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教學案例
一、教學思路簡介:
《比尾巴》是新編教材第一冊中的一篇對話形式的兒歌。課文采用三問三答的形式,向孩子們介紹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雞、鴨子、孔雀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課文中那瑯瑯上口,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大大激發了學生們朗讀的欲望。在教學中,我根據初入學兒童的認知特點和天性愛動的特點,以“讀”為主線,把課堂組織“活”。
在本課教學中,我首先創設情境,從而激發起學生對本課學習的興趣,然后鼓勵學生自主識字,讓他們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在整節課中,我穿插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如自由讀、師范讀、同桌互讀、師生對讀、分角色讀,加上動作表演讀等。在讀中理解語言文字,在讀中體會感情,在讀中了解運用語言文字的形式。
我還讓學生讀中游戲,鞏固新課。我把六種動物的身子與尾巴的圖片分別發給12位學生,其他學生朗讀課文,當讀到“誰的尾巴長”時,拿長尾巴的學生上臺,當讀到“猴子的尾巴長”時,拿猴子身子的學生上臺,拼合成一個整體,其它幾種動物也像這樣整合,從而讓學生在讀中游戲,達到鞏固新知,積累語言的目的。
為了真正實現學生的自主實踐,提高語文課堂的實效性,我讓學生多動腦,多動口,多動手,讓他們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教學片斷:
師:剛才,小動物們夸獎同學們啦!它們說,我們班的學生不但生字學得快,而且課文也讀得好。他們想請你們參加一個游戲,你們愿意嗎?
生:愿意。
把六種小動物的身子與尾巴的圖片分別發給12個學生。其它學生朗讀課文,當讀到“誰的尾巴長”時,拿長尾巴的學生上臺,當讀到“猴子尾巴長”時,拿著猴子身子圖片的學生上臺,拼成一個整體,其他以此類推。
師:請拿著圖片的學生準備好,其余學生朗讀課文。
生:誰的尾巴長?猴子的尾巴長。
生貼圖。
生:誰的尾巴短?兔子的尾巴短。
生貼圖。
生:誰的尾巴像把傘?松鼠的尾巴像把傘。
生貼圖。
生:誰的尾巴彎?公雞的尾巴彎。
生貼圖。
生:誰的尾巴扁?鴨子的尾巴扁。
生貼圖。
生:誰的尾巴最好看?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生貼圖。
師:圖已經拼好了,請小朋友們看一看,評一評,誰的尾巴最好看?
生: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師:在大自然中,還有很多小動物,它們的尾巴各不相同,你還知道哪些小動物的尾巴有什么特點?
生:小貓的尾巴長。
生:馬的尾巴長。
生:金魚的尾巴扁。
生:小狗的尾巴翹。
生:長頸鹿的尾巴好像小辮子。
生:錦雞的尾巴很美麗。
生: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長。
生:牛的尾巴長。
師:小朋友們說得真好,除了你們說的這些小動物,大自然中還有很多很多。同學們回家可以看看《動物世界》這個節目,或者讓爸爸媽媽帶你們到動物園中去看一看,然后把你看到的告訴老師,好嗎?
生:好。
師:現在咱們也來編課文,跟作者比一比!來,請你們四人一個小組,選出你喜歡的小動物,也來學著課文編一編吧!如果有問題可以找老師。
生四人一個小組編兒歌。
師:哪個小組來說一說你們編的兒歌。
生:《比耳朵》
誰的耳朵長?
誰的耳朵短?
誰的耳朵好像大扇子?
兔子的耳朵長。
小馬的耳朵短。
大象的耳朵好像大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