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比一比 教材分析
二、比一比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操作,初步知道“同樣多”、“多”、“少”的含義,會用—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2.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感知“長”、“短”、“高”、“矮”的含義,學會比較物體長短、高矮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數(shù)學的意識。
(二)教材說明和教學建議
教材說明
1.本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和作用。
本單元主要包括兩部分內(nèi)容。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長短、比高矮”。這些內(nèi)容是學習認數(shù)、計算和量的準備性知識。通過這些內(nèi)容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初步感知“多”、“少”、“長”、“短”、“高”、“矮”俏含義,同時體驗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樂趣。
2.本單元教材的編寫特點。
低年級兒童在入學前,通過對各種物體的感知,已經(jīng)積累了有關(guān)“比多少”、“比長短、比高矮”的感性經(jīng)驗。教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根據(jù)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提供了生動有趣的情境,創(chuàng)造了觀察、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在已有的感性經(jīng)驗基礎上,充分體驗“同樣多”、“多”、“少”以及“長”、“短”、“高”、“矮”的含義,并通過合作交流,體會互相學習的樂趣。
教學建議
1.本單元的學習,主要是通過操作、探索來進行的。因此教師應給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放手讓學生去觀察、操作、嘗試。要讓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做他們想做的,在做中理解知識。如,在比長短的活動中,可能有比跳遠的,比高矮的甚至還會有比厚薄的,雖然“遠近”、“高矮”、“厚薄”都不是“長短”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但這些內(nèi)容本質(zhì)上都是比長度的,都有助于學生理解“長短”的含義。因此,教師應給這些同學以鼓勵,并讓他們說說是怎么比的。
2.應采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因為探究學習需要充分全面的觀察問題或事物,找出其本質(zhì)特征,摒棄其非本質(zhì)特征。但學生年齡小,觀察能力有限,通過小組合作,可以互相啟發(fā),互相補充,使問題得到比較清晰全面的認識。本單元的內(nèi)容都可讓學生自己探索。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他人意見,虛心向他人學習的好習慣。
(三)各小節(jié)的教材說明和教學建議
比多少(第6~7頁)
教材說明
“同樣多”、“多”、“少”兒童一般在入學前對它們都有初步認識,但是并不一定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而往往是憑直覺,或者用數(shù)一數(shù)的辦法來比較多少。通過本小節(jié)的教學,應使學生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這部分內(nèi)容在編排上有下面一些特點。
1.設置引人入勝的故事情境,引出學習內(nèi)容。
教科書第6~7頁,設計了一個“小豬幫小兔蓋房子”的童話故事,這個故事一方面為教學知識提供背景,同時還滲透了互相幫助、樂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故事講的是,在一條蜿蜒的小河邊,有一所快要蓋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動物正忙著蓋房子,這是小豬在幫小兔蓋房子。他們有的搬著磚,有的扛著木頭。河里的小魚被這熱鬧的場面吸引了,禁不住蹦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個究竟。熱情的小兔在房前的桌子上準備了一些招待客人的水果。教材通過比較小兔和磚(一只小兔對一塊磚,4只小兔正好對著4塊磚)。小豬和木頭(把豬和木頭一個一個地對起來,木頭多余1根),引出“同樣多”和“多”、“少”的概念,使學生直觀地看到:一只小兔搬一塊磚,磚沒有剩余,小兔和磚就是“同樣多”;一只小豬搬一根木頭,還多余一根,就是木頭比小豬多,小豬比木頭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