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p m f 教學反思
3.應該注重研究兒童的心理,努力創設可交際、對話、富有童趣的情境。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兒童喜歡在互動中學、對話中學、童趣中學,他們富于幻想,所以老師必須發揮教學的藝術性,創生良好的教學生態環境。
4.當然這節課在聲母與韻母拼讀上還有問題。對學生來講,這個階段的拼讀只是剛接觸,所以,在引導學生根據組合的音節,進行拼讀訓練要強化。從課堂的反映來看,學生對拼讀有難度,教師應該交給正確的拼讀方法,對于難拼的應反復的強調,這是比較遺憾的地方。
《b p m f》教學反思
【設計理念】
“語文一旦與生活相聯系,馬上就能生動活潑起來”。在本教學設計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知識、言語、情感等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的契合點,把文本嫁接于豐富多彩、興味盎然的生活之樹上,對現有的文本進行“活化”處理,就能使學生在喜聞樂見中學習拼音。
【教學目標】
1.學會聲母b p m f,能夠讀準音,認清形,并能正確書寫。
2.認識音節,學習“兩拼法”,能準確拼讀b p m f與單韻母組成的音節。
教學重點
1.教讀、教寫b p m f
2.學習拼讀音節。
3.教學帶調拼讀。
【課前準備】教師準備:教學課件、掛圖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激發情趣、談話導入
我們已經認識了韻母家族的6個朋友(出示a o e i u ü)一起讀讀,你們讀得真準,能不能按字母順序擺一擺,再按順序讀一讀。你們記得真清楚。這節課我們一起到拼音王國里再認識四個聲母家族的朋友,你們愿意嗎?
[設計意圖]用擬人化的口氣敘述舊知,導入新課,引導學生一起到拼音王國里再認識四個聲母家族的朋友,充滿生活情趣。
二、創設情景、學習“b p”音形
(一)導入新課
指導兒童看“情境圖”,通過談話引出有關聲母。
師問:爸爸帶著一個小朋友去看什么呀?(看大佛)對,這就是“大佛”的“f”,相機出示卡片“f”指著圖上的山坡部位,問,他們看大佛,要先爬一段什么呢?(山坡)這就是“山坡”的“p”,出示卡片“p”,這個小朋友看到大佛很好奇,就想用手去──(摸),這就是“用手去摸”的“m”,出示卡片 “m”。這個時候旁邊的大喇叭正在廣播:“大佛是文物,我們要愛護文物,不要用手去摸!”這就是“廣播”的“b”,出示卡片“b”。
[設計意圖]練習生活親情導入,使語文課堂充滿的生活味兒。這樣的設計,可以使小學生學得親切自然。
(二)教學發音:教學聲母“b”:
1.看圖說話引出b。
圖上畫著誰?他在干什么?
b這個音就是把“廣播”的“播”讀得又輕又短。
2.教學b的發音,認清字形。
(1)先讓學生知道讀音是“廣播”的“播”,然后教師示范,學生仔細觀察老師發音時的口型變化,教師帶領學生練習發音。一定要讀的又輕又短,也可以運用教材中“波浪”的的“波”。編口訣“帆船沖浪b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