里有誰?他們在干什么?
2、觀看幼兒園阿姨打掃衛生的錄像并交流。
3、你看到阿姨們在干什么?(擦窗、掃地、擦桌椅、拖地板)鼓勵幼兒用動作表現阿姨打掃衛生的各種動作。
4、錄像里阿姨們做的事兒都被你們找到了,細心的小朋友也一定會發現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人都在勞動,你見過嗎?他們在做些什么呢?
5、幼兒想象人們的勞動,做出動作請大家猜:這是誰,他在做什么,發現身邊愛勞動的人們有許多。
二、跟隨音樂動作
1、聽賞音樂:老師也很愛勞動,我喜歡一邊勞動一邊聽音樂,這樣會讓我在做事的時候更有精神、更帶勁!
今天,我把小朋友勞動時最喜歡的一首音樂帶來了,我們一起來聽聽。
2、教師隨著音樂的節奏表演清潔工阿姨擦窗,幼兒隨著音樂的節奏拍手,感受歌曲旋律和節奏。
3、教師反復播放歌曲,請幼兒想象可能有誰也在勞動,試著用動作表示(教師適當提示,使動作更明顯,并能符合音樂的節奏)。
4、交流自己創編的動作,共同選擇數個表示不同工人的勞動動作。
三、表演創造
1、自由結伴,分別扮作某一工種的工人,隨音樂共同練習。
2、輪換地為大家表演(教師可扮作主持人,分別介紹)。
3、欣賞教師的舞蹈表演“我們愛勞動”,跟著教師一起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