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和松果(第一教時)
學習目標:
1、認識“聰、活”等11個生字。會寫“意、總”兩個字。
2、學習課文1~4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滲透環保意識,維護生態平衡。
重點:落實在通過感情朗讀,體會文章底蘊。
難點: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依存關系。
預設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猜謎語:腦袋圓圓、眼睛圓圓,滿身絨毛,尾巴像傘。
2.板書:松sōng 是平舌,鼠shǔ是翹舌。你對松鼠有什么了解?
3、揭題:松鼠和松果
4、松鼠和松果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初讀感知
1.范讀。邊聽邊想你知道了什么?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通讀順。教師巡視,相機指導。
3.朗讀反饋指導:哪些小朋友愿意把故事講給大家聽聽了?(分段朗讀)
過渡:看到大家讀得這么棒,老師要獎勵大家去大森林看美景。(師描述一路上情境,生閉眼想像)
三、細讀感悟
(一)出示松林和松果的圖片:
1、你看到了什么美景?如果你是那只松鼠,看見那么多的松樹和松果,你想說什么?
2、(如果我是小松鼠,我很想贊美一下松果,誰也有跟老師同樣的想法)
出示句子指導朗讀:“每個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在生活中,小朋友也一定遇到過這么開心的事情吧!能像小松鼠一樣的說說嗎?(同桌互說)
提供句式(機動):西瓜是那么( ),那么( )。
紅燒肉是那么( ),那么( )。
你愿意把文中的這段話讀給大家聽聽嗎?(為了讀得更好,你可以先和同桌討論一下怎樣讀才能更好,然后練習一下。)
指名讀,齊讀。
(二)朗讀感悟(2-4段)
1、出示另一幅圖(吃、栽的書中圖片一):大家看,松鼠們在干什么?
出示:每次摘松果,吃一個,就在土里埋下一個。
你能不能在課文中找到這個句子,把它劃下來并認真讀讀。
指名讀,隨機糾正讀音。
2、讀了這個句子,你想知道什么?交流感悟。(答案就在課文中,你們自己去找吧)
根據學生回答,隨機引導出示2、3段
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樹,總有一天,一棵松樹也沒有了!
沒有了松樹,沒有了森林,以后到處光禿禿的。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他們吃什么呢?到哪兒去住呢?
(這就是松鼠為什么“每次摘松果,吃一個,就在土里埋下一個。”的原因。請你認真地讀讀,有困難的請同桌幫幫你。)
指名讀,齊讀這兩段。
3、再讀感悟、加深體驗
①是呀,他們會吃什么呢?到哪兒去住呢?
(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體會松鼠的心情。)
②小朋友想的辦法松鼠都想到了,行嗎?
③如果你是小松鼠,你這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④那你就帶著這種擔心、著急、害怕的心情來讀讀其中的一句話吧!(生自由讀——同桌讀——師生配合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