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鄧小平爺爺植樹》教學設計
2)“鄧爺爺挑選了一棵茁壯的柏樹苗,小心地移入樹坑,又揮鍬填了幾鍬土。”抓住“挑選”、“小心”、“揮鍬”進行品讀。
3)“他站到幾步之外仔細看看,覺得不很直,連聲說:‘不行,不行!’又走上前把樹苗扶正。”抓住“仔細”、“連聲”等詞語進行品讀。從中體會鄧小平爺爺那份認真,那份執著,讓人感到他不僅僅是在栽樹,而且是在播下一個心愿,在精心地描繪美好的未來。
5.“‘小平樹’成了天壇公園一處美麗的風景。”“美麗的風景”美在哪里?(樹長得茂盛、漂亮;是鄧小平爺爺親手栽種的;鄧小平爺爺為我們做出了好榜樣;很多人去參觀,懷念鄧小平爺爺;這些樹同樣見證了我國改革開放30年來所取得的成就,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富裕,鄧爺爺栽的樹也越來越茁壯了,我們的祖國像這樹一樣枝繁葉茂、生命力旺盛……)
三、拓展活動。
1、師:鄧小平爺爺用改革開放的政策,帶領中國人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81歲高齡的他,親手栽下柏樹,用實際行動告訴小朋友要熱愛祖國,綠化祖國。你──一棵正在茁壯成長的小柏樹,想跟鄧爺爺說句什么話呢?
2、寫一寫
3、交流。
4、作業:向家長詢問了解、可以翻閱有關鄧小平爺爺的書籍雜志、也可以上網查閱有關的資料。
各自通過各種途徑或運用各種辦法搜集有關鄧小平爺爺的事跡資料。
四、指導寫“的、行”兩個字。
五、板書:
鄧小平爺爺植樹
手握 挖著 不肯 挑選 移入 填了 扶正
鄧小平樹
植樹造林 綠化地球
教學反思:這篇課文的難點在于如何讓學生體會到熱愛祖國,綠化祖國的情感,并能將這種意識運用于日常生活中。我還沒開始教這課時,就覺得這課挺不好上的,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鄧小平爺爺的時代離他們實在太遠了,而且他們不能完全理解本課的主題。況且課文篇幅又是那么長,三百字左右的課文對于一年級下半學期剛開學的學生來說,確實大部分學生要跳一跳才能讀上來。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盡快體會感悟,我只能先布置學生回去預習,讓他們先自讀課文。課堂上我簡單介紹講述了鄧小平爺爺的一些故事,激發情感,但是我心里還是沒底,直嘀咕:講得那么用勁,不知道學生能聽進幾成呢?課后,我覺得要上好這篇課文,還要讓學生更充分了解鄧小平,通過一些資料,如視頻、故事讓學生知曉,體會鄧小平的為人,進而體會鄧小平種樹的“執著、認真”。朗讀課文固然是學習的重點,但是一篇課文今天讀不好,明天還可以繼續讀,我想,當孩子們回家被家長問起,今天學了什么,我希望我的學生能告訴他們的爸爸媽媽:鄧爺爺植樹非常認真,鄧爺爺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鄧爺爺非常偉大……。這些話也是課堂拓展環節:你想跟鄧爺爺說句什么話,學生的回答很精彩,出乎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