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版小學信息技術四年級上冊教案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學會利用outlook express發送、接收及整理電子郵件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利用網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創設寫信和發送電子郵件相對比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互發電子郵件,使其切身感受到電子郵件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互發電子郵件,使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學會利用e-mail與人交流和溝通的方法。
四、教學準備
硬件環境:建議使用多媒體網絡教室,配置寬帶互聯網。
素材資源:讓學生課前通過不同途徑查找、搜集關于“書信的發展歷史”的資料。
五、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
教師拿出課前準備的一封信(收到的一封信的信封即可)。引導學生觀察一下上面的郵戳的日期,說說發現了什么?也可以結合學生在課前找到的書信的發展歷史的資料,展開充分討論。
通過學生觀察、討論,比較、分析出電子郵件是網絡時代的產物,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便利,與以往我們生活中的寫信相比有許多優越性。由此創設出每個小組的同學要發送一封電子郵件給老師這一情境。
(二)確定問題
確定這節課我們完成的任務就是給老師發送一個電子郵件,內容是:“書信的發展帶來的思考”。
發送電子郵件的方法此前學生有接觸過,教師可以啟發引導學生,通過單擊outlook express工具欄中的的“新郵件”按鈕,以小組為單位來試試看。
(三)自主學習
學生啟動outlook express,找到“新郵件”按鈕,進入“新郵件”的操作界面,觀察屏幕,發現outlook express的操作界面與我們學過的windows畫筆和word的界面很相似,自己就能找到“標題欄”、“菜單欄”、“工具欄”等。然后找一找,這個新郵件操作界面中,有幾個項目需要我們填寫,每一項都應該如何填寫,然后再與傳統書信相比較,提出為什么沒有“發件人”電子郵箱的填寫位置,什么情況下有“發件人”的填寫位置,也可能有學生會提出“接收”是什么意思,此處可由教師講解并回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
在此基礎上,通過小組協作學習,讓學生動手嘗試著自己去解決問題,練習將郵件“發送”給教師。教師可以通過收件箱,查看學生的發送情況,適時請發送成功的同學做演示示范,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
(四)協作學習、成果匯報
學生學會“發送”電子郵件了,接下來為學習“接收”郵件這一環節,教師可給學生創設可以互發郵件的條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剛才編寫的郵件同時發送給其他的幾個小組,讓其接收,同時又學習了“接收”功能,收到郵件的小組要結合收到郵件的內容,與其他小組同學進行交流,為學習“回復”、“轉發”功能做好準備。這個過程中,如果學生遇到困難,教師可以及時幫助,也可以在小組成員協作下解決。
學生協作學習了一段時間后,教師可以請同學展示他的收件箱中的內容,并說明收到了哪個小組的信件,是否是轉發過來的,再查看該同學的發件箱,已成功發送了幾封郵件,哪些是回復的,哪些是轉發的,以此突破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以上的操作,學生收件箱中已有很多郵件了,此時學生可能提出或由教師直接提出如何刪除郵件。此整理郵件的學習可讓學生在小組內嘗試操作、討論、研究進而解決問題。但是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選擇刪除郵件,是否徹底將郵件從計算機中刪除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