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乎乎的小手》說課稿
(四)、合作探究,細讀體悟
1、多媒體展示第一自然段,讓學生自由朗讀,讀后質疑。
學生可能問:“全家”是指哪些人?(學生如大多知道可立刻解決)
“這張畫”是指哪張畫?(學生如大多知道可立刻解決)
全家人為什么喜歡蘭蘭的這張畫?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使他們在無意中轉入正題;扣第一自然段質疑設置懸念,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自由讀文感悟,用“──”畫出疑問句,用波浪線畫出感嘆句,看讀文后有什么收獲,有什么疑問。提出來討論交流。
設計意圖: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是社會的需要,也是學習本身的需要。讓學生合作學習,能培養合作能力,彌補獨立學習的不足,增進情感溝通與智力互補,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接下來我安排學習合作學習課文。
3、指讀找到的感嘆句,討論交流讀后有什么收獲。
學生匯報讀,教師讓學生歸納填空,說說日常生活中你發現誰的手干了什么?
4、相機重點指導朗讀對話。想想該怎樣讀出感情。
蘭蘭:我只是畫了自己的小手啊!我有那么多畫,您為什么只貼這一張呢?
蘭蘭:等我長大了,小手變成了大手,它會幫你們做更多的事情!
媽媽:“這胖乎乎的小手給我洗過手絹啊!”(笑著讀)
爸爸:“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過拖鞋呀!”(語調上揚)
姥姥:“這胖乎乎的小手幫我撓過癢癢啊!”(夸獎的語氣)
5、讀課文,加深理解(熟讀成誦):
加“•”讀重音。
引導學生想想平時姥姥、爸爸、媽媽是怎樣和自己說話的。
交流:
他們的語氣和藹可親,充滿關愛和稱贊。
蘭蘭的語氣天真活潑,有禮貌。
誰來扮演爸爸、媽媽、姥姥,讀讀他們的話。
⑴ 自由選擇讀: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多讀幾遍;再讀給大家聽,然后引導全班進行評議(舉例說明)。
這種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的方法,能逐步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⑵ 指名朗讀:
同樣一句話或一段話,讓多名學生讀,讀后分別說說自己為什么這樣讀。學生個體不同,對文本的理解和朗讀的處理也不一樣。
只要學生說得有理,而不偏離課文的意圖,我就沒有強求一致,而是尊重他們的獨特感受。
⑶ 角色朗讀:
四人小組先分角色朗讀;再指定一組或兩組展示讀,讀后引導評議。
⑷ 朗讀全文,加深理解課文內容: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練習背誦。
設計意圖:讀書百遍,其意自見。讀是積累語言、感悟文體的根本方法,是閱讀教學的主旋律。本課對話較多,如果沒有讓學生進行朗讀實踐,學生就無法理解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因此,我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感悟理解。
5、聯系課文還合作回答先前的質疑:
全家人為什么喜歡這張畫?
出示幻燈片,引導學生補充句子,讀句子:
爸爸喜歡蘭蘭的小手,是因為( )。
媽媽喜歡蘭蘭的小手,是因為( )。
姥姥喜歡蘭蘭的小手,是因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