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葉圓圓》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意圖】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減少教師語言:
⑴ 《荷葉圓圓》一課是一篇充滿童真童趣的課文,教材配的插圖與語言文字,相互切合,根據教材這一特點,我首先板畫了一張荷葉,讓學生說說是誰,再呈現了整池的荷葉,讓小朋友欣賞說話。然后,變靜為動:小水珠在荷葉里滖動,眨著亮晶晶的眼睛;小蜻蜓張開雙翅,停在荷葉上;小魚兒在荷葉下快樂地游來游去……,這一切讓學生看入了迷教室里安靜極了,學生沉浸對美麗的荷葉、可愛小動物的欣賞之中。感受到畫面的美,并且想要通過課文深入了解、感知。
⑵ 運用課件解決難點:
對于搖籃、停機坪等和荷葉的相同處的認識,我也利用能夠了課件,讓小朋友看著搖晃的搖籃,以及停著飛機的停機坪,在比較中體會,減少了老師許多不必要的解釋。
⑶ 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我設計了“荷葉還會是誰的什么呢?”;“小水珠眨著眼睛看到了什么”;“青蛙站在舞臺上會怎么唱”;“蜻蜓休息了以后又要去干什么呢?”;“魚兒捧起水花想對我們說什么?”等問題讓學生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力。在想像中體會課文中小動物在荷葉中找到的快樂,感受、體驗生活的童真童趣。減少了老師許多的提問,使教師語言更精煉。
⑷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本節課中我讓學生選自己喜歡的小節充分的朗讀、討論、背誦。同桌互相檢查,說給同桌聽等形式增強學生合作意識。
2、突出識字重點:
識字是本節課的重點,人教版教材的特點是認寫異步,即要求認的字并不要寫,只是要求會認即可。針對一年級學生的特點,讓它們對字、詞、句、段、篇之間的關系,有一個整體的感知,我的做法是:分層識字。讓學生在自學課文時,把本文要求掌握的的生字,從課文中圈出來,重點讓學生識、記之后,讓這些生字又回到課文中。在重點識記時,我采取了多種形式學生主動識記。將識字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習經驗聯系起來,學生說說在生活中比較熟悉的字,如:“停”與學生名字中的“婷”的比較,“珠”。小朋友在電視中看到過,等等。留下的是筆畫復雜不常見或陌生的生字,則讓學生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記住他們的模樣,也采取加一加、減一減,以及說筆畫等方法識記并鼓勵小朋友用說字謎的方法記生字。
3、指導觀察,認真寫字:
寫字是本課的難點,即要把字寫正確,規范,還要寫美觀。這一環節我設計了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寫正確。學生仔細觀察,哪些字容易寫錯,對易寫錯的字讓學生說說注意點進行強化記憶,如部件相同的朵和機字,朵的幾和機的幾,讓美字的兩個部件,羊字頭和大字分開、合攏,提醒千萬別把一豎和一撇連起來寫了;我字與找字的區別。第二個層次:自主寫字。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留幾個容易寫的字,讓他們自己觀察,自己書寫,培養寫字的能力。第三個層次:比較評議中培養寫字能力。展示學生的作業,讓小朋友評議,并與自己的作業比較。提高學生自己觀察、正確寫字的能力。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主認識本課12個生字,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字的熱愛和主動識字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