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比一比 教材分析
2.提供充分的教學資源。教材在引出“同樣多”、“多”、“少”的概念后,提出“圖中還可以比什么?”提醒教師在比較時,除了進行小兔和磚,小豬和木頭的比較外,還可以進行動物之間的比較,也可以將桌上的水果與豬和兔進行比較。總之,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資源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進行比較,充分感知“同樣多”,“多”和“少”。
3.關于練習一中一些習題的教材說明。
第1~4題是比多少的習題。
第1題,左右兩幅圖都是按一一對應的方式排列,左圖多的在上面,右圖少的在上面。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理解“多”、“少”,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克服思維定勢。
第2題,有兩行排列均勻的動物,第一行的第一只雞與第二行的第一只鴨是上下對齊的,第一行的最后一只雞和第二行的最后一只鴨也是上下對齊的,但第一行有6只雞,第二行有7只鴨。讓學生通過觀察,看到兩行中的動物雖然排得一樣長,但疏密不同,進而判斷排的密一些的比稀一些的多,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分析判斷能力。
第3題,比較蛋糕的多少,這里沒有按上下排列一一對應的方式擺放,而是把蛋糕裝在大小相同的兩個盒子里。盒子有兩格,每格可以放5塊蛋糕。左邊一盒有一格已經擺滿了,另外一格放了2塊,右邊一盒沒放滿的一格只有1塊,這樣可以使學生通過觀察直觀地判斷出多少。
第4題,有一串珠子,1顆黃珠1顆紅珠相間地排列著,一共有4顆紅珠,5顆黃珠,讓學生判斷哪種珠子多。這道題,可以用配對的方法進行比較,l顆黃珠和1顆紅珠是1對,到最后剩下1顆黃珠,,說明黃珠多。也可以用其他方法進行比較,教材不加限制。這樣的練習形式比較新穎,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建議
1.這部分內容可用1課時進行教學。教學教科書第6~8頁的內容,完成練習一的習題。
2·教學“多”、“少”。
(1)讓學生準備好圖片學具:小兔、磚、小豬、木頭、蘋果、蘿卜等。
(2)教學時,先讓學生觀察教科書第6~7頁的主題圖或多媒體課件,同桌互相說說圖意。然后教師提問:“圖中有幾只小兔?”讓學生用學具擺出來,課件同時將圖中的4只小兔復制下來放在圖的下面。再問;“每只小兔搬幾塊磚?”隨著學生的回答,逐一將圖中的4塊磚復制下來與小兔一一對應上,每復制1塊磚,都用小圓點把小兔和磚連起來,表示一只小兔搬一塊磚。同時讓學生照此方法擺放磚,向學生說明:1只小兔搬1塊磚,正好都對上,沒有多余的,我們就說小兔的只數和磚的塊數同樣多,并出示文字“同樣多”。隨后仿此方法教學“多”、“少”,在說到“多”、“少”的含義時,可以這樣說明:1只小豬對l根木頭,小豬沒有多余,而木頭有多余,就是木頭多,小豬少;我們就說木頭的根數比小豬的只數多,小豬的只數比木頭的根數少。
(3)提問:“圖中有幾個蘋果?用學具擺出來。”“1只小豬吃1個蘋果,夠不夠?l只小兔吃1個蘿卜夠不夠?你能用學具擺一擺嗎?”引導學生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解決。最后讓學生看看圖中還有什么,用學具擺出來,并隨意地進行比較:可以是動物之間直接比較,也可以是動物與水果或其他物品的比較。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更清楚地理解“同樣多”、“多”、“少”的含義,同時體會學數學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