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 認識時間|人教課標版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81頁。
教學目標 :
1.進一步認識鐘面,能正確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
2.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和實踐應用能力。
3.讓學生經歷探索知識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正確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
教學難點 :正確讀出鐘面上接近整時的時間。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學具鐘、鐘表模型。
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動畫片嗎?都喜歡看什么動畫片?”
學生匯報。
“你們想知道大耳朵圖圖在看動畫片前遇到了什么問題嗎?”
屏幕演示:圖圖和媽媽商量看動畫片的情境,并將鐘面上的時間定格在5時35分。
“圖圖不認識這個時間了,你們愿意幫幫他嗎?誰認識這個時間?”生說后引入課題:“這節課我們就和圖圖一起來認識時間。”(板題)
二、自主探索,認識幾時幾分
1.認識鐘面。
請小朋友們拿出1號學具袋,這是一個鐘表模型,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看看鐘面上都有什么,再把你看到的說給同桌小朋友聽聽。
學生觀察后匯報。
教師重點處理大格、小格,使學生明確鐘面上一共有12個大格,一大格間有5個小格,一共有60個小格,并突出5格數的方法,為后面學習認幾時幾分打基礎。
2.認識“分”。
(1)多媒體演示,學生觀察得出:分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分。
(2)結合多媒體演示,讓學生知道分針從12走到1、走到2、走到3……,走一圈各是多少分?
3.認識幾時幾分。
從認識5時、5時半復習引入,結合多媒體演示:讓學生認6時10分、6時20分、7時25分……,師生共同總結概括認識幾時幾分的方法。
4.感受1分鐘時間的長短。
聽1分鐘的歌曲,歌曲沒聽完,1分鐘的時間就到了,使學生從中感受到1分鐘時間的短暫,滲透珍惜時間的意識。
5.讀寫幾時幾分。
出示11時5分的電子表,明確分鐘數不夠10分時,要在圓點右邊第一位添寫一個“0”。
學生試寫2個時間。
三、拔鐘演示,認識時分關系
媒體演示:分針走1圈,時針正好走1大格。再讓學生自己拔拔,得出1時=60分的結論。
四、實踐應用
1.結合圖圖一日的時間,向學生滲透思想教育,并拔出自己晚上休息的時間。
2.出示天安門前升旗時間、車票上、鐘樓上的時間,讓學生感知時間的廣泛應用。
3.借用劉翔110米跨欄的成績12秒91,引伸時間單位——“秒”。
教師簡介:
王卓偉,女,1976年出生,本科學歷,小學高級教師,現任內蒙古烏蘭浩特市興安二小教導處主任。2000年參加全區小學數學基本功競賽獲一等獎,2004年獲全盟小學數學教學能手稱號,并多次承擔市、盟、區級觀摩課任務,受到好評。有多篇論文獲區級、國家級一、二級等獎。由于工作成績突出,被評為市級優秀教師,盟級勞動模范。
內蒙古烏蘭浩特市興安二小王卓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