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二·日月明》教學雜談
在教學會意字時,我們可以利用會意字的“語義”與“符號”之間的巧妙聯系,指導學生分析“部件”,編字謎,以理解字義,記憶字形。第一冊《日月明》,老師可以在執教這一課中,采用“讀韻文──談發現──編字謎”的教學思路,學生漸漸明白了“二木為林,三木是森”等會意字的字理關系,從根本上記住漢字的音、形、義。再讓學生自編自創識字歌,如“不正歪,日光晃,小大尖”,把識字與字謎相結合,在發展語言的同時,識記、鞏固漢字。
【湖北省松滋市英才實驗學校 肖武玉】
〖充分利用課文資源,教給識字方法〗
在《歸類識字二》中,教材又安排了《日月明》這一課,本課要求學生認識11個繪意字。在教學中,我從課題入手,問學生“明”是什么意思?“明”為什么由“日”和“月”兩個字組成?然后告訴學生,我們從“明”字的意思就能知道“明”字怎么寫了,像這樣的字就叫會意字,漢字中有很多繪意字。這時,老師又拿出一支削尖的鉛筆,讓學生看鉛筆的哪一頭是尖的,然后告訴學生“一頭小,一頭大”就叫“尖”,那么,你認為“尖”字應該怎樣寫呢?最后老師板書“尖”字,學生進一步感知了會意字的構字方法,增添了了解會意字的欲望,提高了學習漢字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