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 《勞動的開端》教學設計第一課時(精選14篇)

《勞動的開端》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發布時間:2023-10-15

《勞動的開端》教學設計第一課時(精選14篇)

《勞動的開端》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篇1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詳寫和略寫的作用,能分辨課文的詳略,更好地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

  2.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理解15個詞語的意思,能用“大概”、“威脅”、“一不留神”造句。

  3.理解課文中4個比喻句表達的意思。

  4.能按提綱簡要復述第—天挑煤的經過。

  5.了解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艱難生活,感受我自強自立、刻苦磨煉自己的堅強意志。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重點 認識詳寫和略寫的作用,能分辨課文的詳略。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4個比喻句表達的意思。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生字新詞。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給課文分段。教學課文第1、2兩段。

  一、 揭示課題。

  簡介吳運鋒爺爺及他小時候家中的生活困難情況,告訴學生本課節選自吳運鐸爺爺所寫的傳記《把一切獻給黨》。

  出示課題,理解:“開端”,開頭的意思。

  二、認讀字詞。

  認讀本課的生字和少數新詞,掃清閱讀障礙。注意本課幾個多音字的讀音:挑(tiāo)腳、得(dé)了吧、半夜就得(děi)動身、落(là)在后頭。

  三、初讀課文,分段。

  1.初讀課文,給課文分段。抽答,說出各段的起訖點和各段的主要意思。

  2.師生討論,第9自然段應歸第二段還是第三段,講明理由。

  3.討論其他分段方式,合理的,教師予以肯定。

  四、感情朗讀第一段,理解“揭不開鍋”的意思,體會“像油煎—樣”是寫“我”心里焦急的程度,說出這是用什么來比什么。

  五、1.抽讀第二段,生用筆劃出本段兩個最能反映舊社會煤礦工人工作條件極端惡劣,生命沒有保障的句子,齊讀。師生討論,聯系其中的關鍵詞語理解舊社會窮苦的煤礦工人連狗也不如的艱難生活。

  2.分角色朗讀“我找從小在一塊玩的小趙商量……準備半夜就走路”這部分課文。提問:小趙說“我”像個”“瘦猴子”,說明“我”身體怎么樣?這跟第一天挑煤有什么聯系? (說明“我”又瘦又小,更能說明第—天挑煤的艱難,為表達中心服務)。

  3.這部分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家里窮,勞動條件差? (生默讀本段的最后小節,按提問要求劃出“沒有燈籠”、“沒有火把”、“找了些用過的油棉紗”、“擦過機器油”等詞句,抽答)。

  六、課時小結。并完成課堂作業本第1題。

《勞動的開端》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篇2

  教學目的:

  1. 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比喻句在文中的用法。

  2. 通過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經過。體會作者的“勞動的開端”。

  3. 指導學生體會作者的“勞動的開端”,從而了解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艱難。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經過,體會作者的“勞動的開端”, 從而了解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艱難。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簡介作者,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學習。

  1. 自讀課文。

  2. 用最簡短的話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3. 默讀課文,找出文章的重點段。

  4. 學習本文敘述“我”第一次挑煤的經過,記敘的順序——按時間順序記敘。

  5. 學生自學本課生字、新詞。

  6. 師檢查自學情況。

  三、作業。

  1. 抄寫生字詞。

  2. 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

  1. 文中哪些自然段寫了“我”第一次挑煤的經過?

  2. 提示學生畫出表示時間先后的詞語,你能體作者會出什么?

  (窮人生活的艱難和為生活所逼,作者小小年紀就出來謀生。)

  3. 分小組討論:為記敘挑煤的經過理出一個簡單的學習提綱。

  (1)半夜動身去挑煤,到了地方,辦事的人還在睡覺;

  (2)天亮后挑煤趕路,越走越黑;

  (3)午后繼續趕路,栽倒在半山腰,煤撒了一地;

  (4)太陽落山了,挑著空筐回家。

  二、感悟。

  1. 作者的勞動的開端是怎樣開始的?談談自己對勞動的理解。

  2. 課文中說“原來桌子被人抽掉”,這里的“抽掉”使你感受到了什么?

  3. 你還可以從課文中的哪些句子中體會到?(結合課文中的比喻句來體會,感受比喻句的表達效果)

  三、學習“金鑰匙”體會閱讀的重要,激發學生閱讀的欲望。

《勞動的開端》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篇3

  一、激情導入 引發興趣

  同學們,大家坐在教室里安心地讀書,衣食無憂,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可是你們知道嗎?在舊社會,像你們這么大的孩子,就要過早地用自己柔弱的肩,背負起生活的重負,開始了艱難的求生生涯,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勞動的開端》,讓我們走近他們,了解他們。

  二、檢查預習 解題激疑

  課前老師讓同學們預習了課文,誰能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記敘了作者童年時代因受饑餓的威脅,被迫走上艱難的謀生道路的事。

  “開端”是什么意思?(開始。)

  三、初讀課文 了解大意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想作者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最后又寫了什么?

  作者先寫自己小時候家里窮得揭不開鍋,為了解除饑餓的威脅,決心去挑煤;再寫第一次挑煤的經過;最后寫第二天又去挑煤,從此走上了艱難的生活道路。

  四、細讀課文,加深認識

  1、“我”決定去挑煤

  從課文中哪些詞語能體會出他家生活所處的困境?(“揭不開鍋”、  “挨餓”、“威脅”、“沒有燈籠”、“沒有火把”。)

  這也反映了當時廣大勞動人民生活所面臨的共同艱難。

  出示句子:

  (1)“看著一家人挨餓,我心里像油煎一樣”

  這是個什么句子?作者用打比方的方法寫出了什么?

  作者用打比方寫出了“我”看著一家人挨餓,心里的難過程度。說明才十二歲的吳運鐸就已經感受到生活的艱難和有了為家庭分擔憂愁的愿望。

  感情朗讀。

  (2)“工人進出連腰也伸不直,像狗一樣爬進去挖煤,又像狗一樣把煤從窯里拖出來。”

  這里兩個“像狗一樣”突出了什么?

  突出了舊社會,煤礦工人工作條件極端惡劣、艱苦,干活太累,生命沒有保障,資本家簡直不把工人當人看待。 更讓我們看到了舊社會窮苦的煤礦工人連狗也不如的艱難生活。

  感情朗讀

  從作者“我”的背后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大群人,那就是舊中國千千萬萬掙扎在生死線上的勞動人民。(隨機再練習朗讀)

  (3)“得了吧!你也挑得動煤?像個瘦猴子,不要讓扁擔把你壓扁了”

  “像個瘦猴子”比喻“我”什么?

  身體單薄、瘦弱,根本挑不動煤,但生活所迫,只好硬著頭皮去挑。

  感情朗讀

  小結:

  從這幾個句子中我們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舊社會勞動人民苦難的生活。

  現在,我們的腦海中一定都會出現一個堅強的苦難少年的形象。

  2、“我”第一次挑煤

  挑煤是一項艱難的勞動,作者又像個瘦猴子,為什么還要去挑煤呢?

  是呀,作者想用勞動來解除一家人饑餓的威脅,盡管勞動條件異常艱苦,盡管作者“我”當時只有十二歲,但他卻道毅然決定挑起生活的重擔——去挑煤。

  (1)找出作者第一次挑煤過程中表示時間的詞語:(半夜 天亮后 午后 太陽落山)

  按詞語簡要復述第一次挑煤的經過。

  a、半夜動身去挑煤,到了地方,辦事的人還在睡覺;

  b、天亮后挑煤趕路,越走越累;

  c、午后繼續趕路,因為太累了,人被絆倒,栽倒在半山腰,煤灑了一地;     

  d、太陽落山了,挑著空筐回家。

  從這幾個詞語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敘述第一次挑煤的經過。(時間)

  抽生朗讀(8-20段),思考:

  (2)課文中那些句子說明了挑煤勞動的艱難?用“--”劃在文中。

  a“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來,好像落在萬丈深淵里,渾身疼痛。”

  這里用“好像落在萬丈深淵里”來比喻什么?

  “我”突然被重重地摔在地上的感覺。進一步說明“我”被摔得很重、很痛,反映了礦上辦事員得冷酷無情,舊社會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冷漠,窮人的孩子到處受欺侮。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資本家及其手下的人沒有人情味,不顧窮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窮人當人看待。

《勞動的開端》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篇4

  《 勞動的開端》是作家吳運鐸記敘自己童年時代因饑餓的威脅,被迫走上謀生道路的故事。教學的重點是理解 “ 我 ” 第一次挑煤的經過,體會作者的 “ 勞動的開端 ” 是怎樣開始的,并從中得到了怎樣的感受。我在教學中是這樣緊緊抓住 “ 教學重點 ” ,組織教學的:

  一、初讀感知,理清條理。

  1 、我在引導學生初讀課文,了解大意后,再讓他們找出從哪兒到哪兒寫了 “ 我 ” 第一次挑煤的情景。

  2 、交流后再劃出表示時間的詞語,理出一個簡單的提綱。讓學生填寫下面的表格:

  時間

  發生的事

  半夜

  天還沒有亮

  天亮后

  中午過后

  太陽落山了

  讓學生知道:

  ( 1 )、半夜動身,趕到地方,辦事的人還在睡覺。

  ( 2 )、天還沒有亮,爬上記賬桌睡著了,被人抽掉桌子。

  ( 3 )、天亮后,挑煤上路,歷盡艱辛。

  ( 4 )、中午過后,繼續趕路,栽倒山腰,煤撒一地。

  ( 5 )、太陽落山了,離車站還有五六里路,只好挑著空筐回家。

  3 、通過這個提綱,使學生了解了 “ 我 ” 第一次挑煤的經過,理清了故事的條理。我讓學生抓住這些表示時間先后的詞語深入體會:你從中想到了什么?從而感悟到:為了謀生半夜就動身,直到太陽落山了才挑著空筐回家,時間跨度近 20 個小時。 “ 我 ” 小小年紀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擔,舊社會窮苦人民的生活是多么艱難。

  二、深入體會,讀中悟情。

  1 、圍繞學習要點,引領閱讀感悟。指名讀課本 “ 小金鑰匙 ” : “ 閱讀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社會和歷史,比如《勞動的開端》一文,使我了解了勞動人民當時生活的艱難。 ” 讓學生根據 “ 小金鑰匙 ” 的提示,默讀課文,找出自己認為最能體現出 “ 當時生活艱難 ” 的句子,多讀一讀,并想一想自己能從中體會出什么。

  2 、組織交流,內化情感。在組織匯報時,讓學生先讀一讀自己畫的句子,再談一談個體的感悟:讀出了什么?通過 “ 讀 —→ 談 —→ 思 —→ 議 ” 的形式使學生內化情感。并相機引導學生對重點句子的感悟。

  (1)“ 我看見比我大點的窮孩子都去挑煤。 ”

  “ 我 ” 只有十二歲,所以其他挑煤的窮孩子也大不了多少,可以看出在舊社會窮孩子從很小就得挑起生活的重擔。

  (2) 、 “ 原來桌子被人抽掉,礦上的辦事人開磅稱煤了。 ”

  從 “ 抽掉 ” 這個動詞體現出 “ 礦上的辦事人 ” 動作粗暴,態度冷漠,盡想看窮人的笑話,而根本不管桌子上躺的人的死活。窮人是沒有地位的,走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3)“ 扁擔把肩膀壓得生疼 …… 兩個肩膀都吃不住勁了 ”

  (4) 文中的幾個比喻句,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體會他們在文章中的用法。

  3 、以情促讀,賞讀品味。

  “ 感悟 ” 是內化的表達, “ 朗讀 ” 是情感的表達。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并組織學生評價:你是否能聽出 “ 舊社會勞動人民生活的艱辛 ” ?而后我播放一些反映舊社會生活悲慘的樂曲,讓孩子們配樂朗誦,進行賞讀品味。

  通過以上的教學,緊緊地抓住 “ 教學重點 ” ,既使學生熟悉了 “ 我 ” 第一次挑煤的過程,又深切體會到了作者小時候的艱難歲月。

《勞動的開端》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篇5

  教材簡析:

  《勞動的開端》節選自吳運鐸的自傳《把一切獻給黨》。課文繼續了作者童年時代在煤礦挑煤的苦難生活,反映了舊社會窮人到那里都要受欺侮的黑暗現實,同時也表現了窮人孩子自強自立,刻苦磨礪的堅強意志,其中10—29自然段緊扣課題,詳細地繼續了作者在第一次挑煤的過程中所受的苦難。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要重視培養整體把握的能力。整體把握主要相對于瑣碎的分析而言的。本教時在球形設計原理的指導下,緊緊抓住重這一球心來進行教學設計,力求以精問代替多問,以學生的自主實踐代替煩瑣的講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性,進而提高學生整體把握的能力。

  2、《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本課以“哪些原因令我肩頭的擔子如此沉重?”為探究點,引導學生在充分自主閱讀與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共同探究造成擔子沉重的種種原因,從而體會我受到的苦難。在探究過程中,鼓勵學生自主把握探究的方法、探究的內容、探究的流程,教師通過適當的評價來加以調控。

  教學目標:

  1、圍繞“艱難的挑煤之路”嘗試探究,研讀課文的10—29自然段(第一天挑煤),逐步加深對“我”所受苦難的認識。

  2、激發學生用個性化的朗讀來表現自己的感悟,培養語感。

  3、根據“我”回家后與母親的對話,揣摩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我”的堅強。

  教學重點:圍繞問題探究,讀悟有關句子,體會“我”所受到的苦難。

  教學難點:體會“我”的堅強。

  教學過程:

  一、由圖入手  看圖“說”艱難

  1、復習: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能說說嗎?誰來說說“我”的家庭狀況?

  2、出示課文插圖,同學們請認真看這幅圖,說說你從圖中什么地方,感受到了什么?

  (瘦小、草鞋、羊腸小道、托著扁擔、有的同學說他長得面黃肌瘦,身子是皮包骨頭;有的說他穿著補了又補的衣衫,腳下是破草鞋;有的說他家很窮,否則小小年紀也不會出來干重活了;有的說山路難走,小男孩挑得煤很重,扁擔快把他壓扁了;也有的說他很堅強,小小年紀就這么懂事……同學看了后,都覺得他很可憐,同時顯得很堅強。)

  3、你能用精煉的詞語來表達這幅圖的意思嗎?(給圖取名)(艱難的挑煤之路、挑煤的艱難、重擔)

  4、剛才有同學說我肩頭的膽子很重,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桿秤,大家來估計我肩頭的擔子有多重嗎?那么這副擔子究竟重到什么程度呢?我們不防來研究研究。該研究什么內容?

  二、主動探究  讀文悟“艱難”

  1、激趣導入:

  下面我們跟隨作者一路挑煤,請看作者第一次挑煤的段落(10——29自然段)找一找,令這副擔子沉重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如果按一個原因擔子句重了10斤的話,看看你能否把這副擔子的重量準確地稱出來。

  1、讀課文找艱難的句子。

  2、組合作學習:

  (1)、交流一下,一共找到了哪些原因。

  (2)、抓住感受最深的1-2個句子,自由選擇學法讀懂難句。

  4、全班議讀:

  隨機出示有關句子,引導學生讀讀悟語,悟悟讀讀,逐步加深對“我”所受苦難的認識。

  ★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來,好像落在萬丈深淵里,渾身疼痛。原來桌子被人抽掉了,礦上的辦事人來開磅稱煤了。

  著重引導學生理解這要命的一“摔”雖然發生在挑煤之前,但是它不僅給我的身體帶來巨大的痛楚,更為重要的是這一摔給我帶來的侮辱,仿佛在我的心頭撒了一把鹽,它令我痛苦,令我憤怒,更令我肩頭沉重。

  ★這山原來沒有路,那些人踩出來的小路滑極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來回晃蕩,像是打秋千。

  引導學生著重理解由于山路難走,煤筐搖晃的厲害。“打秋千”著重寫出了煤筐搖晃的厲害程度。

  ★紅腫的肩頭跟滾水燙過一樣疼,腿上的傷口不住流血,我只好挑著兩只空筐回到家里。

  著重理解紅腫的肩頭和流血的傷口帶給我的是巨大的痛楚,但更可悲的是身心俱痛令我肩頭更加沉重。

  三、質疑想象  寫話析“堅強”

  1、談話質疑,引導想象:

  師復述課文,課件出示對話:當“我”帶著渾身的傷痛一頭倒在床上,細心的母親給“我”打來洗腳水,我卻怕被母親見到傷口而不愿洗,反而說“我明天還去挑。”;母親問“我”吃過飯了嗎?“我”卻答“我不餓。”同學們, “我”回家后與母親的這番“平靜”的對話。當“我”回答“我不餓。”后,對話戛然而止。隨著這番對話的結束,母子倆的心情也隨之而靜了嗎?

  2、小組討論后指名說:不平靜的原因。

  請認真讀讀剛挑完一天煤的“我”和母親的這段看似平靜的對話,感受一下這母子間不平靜的復雜心理,體會一下這母子間的感情。你猜其實他們在心里和對方說著什么呢?

  3、寫話訓練:(自由選擇一個內容寫一段話)

  a、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媽媽,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啊,作者故意平靜地、不加任何描繪地記敘了“我”挑煤回家后與母親的對話,透過這簡短的文字我們走進了母子倆“洶涌澎湃”的內心世界。你覺得作者小時侯是個怎樣的孩子?(堅強、懂事)

  四、內外結合  積累拓“堅強”

  同學們,今天,我們和主人公一起沿著山路,一步一滑踉踉蹌蹌往前走的時候,我們都感到是如此地沉重和艱難;而當我們聽他平靜地說出“我明天還去挑。”時,更多的是贊嘆和折服。曾有人寫下詩句贊美作者吳運鐸:威風凜凜數運鐸,死神屢屢擦肩過。 拼將殘軀酬壯志,換來神州滿春色。中國保爾人欽敬。

  當然,在贊嘆之余,別忘了去讀一讀吳運鐸的自傳《把一切獻給黨》或去觀看電影《九死一生》和電視連續劇《中國保爾》。尤其要讀一讀,看一看吳運鐸后來在戰場上3次身負重傷的事跡,想一想這一些事跡與他小時候挑煤的故事有什么聯系。

《勞動的開端》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篇6

  教學目標:

  1、學習掌握本課12個生字,理解“萬丈深淵、威脅、不聲不響、匆匆忙忙、艱難、晃蕩”等詞語的意思。

  2、重點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經過,體會作者的“勞動的開端”是怎樣開始的,并從中得到了怎樣的感受。  

  3、體會課文中4個比喻句表達的意思及在文中的用法。

  4、閱讀課文,理解內容,了解舊社會勞動人民生活的艱難。

  課時安排:兩教時:

  第一教時

  一、談話創設情境

  同學們,我們今天的生活不愁吃,不愁穿,非常幸福,可是,大家知道嗎?在舊社會,許多窮人的生活卻相當的艱難。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舊社會一個12歲的孩子,看看他是怎樣開始艱辛的勞動,幫家里謀生的。

  二、解題激疑,揭示新課

  1、“開端”是什么意思?“勞動的開端”是什么意思?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9課《勞動的開端》。

  2、讀了課題,你產生了哪些疑問?

  這是一次什么樣的勞動?作者什么時候去參加勞動的?為什么把這次勞動稱為“勞動的開端”?通過這次勞動反映了什么……

  二、簡介作者,了解背景

  三、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聽課文錄音,思考:

  (1)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最后又寫了什么?

  作者先寫自己小時候家里窮得揭不開鍋,為了解除饑餓的威脅,決心去挑煤。再寫第一次挑煤的經過。最后寫第二天又去挑煤,從此走上了艱難的生活道路。

  2、討論:課文從哪兒到哪兒寫了“我”第一次挑煤的情景?畫出表示時間順序的詞語,理出一個簡要的提綱。

  半夜動身去挑煤,到了地方,辦事的人還在睡覺;

  天亮后,挑煤趕路,越走越黑;

  午后繼續趕路,因為太累了,人被絆倒,煤撒了一地;

  太陽落山了,挑著空筐回家。 

  3、作者參加的是怎樣的一項的勞動?用文中的一個詞來回答。

  四、再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后,指名認讀生字新詞。找出哪些是形聲字便于記憶。對一些形近字進行比較學習。聯系字義學習“歪”字。說說自己對“萬丈深淵、威脅、不聲不響、匆匆忙忙、艱難、晃蕩”等詞語的理解。

  (2)、給多音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煤藏( )    寶藏( )   (cang  zang )

  挑( )戰    挑( )腳   (tiao  tiao )

  半夜得( )動身 得( )了吧  (de  de dei )

  降落( )    落( )在后頭 ( luo   la )

  五、細讀課文,加深認識

  1、輕聲朗讀課文1——7自然段,思考:這個部分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先寫家里窮得揭不開鍋,要用勞動來解除饑餓的威脅;再寫萍鄉煤礦挖煤、運煤情況;最后寫“我”去約小趙一起挑煤。

  2、課文中哪些詞語說明了勞動人民生活的艱難?用“--”劃在文中。

  重點讀議比喻句,教師點撥。

  (1)“看著一家人挨餓,我心里像油煎一樣”

  ①如果不打比方,使句子意思不變,還可以怎樣說?

  看著一家人挨餓,我心里很難過。

  ②這兩種說法到底哪種好?為什么?用打比方的說法寫出了“我”心里的難過程度。說明才十二歲的吳運鐸就已經感受到生活的艱難和有了為家庭分擔憂愁的愿望。

  ③有感情的朗讀。

  (2)“工人進出……從窯里拖出來”

  ①變換說法。

  工人進出連腰也伸不直,趴在地上爬進去挖煤,又趴在地上把煤挖出來。

  ②比較體會

  用打比方的說法能突出挖煤工人勞動條件太差,干活太累,資本家簡直不把工人當人待。

  ③感情朗讀

  (3)“得了吧……把你壓扁了”

  ①變換說法

  得了吧!你也挑得動煤?你這么瘦,不要讓扁擔把你壓扁了。

  ②比較體會

  用打比方的說法寫出了“我”當時身體瘦小,無法承擔挑煤的重荷,但生活所迫,只好硬著頭皮去挑。

  ③感情朗讀

  3、誰來說說這個部分的主要內容講什么?

  六、布置作業,鞏固練習

  1、熟讀課文三遍  2、抄寫詞語。

《勞動的開端》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篇7

  教材分析:

  《勞動的開端》這篇課文節選自吳運鐸的自傳《把一切獻給黨》。課文寫了童年時代在煤礦挑煤的苦難生活,反映了舊社會窮人在哪里都受欺侮的黑暗現實,同時也表現了窮人的孩子自強自立,刻苦磨礪的堅強意志。課文以第一天挑煤為中心事件,把舊社會勞動人民的孩子所受的苦難記敘的十分詳實、感人,對今天的孩子認識舊社會的苦難、激勵他們自強自立的精神是一篇好教材。把它放在“勞動”為主題的單元,是想讓學生了解勞動是生存所必須的,勞動是艱辛的。

  確立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整體把握教材的能力,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學習過程的獨特體驗,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據此,我將本課教學的重要目標定位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讀出語言文字背后蘊含的信息,感受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引發學生思考,把文章中心轉化為有價值的問題或活動,落實語文的實效性。

  三維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開端、生疼、吃不住勁、晃蕩”等詞語在文中的意思。學習第一天挑煤的寫作順序。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圍繞“艱難的挑煤之路”嘗試探究,逐步加深對童年吳運鐸所受苦難的認識。激發學生用個性化的朗讀來表現自己的感悟,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

  3、情感態度目標:感受吳運鐸面對種種困難與挫折不屈不撓、自立自強、不畏艱難的高尚品質,體會勞動的意義,從而磨練自己堅強的意志。

  教學重點難點:

  現在的學生生活條件太優越,幾乎沒有經歷過勞動的艱辛,經受不住打擊,做事缺乏毅力,據此確立本課的重點是圍繞問題探究,讀悟有關句子,體會吳運鐸所受到的苦難。教學難點為學習吳運鐸自強自立、不畏艱難的品質,體會勞動的意義,從而磨練自己的意志。

  教學方法及評價方式: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因此本節課我采用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引導點撥等方法,圍繞學生“讀”這個中心,以讀促講,以讀促思,以讀促悟,這樣有目的、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朗讀,不但能喚起學生的讀書熱情,調節課堂氣氛,讓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悟自得能力。

  整堂課我以親切的教態去感染學生,用激勵行評價語言去激發學生,用師生評價、生生評價的受段去調動學生,使學生在充分朗讀中感悟課文的深刻。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走近作者。

  1、 學生談自己最敬佩誰?并說明理由。

  2、 你們想知道老師最敬佩的人是誰嗎?(出示作者照片)知道老師為什么最敬佩他嗎?(學生猜測)

  3、 課件出示作者生平事跡,學生默讀。

  教師導入:想知道老師為什么敬佩他,就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為英模。

  大屏幕顯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斗爭中,曾涌現出無數功臣英模。其中有一位軍工,身負100多處傷,手足傷殘仍奮斗不息,被稱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他就是吳運鐸。1917 年,吳運鐸出生于萍鄉煤礦一個職員家庭,那是一個昏暗的年代,吳運鐸自小就品嘗了貧苦的滋味,15歲就進煤礦當學徒。抗戰初期,吳運鐸和他的戰友們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建起了一個制造、修配槍械的工廠,這是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兵器工業的開端。在整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他和戰友們用揀來的破銅爛鐵自制機器,生產出了子彈、炮彈、手榴彈,甚至還造出了平射炮。

  吳運鐸在試制武器過程中,他舍生忘死,曾3 次身負重傷,經過20余次手術,失去了左手、左眼,左腿被炸殘,全身有幾十塊彈片沒有取出。為了修復前方急需的舊炮彈,吳運鐸準備從報廢雷管中拆取雷汞做擊發藥。雖然事先做了防范,將雷管用水浸過,但當他進行拆除時,忽然一聲巨響,雷管在他手中爆炸了。他當場失去知覺,整個人被炸得血肉模糊,左手被炸掉4 根手指,左腿膝蓋被炸裂,露出膝蓋骨,左眼幾近失明。他在病床上昏迷了15天。即便這樣,他仍然置個人安危和健康于不顧,以頑強毅力戰勝傷殘,堅持戰斗在生產第一線。”

  學生認真讀這段文字一分半鐘。

  師:“同學們,你們讀了這段文字后的感受是什么?”

  生:“我覺得吳運鐸很堅強。”

  生:“我為他堅強的毅力所折服。”

  生:“我看到了他的恒心。”

  生:“吳運鐸真是一個鐵人。”

  ……

  師:老師就是被他這種驚人的毅力和頑強的精神深深折服,吳運鐸還將他的傳奇經歷寫成了一本書《把一切獻給黨》,今天我們就走近這本書,走近吳運鐸的童年,學習《勞動的開端》這一課。

  4、 揭示課題理解開端。

  (計意圖:新課導入,我先補充了大量的課外知識,介紹作者生平事跡,讓學生進行感受,帶領學生走近作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領學生快速進入課文。)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快速瀏覽全文,說說初讀課文的感受。

  2、 再次讀文,說說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介紹第一次挑煤的經歷的?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簡單說一說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經歷。

  3、 用一個字來形容一下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經歷——“難”。

  (計意圖:在學生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后,讓學生理解作者是按時間準予描寫第一天挑煤的經歷,并讓學生用簡單的語言敘述,再用一個字來概括這部分內容,層層推進,得出“難”這個關鍵詞。為后面的教學內容做好鋪墊。)

  三、 品讀感悟,體會艱難

  帶著自己的感受讀第一天挑煤趕路這部分,以讀促悟,以讀代講,相機板書。

  (一) 擔難挑

  扁擔把肩膀壓得生疼,單子從左肩換到右肩,從右肩移到左肩,換來移去,兩個肩膀都吃不住勁了,只好停下來歇一歇。

  1、 理解“生疼”和“吃不住勁”

  2、 指導朗讀體會“擔難挑”

  (二) 路難行

  山原來沒有路,那些人踩出來的小路滑極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來回晃蕩,像是打秋千。

  1、 理解“晃蕩”和“一步三滑”

  2、 帶著想象和感受讀

  3、 課件出示作者挑煤上山的圖片,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三) 痛難忍

  紅腫的肩頭跟滾水燙過一樣疼,腿上的傷口不住的流血,我只好挑著兩只空筐回到家里。

  1、 理解比喻的修辭方法

  2、 想象開水燙過的疼痛,帶著這種感受讀課文。

  (計意圖:從“難”出發,讓學生找課文中的句子,體會,朗讀,再體會,在這一系列的教學過程中,教學的靈魂就是“難”。而學生在學習時,也總是沉浸在生活艱難這一主旋律中。收到的效果就是學生學習不漫無目的,老師的教學不無的放失。課堂緊湊而有序。)

  四、 母子對話,升華情感。

  1、 吳運鐸第一次挑煤最終挑回家了什么?

  2、 師范讀母子對話(配樂),體會母親的淚水。

  3、 在當時的黑暗社會里,僅僅是“母親”在流淚嗎?

  4、 吳運鐸第二次挑煤又挑回了什么呢?

  (計意圖: 通過這一系列的讀,學生已完全進入文本的情景,繼而拓展延伸,進一步去體會在當時黑暗社會里的勞動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時的學生一定深深的感到我們今天的生活是多么幸福。他們也一定會分外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這也可以說是在這節課中我要求學生對文本的一種解讀。)

  五、 與文本對話,升華情感。

  1、 此時此刻你最想對吳運鐸說些什么呢?

  2、 教師總結:吳運鐸的童年時艱難的,他的精神是可敬的,多年以后他寫下這樣兩句詩:風高無坦途,我自當奮力!老師希望能與在座的各位同學共勉,讓它時刻鞭策我們像吳運鐸一樣頑強不息,奮勇向前!

  (計意圖:總結延伸,讓學生與作者對話,學習作者自強自立、不畏艱難的品質,并送以詩句,激勵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自強不息、奮勇向前。)

《勞動的開端》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篇8

  教材分析:

  《勞動的開端》節選自吳運鐸的自傳《把一切獻給黨》。課文寫了作者童年時代在煤礦挑煤的苦難生活,反映了舊社會窮人到哪里都受欺侮的黑暗現實,同時也表現了窮人孩子自強自立,刻苦磨礪的堅強意志。其中,課文10到29自然段緊扣課題,詳細地記錄了作者在第一天挑煤中所受到的餓各種苦難。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文的的生字詞,理解部分詞語。

  2、圍繞“為什么說我走上的是一條艱難的道路”嘗試探究,研讀課文的10到29自然段,逐步加深對“我”所受苦難的認識。

  3、激發學生用個性化的朗讀來表現自己的感悟,培養語感。

  4、根據“我”回家后與母親的對話,揣摩人物的內心世界,認識“我”的堅強與“母親”的痛苦。

  教學難點:

  體會母親內心的痛苦。

  教學重點:

  1、圍繞“為什么說我走上的是一條艱難的道路”嘗試探究,研讀課文的10到29自然段,逐步加深對“我”所受苦難的認識。

  2、激發學生用個性化的朗讀來表現自己的感悟,培養語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理解課題

  你怎么理解“開端”一詞?誰能告訴我“勞動的開端”是什么意思呢?

  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吳運鐸先生所寫的《勞動的開端》,齊讀課題兩遍。

  3、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有誰可以來介紹一下?

  4、我們馬上來看看吳運鐸怎樣走上艱苦的人生道路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你認為課文哪些自然段和詞語是需要我們大家注意的?

  3、誰來給我們讀讀這些自然段?

  4、誰來評評他們讀得怎么樣?

  5、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請用上先 再 最后的關聯詞語。

  三、細讀課文,加深認識

  1、作者參加的是一項怎樣的勞動?在2自然段找找,并勾畫出來。

  匯報理解——讀“像狗一樣爬進去挖煤,又像狗一樣把煤從窯里拖出來”

  2、挑煤是一項艱難的勞動,作者又像個瘦猴子,為什么要還要去挑煤?

  匯報理解——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我心里像油煎一樣”和“我要用勞動來解除饑餓的威脅”

  3、是呀,在舊社會中,12歲這個本該和我們一樣讀書學習的孩子,卻過早地踏上了艱難的生活道路。引讀當我和小趙半夜起來爬過幾做山,穿過幾片樹林,趕到挑煤的地方,

  4、讀到這里你感受到什么?把你感受深的詞語勾出來,在旁批注你的體會。

  5、這個本該擁有幸福生活的孩子,過早地承擔了生活的重任,嘗盡了生活的艱辛。

  6、請同學們用心地讀一讀課文的16到30段,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勾下來,談談你的感受?

  匯報理解——讀幾句表現挑煤艱辛的句子

  7、從半夜起身到這時候日落西山,作者勞累了一整天,他最終換來的是什么?換來的是遍體的傷痕,換來的是一無所獲得。這是多么辛酸又多么心痛多么艱難的事。望著兒子的疲憊不堪,望著兒子的遍體鱗傷,母親能做什么?匯報體會——感悟讀

  8、母親的淚水是怎樣的淚水?母親落淚了,而“我”怎么說的?(我明天還去挑)

  9、同學們讀到這兒,你覺得作者從半夜起身到日落西山,勞累了一天,真的什么也沒挑回來嗎?

  四、總結

  同學們這就是我們敬愛的吳運鐸爺爺勞動的開端。在他稚能的肩頭,一頭挑起的是沉重的煤筐,挑起了苦難的生活,另一頭挑起的確實堅強的.意志。

《勞動的開端》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篇9

  之二

  佚名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詳寫和略寫的作用,能分辨課文的詳略,更好地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

  2.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理解15個詞語的意思,能用“大概”、“威脅”、“一不留神”造句。

  3.理解課文中4個比喻句表達的意思。

  4.能按提綱簡要復述第—天挑煤的經過。

  5.了解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艱難生活,感受我自強自立、刻苦磨煉自己的堅強意志。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重點 認識詳寫和略寫的作用,能分辨課文的詳略。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4個比喻句表達的意思。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生字新詞。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給課文分段。教學課文第1、2兩段。

  一、 揭示課題。

  簡介吳運鋒爺爺及他小時候家中的生活困難情況,告訴學生本課節選自吳運鐸爺爺所寫的傳記《把一切獻給黨》。

  出示課題,理解:“開端”,開頭的意思。

  二、認讀字詞。

  認讀本課的生字和少數新詞,掃清閱讀障礙。注意本課幾個多音字的讀音:挑(tiāo)腳、得(dé)了吧、半夜就得(děi)動身、落(là)在后頭。

  三、初讀課文,分段。

  1.初讀課文,給課文分段。抽答,說出各段的起訖點和各段的主要意思。

  2.師生討論,第9自然段應歸第二段還是第三段,講明理由。

  3.討論其他分段方式,合理的,教師予以肯定。

  四、感情朗讀第一段,理解“揭不開鍋”的意思,體會“像油煎—樣”是寫“我”心里焦急的程度,說出這是用什么來比什么。

  五、1.抽讀第二段,生用筆劃出本段兩個最能反映舊社會煤礦工人工作條件極端惡劣,生命沒有保障的句子,齊讀。師生討論,聯系其中的關鍵詞語理解舊社會窮苦的煤礦工人連狗也不如的艱難生活。

  2.分角色朗讀“我找從小在一塊玩的小趙商量……準備半夜就走路”這部分課文。提問:小趙說“我”像個”“瘦猴子”,說明“我”身體怎么樣?這跟第一天挑煤有什么聯系? (說明“我”又瘦又小,更能說明第—天挑煤的艱難,為表達中心服務)。

  3.這部分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家里窮,勞動條件差? (生默讀本段的最后小節,按提問要求劃出“沒有燈籠”、“沒有火把”、“找了些用過的油棉紗”、“擦過機器油”等詞句,抽答)。

  六、課時小結。并完成課堂作業 本第1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重點教學三、四兩大段,理解其中的比喻句,準備復述第—天挑煤的主要經過。

  教學過程 

  一、1.指名感情朗讀第三大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用筆畫出本段的中心句(窮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2.生默讀,找出本段中反映“我”怎么受人欺、受人嫌的兩段話(指“睡得正熟……稱煤了”和礦上辦事人所說的話這兩處)。小黑板出示“睡得正熟……”一段話,齊讀。生查字典理解“淵”字的意思和整個詞語的意思。“好像落在萬丈深淵,渾身疼痛”說明“我”摔得怎么樣? (摔得重,摔得厲害)。整段活反映資本家及其手下的人怎樣對待窮人? (不顧窮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他們當人看)

  這一段主要寫什么? (動身挑煤,板書)

  二、1.抽讀第四大段,生找出“挑煤趕路”和“跌倒山腰”分別屬于哪幾節,板書這兩個詞語。

  2.指名感情朗讀“我挑著煤趕路……”一節。生邊聽邊思考,劃出反映挑煤艱難動作的詞,抽答,深入體會,齊讀本節。

  3.抽讀“哪知挑東西走路……”一節。理解本節的一個比喻句,說出這是用什么比什么、說明什么。

  4.生自由感情朗讀“我鼓起勇氣……我怎么辦呢?”這部分課文,體會“我”跌倒山腰和孤身留在荒山的艱難情境。(結合看插圖)

  5.抽讀“我”“空筐回家”這部分課文。提問:課文哪幾處寫出“我”人小,卻很懂事? (不肯下地洗腳和“我不餓”這兩處) .

  三、熟讀三、四兩大段,準備按課后題3的提綱,抓重點,有順序地復述第一天挑煤的主要經過。

  四、課時小結。完成課堂作業 本第2、3、4題。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教學最后兩小節。認識詳寫和略寫的作用,分辨課文的詳略。簡要復述第一天挑煤的經過。

  教學過程 

  —、聽寫本課的生字和部分難寫的詞語。

  二、課文最后兩小節,提問:這部分課文主要寫什么? (第二天挑煤)板書。

  三、提問課后題1。先明確主要內容。再了解課文的詳略,齊讀本單元的學習提示,畫出重點部分,了解分辨詳略的方法,再明確課文描寫敘述有詳有略的原因(突出中心,不重復拖沓)

  四、生再熟讀相應段落,指名按提綱復述第一天挑煤的經過。教給抓重點復述的方法。

  五、歸納本課的中心思想。(課文以第—次挑煤為重點。寫了作者童年在煤礦挑煤的苦難生活,反映了舊社會窮人受剝削受欺侮的黑暗現實和窮人孩子自強自立,刻苦磨煉自己的堅強意志。)形成完整的板書。

  六、課堂小結。完成余下的課后和作業 本作業 。

  附課文板書:

  動身挑煤

  挑煤趕路 詳寫 受人欺侮

  第—天挑煤 跌倒山腰 自強自立

  空筐回家 刻苦磨煉

  第二天挑煤 略寫

  參考資料:

  一、關于課后習題

  第1題: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寫“我”第一次挑煤所受的欺侮和所經歷的艱難困苦情況。其中第一天挑煤(如挑煤趕路、跌倒山腰等處)寫得詳細;第二天挑煤寫得簡略。因為第一天挑煤作者的印象最深刻,受的欺侮吃的苦最多,最能表現舊社會窮孩子的苦難生活,為突出中心思想服務,所以寫得十分詳細,而第二天挑煤情況跟第一天大致相同,所以寫的簡略,使人看了不感到重復繁雜。

  第2題:

  第(1)句寫出了看到一家人挨餓,“我”心里的焦急程度。

  第(3)句寫“我”在熟睡中受人欺侮,摔得重,摔得歷害,反映了資本家及他們的走狗根本不顧工人的死活,不把他們當人看。

  第(4)句寫出了山上小路滑,“我”人小煤重,挑擔艱難。

《勞動的開端》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篇10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詳寫和略寫的作用,能分辨課文的詳略.

  2,理解課文中4個比喻句表達的意思.

  3,能按提綱簡要復述第一次挑煤的經過,了解舊社會窮人苦難的生活.

  教學過程:

  導入.

  1,同學們,這節課咱們來繼續學習《勞動的開端》這一篇課文.咱們已經上了一節課了,誰來說說哪些內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復習詞語,開火車讀詞語.

  3,"開端"是什么意思 作者第一次勞動是做什么 (挑煤)

  二,列提綱,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經過.

  1,課文第二部分詳寫"我"第一次挑煤的情景,請同學們瀏覽這一部分,然后畫出表示時間先后的詞語.(半夜 天亮后 午后 太陽落山)

  2,按詞語簡要復述第一次挑煤的經過.

  a,半夜動身去挑煤,到了地方,辦事的人還在睡覺;

  b,天亮后挑煤趕路,越走越累;

  c,午后繼續趕路,因為太累了,人被絆倒,栽倒在半山腰,煤灑了一地;

  d,太陽落山了,挑著空筐回家.

  從這幾個詞語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敘述第一次挑煤的經過.(時間)看著這些表示時間先后的詞語,你從中想到了什么 (為了謀生,天不亮就動身,直到太陽落山了才挑著空筐回家.)

  作者當年只有十二歲,你能用一個詞概括他的這種生活體驗嗎

  (板:歷盡艱辛)

  三,細讀課文,加深認識.

  1,在舊社會,像你們這么大的孩子,就要過早地用自己柔弱的肩,背負起生活的重負,開始了艱難的求生生涯.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當時挑煤艱難的句子,把它畫下來,多讀一讀,想一想,把你的感受記下來.(作批注)

  2,交流句子.

  出示句子:

  (1)"看著一家人挨餓,我心里像油煎一樣"

  這是個什么句子 作者用打比方的方法寫出了什么

  作者用打比方寫出了"我"看著一家人挨餓,心里的難過程度.說明才十二歲的吳運鐸就已經感受到生活的艱難和有了為家庭分擔憂愁的愿望.

  感情朗讀.

  (2)"工人進出連腰也伸不直,像狗一樣爬進去挖煤,又像狗一樣把煤從窯里拖出來."

  這里兩個"像狗一樣"突出了什么

  突出了舊社會,煤礦工人工作條件極端惡劣,艱苦,干活太累,生命沒有保障,資本家簡直不把工人當人看待. 更讓我們看到了舊社會窮苦的煤礦工人連狗也不如的艱難生活.

  感情朗讀

  從作者"我"的背后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大群人,那就是舊中國千千萬萬掙扎在生死線上的勞動人民.(隨機再練習朗讀)

  (3)"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來,好像落在萬丈深淵里,渾身疼痛."

  這里用"好像落在萬丈深淵里"來比喻什么

  "我"突然被重重地摔在地上的感覺.進一步說明"我"被摔得很重,很痛,反映了礦上辦事員得冷酷無情,舊社會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冷漠,窮人的孩子到處受欺侮.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資本家及其手下的人沒有人情味,不顧窮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窮人當人看待.

  感情朗讀

  (4)"肩上的煤筐來回晃蕩,像是打秋千."

  從作者這個打比方的方法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人小體弱的吳運鐸挑煤的不容易,反映出挑煤勞動的艱難.

  感情朗讀

  (5)"紅腫的肩頭跟水燙過一樣疼,腿上的傷口不住流血,我只好挑著兩只空筐回到家里."

  這里用"跟水燙過一樣"比喻什么

  來比喻肩頭被重擔壓得又紅又腫,皮也破了那種難忍的疼痛的程度.進一步說明了挑煤勞動的艱苦.

  感情朗讀.

  3,多么無力,多么無奈,多么無助的吳運鐸,一鼓足氣,爬上山頭,已經是中午了.肩腫皮破而又遠遠地落在后頭的吳運鐸只得加快腳步趕路,那他有沒有把煤挑到車站呢 為什么 請讀后面四節,也可以選你特別感動的一節讀.

  (學生自讀,讀后讓學生有選擇地讀)

  4,從半夜動身到這時候日落西山,作者勞累了一整天,挑回來的是什么

  (饑餓和疲勞,遍體鱗傷.)

  5, 除此以外,難道就沒有別的東西挑回來了嗎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母子的對話.(齊讀)勞累了一整天,最終換來的是遍體的傷痕,且一無所獲.這是多么辛酸,多么痛心,多么艱難,多么感人至深的勞動啊.面對著此情此景,面對著這一位無力,無助而又無奈的兒子,母親哭了,而吳運鐸沒哭,只是輕輕地告訴母親:媽媽,不要緊,我明天還去挑.你再想一想,挑回家的僅僅是饑餓與勞累嗎 (板:意志堅強)

  6,這里作者沒有詳寫"我"第二天挑煤的過程,但從"扁擔一壓到肩膀上,頭上就直冒冷汗"這句話中,可以看出"我"挑煤一開始就已經-------吃不消了.

  (1)"從此我走上了艱難的生活道路".(齊讀)

  "從此"是什么意思 為什么把這次挑煤稱作"勞動的開端"

  因為挑煤是作者參加的第一次勞動,而且又以此走上了艱難的生活道路,所以把這件事叫做勞動的開端.

  (2)《勞動的開端》這篇課文哪些地方寫得詳細,哪些地方寫得簡略 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第一次挑煤的經過寫得最詳細,因為這是文章的重點,最能夠突出文章的中心,最能夠反映出作者挑煤的艱難,意志的堅強和舊社會的黑暗.寫作者家里窮,礦工工作條件差及第二次挑煤較簡略,因為這些是次要材料.

  四,總結全文,拓展文本

  1,這就是受盡欺侮而飽嘗人間冷暖的吳運鐸;這就是挑不動煤而將煤撒在半山腰的吳運鐸;這就是肩腫皮破挑著空筐回家的吳運鐸.從此他走上了艱難的生活道路.同學們,生長在幸福時代的你們,對勞動有何理解

  2,作者童年第一次挑煤,所受的欺侮和所經歷的艱難困苦,讓我們知道了舊社會窮人受剝削,受欺侮的黑暗現實,也讓我們深深地領悟到了作者那種自強自立的精神,和刻苦磨煉自己的堅強意志.

  五,課后作業,

  請看插圖,讓我們展開豐富的想象,把傷痕累累的我第二天挑煤的過程寫下來,要反映出我堅強個性背后挑煤生活的艱難.

  六,了解作者及《把一切獻給黨》.

  大家知道嗎,那個個性堅強的少年名叫吳運鐸.正是從小經受過這么多的磨難,鍛煉出了他頑強的意志,才使得他在抗日戰爭爆發時,英勇地參加了新四軍;解放戰爭時期又參與制造武器,表現突出;解放后,他把自己的經歷寫成傳記《把一切獻給黨》,有時間大家可以找來讀一讀.《勞動的開端》就節選自這本書.這本書被稱為"生活的教科書",他本人也被稱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

  七,板書設計

  勞動的開端

  歷盡艱辛 第一次挑煤 意志堅強

  《勞動的開端》的教學反思

  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課本第十冊中的一篇課文.作者是吳運鐸,他早年參加革命,在戰爭年代多次因試制武器而受傷,但他身殘志堅,仍然堅持工作.本文講述了他童年時代因受饑餓的威脅,被迫走上謀生道路——第一次挑煤的經過.在描寫"我"第一次挑煤的過程是按時間順序來敘述的.本課重點內容是"我"第一次挑煤的經過,在學習過程中,除了引導學生抓幾個描寫時間的詞語外,特別抓住本課中的比喻句和寫體會的句子,引導學生細細體會比喻句的用法,進一步體會這些句子的深刻含義,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思考體驗,體會生活的艱難和舊社會人民命運的悲慘.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舊社會窮人生活的艱難.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在階段目標第三學段"閱讀"部分明確指出:"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要重視培養整體把握的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的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的獨特體驗.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教學應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教學設計:

  因為課文描述的時代背景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隔較遠,很多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也較難感悟其中流露出的勞動的艱辛.針對這點,結合新課程教學理念,在教學時,我就有意轉變以往老師有聲有色地講,學生毫無感受地讀的傳統的教學方法.在設計教學預案時,重點放在抓住課文一個突破點,并運用大量課外知識來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有層次,循序漸進地進行朗讀的方法.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教學流程:課前準備,查找資料——檢查預習,了解自學情況——初讀感知,理請條理——深入體會,讀中感悟.

  教后反思:

  一.課前準備,為教學活動作鋪墊.

  課文描述的時代背景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隔很遠,課前布置學生查閱一些有關舊社會窮人生活艱難的小故事,以及有關作者的資料.這樣可以幫助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領悟文章的中心.因此,在課前我布置學生預習,根據自己的需要查找一些有關舊社會窮人生活艱難的小故事,以及有關作者的資料.

  二.整體把握,理清條理.

  整體把握主要相對于瑣碎的分析而言的.在學生初讀課文,了解大意后,我力求以精問代替多問,以學生的自主實踐代替煩瑣的講解,先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我"第一次挑煤的情景的段落,接著,再讓學生思考:作者在描述"我"第一次挑煤的情景,是按什么順序來敘述的 然后再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表示時間先后順序的詞語.這樣讓學生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性,進而提高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

  三. 以讀代講,抓文眼,悟中心,個性體驗.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因此,在教學"我" 第一次挑煤的情景的段落時,我采取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騰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朗讀.通過默讀,自讀,品讀……多種朗讀的形式,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文章內容, 在讀中感悟文章的中心.緊扣文眼突破開去,便能牽一發而動全身,啟迪學生感悟知識的靈性,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學生體會到"我"第一次挑煤的艱辛時,再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能體現"我"第一次挑煤的艱辛的語句,然后讓學生找出課文最令自己感動的語句談體會.同一個句子,學生的感受也不同.學生在自己閱讀文本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思維,交流了自己的理解和體驗,讓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學生對文本的自我感悟,有助于與文本和作者產生思想的共鳴.

  在教學《勞動的開端》中,抓住學生第一課時中質疑的"第一次勞動的感覺怎樣 "引領學生進入課文.學生在自己閱讀文本的基礎上,交流了自己所感受到的作者第一次勞動的感覺,當問及作者對第一次勞動的感覺時,學生都找到了"艱難"這個詞."艱難"是這篇課文的"文眼",課文的整體內容,包括具體涉及到的體現的詞句也比較多,而這些可以讓學生很好地感悟到課文的中心.接下來的教學環節是在學生找到文眼的基礎上,以文眼為切入點,以"文中哪些具體的詞句讓你感受到那份艱難的 "為引領,進入課文的中心內容,反復揣摩,朗讀,感悟中心,也同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勞動的開端》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篇11

  教學要點:

  1、 教學文章1---9自然段,深入體會“我”的個性特點。

  2、 寫片斷:展開想象,把“我”第二次挑煤的過程詳細生動地寫下來。

  3、 簡介作者及作品。

  教學過程:

  一、學習1---9自然段

  1、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的腦海中都會出現一個堅強的苦難少年的形象。上了這堂課后,我們將會對他有更加深入地了解。請大家自由讀課文1---9自然段,思考一下他還是一個怎樣的人。請找到課文有關依據來談一談。

  2、學生自由讀文,邊讀邊思考。

  3、交流討論,并隨機練習朗讀。

  1) 看著一家人挨餓,我心里像油煎一樣。我要用勞動來解除饑餓的威脅。(說明“我”雖只有12歲卻很懂事。)

  “油煎”是什么?(把東西放到沸騰的油鍋里煎炸。)“心里像油煎一樣”比方的是怎樣一種情景?(把心放到沸騰的油鍋里煎炸。)從這樣的比喻里你感受到“我”看著一家人挨餓,心里------(很難過)

  隨機練習朗讀。

  2)“我”看見比我大點兒的窮孩子都去挑煤,也打算靠自己的力氣去掙幾個小錢。(也說明我很懂事)

  “比我大點兒“說明什么?(我是挑煤孩子中年齡最小的。)

  “我”在做此打算之前知道挑煤工作的辛苦嗎?從哪里看出來?(指名交流。)

  同樣辛苦的還有什么工作作者也寫到了?(挖煤)找到有關句子讀一讀。(指名讀)讀后問:作者在這里把挖煤工人比作什么?(狗)從這個比喻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苦難)

  師:是啊,從“我”的背后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大群人,那就是舊中國千千萬萬掙扎在生死線上的勞動人民。(隨機練習朗讀)

  3)“我的力氣大得很。不信,咱們倆摔跤試試!”(說明我很好強。)

  “我”的力氣真的大得很嗎?(不是)

  師引讀小趙的話。師:在小趙眼里,我只不過像個猴子而已,他根本不想跟我比。而我呢,為了能讓小趙帶上我去挑煤,我都不惜與已干挑煤苦活的小趙摔跤,足見我的好強。

  4、 師小結:從全文來看,文中的“我”是一個多么堅強、懂事、好強的孩子啊!

  二、寫第二次挑煤的具體過程

  1、 師:“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盡管第一天挑煤以失敗告終,但第二天他愣是憑著堅強的個性,克服了無數困難,將那擔能換幾個小錢的煤挑到了車站。

  2、 指名讀寫第二天挑煤的段落。

  3、 師:這里沒有詳寫我第二天挑煤的過程,但從“扁擔一壓到肩膀上,頭上就直冒冷汗”就可以看出我挑煤一開始就已經-------(吃不消了)他是憑著怎樣的信念把這擔煤挑到車站的?(齊讀句子)

  4、 師:傷痕累累的我在第二天挑煤時將同樣面臨第一天所遇到的困難(用手示意板書),可以想象第二天挑煤更加艱難。(板書:更加艱難)

  5、 師:請看插圖,讓我們展開豐富的想象,把傷痕累累的我第二天挑煤的過程寫下來,要反映出我堅強個性背后挑煤生活的艱難,(指板書并箭頭示意),并通過對工作的艱難的描寫更加反映出他個性的堅強。

  6、 可根據自己的能力選做星級題:

  出示:★★在課文基礎上展開豐富想象,把第二天的挑煤過程生動詳細地寫下來。

  ★ 充分運用課文語言,把第二天的挑煤過程較詳細地寫下來。

  開頭:第二天一早,我挑煤上肩,開始向著目的地進發。

  7、 學生習作,教師巡視。

  8、 交流反饋習作。師生評議(二篇)

  評議要點:有否將挑煤工作的艱難及我個性的堅強寫出來。

  三、了解作者及《把一切獻給黨》。

  1、 師:大家知道嗎,那個個性堅強的少年名叫吳運鐸。正是從小經受過這么多的磨難,鍛煉出了頑強的意志,才使得他在抗日戰爭爆發時,英勇地參加了新四軍;解放戰爭時期又參與制造武器,表現突出;解放后,他把自己的經歷寫成傳記《把一切獻給黨》。《勞動的開端》就節選自這本書。這本書被稱為“生活的教科書”,他本人也被稱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

  四、課外延伸:

  師:同學們,課外搜集一下,有關描寫舊中國苦難勞動人民生活的文章,并抄錄下來,到時匯編成一本集子,好嗎?

  五、課堂作業:

  完成《課堂作業》本中有關練習。

  板書設計:

  路遠   滑

  受 人 欺 負   艱難

  第一天  肩膀腫  破   堅強

  胳膊 腳 受傷   ↑

  │

  第二天         更加艱難

《勞動的開端》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篇12

  教材分析:

  《勞動的開端》這篇課文節選自吳運鐸的自傳《把一切獻給黨》。課文寫了童年時代在煤礦挑煤的苦難生活,反映了舊社會窮人在哪里都受欺侮的黑暗現實,同時也表現了窮人的孩子自強自立,刻苦磨礪的堅強意志。課文以第一天挑煤為中心事件,把舊社會勞動人民的孩子所受的苦難記敘的十分詳實、感人,對今天的孩子認識舊社會的苦難、激勵他們自強自立的精神是一篇好教材。把它放在“勞動”為主題的單元,是想讓學生了解勞動是生存所必須的,勞動是艱辛的。

  確立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整體把握教材的能力,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學習過程的獨特體驗,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據此,我將本課教學的重要目標定位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讀出語言文字背后蘊含的信息,感受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引發學生思考,把文章中心轉化為有價值的問題或活動,落實語文的實效性。

  三維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開端、生疼、吃不住勁、晃蕩”等詞語在文中的意思。學習第一天挑煤的寫作順序。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圍繞“艱難的挑煤之路”嘗試探究,逐步加深對童年吳運鐸所受苦難的認識。激發學生用個性化的朗讀來表現自己的感悟,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

  3、情感態度目標:感受吳運鐸面對種種困難與挫折不屈不撓、自立自強、不畏艱難的高尚品質,體會勞動的意義,從而磨練自己堅強的意志。

  教學重點難點:

  現在的學生生活條件太優越,幾乎沒有經歷過勞動的艱辛,經受不住打擊,做事缺乏毅力,據此確立本課的重點是圍繞問題探究,讀悟有關句子,體會吳運鐸所受到的苦難。教學難點為學習吳運鐸自強自立、不畏艱難的品質,體會勞動的意義,從而磨練自己的意志。

  教學方法及評價方式: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因此本節課我采用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引導點撥等方法,圍繞學生“讀”這個中心,以讀促講,以讀促思,以讀促悟,這樣有目的、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朗讀,不但能喚起學生的讀書熱情,調節課堂氣氛,讓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悟自得能力。

  整堂課我以親切的教態去感染學生,用激勵行評價語言去激發學生,用師生評價、生生評價的受段去調動學生,使學生在充分朗讀中感悟課文的深刻內涵。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走近作者。

  1、 學生談自己最敬佩誰?并說明理由。

  2、 你們想知道老師最敬佩的人是誰嗎?(出示作者照片)知道老師為什么最敬佩他嗎?(學生猜測)

  3、 課件出示作者生平事跡,學生默讀。

  教師導入:想知道老師為什么敬佩他,就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為英模。

  大屏幕顯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斗爭中,曾涌現出無數功臣英模。其中有一位軍工,身負100多處傷,手足傷殘仍奮斗不息,被稱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他就是吳運鐸。1917 年,吳運鐸出生于萍鄉煤礦一個職員家庭,那是一個昏暗的年代,吳運鐸自小就品嘗了貧苦的滋味,15歲就進煤礦當學徒。抗戰初期,吳運鐸和他的戰友們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建起了一個制造、修配槍械的工廠,這是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兵器工業的開端。在整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他和戰友們用揀來的破銅爛鐵自制機器,生產出了子彈、炮彈、手榴彈,甚至還造出了平射炮。

  吳運鐸在試制武器過程中,他舍生忘死,曾3 次身負重傷,經過20余次手術,失去了左手、左眼,左腿被炸殘,全身有幾十塊彈片沒有取出。為了修復前方急需的舊炮彈,吳運鐸準備從報廢雷管中拆取雷汞做擊發藥。雖然事先做了防范,將雷管用水浸過,但當他進行拆除時,忽然一聲巨響,雷管在他手中爆炸了。他當場失去知覺,整個人被炸得血肉模糊,左手被炸掉4 根手指,左腿膝蓋被炸裂,露出膝蓋骨,左眼幾近失明。他在病床上昏迷了15天。即便這樣,他仍然置個人安危和健康于不顧,以頑強毅力戰勝傷殘,堅持戰斗在生產第一線。”

  學生認真讀這段文字一分半鐘。

  師:“同學們,你們讀了這段文字后的感受是什么?”

  生:“我覺得吳運鐸很堅強。”

  生:“我為他堅強的毅力所折服。”

  生:“我看到了他的恒心。”

  生:“吳運鐸真是一個鐵人。”

  ……

  師:老師就是被他這種驚人的毅力和頑強的精神深深折服,吳運鐸還將他的傳奇經歷寫成了一本書《把一切獻給黨》,今天我們就走近這本書,走近吳運鐸的童年,學習《勞動的開端》這一課。

  4、 揭示課題理解開端。

  (計意圖:新課導入,我先補充了大量的課外知識,介紹作者生平事跡,讓學生進行感受,帶領學生走近作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領學生快速進入課文。)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快速瀏覽全文,說說初讀課文的感受。

  2、 再次讀文,說說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介紹第一次挑煤的經歷的?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簡單說一說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經歷。

  3、 用一個字來形容一下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經歷——“難”。

  (計意圖:在學生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后,讓學生理解作者是按時間準予描寫第一天挑煤的經歷,并讓學生用簡單的語言敘述,再用一個字來概括這部分內容,層層推進,得出“難”這個關鍵詞。為后面的教學內容做好鋪墊。)

  三、 品讀感悟,體會艱難

  帶著自己的感受讀第一天挑煤趕路這部分,以讀促悟,以讀代講,相機板書。

  (一) 擔難挑

  扁擔把肩膀壓得生疼,單子從左肩換到右肩,從右肩移到左肩,換來移去,兩個肩膀都吃不住勁了,只好停下來歇一歇。

  1、 理解“生疼”和“吃不住勁”

  2、 指導朗讀體會“擔難挑”

  (二) 路難行

  山原來沒有路,那些人踩出來的小路滑極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來回晃蕩,像是打秋千。

  1、 理解“晃蕩”和“一步三滑”

  2、 帶著想象和感受讀

  3、 課件出示作者挑煤上山的圖片,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三) 痛難忍

  紅腫的肩頭跟滾水燙過一樣疼,腿上的傷口不住的流血,我只好挑著兩只空筐回到家里。

  1、 理解比喻的修辭方法

  2、 想象開水燙過的疼痛,帶著這種感受讀課文。

  (計意圖:從“難”出發,讓學生找課文中的句子,體會,朗讀,再體會,在這一系列的教學過程中,教學的靈魂就是“難”。而學生在學習時,也總是沉浸在生活艱難這一主旋律中。收到的效果就是學生學習不漫無目的,老師的教學不無的放失。課堂緊湊而有序。)

  四、 母子對話,升華情感。

  1、 吳運鐸第一次挑煤最終挑回家了什么?

  2、 師范讀母子對話(配樂),體會母親的淚水。

  3、 在當時的黑暗社會里,僅僅是“母親”在流淚嗎?

  4、 吳運鐸第二次挑煤又挑回了什么呢?

  (計意圖: 通過這一系列的讀,學生已完全進入文本的情景,繼而拓展延伸,進一步去體會在當時黑暗社會里的勞動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時的學生一定深深的感到我們今天的生活是多么幸福。他們也一定會分外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這也可以說是在這節課中我要求學生對文本的一種解讀。)

  五、 與文本對話,升華情感。

  1、 此時此刻你最想對吳運鐸說些什么呢?

  2、 教師總結:吳運鐸的童年時艱難的,他的精神是可敬的,多年以后他寫下這樣兩句詩:風高無坦途,我自當奮力!老師希望能與在座的各位同學共勉,讓它時刻鞭策我們像吳運鐸一樣頑強不息,奮勇向前!

  (計意圖:總結延伸,讓學生與作者對話,學習作者自強自立、不畏艱難的品質,并送以詩句,激勵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自強不息、奮勇向前。)

《勞動的開端》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篇13

  1、聯系生活,激發興趣,引領學生快速進入文本。

  心理學家認為,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的心理成份,它是推動學生去探索知識并帶有情緒體驗色彩的意向,隨著這種情緒體驗的深化,就會產生進一步的學習需要,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激發興趣的方法有多種,其中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情況,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使學生有話講且真實富有代表性,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去學習。

  在本課教學時,我在開頭請學生暢談自己在生活中的勞動情況,讓學生在發言中不知不覺地引入到課文的學習。同時強調很多同學為什么對自己的勞動并沒有多大的印象,是因為勞動對你的印象不夠深刻,自然引入到作者為什么對第一次勞動印象那么深刻,到底與我們的勞動有何不同,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

  2、抓住課文主線,學習問題有始有終。

  主線猶如大樹的主干,一條巨龍的筋脈,又猶如散文之“形散而神不散”中的“神”。課文一般都有一條甚至幾條主線,從頭貫穿到尾,教師的教學設計也往往圍繞這幾條主線而進行設計,在教學時也始終抓住課文的主線而展開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在本課教學中,“開端”是這篇課文的主線。我抓住這條主線,設置一個大問題:你是怎樣理解“開端”的?在學生進行一番討論交流后設疑:這“開端”是不是僅僅是勞動“開始”的意思呢?相信你在學完課文后對“開端”又會有一個新的認識。

  這樣通過一個大問題,使學生產生疑惑,又給學生指明了學習的方向。在具體學習討論作者第一次挑煤的艱辛時,又同樣設置一個大問題:課文是怎樣深刻地寫出作者挑煤的艱辛的?讓學生自由地有選擇性地學習課文,尊重學生的不同體驗。

  正因為有開頭的問題,而且在學生充分體驗到勞動的艱辛后,所以在課堂結尾時又重新回到開頭:經過剛才的學習討論,你對“開端”又有了新的認識嗎?這樣從開頭進入又重新回到開頭,做到問題學習有始有終,但始終圍繞課文的主線,可謂形散而神不散。

  3、重視句式教學,反復誦讀,便于運用。

  《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也要考慮語言文字的特點對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語文學科本身的特點除了要求學生具有較好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外,還需要有較好的形象思維能力,也就是要有豐富的想象力,這也是把作文寫的生動、形象的必要條件。在學習課文中,掌握必要的句式也是把作文寫生動的一大因素。

  本文作者為了表達自己在第一次勞動過程中所受的苦難,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句。這些比喻句生動形象地表現了作者的內心世界,也更好地體現了當時社會的現實,所以這么多的比喻句也為學生的習作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在教學時,我把這些比喻句作為重點,讓學生自行研讀,小組討論,使學生理解這些句子所表現的含義。同時加強朗讀,通過多種方法的朗讀,加深理解,掌握規律,便于學生在以后的習作中大膽運用。

  4、需要注意的地方

  雖我在教學課文的幾句比喻句時,讓學生進行大信息量的討論和朗讀,但還有學生對比喻句的本體和喻體存在概念不清現象,所以教學時教師的主導地位還是不能丟。如學生在學習“這山原來沒有路,那些人踩出來的小路滑極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來回晃蕩,像是打秋千。”這一句時,很多學生簡單地認為把“煤筐”比作“打秋千”。

  這里應引導學生從整個環境出發,我讓學生上臺進行表演后,學生才有所思考,是把“挑在肩上來回晃蕩的煤筐”比作“打秋千”。這樣通過情境演示,讓學生更貼切地理解,從而更好地理解比喻句深刻的含義。

  另外在學習母子之間的對話時,學生一開始還沒有體會到這些對話和我們平時的對話之間的不同之處。教師要多次范讀和學生的多次多樣朗讀相結合,我在這個環節上設計了一個假設,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這跟學生生活實際也有關系),是否能在教師范讀后直接提問:作者的母親跟我們的母親說的話有什么不同?也許效果會好些。

  所以在課文教學中,應努力聯系學生實際生活,激發學生興趣,避免大量煩瑣重復的問題。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習字詞,掌握學法,領會中心,也應重視課文中字詞句的學習對習作等其他方面的影響和作用,使學習過程既重學法,又重運用,使雙基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勞動的開端》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篇14

  【教學目標】

  1. 正確認讀文中的生字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品讀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感悟作者苦難的人生、頑強的意志,激發學生對作者的敬仰、愛戴之情。

  4.進一步滲透和指導學生學習和運用抓住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展開想象、比較等理解課文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品讀感悟表現作者挑煤艱難和頑強的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并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在真情對話中與文本、作者實現心靈的溝通交融,從而悄無聲息的受到熏陶、感染、激勵、教育。

  【教學準備】

  1、制作以課文重點詞句為主要內容的多媒體課件。課件體現開放性、隨機性,可以隨學生的回答適時地點放相應詞句。

  2、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要求基本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正確認讀文中字詞,并思考文章的主要內容。

  3、教師搜集作者的有關資料,篩選有效信息,以備課堂適時補充。

  【教學過程】

  一、導課解題,整體感知,走近文本。

  1、直接導課,板書課題。

  2、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提問:(1)“開端”是什么意思?作者勞動的開端是什么?

  (2)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3、學生交流,教師小結。

  小結語:總起來看大家的感受,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關于“挑煤”(板書)的,一個是關于作者“我”(板書)的。這些感受從何而來?這節課,我們就來細細品讀課文,進一步感受作者的這段人生。

  二、品讀感悟,走進文本,走近作者。

  (一)自主品讀,感悟“挑煤的艱難”。

  1、學生自由默讀課文,標畫出表現我挑煤生活的詞句。

  2、交流標畫出的句子,并談出自己的感受,教師依據情況,利用大屏幕出示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感悟,并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重點詞句(1):扁擔把肩膀壓得生疼,擔子從左肩換到右肩,換來移去,兩個肩膀都吃不住勁了,只好停下來歇一歇。

  教師引導:從中體會到什么?引導學生結合“生疼”、“換來移去”“都”、“只好”等詞語感悟挑煤太累、太苦、太難。

  ◆重點詞句(2):這山原來沒有路,那些人踩出來的小路滑極了,我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來回晃蕩,像是打秋千。

  教師引導:從中體會到什么?想象一下,我當時可能是怎樣走路的?引導學生結合“滑極了”、“一步三滑”、“像是打秋千”等感悟路滑難走,感悟挑煤不僅太累、太苦、太難,而且太險。

  ◆重點詞句(3):我鼓足勇氣,仍舊挑起煤筐往前走,一不留神,腳底下被石頭一絆,一個跟頭栽倒在半山腰。我的胳膊和腿擦破好幾道口子,煤撒了一地。

  教師引導:從中體會到什么?我為什么會栽倒?栽倒以后我的心情怎樣?引導學生結合“一不留神”、“好幾道口子”、“撒了一地”等感悟挑煤的艱難、作者內心的焦急、無奈、失落、傷感、委屈及作者對家人的愛。

  3、學生交流三四個句子以后,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其它標畫出的句子,進一步感悟“艱難”。

  4、小結深化,板書“艱難”。

  提問:如果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作者挑煤的情形,你選擇哪個詞語?

  (二)自主品讀,感悟“作者的堅強”。

  1、提問:面對艱難,“我”如何表現的?

  2、學生自主瀏覽課文,標畫作者表現的詞句,思考感悟。

  3、交流標畫出的句子,并談出自己的感受,教師依據情況,利用大屏幕出示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感悟,并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重點詞句(1):我鼓足勇氣,仍舊挑起煤筐往前走,……

  (1)教師引導:從中體會到什么?在什么情況下我仍舊挑起煤筐往前走?引導學生結合“肩也腫了,皮也破了”展開想象,體會作者面對艱難表現的堅強不屈。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從多個方面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這句話,深入體會作者的堅強。

  (2)教師小結,指導方法。

  小結語:上下文結合品讀人物的動作,可以感悟到人物的思想。

  ◆重點詞句(2):“媽媽,不要緊,我明天還去挑。”

  (1)教師引導:這句話應該怎樣讀?多個學生感情朗讀后,教師提問:比較一下,你認為誰讀得好?為什么?指導學生用“平靜、淡淡”的語氣集體誦讀后,提問:從看似平淡的話語中看出什么?(堅強、懂事、決心……)

  (2)教師小結:結合上下文品讀人物的語言,可以觸摸到人物的心靈。

  (三)拓展練習,深化理解感悟。

  1、教師深情敘述,創設情境。

  敘述語:多么堅強、多么懂事的孩子!第二天一早,我喝了碗野菜粥,又翻過高山去挑煤。肩膀依然紅腫,山路依然難走,煤筐依然在晃,可是,我咬緊牙,兩腳不停,一直把這擔煤挑到車站。從此,我走上了艱難的生活道路。

  2、大屏幕及時出示拓展練習題,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把句子補充完整,深刻感受作者的人格力量。

  “從此,我 。 ”

  三、總結課文,補充材料,激發情感。

  1、教師補充材料,點出文章主題。

  教師補充語:苦難磨練了這位12歲的少年。1938年,他毅然投奔新四軍,從事軍械修理和制造工作。他冒著生命危險去做各種炸彈、地雷的試制實驗。左眼被炸瞎,左手4個手指被炸掉了,兩條腿也落下了殘疾。他憑著堅韌不拔的毅力,一次又一次與死神搏斗,被解放區人民譽為“中國的保爾”。 1953年,他寫的自傳體小說《把一切獻給黨》出版。至今,這本書已經再版了44次。在書中,他曾經這樣深情地說:苦難是人生的財富!(板書此句)

  2、引導訴說心聲,激發學生情感。

  提問:此時此刻,你想對這位12歲的少年說些什么?

  3、教師總結全文,強化英雄形象。

  總結語:讓我們永遠記住作者這段不朽的人生,記住他對家人、對祖國深沉的愛,記住他擲地有聲的話語----“苦難是人生的財富”,記住他平凡而響亮的名字---吳運鐸。(板書名字)

  板書設計:

  勞動的開端

  吳運鐸

  挑煤:艱難

  苦難是人生的財富!

  “我”:堅強

《勞動的開端》教學設計第一課時(精選14篇) 相關內容:
  • 《水鄉歌》第一課時說課設計(通用12篇)

    一、說教材(一)教材說明《水鄉歌》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21課。本課是一首詩歌,歌詠了水鄉的秀麗風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詩共三小節,分別寫了水多、船多、歌多。...

  • 《世紀寶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4篇)

    成華實小 易超英 教學目的: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中國人民向聯合國贈送這一禮品的意義。2.在特定環境中表達,深入理解學到的知識。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評價意識,角色轉化及人際交往能力。...

  • 《看菊花》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6篇)

    一、設計理念本課講星期天爸爸媽媽帶“我”去公園看菊花的事,全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星期天“我”跟著爸爸媽媽去公園看菊花。第二自然段講公園里的菊花好看極了。人們舍不得離去。第二自然段講大家都很喜愛菊花的原因。...

  • 《荷花》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觀察圖畫,理解課文,欣賞荷花的美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2、學習作者觀察荷花的方法和是怎樣把看到的、想到的寫清楚。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有的……有的……有的……”寫幾句話。...

  • 《云房子》第一課時教學設計(通用15篇)

    教學目標:1、認識本課生字,能正確、美觀地書寫房、及。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教學重、難點: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字寫正確、美觀。教學準備:小黑板、生字黑板、掛圖、生字卡片教學過程:一、猜謎引入。...

  • 《鳥島》第二課時教學實錄(精選16篇)

    作者:佚名轉貼自:本站原創點擊數:106教學理念本文寫了聞名中外的青海湖鳥島春夏兩季的景象和鳥類活動的情形,課文在介紹鳥的有關知識的同時,還突出了人與鳥的朋友關系,意在讓孩子們從小增強環保意識,懂得愛鳥護鳥。...

  • 《“黑板”跑了》第二課時教案(通用16篇)

    [教學目的]⒈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引號的另一大用法。⒉學習默讀課文,能有條理地講述課文的第三自然段。⒊了解安培把馬車后壁當黑板的原因是他正在專心思考科學問題,明白只有專注地學習,才能有收獲。...

  • 《懷素寫字》第一課時教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認識十三個本課生字,能按筆順正確書寫寫 字古 書三個生字。2、能正確、流利的朗讀三個長句。并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3、初步了解課文內容。教學重難點:能按筆順正確書寫寫 字古 書三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 “黑板”跑了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2篇)

    教學目標:1、圍繞安培搞科學研究非常專心這個中心學習課文,指導學生朗讀。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課文講了誰的故事?板書:安培2、誰來簡單介紹一下安培?句式訓練:把安培一詞放于句中不同位置。...

  • 《識字2》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3篇)

    一、激趣導入同學們,我們在上課前,老師看看哪位同學坐得最端正,好!我們來玩個對反義詞游戲好嗎?老師說一個詞,你們對出它反義的詞。今天,我們學習的識字7中的內容就更有趣了。...

  • 《愛因斯坦與小女孩》第一課時教例評析(精選14篇)

    常熟市實驗小學 吳曉燕師:同學們,你們想成為成功人士嗎?那么,請記住這條秘訣吧!(出示名言: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途徑和方法+不說空話)(學生齊讀名言)師:知道這句名言出自哪位名人之口嗎?生:這是大科學家愛因斯坦的名言。...

  • 《鏡泊湖奇觀》第二課時(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了解鏡泊湖的景色特點,學習作者抓住靜態和動態描寫景物的方法。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讓學生參與自主性學習,提高自我讀書能力。教時:第2課時課前準備:根據第3自然段內容,制作景物圖片。...

  • 《j q x》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6篇)

    第一課時一、以游戲復習導入1、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拼音果園逛一逛。準備--出發!2、師:拼音果園到了,首先我們來到的是蘋果樹林,你們還記得他們的名字嗎?讓我們來摘摘果子吧!( ě )3、師:小朋友們真了不起!...

  • 《云房子》第二課時教學設計(通用14篇)

    一、導入師:今天咱們繼續學習第22課---云房子。齊讀課題。二、學習第二段過渡:剛剛下了一場大雨,太陽公公還來不及把云娃娃全叫回去,有一些調皮的就留在天上了,(課件)瞧,這兒一朵,那兒一朵,多可愛呀!...

  • 《恐龍》第二課時(精選16篇)

    作者:佚名轉貼自:轉載自儀征漫網點擊數:97《恐龍》第二課時 一、 導入新課 1、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大約在2億年前,地球上曾被一種強大的爬行動物所主宰,他們就是——恐龍 2、 我知道同學們都很喜歡恐龍,今天老師就帶大家重...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一免费视频网 |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入口 | 日本1区2区3区视频 特级婬片国产高清视频 | 日韩小毛片 | 欲求不满的哺乳期人妻 | 国产日韩综合一区二区性色AV | 久久AⅤ无码AV高潮AV喷吹 | 国内自拍视频网站 | 少妇被多人C夜夜爽爽 | 99久久免费国产精品 |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观看 | 9999免费视频 |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 久草片免费福利 | 欧美最猛性xxx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免费xxx8888| 18禁黄网站禁片免费观看在线 | 高清无码不用播放器av | 亚洲15页 |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观看 | 超碰老师 | yy8840私人影院的在线 | 国产又粗又黄又爽的A片精华 | 黑人无套内谢中国少妇杂交 | 亚洲国产精品高潮呻吟久久 | 中文激情在线一区二区 | 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观看 | xxxxxxxxxxxxxxxx日本| 新品亚洲高潮喷水精品视频 | 奇米影视7777| 日本道色综合久久影院 | 日韩av免费网址 | 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大全爱奇艺 | 国产无套护士在线观看 | 视频在线在亚洲 | 在线免费观看h视频 | 风韵丰满熟妇啪啪区老老熟妇 | 亚洲区激情区无码区 | 亚洲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久久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