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乎乎的小手》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胖”等13個生字,會寫“看”等6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親情。
2.過程與方法:圍繞“手”抓主線快速讀懂課文內容;讓學生通過小組表演朗讀的方式感悟親情;借助綜合性的實踐活動強化教育,以動作演示等多種方法識字學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會感恩,懂得以愛回報愛。
二、教學重點:
1.學習朗讀,感悟親情的溫暖。
2.認識“胖”等13個生字。
三、教學難點:在綜合性的實踐活動中進一步感化心靈,滲透多元智能教學。
四、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①文中蘭蘭的畫──《我的小手》;②生字卡片。
2.學生準備:①制作親人大手的藝術拓印畫;②留心觀察家中的長輩是怎樣關心、照顧自己的;
五、(第一課時)教學過程預設
(一)猜謎導入,激發興趣
1、師:你們喜歡猜謎嗎?老師出個謎語給你們猜一猜。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打一身體部位。
2、師:請伸出你的小手,告訴大家是怎樣的一雙手。[請一名胖學生在黑板上拓下自己的手印]這是怎樣的一雙手呢?(設計意圖:點燃現場氣氛,喚起學生的參與熱情。)
3、師:[相機板書課題:胖乎乎的小手]除了“胖乎乎”,你還能用哪些詞語來形容這雙小手?相反的,我的手是怎樣的呢?(設計意圖:積累“肉乎乎”、“肥嘟嘟”和“瘦巴巴”詞語,鍛煉口頭造句能力。)
4、師:看著課題,老師再出個字謎考考你,十五天,什么字?[學習生字“胖”。]
(二)激疑讀文,粗知大意
1.談話引入。
師:有個名叫“蘭蘭”的小女孩也長著這么一雙胖乎乎的小手,有一天,她畫下了自己的小手[出示蘭蘭的畫──《我的小手》],她有很多畫,可是她的爸爸只把這一張貼在了墻上[貼圖]。哪位同學上來挑出表示這個動作的生字卡片貼在黑板上呀?[認識生字“貼”]
2.激疑讀文。
師:學到這里,你有什么疑問呢?[蘭蘭有那么多畫,爸爸為什么只貼這一張?]
師:你能讀出蘭蘭奇怪的語氣嗎?(設計意圖:不露痕跡地將關鍵問題交由學生提出,使之感同身受地朗讀出角色疑惑的語氣。)
師:你能不能從課本里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呢?[學生自由讀課文3至5自然段,讀后交流,梳理內容。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替爸爸拿拖鞋、給媽媽洗手絹、幫姥姥撓癢癢。再利用板書做“猜猜認認”的游戲,識記生字“替”、“拖”、“鞋”、“幫”,最后請學生自由說說自己的識字辦法,(設計意圖:板書既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又可利用來強化識字,一舉兩得。)
(三)表演朗讀,感悟親情
1.提出任務。
師:爸爸、媽媽、奶奶當時是怎么夸獎蘭蘭的呢?我們來演一演,好嗎?[屏幕出示表演朗讀的要求:1.先自己讀讀2—5段;2.小組分角色表演朗讀;3.評一評,議一議。]表演時,想想平常你的親人是怎樣夸獎你的,注意表情、動作和不同人物的不同聲音。
2.全班交流。
①從各組挑選最佳角色上臺表演朗讀。
②全班有感情地朗讀2—5段。(設計意圖:啟發學生通過回想親人夸獎自己的情形深入角色的內心,借助小組合作表演,使學生自己感悟到課文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濃濃親情,并且互相指點,促進彼此的有感情朗讀。教師還借助評選最佳演員的手段激起學生的表現欲,這一環節的設計反映出閱讀是學生自主探究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