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二·比一比》教學反思
《比一比》教學反思
織里實驗小學 葉建紅
《比一比》是一節識字課,識字課的主要教學任務就是落實生字詞的教學及鞏固,落實"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教學理念.怎樣的一節課才算是一堂好課,這一直是我思考的問題,也是我一直迷惑不解的.我希望自己能上好一堂好課,也努力去設計好教案.
興趣入手
"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低段的語文教學應體現趣味性,識字課更加枯燥,乏味,所以趣味性是極其重要的.在本課中,我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將學生帶入課文意境之中,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如:課始,我引入:丁丁家的院子里有濃濃的樹陰,綠綠的小草,真是一個美麗的農家小院呀,小院里東西可多了,你看到了什么 (指生說)
隨著學生的回答老師出示課件,fiash動畫吸引著學生想認讀的愿望.
"請拼音朋友幫幫忙,自己試著拼一拼,讀一讀",
讀著這些詞語,你發現了什么 它們可以分成哪兩類 (水果類和動物類).
是呀!這些詞寶寶可調皮了,分別是從水果之家和動物之家跑出來的,你能把他們領回去嗎 根據學生回答,點擊課件把詞語分成兩類.根據學生讀的情況,相機插入評價語:謝謝你把黃牛送回了家,蘋果真想回它的水果之家呀……
老師始終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在一個童話般的情境中,喚起學生主動識字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始終處在"我想讀我要讀"的狀態,培養他們主動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二,抓住難點進行教學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量詞"群,顆,堆"的意思,比較"棵,顆",能正確使用一些量詞.
根據以往的經驗,在課后的多次練習中,會多次出現一()樹,一()星星之類的習題.老師也多次講解,可總是錯了講,講了又錯.所以在設計此教案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
討論探究:"顆"的適用對象,與"棵"的區別.
出示圖片:一顆黃豆,一顆紐扣,一顆珍珠.隨著出示,讓學生說說這是什么 (出示:"一顆黃豆,一顆紐扣,一顆珍珠"的文字.)看看這些東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這些東西看上去都比較小)我們還可以說"一顆"什么呢 課件出示:一顆( )(指生答)
預設:有的同學說"一棵樹",小組討論一下是不是這個"顆"字 為什么 課件出示:一棵樹.告訴學生如何區分這兩個"棵顆"的用法.
也許是公開課的緣故,也許是課件的緣故吧,課后發現學生遇到這個題目正確率極高,遠遠高于以往的學生,這讓我很是欣慰.
另外,在理解量詞的不同用法這一難點時,我這樣設計——
出示一個杏子,看這是一個什么 (一個杏子)再出示一堆杏子,想想這要怎么說呢 (一堆杏子),這表示杏子很多很多.還可以說"一堆"什么 (一堆土,一堆蘿卜……)(出示一堆( ))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同樣的東西,也可以用不同的量詞,比如:鴨子可以說一只鴨子,許多鴨子就可以說(一群鴨子),杏子可以說一個杏子,許多杏子就說(一堆杏子)
小朋友,你會不會用好這些量詞呢 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 誰得耳朵聽得最仔細
師示范:我說小鳥——你就說(一只小鳥),我說:許多小鳥,你就說(一群小鳥),明白嗎
木頭——一根木頭 ,許多木頭——一堆木頭,座位——一個座位,許多座位——一排座位.
通過游戲,學生也很快掌握了量詞的不同用法.課后,我覺得這次課的重點,難點還是掌握得比較好.
三,識字課加強識字教學
人教版實驗教材中的識字量大大增加,新課標中提出要讓低年級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如何達成這一識字目標呢教學本課時我盡量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來識字,表達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留給了學生自由選擇的空間,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欲望,積極,愉快地參與學習.在完成識字教學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識字能力,真正做到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促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