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大海邊教案
師:那就趕快從你桌上的信封里拿出圖片來擺一擺吧!
[此環節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用所學知識解決購物問題。拼一拼、擺一擺,是對前面所學方位與圖形知識的回顧。教師鼓勵學生自主拼擺, 在動手操作中體會數學的對稱美。]
四、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梳理:學會了提問題和解決問題;學會了講故事,知道了要認真聽別人說話。學會了兩位數加兩位數。
師: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不少知識,也懂得了許多道理。老師為你們取得進步感到高興!
2、擺貝殼
教學內容:教課書第50一-53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 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2、使學生在多樣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活動的探索與創造。
3、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學生知識與經驗分析:
1、知識基礎:學生已經會計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及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2、數學思想方法經驗:數位的認識及100以內數的組成。
3、生活經驗: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幾十幾加減幾十幾"的兩位數加減法計算。
教學重點: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的口算和筆算的方法。
教學準備:情境圖、計數器、小棒。
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談話:海水退潮以后,小朋友來到大海邊,不僅捉螃蟹捉蝦,還進行了其它有趣的活動,他們又在干什么呢?
2、(出示情境圖)引導學生回答:小朋友們在沙灘上用貝殼擺了漂亮的圖案,擺了輪船、小帆船、海鷗。
3、問:你發現有哪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可能提出以下問題:
( 1 )擺輪船比擺帆船多用幾個貝殼?
(2)擺海鷗比擺帆船少用幾個貝殼?
(3)擺輪船比擺海鷗多用幾個貝殼?
(4)擺海鷗和擺帆船一共用多少個貝殼?
(5)擺輪船和擺帆船一共用多少個貝殼?
(6)擺輪船和擺海鷗一共用多少個貝殼?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探究"擺輪船比擺帆船多用多少個貝殼? "
( 1 )探究學習:
①問:求擺輪船比擺帆船多用幾個貝殼,怎樣列式?
板書: 47-32=
②小結:求擺輪船比擺帆船多用幾個貝殼?就是求47比32多多少?
①猜想: 47減32得多少?
②驗證: 47減32到底得多少呢?請同學們利用手中的學具來擺一擺;
③組內交流。
( 2 )全班交流:
①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a 口算:47-30=17 17-2=15
b 口算:40-30=10 7-2=5 10+5=15
c 用豎式算:
4 7
- 3 2
1 5
②教師小結:
a.把32分成30和2,先減去30,再減去2。
b.把47分成40和7, 32分成30和2,先從40里去掉30,再從7 里去掉2,再把兩次剩下的合起來。
c. (結合計數器)問: 在用豎式計算的時候,4-3是什么意思? 7-2 呢?
( 3 )概括:小朋友們想出了這么多的辦法求出47-32=15,這些方法,你喜歡哪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