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信息技術搖身變化真奇妙教案、教學反思
4、滲透要熱愛大自然,保護生態環境的思想道德教育。與思德課整合教學。
(五)總結、延伸:(2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活動目的
1、師:在這節課里,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孫悟空其中一些變化的本領,并運用到美化大自然的環節中,其實,它還有很多的本領,我們下一節課再來學習。 1、生1:我學會了圖像的復制----。
生2:我學會了怎樣去美化大自然。
生3:我懂得了要愛護環境,美化生活-----。
--------
1、讓學生談談收獲,目的是讓學生知道除了學會畫圖技巧外,還要懂得熱愛大自然,愛護環境的思想。
2、為下節課學習圖像的拉伸/扭曲操作設下懸念。
板書設計:
搖身變化真奇妙
任 務 探究
變出幾個一模一樣的孫悟空 圖像的復制
變出一個小、一個大的孫悟空 圖像的變大變小
變出幾個不同方向的孫悟空 圖像的翻轉/旋轉
《搖身變化真奇妙》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采用“任務驅動”教學策略,利用網絡環境下多媒體教學系統,對學生實施探究式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習和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操作能力和自學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的處理能力,培養信息素養。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其一是導入部分,設置學生感興趣的人物孫悟空,演示它不斷變化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通過孫悟空的“變”提出本節課的學習目的,是這節課成功的關鍵點,而“誘趣探求法”是培養學生“愛學”的導火線。
其二,對應每個新知識點,提出學習任務,讓學生自已去探究、合作解決,是本課設計的一個亮點,也是在新型教學理念指導下的教學方法,是一種創新。
其三,學生的參與,為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奠定了基礎,同時,也正體現了建構主義的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其四,通過學生的自評、互評作品,讓學生在自評和他評中培養審美情趣和美術鑒賞能力,將語文、美術、思德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讓學生知道只有善于學習別人的長處,自己才能有更大更快的進步。
不足之處:
課前如果從中國的四大名著引入《西游記》,再引入人物孫悟空,這樣引入會更自然,又可以增加學生的文學水平,可能會更好一些;在最后談收獲時,不僅只是學生說收獲,教師也應該說說自己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