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歌配畫──插入圖片》教學設計
我說課的題目是《兒歌配畫──插入圖片》。
我的設計理念是:
1.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并通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自我創新)獲取信息,掌握操作。
2.任務驅動法。事先設計好由易到難的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掌握新課內容,解決重點難點。
3.探究法。對于每個操作任務,鼓勵學生思考,嘗試操作,自行分析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從“學會”轉化為“會學”。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本課是河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信息技術》五年級第一單元第4課內容。本單元以word基礎知識為主線,使學生初步掌握word制作的基本方法。
本課教學中,主要通過學習插入圖片、編輯圖片從而為兒歌配畫。本課教學在本單元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word這個文字處理的好工具,學會了用word寫文章及簡單的排版等操作知識;對本節課所學的“插入圖片”和“編輯圖片”的方法,在powerpoint學習中已經初步具備。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在word中插入圖片、編輯圖片的方法,制作圖文并茂的文稿。
過程與方法:通過“兒歌配畫”活動,讓學生體會圖、文結合,形象直觀,內容更加協調,達到圖文并茂的效果。
情感與態度: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創造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插入圖片的方法。
教學難點:調整圖片的位置和大小。
二、說教法
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在教學中必須“立足基本操作,滲透基礎知識”,從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信息處理任務出發,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完成任務,以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把“兒歌配畫”活動貫穿整個教學,采用了情景導學法與任務驅動法,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輔之以演示法、遷移法,并借用了藝術課的“三位一體(即欣賞、技能、情感)教學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期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使學生具有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從而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
三、說學法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接受任務──自我探索──思考討論──合作操練”。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著一個個任務通過自我探索,課堂討論,實際操作,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四、說教學環境
1.教學媒體:計算機網絡教室;
2.學習資源:提供聲音、文字、圖片、視頻、操作步驟演示。
五、說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學科特點,結合五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在課的開始我是這樣設計:首先播放兒歌視頻《小兔子乖乖》,激發學生的興趣。再讓學生伴隨著音樂說自己喜歡的兒歌,孩子們伴隨著音樂,沉浸在美好的氛圍中。并讓學生把兒歌輸入并保存在電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