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芳的上午》教學片段及反思
教學片段:1、認識快幾時。
(1) 當一當:學生說幾時、幾時半,教師在鐘面模型上撥出相應的時間,請學生當裁判說說老師撥的對不對?
(2)議一議:當學生說出一個幾時時,教師故意將它撥成快幾時,請學生 判斷老師撥的對不對?
學生:學生的意見不一致,這是預料中的事。讓學生展開辯論,在交流、討論中初步知道幾時和快幾時的區別。
(3)辨一辨:教師撥出一些幾時和快幾時的時間,請學生進行辨認。
學生:在多次辨別中,能明確區分幾時和快幾時。
(4)撥一撥:同桌一人說時間,另一人在鐘面上撥出時間。
2、認識幾時剛過。
教學過程與認識快幾時相同(略)
3、黑板上出示書本p92頁“小芳的上午”生活情境圖。
(1)請學生說說鐘面上是幾時,小芳在干什么?
學生:每位學生從中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鐘面,說說它是幾時,想一想是怎樣看的。小組成員交流看時間的方法。每組推薦一名學生充當小教師的角色,上臺介紹方法。
(2)分類并整理黑板上的4個鐘面。
學生:學生到黑板前整理鐘面,并說說整理的方法。
(3)小結:認識快幾時、幾時剛過的方法。
學生:通過整理、觀察、討論發現:分針指向12的左邊一點,時針接近幾時就是快幾時了,分針指向12的右邊一點,時針幾時過去一點就是幾時剛過。
(4)聯系實際請學生說說鐘面上的這幾個時間,通常在干什么?
學生:通過交流,再次明白,時間是很寶貴的,我們要珍惜時間,合理地利用時間。
分析:
對“快幾時、幾時剛過”這類時間我們在生活中基本上都是很準確的表示,如7:55、8:05 等,很少用快8時、8時剛過來表示。成人尚且沒有這種用“快幾時、幾時剛過”來表示時間的意識,更何況是一年級的小朋友!針對這一實際情況--學生的生活經驗中幾乎沒有“快幾時、幾時剛過”這種概念,因此教學設計中盡可能的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利用上節課學習的幾時和幾時半來學習本節課內容。通過 “當、議、辯、撥”這四個環節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積極思考區分幾時和幾時剛過、快幾時從而掌握本節課重點。實踐證明,這種設計的教學效果還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