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教學設計
4、落實低年級識字重點 ——妙
語文就必須突出語文味,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通過把生字用紅色突出、結合動物圖形、板書設計等細節處理,似乎只是朗讀指導,卻能在不多花一點時間的基礎上,隨文復習生字、理解詞語,反復出現的生字詞多形式、趣味性地巧妙融入到課文細讀中,完成第二課時讀的目標又能把低年級以識字為主的理念落實到實處,一舉多得。
[課時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復習鞏固生字,會寫兩個字;正確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學會朗讀疑問語氣的句子,背誦課文;了解動物尾巴的特點。
2、 過程與方法:
創設情境,通過游戲、比賽等趣味性活動,感悟體驗文本內容,讓人文性與工具性有機結合。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孩子觀察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和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正確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懂得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學會朗讀疑問語氣的句子
[課前準備]動物圖片、動物頭飾、課文字條、課件
[教學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趣味回顧。
(一)字詞游戲
森林王國又要(指讀課題“比尾巴”)有一只小猴子正趕過來呢!他必須爬一座識字山,過一條詞語河,可它不認識上面的字。你們能幫幫他嗎?小裁判們可要睜大眼睛嘍,讀錯了,小猴子就到不了比賽現場了
1、小猴子爬山:復習生字,全班,小組賽讀、組詞、造句
2、小猴子過河:復習生詞,全班,小老師帶讀
二、趣味感知
1、換位體驗
為了報答我們,小猴子要帶我們去尋找神奇的尾巴。瞧!播放介紹生活、自然中這六只小動物尾巴的視頻。
2、我是小作家
你看到了什么?(學生看完后,引導自由創作不局限框架,一句、兩句,類似于課文,完全不同于課文都行,尋找創作者的感覺、感受,挖掘真實情感。)
3、感悟文本
播放課文內容動畫,師配樂朗讀。
比賽前小動物們想練習練習,請張老師當播音員呢,聽仔細了,等下當裁判時看誰介紹的聲音比張老師還美?
三、趣味細讀
(一)、學習問句。
小裁判們(生應“誒”),比賽開始了,猴子、兔子、松鼠是一組,公雞、鴨子、孔雀是一組,(貼上動物圖形,內有相應的詞語)我們先來看看第一組,它們是怎么比的?(分組學習中滲透詞語解釋、詞語復習、反義詞、問句)
1、先看第一組動物的尾巴。[出示三個尾巴,讓三個學生上臺拿著,引導中相應板貼尾巴特點的詞語]
a請同學們比較一下第一條尾巴與第二條尾巴有什么不同?
(一條又細又長,一條又粗又短),出示“長、短”字卡
(1)短 (找與短意思相反的詞),這種意思相反詞語還有哪些?
(2)引申反義詞,做動作引導,如上——下、前——后、左——右 師生表演,如高——矮(師生站一起)、遠——近(生一個在最后一桌,一個站在師跟前)黑——白(黑白雙面紙)、胖——瘦(豬八戒、孫悟空)
b接著我們來看第三條尾巴,它像什么呢?
(一把傘,等等…… 。指導學生說完整話:這個尾巴好像……)
(1)傘:聯系實物或板畫(降落傘而不是雨傘)
2、 第一組的動物尾巴我們觀察完了,那小裁判們,你們的頭腦中出現問號了嗎?(板書:大“?”)根據這三個尾巴你們想提出什么樣的問題呢?
小裁判們問得都不錯,開動了自己的腦筋。
3、獅子大王列出的比賽項目也是以問的方式?誰知道是什么呢?請同學們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