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景中獲知,在求知中得趣──《識字二·比一比》教學案例及評析
(結合聽動物叫、與事物打招呼、仿動物態、說果子味、色等特點豐富詞語信息,在這一過程,學生的生活經驗被充分調動,并與學習信息產生耦合。而當抽象的文字符號能轉化為形象的表情、身姿、聲音活動時,即意味著學生已經通過活動體驗形成了對這些名詞的直覺理解,在內心初步建立圖文聯系)
2、(點擊:圖片消失,注音的八個詞語重新排序)瞧,畫面不見了,詞語朋友戴著拼音帽子出來見我們了,你能準確地喊出它們的名字嗎?(注意有ao的字的音準)
3、(點擊:拼音消失,留下詞語,詞語重新排序,序同課文詞串序)詞語朋友們玩熱了,瞧,它們摘下了拼音帽子,又排了排隊。你還認識它們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讀詞,從讀準到讀出詞串的韻律感。
(采用兒童感興趣的語言引導孩子在具體情境中通過與不同形式出現的詞語朋友打打招呼的活動體驗自主學習知識。)
4、小朋友們認得真快!我也都記住了。看,我這兒有個信封,里面有八張詞語卡片(邊說邊將信封取出,將里面的詞語卡片倒在實物投影儀的臺面上)看,小鳥、桃子、蘋果、杏子黃牛、鴨子、紅棗、花貓(一張一張讀)其實每個小朋友的課桌里都有這樣一個信封,請你也試試,看看你能不能像我一樣讀得又快又準?
5、剛才讀詞語的時候,我發現這八個詞語很特別,它們有的是一家人,我覺得“紅棗和桃子是一家人,因為他們都是水果。”(邊說邊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請你幫它們分一分,誰和誰是一家人?
⑴ 個體活動(活動中教師隨機運用肯定評價保證個體活動的實效)
⑵ 交流
(活動化學習充分釋放學生思維潛能,讓思維積極活動起來,相信孩子們會創造性的將詞語融入句段中表達自己的看法,詞語也將以新的儲存方式──歸類儲存于知識庫中。)
6、老師也分了分,看(課件──課文插圖,下端一排詞語,左邊四個:黃牛、花貓、鴨子、小鳥,右邊四個:杏子、桃子、蘋果、紅棗)哎呀,怎么詞語朋友沒有和圖畫在一起了呢?這可不行,快請小朋友們幫它們找找名字,讓他們在一起吧。
例:師點擊圖問──喂,喂,我的名字在哪里?在詢問時注意問句的變化,如:模擬動作仿聲──喵,喵,我的名字在哪里?并結合事物特點采用不同的聲音、表情、語調、體態語言來詢問,如:代蘋果問時微笑著、輕輕地、甜甜地問:喂,喂,我的名字在哪里?待學生舉著詞卡說完后,教師拖動相應的詞語至對應的畫面附近。待所有詞語都被拖到相應畫面旁后,請小朋友再齊喊它們的名字。
(教師是兒童情感的“激發者”,在教學中,教師直接參與到情景中去,真正進入角色,并充分利用語言進行渲染、鼓動,使創設的情景更加能起到激發孩子情感和學習熱情的作用。)
7、(點擊:黃、貓、杏、桃、蘋、紅六個字變色變大)今天,這些字朋友想到黑板上去玩。它們變成了小朋友的樣子,你們看誰來了?(出示一張張以小朋友輪廓為底的自做的生字卡片──黃、貓、杏、桃、蘋、紅,生逐個喊“小朋友”名字)
8、聽老師讀字,請在詞串中找到這些字,用圓圈圈起來。
例:“黃牛”的“黃”,“金黃色”的“黃”。
9、這些字老師在其它地方也看到過。(隨機出示喜之郎果肉果凍、一瓶冰紅茶)帶學生讀包裝紙上的字,引導學生回憶生活經歷,說說曾經在哪兒見過這些字?肯定在生活中識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