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 Unit 4 My nice ruler
f、assign homework
(1)聽錄音。
(2)鼓勵學生平時用本單元所學的日常交際用語相互打招呼。
(3)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學習其他的打招呼用語。
unit 4 my nice ruler the 4th period
一、教學內容:
復習unit 4 my nice ruler. 進行單元口語測試
二、教學目標:
1. 會唱歌曲my nice ruler.
2. 鞏固復習句型:that`s my new ruler. it`s very nice.
3. 學生口語過關。
三、教學過程:
step 1. warming up: sing the song: what’s your name?
step 2. greetings:
step 3. free talk:
step 4. revision.
(1) 學生聽錄音,跟讀課文兩遍。
(2) 學生齊讀課文兩遍后,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3) 學生拿好自己實物,指導學生同桌進行對話操練。
step 5 口語測試。
(1) 學生四人小組,組內朗讀。
(2)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上臺口語測試。
step 7. homework
預習第五單元a部分。
★教學后記:
在第二課時教字母g這一環節的時侯,出現了一些小問題引起了我的思考。
在之前的字母教學中,學生接觸到的是a a name, bb book等,在出現g的時侯,學生不能與bag聯系起來,讀起來不像以前那么順口。雖然沒有學生提出疑問,但是從學生的反應中,能感覺到學生的茫然和不理解。這其中就是涉及到了字母讀音的問題和音標的問題。雖然熟練地掌握了音標,對學習英語的作用是相當大的。但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我個人認為學習音標似乎為其過早了。原則上,一年級的英語課,一不寫單詞,因為孩子在這個階段手指握力還不夠;二不學音標,以免跟漢語拼音混淆,主要強調多說,設計一些生動有趣的場景,在大量的對話中理解語言。但是在實際的課堂中,問題就出現了。該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
有研究表明,孩子在6-10歲時,發音器官柔軟,還沒定型,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靶W生邏輯思維差,記憶和語言能力強,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語言、形象思維能力強,學兩門語言(包括漢語),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也有專家不建議太小的孩子學英語,認為有的小孩話還說不清楚,家長就要教小孩英語了,他們不認同這種做法,還是要先把母語說好。
從小努力學習是沒有錯,但是英語真的值得我們的孩子從小花這么大的精力去對付嗎?誰都知道將來的時代是一個語言匯總的時代。英語勢必會成為中國人的一種日常交流工具。而大多數人學習語言的最好方式就是通過日常的對話和使用。既然未來的時代,我們有著普遍運用英文的機會,花這么多的力氣從小去學,應該更多的是為了應付仿佛還很遙遠的高考吧……
對一個孩子而言,學好數學能提高自身的邏輯分析和判斷能力,學好語文能增強文化素質和修養。那么學英語類,除了溝通交流還有什么用處?真的有這么重要嗎……
我也很困惑。
一直以為我們所需要教的教“材”就像是在菜市場買回來的“菜”,需要我們進行加工,包括擇菜、洗菜、切菜、配菜、依據營養成分和個人口味等因素進行烹飪等環節;教材的處理也需要我們教師對教材的內容依據學生的水平和其他教學實際進行篩選、處理,甚至需要就像烹飪時需要加上一些調味品一樣加入一些自己的東西,從而做出一道營養豐富的適合個人口味的菜肴,而不是教材上有什么我們就教什么,或者說買回來什么菜就吃什么菜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