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大海邊教案
六、大海邊
——100以內數的加減法(二)
一、教學目標
1.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和筆算方法;會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不退位)和筆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進行加減混合運算。
2.經歷探索100以內數的加減計算方法的過程;體驗算法的多樣性;感受計算過程的合理性。
3.在現實生活中,能發現、提出并解決100以內數的加減計算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初步學會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教材解讀及學與教建議
(一)單元教材解讀
本單元是在學生掌握了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這部分內容既是學習筆算的開始,又是以后學習三位數的加減計算的基礎,因此,要引導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其計算方法,為后繼學習打好基礎。
本單元的主要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加減法口算(進位、不退位)、筆算,100以內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用100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本單元教學的重點是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不進位、不退位)和筆算,教學的難點是筆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進位和退位)。
本單元教材編寫的主要特點:
1.以海邊活動為素材,主題鮮明有趣。借助孩子們喜歡的捉螃蟹、擺貝殼、參觀水族館、游覽標本館、購買海洋紀念品等一系列活動素材,使學生在整個單元學習中始終感受著大海的魅力,激發起學生對大海的向往和主動探索數學知識的興趣。這一編排突出了本套教材由“故事串”引發“問題串”的特點,把計算教學和實際應用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2.重視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本單元的計算教學,重視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初步的估算技能。在探索100以內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中,估算、口算、筆算都可以作為解決問題的策略,拓展了學生解決問題的途徑和空間。
3.練習設計形式多樣,素材選取有趣廣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本單元練習的設計既有連一連、填一填、辨對錯等書面完成的形式,也有擺一擺、小游戲、講數學故事等數學活動的形式。采用的素材也符合一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如: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動物世界、童話故事、手工勞動等。這些活潑多樣的練習形式,讓學生在鞏固計算技能的同時,進一步感受計算的意義,享受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
本單元設有五個信息窗。第一個信息窗呈現的是小朋友在礁石邊捉小蝦、小蟹的情境。這個情境的創設,可以使學生觸景生情,引發學生提出“一共提了多少只蝦?”等問題,從而產生主動探索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口算和筆算方法的欲望。第二個信息窗,呈現的是小朋友在海邊用貝殼擺輪船、帆船、海鷗等情境,引發學生提出“有多少只貝殼?”等問題,進而學習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的口算和筆算。第三個信息窗,呈現的是水族館的場境,由魚的顏色及數量,引發學生提出問題,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的筆算。第四個信息窗,圍繞著解決參觀標本館過程中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探索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的筆算方法。第五個信息窗 ,創設了媽媽帶孩子去買紀念品的情境,學習加減混合運算,認識小括號,學習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