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園里》第一課時說課稿
比賽讀,給一位或兩位讀得好的學生發蔬菜親筆簽名照。(鼓掌祝賀。)以比賽的形式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課文的積極性,尤其是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
(六)、作業布置
我讓學生在課后跟著爸爸媽媽去菜場仔細觀察下,蔬菜有些什么特點,在下節課中進行交流。
四、說板書
由于這是一篇看圖歸類識字課文,因此我主要借助的是多媒體設備,因此板書就相對簡單了。我的板書是這樣子的:菜園里
五、反思
上完《菜園里》這節識字課的第一課時之后,如釋重負,感觸也頗多,我不僅感受到了學生在情境中識字,在生活中識字的益處,也深切地意識到,最有效得教給學生識字內容和識字方法是多么巨大的工程。
雖說是翻來覆去,簡簡單單的幾幅圖畫,幾個詞語和幾個生字,卻是讓我大費了一番功夫,真是越是簡單越是難上。在備課中,我還是實打實的一步步為學生設計了我認為最有效的學習方法,但實施起來總沒有想象的那么完美,一堂課下來還是存在著幾個問題。
首先是識字環節設計方面。我識字的環節是這樣設計的,先出示圖片,根據圖片認讀詞語,接著去掉圖片,根據拼音認讀詞語,再是去掉拼音讀詞語,最后才落實到生字。這個識字環節的設計從學生學習的情況出發,從簡到易,還是比較實在的,但是當中還是存在著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根據圖片認讀詞語的時候,我忽視了學生的第一印象是最深刻的,應該在這個時候多強調難讀的或是容易讀錯的拼音。這個時候教學拼音重點有助于學生很好的記憶,那下面幾個環節當中如果學生還有不會的稍微再強調些就可以了,而我則是本末倒置了,在這些詞語首次出現的時候并未很好的強化,到后面幾個環節中則是反復地叨念,但是收效甚微。第二個問題就是在去掉拼音讀詞語的時候,把一些不需要認讀的生字、詞語也去掉了拼音,這就拔高了學生的要求,超出了自己制定的學習目標。
其次是說話這個環節的設計,既然是說話,那就是說會讀詞語后的運用。可以放在去掉拼音認讀詞語之后,而我把說話的環節放在了根據圖片認讀詞語這里,似乎有點超前了。最后是初讀課文這個環節當中,我要求學生不但要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還要他們美美地讀出菜園的美麗風光。對于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這是相當有困難的。課文比較長,學生如果能正確流利地讀出整篇課文,那已經是相當不錯了,怎么還可以要求那么高呢?
通過與其他老師的交流,我懂得了自己上課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緊扣文本,踏踏實實地備課,我相信只要努力,自己一定能更好、更快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