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1-3單元教案
(二)要逐步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為了避免小組學習流于形式,就必須用心培養學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輸出,也有信息輸入,所以加談、傾聽、閱讀、書寫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對數學而言,交流還應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緊扣數學活動的目的設計安排活動
數學教學活動是數學的教學,每一個教學活動都應該有明確的目的,而活動本身有是實現目的的手段和過程。
(四)做練習、寫作業是數學課堂教學中鞏固知識、習得技能的必要環節
五、教材的評價建議
(一)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
要結合學習數學的過程評價學生對數學概念知識的理解。學生只有理解了數學概念和它們的意義或解釋,他們才能理解數學、有意義的“做數學”。
(二)重視對學生初步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對解決問題的評價,首先應注意評價學生對問題的描述,即怎樣把情境圖呈現的問題,用口頭語言完整地描述出來。
(三)重視對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的評價
對于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的評價,主要通過課堂觀察來收集有關的信息,象他們參與班級討論中,試圖解決問題中,獨立或小組學習中,無時不在顯示他們對數學學習的情感與態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興趣,是否樂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誰敢于質疑。
六、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單元 生活中的數
一、單元教學目標:
1、 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以及學習數學愉悅。
2、 初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 能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0——10各數。
4、 掌握1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初步體會基數與序數的含義。
二、單元教學建議:
1、本單元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教學時要特別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數數、人數、讀數、寫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實物操作,使學生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體會數的意義。
2、學校教育的開始是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學時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觀察、書寫、思考、傾聽、提問等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題目,在弄清題意的基礎上獨立完成。在學生做練習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加強對個別學生的指導。
3、初入學的學生不太容易分辨數字的結構和筆順,容易搞錯上、下、左、右的位置。由于學生的手指肌肉不是特別靈活,要把數字寫的正確、整齊、勻稱是比較苦難的,因此,教學時教師不要急于求成,可以要求學生每次少寫幾個,經常練習,除課本中的練習外,教師可組織學生在田字格本中練習寫數,逐步提高。
4、 本單元課時安排:8課時
第一課時 可愛的校園(數一數)
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情景,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以激發學習數學的樂趣;
2.通過觀察情境圖,試圖認識10以內的數;
3.在數數的過程中,體會有序數數的方法;
教學重點:初步感知小組交流的作用。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修改意見
直
接
引
入 師:我們來數一數,看誰數的快! 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數一數。
數一數第一排有幾個小朋友,第一豎有幾個小朋友,教室里有什么物體?有多少?
把你數出來的和同桌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