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信息技術《詩情畫意》導學案分析
教材分析
本課是浙攝版義務教育浙江省小學課本《小學信息技術》五年級下第二單元中的一課,本課要求學生掌握演示文稿中多張幻燈片的制作,學生通過前兩節課的學習,所以在這里對幻燈片的制作要求有所提高。本課不僅要求學生能夠插入圖片、文字等對象,還要求學生簡單規劃、組織多張幻燈片的內容安排。另外,在學生會的基礎上,還要求學生插入的圖片應該與演示文稿的主題及幻燈片的文本及其他對象相匹配,各種效果要合理,進一步培養學生合理化處理素材的能力。
學生分析
小學生年齡小,更偏重于具體形象思維,現有的一些信息技術的操作方法學生練習起來缺乏興趣,如果能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更容易創設出一種虛擬的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游戲式的學習樂趣。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采用了“任務驅動”、情境創設、小組合作等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任務驅動”的主人,使課堂教學效果有所提升。
教學目標
一、學習目標
1、認知目標
(1)學會在同一演示文稿中創建多張幻燈片。
(2)能在幻燈片瀏覽視圖中設置幻燈片切換效果。
(3)會在幻燈片中插入文本框并輸入文本。
2、技能目標
(1)想象詩的意境,利用素材庫中的卡通圖片完成作品,充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2)通過生生互評等方式,提高學生的評價分析能力。
(3)通過課堂引導使學生對所學知識能舉一反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精神。
(2)課堂教學中滲透培養學生的審美觀,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其個性發展。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幻燈片切換效果的設置,為每一張幻燈片設置一種切換效果。
教學準備
1、在學生機上準備好古詩文字材料和卡通畫素材。
2、準備好教學范例。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課前:播放配樂古詩動畫短片。
(談話引入)師: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接觸古詩了,同學們一定會背誦很多古詩。老師有個提議,利用上課前這段時間,我們來個古詩朗誦比賽,好不好?
(播放音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朗誦古詩接力賽。
師:這些古詩流傳至今,往往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剛才,同學們朗誦的詩里有一首《春曉》,老師非常喜歡,誰能再給大家朗誦一下?(指名朗誦)
師:聽了同學聲情并茂的朗讀,老師的腦海里出現這樣一個詞——詩情畫意。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這會是怎樣的一幅畫面?請把你想象出來的畫面向身邊的小伙伴描述一下。
學生自由頌詩,想象描述詩的意境。
2、展示范例,明確任務
(1)復習舊知。
師: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參觀一個詩歌樂園,可是詩歌樂園的小精靈們說了去參觀詩歌樂園的小朋友一定得拿出自己的作品來,小朋友們有沒有信心有拿出自己的詩歌樂園啊?那讓我們一起去詩歌樂園看看吧!(打開事先準備好的范例)
師: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你閉著眼睛朗誦古詩的時候腦海中出現的是不是這些畫面呢?你有信心制作出自己的作品嗎?好,接下來我們一起利用桌面上的素材庫來制作第一張幻燈片。(請學生演示操作,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生相互幫忙解決。教師強調圖片的添加通過 [插入]—[圖片]—[來自文件]完成,文字的添加可以使用繪圖工具欄上的文本框按鈕通過將素材庫中的古詩復制粘貼實現,也可以自己利用智能abc輸入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