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兒的偵察報告》教學反思(精選2篇)
《鳥兒的偵察報告》教學反思 篇1
《鳥兒的偵察報告》教學反思
《鳥兒的偵察報告》以童話故事的形式,用作者的鳥兒朋友給作者發回的四份偵察報告貫穿全文,控訴鳥類遭到人類迫害的種種情形,讀后令人警醒。本文語言優美,平實淺顯,層次非常清晰,結構相當嚴謹,是一篇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好文章。目前我所教班級的學生朗讀水平比較好,所以我設想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關鍵的語句反復品味,并通過有關圖片、配樂、錄像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喚起他們的環保意識。
上課開始,我用講故事的方法和學生一起回憶了三年級時一篇感人至深的課文《一只小鳥》,由那令人痛心的一幕揭示出其實在大自然里,還有很多的鳥類也有各自不幸的遭遇。這樣,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了新知識的傳授中。
在學習這四份偵察報告中,我始終抓住兩條感情線索:一是報告中的鳥兒受到傷害時憂傷、痛苦的心情。在教學中,主要是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句子,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反復朗讀感悟。二是作者看到偵察報告后的感受,抓住作者的心情,讓學生從各個角度交流各自的閱讀感受,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以情激情,認識到保護鳥類的重要性。在處理這四份報告的有感情朗讀時,體現了從扶到放的教學特色。
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使他們成為學習語文的主人,在這課里,我抓住“連海上的鳥兒也受到了威脅,我真感到不安極了。”引導學生提問,把學生的主動權放給學生,這樣做,既可以讓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交流,引起共鳴,又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且,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課堂呈現一種“個性思想展現,交流意識濃厚”的良好氛圍。
語文資源十分豐富,充分整合課內外資源,以點帶面,能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豐富課外知識,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水平。
《鳥兒的偵察報告》教學反思
《鳥兒的偵察報告》以童話故事的形式,用作者的鳥兒朋友給作者發回的四份偵察報告貫穿全文,控訴鳥類遭到人類迫害的種種情形,讀后令人警醒。本文語言優美,平實淺顯,層次非常清晰,結構相當嚴謹,是一篇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好文章。
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學習第一份偵察報告,我始終抓住兩條感情線索:一是報告中的鳥兒受到傷害時憂傷、痛苦的心情。在教學中,主要是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句子,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反復朗讀感悟。二是作者看到偵察報告后的感受,抓住作者的心情,讓學生從各個角度交流各自的閱讀感受,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以情激情,認識到保護鳥類的重要性。
當然我也感到我的教學中對于朗讀的指導還欠缺,課堂上孩子讀的還不夠,應該讓學生說出一種野雞媽媽的心情就練習朗讀,讓孩子反復體會,這樣的效果會更好,這一點我在今后的教學中會不斷改進,盡量讓我的課堂更加完美!
《鳥兒的偵察報告》課后反思
課文以童話故事的形式,用作者的鳥兒朋友給作者發回的四份偵察報告貫穿全文,控訴鳥類遭到人類迫害的種種情形,讀后令人警醒。本文語言優美,平實淺顯,層次非常清晰,結構相當嚴謹,是一篇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好文章。 我引導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關鍵的語句反復品味,并通過有關圖片、配樂、錄像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喚起他們的環保意識。
一、 以讀促情,讀中感悟。
在學習這四份偵察報告中,我始終抓住兩條感情線索:一是報告中的鳥兒受到傷害時憂傷、痛苦的心情。在教學中,主要是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句子,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反復朗讀感悟。二是作者看到偵察報告后的感受,抓住作者的心情,讓學生從各個角度交流各自的閱讀感受,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以情激情,認識到保護鳥類的重要性。在處理這四份報告的有感情朗讀時,真正體現了從扶到放。
二、自主釋疑,探究學習。
《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使他們成為學習語文的主人,在這課里,我抓住“連海上的鳥兒也受到了威脅,我真感到不安極了。”引導學生提問,把學生的主動權放給學生,這樣做,既可以讓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交流,引起共鳴,又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且,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課堂呈現一種“個性思想展現,交流意識濃厚”的良好氛圍。
三、課堂延伸,情感升華。
語文資源十分豐富,充分整合課內外資源,以點帶面,能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豐富課外知識,全面提高語文水平。當我們學習到失去這么多鳥類朋友后,作者的情感已達到了高潮,所以在此設計一個句式練習:失去了這么多鳥類朋友,我 _______________。讓學生用成語匯報作者此時此刻的心情,不僅豐富了學生語匯,而且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
總之,這節課堂教學時間短,教學效率高。
《鳥兒的偵察報告》教后反思
前幾天我在學年內做了一堂研討課,同事問我,都快期末了,你怎么還要做課呀。其實原因很簡單,一年前這堂課讓我充滿了遺憾,一年后,我又有機會講這堂課,我不能錯過這個機會呀。而且,現在的五年級是北師大版在南崗區的最后一個實驗學年,以后用的人教版教材也許沒有這篇課文了。所以,我精心地準備了這節課,為了一年的積累,也為了在失敗過的地方爬起來。
本課的教學我以作者的情感為線索,通過對四則偵察報告的學習,使學生的感情隨著文本層層遞進,并引導著學生通過朗讀來表達自己的感情。下面我主要說一說幾個值得記錄的收獲。
收獲一:層層深入的情感主線
“披文以入情,情動而辭發”,把握住這篇文章的情感線索,對于學生理解文本,表達觀點都是很重要的。本文的四則偵察報告不是并列安排的,從內容和表達方式來看,作者是按照層層遞進的方式安排材料的。而文中的“我”的心情,也是依著文本逐漸深入。在教學時,我將學生的感情與作者的感情統一起來,和作者一起讀著四則偵察報告,一起感受著“擔心”“吃驚”“不安”“焦急”……等心情。再將學生體悟到的感受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表現出來,學生的學的效果也就很好地體現出來了。
收獲二:巧妙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我還記得在我的“小雨的妙招錦囊”中記錄了一些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妙招。學以致用,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將“錦囊”中提到的“找中心句”以及“巧用關聯詞語”這兩種方法結合起來用,效果不錯。我讓學生說一說四則偵察報告都寫了些什么內容?學生一一列舉出每一則偵察報告的內容,我又引導著學生在倒數第二段中找一找,有沒能一句話能夠概括這四則偵察報告的內容。學生找到了“吃草籽的鳥兒、吃害蟲的鳥兒、吃魚兒的鳥兒,還有我的朋友,它們全都受到了死亡的威脅。”肯定了學生的發言后,我追問造成此種現象的原因,學生說了好多。我又引導著學生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人們破壞環境和生態平衡的行為”,最后,我要求試著用一組關聯詞語將二者連起來說一說,學生說得很好。
收獲三:“焦急”與“無奈”
本文中作者的情感是逐層遞進的,特別是在第四則偵察報告后作者的心情由焦急到無奈。使學生理解作者的焦急不難,但使他們體會到作者的那份深深的無奈卻是不易呀。還記得,我在聽王崧舟老師的《一夜的工作》一課時,被王老師所創設的情境所感染,同時被感染的還有課堂中的學生。王老師稱這種方法為“造境”。我何不也營造這樣一種情境,讓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想、去感受呢?下面就是我教學中的片斷:
師:(一改沉郁的語氣,焦急地說)連我的朋友都找不到家,再也飛不回來了。此時,如果你就是作者,你的心情怎樣?
生:焦急、著急……(板書:焦急)
師:(出示:收到這份加急電報,我馬上設法營救我的鳥兒。)你從哪個詞讀出了作者的焦急?
生:我通過"馬上"這個詞,知道作者不能再等了,一時一刻都不能等,也許他再擔擱時間,我的朋友就會死了。
師:好,讀出你的焦急。
生:我通過“設法”這個詞知道了,他一定絞盡腦汁地想辦法呢。
師:他會想什么辦法呢?
生:他可以馬上去找它。
師:(悲傷地)你知道他在哪兒嗎?
生:我可以呼吁人們和我一起找。(注意學生此處已將“他”改為“我”)
師:還來得及嗎?
生:我要通過有關部門的衛星定位儀來找它。
師:別人會理解你和鳥兒之間這份朋友的感情嗎?誰會幫助你來找一只小小的鳥兒呢?
生:……(無人發言)
師:為什么不說話了,孩子們?為什么?
生:(聲音低沉地)老師,我覺得,我找不到它了。
師:是呀,我再也找不到它了。從你們的表情和語氣中,我感受到了你們的無奈,甚至是絕望。(板書)
師:再一起讀一讀這段話。(復沓讀倒數第二段)。
收獲四:當美好漸漸遠離
課堂中最為安靜的時刻也是孩子們心中最為不安靜的時刻。當美麗鳥兒的圖片逐一逝去,留下的只有灰慘慘的空白,而此時我的話外音“還記得和它們一起度過的美好日子,悅耳的歌聲仿佛就在耳畔。而此時,它們靈動的身影卻一一從我的眼前消失,留下的也只有美好的回憶。”我分明看到到孩子們眼中的淚一滴滴地滑落,也感受到孩子們想要挽留卻無濟于事的悲傷。再讀文時,再不用老師的引導了。
收獲五:最后的美好期許
最后的環節,我沒有讓學生停留在悲傷之中,我引導著學生去反思人類的行為,當然也包括自己的行為。雖然只有短短的幾秒的沉默,但這已經足夠了。我要給孩子們一些希望,于是,那幅“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圖畫伴著動聽的音樂出現在孩子們面前,有了太多的惋惜,孩子們對這來之不易的“美好”更加渴望了,再來說一說以后怎樣做時,孩子們的信心也就更足了。再讀文中的“我希望,有更多的鳥兒在潔凈的天空里歡樂地飛翔歌唱!”這種感受,我把它叫做“含著淚的微笑。”
此處的靈感來自于動畫片《雪孩子》。我們在為“雪孩子”遠離而悲傷同時,不也被它那顆美好、善良的心感動了嗎?和著插曲中的曲調,聽著“雪孩子,離開了我們。”不禁淚濕眼眶,而最后淘淘問媽媽:“媽媽,雪孩子還會回來嗎?”媽媽說:“會的,你看,它不是和我們在一起嗎?”聽到這里,微笑便不禁又浮現了出來。這淚光中的微笑,不是最美的表情嗎?
《鳥兒的偵察報告》教學反思 篇2
北師大版《鳥兒的偵察報告》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采用自讀、自悟、合作交流的方式學文,并通過個人、小組、分角色讀文等方法,由表及里、層層深入、探究主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內心的情感。在實際教學中實現了我的教學設想,達到了教學目的,同時利用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使學生身臨其境,與作者情感上產生了共鳴,情感上受到了熏陶。本節課中,學生參與意識強,充分展示了內在的潛力,孩子樂學、樂問,從中獲得了自己的感悟。教師教的輕松,學生學的興趣盎然。
上這堂課,我自己覺得有幾點成功之處:
1、這個課我大膽放手又不失時機點撥引導,教學過程中,既有學生的讀、劃、批、獨立思考,又有小組和全班交流,閱讀方式多樣,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教學生機勃勃,學生學習熱情高漲。批注感悟的學習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教學中天長日久、潛移默化中逐步培養提高的,學生具有了這種能力,終身受益。
2、課堂上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完美地處理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達到了和諧統一。這是本課的一個亮點。
3、本課教師精心在網上收集了一些資料,供學生欣賞,有情有景,配有音樂,學生仿佛身臨其境,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是本課一個亮點。
《鳥兒的偵察報告》教學反思
一、舊知導課,激發學生的已有情感:
上課伊始,我用課件出示曾學習過的與鳥有關的經典詩文,并配以鳥兒圖片的方法,圖文結合,和學生一起回憶了我們曾一起認識過的鳥兒朋友,這樣,既生動形象,又激發了學生的已有情感,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帶入了新知識的傳授中,同時,也為整堂課的課堂教學作好了情感鋪墊,非常有利于接下來的教學展開。
二、以讀促情,讀中感悟。
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抓住文章的兩條感情線索:一是偵察報告中的鳥兒們受到傷害時傷心、難過的心情。在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句子,多形式、多層次地朗讀感悟,交流各自的閱讀感受,同情鳥兒們的悲慘遭遇。二是作者看到偵察報告后的感受。在教學中,主要是通過教師引讀過渡讓學生體會作者的心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以情激情,認識到保護鳥類的重要性。最后,讓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喚起他們的環保意識。
其間,我在學生匯報交流偵察報告時,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重點朗讀,自讀自悟,以個別讀、分角色讀、男女生賽讀、小組賽讀等多種形式的讀,體會文中表現鳥兒對話的語氣,體現以讀為本的多樣性。同時,我作為組織者與引導者,將每份偵察報告用作者層層遞進的情感作為過渡自然連接,以情激情,讓學生認識到環境污染給鳥兒的生存所帶來的巨大威脅,體現以讀為本的層次性。
三、“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使他們成為學習語文的主人。在這節課里,我出示明確的自學提示引導學生自學,把學習的主動權放給學生。先學后教,以學定教,這樣做,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且,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課堂呈現一種“個性思想展現,交流意識濃厚”的良好氛圍。
四、課堂延伸,情感升華。
語文資源十分豐富,充分整合課內外資源,以點帶面,能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豐富課外知識,全面提高語文水平。當我們學習到失去這么多鳥類朋友后,作者的情感已達到了高潮,所以在此設計一個句式練習:“失去了這么多鳥類朋友,我覺得_______________ ”讓學生匯報自己此時此刻的心情,不僅豐富了學生語匯,而且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
五、小語教學+信息技術=錦上添花
作為學校的“數字化”課題研究主研教師,我積極學習、實踐與反思,與“數字化”同行,一路走來,成長了許多。本節課也讓小語教學與信息技術結合,嘗試研究讓他們之間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達到1+1>2的神奇效果。導入環節以生動形象的圖文激趣,有效鋪墊;自學合作環節以清晰明確的自學提示引導自學合作,有效促學;探究環節以自然環境背景加重點語句的課件引導精讀,有效深入感悟;說話環節以沒有鳥兒的空空藍天作為背景引導句式練習,有效助說;總結環節以夢幻的藍天白云鳥兒飛翔圖片背景加自定義動畫突出人類的美好心愿引導提煉主題,有效抒情;拓展環節以布置課后利用網絡查找資料引導搜集整理,有效延伸。六大教學環節均與信息技術有效結合,并突顯信息技術毋庸置疑的魅力。
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盡量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采用自讀、自悟、合作交流的方式學文,并通過個人、小組、分角色讀文等方法,由表及里、層層深入、探究主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內心的情感。在實際教學中實現了我的教學設想,達到了教學目的,同時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使學生身臨其境,與作者情感上產生了共鳴,情感上受到了熏陶。本節課中,學生參與意識強,充分展示了內在的潛力,孩子樂學、樂問,從中獲得了自己的感悟。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的興趣盎然。
《鳥兒的偵察報告》教學反思
《鳥兒的偵察報告》以童話故事的形式,用作者的鳥兒朋友給作者發回的四份偵察報告貫穿全文,控訴鳥類遭到人類迫害的種種情形,讀后令人警醒。本文語言優美,平實淺顯,層次非常清晰,結構相當嚴謹,是一篇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好文章。
一、舊知導課,激發學生的已有情感。
上課伊始,我問學生是否記得三年級時學過的《一只小鳥》這篇課文,在我的提示下孩子們想起了這篇課文的大致情節。一只羽翼未豐的小鳥,在樹上過著快樂的生活,整天唱著清脆的歌兒,歌聲引來了孩子們的注意,孩子們用彈弓射向雛鳥,殷紅的鮮血從樹縫留下,從此,再也沒有聽到這棵樹上鳥兒的歌聲了。其實,各地鳥兒被迫害的情況遠比這嚴重,于是,開始了我們新課的學習。我和學生一起回憶了我們曾一起了解過的鳥兒朋友,這樣,既生動形象,又激發了學生的已有情感,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帶入了新知識的傳授中,同時,也為整堂課的課堂教學作好了情感鋪墊,非常有利于接下來的教學展開。
二、以讀促情,讀中感悟。
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抓住文章的兩條感情線索:一是偵察報告中的鳥兒們受到傷害時傷心、難過的心情。在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句子,多形式、多層次地朗讀感悟,交流各自的閱讀感受,同情鳥兒們的悲慘遭遇。二是作者看到偵察報告后的感受。在教學中,主要是通過教師引讀過渡讓學生體會作者的心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以情激情,認識到保護鳥類的重要性。最后,讓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喚起他們的環保意識。在交流時,為啟發學生體會作者痛苦之極,我對孩子們說,想想你們寵愛的小貓或小狗死了或掉了時,你的心情怎么樣。這時,讓我感到意外的是,我班卓熙凱同學,眼睛一下子紅了,眼淚流了出來,非常傷心地想要給我們講述什么,我連忙請他起來,問他想到了什么?他哭著講述了前幾天自家小狗因為他們一家人的疏忽走丟了的事情,他難過極了。其他孩子見此情景被深深的觸動了,他們也圍繞課文內容說出了自己對作者心情的理解,我相機指導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受。孩子們已經走進了文本,已經通過交流自己的體會與作者進行著對話。
其間,我在學生匯報交流偵察報告時,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重點朗讀,自讀自悟,以個別讀、分角色讀、男女生賽讀、小組賽讀等多種形式的讀,體會文中表現鳥兒對話的語氣,體現以讀為本的多樣性。同時,我作為組織者與引導者,將每份偵察報告用作者層層遞進的情感作為過渡自然連接,以情激情,讓學生認識到環境污染給鳥兒的生存所帶來的巨大威脅,體現以讀為本的層次性。
最后,在深化主題方面,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發自內心的呼吁:人類應該以實際行動保護環境。我覺得這節課,在指導學生抓重點詞語理解文本,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進行情感體驗方面做得比較成功,課后有學生自發地說,這節課好有意思啊!當我聽到這句話時,我知道孩子們是真的感受到了聯系自己生活實際學習語文的快樂。我不禁感嘆:是啊,沒有最好的教法,只有最合適的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