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比一比 教材分析
(4)教科書第8頁“做一做”的第1題,是“同樣多’的操作活動。操作的學具不一定非得是書上出示的,可以是其他學具,只要比較的兩種東西是同樣多就行。學生比較完后,應說說比較的結果。如“梨和蘋果同樣多”等等。
“做一做”的第2題,是“比多少”的操作活動。這里教材不限制比較的方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比較方法:可以是一一對應,也可以用數一數的方法,還可以憑直覺等等。
3.關于練習一中一些習題的教學建議。
第2題,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判斷兩行動物是不是同樣多,然后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檢驗。可能有的學生用數的方法,有的用連線的方法,不管哪種方法只要是對的,教師就應加以鼓勵。
第4題,學生比較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種,教師不要加以限制。
比長短比高矮(第 9~13頁)
教材說明
長短、高矮都屬于比物體長度的問題。只是在實際生活中,人們習慣把水平放置的物體的長度比較叫比長短,把垂直擺放的物體的長度比較叫比高矮。因此教材把它們安排在一起進行教學。
1.“長短”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長”、“短”的概念,二是比長短的方法。教科書第9頁的主題圖是一個觀察操作活動。讓學生在觀察紙條、鉛筆和其他物品的活動中,初步感知物體有長有短,引出“長”、“短”的概念,并通過比較這些物品,探索比長短的方法,如有的學生是把紙條平放在桌上一端對齊進行比較,有的是把鉛筆戳在桌上進行比較,有的還可能是看出來的。接著教材通過“做一做”的各種活動,如比手掌、比兩臂作平后的長度、比繩子等。啟發學生自由選取物體進行比較,激發學生活動的興趣,進一步體驗比較的各種方法。
2.教科書第10頁教學“高矮”。主題圖是一個比身高的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活動探討比高矮的不同方法。如直接比的方法,作記號比身高的方法等。
主題圖下面的“做一做”是一個排隊活動。通過排隊,看誰最高,讓學生體會比身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樂趣。
3.練習一中一些習題的教學說明。
第5~9題,是配合“長短”、“高矮”的習題。
第5題,要比較的幾種東西下面襯著方格,它們有的是一端對齊的。為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提供條件。
第6題,是蛇和鱷魚比長短。通過看圖,學生很容易直觀判斷出誰長誰短。這道題,在判斷時,運用了簡單的推理:因為蛇和鱷魚的頭尾是對齊的,蛇的身子是卷曲的,如果蛇把身子伸直肯定比鱷魚長,也就是鱷魚比蛇短。
第7題,是一道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題。學生一般都喜歡動物,對一些常見的動物的高矮都有一些常識,通過判斷圖中的三種動物的高矮,可以鞏固這些常識。
第8題,是比高矮的活動。左圖是看誰摸得高的游戲;右圖是擺木塊的比賽,看誰擺得高。學生通過這些活動,進一步豐富“高矮”的感性認識:高矮不止限于身高,也可以是物體的高度等,同時感覺到學數學是很有意思的事。
第9題,安排了三組活動。第一組是比高矮的,通過活動學生不僅可以加深對“高”、“矮”的認識,而且還可以了解比高矮的正確方法。第二組是間接比較物體長度的活動。現實生活許多東西的長度不能直接進行比較或直接比較有困難,這時就需要間接的進行比較。教材在這里設計了一個借助紙條比課桌和講桌長短的活動,讓學生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第三組是一個有趣的猜長短的游戲。本題的三組活動只是為教師組織長度比較的活動提供一個線索,教師教學時不必拘泥于此,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計新穎、有趣、操作性強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