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下雨了教案
教學背景分析:
《要下雨了》是小學語文書第二冊中的一篇閱讀課文,是一篇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全文共8個自然段,主要從“燕子低飛、魚游到水面、螞蟻搬家”三種現象,講了下雨前的一些小動物的活動特點及發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本篇童話共塑造了4個童話動物形象:燕子、小魚、螞蟻、小白兔,這些小動物都是孩子們平時很喜愛的,也是孩子們樂于親近的。本課教學的對象是一年級學生,學生通過讀課文能知道的是:燕子低飛、魚游到水面、螞蟻搬家這三種現象預示即將下雨。可要想使學生理解這三種現象的緣由,就是個難點了,特別是學生對要下雨了的自然現象曾經經歷過,但他們可能從未把這些自然現象與下雨前的征兆結合起來。這便有待于我們去幫助學生建立自然現象與天氣間的聯系,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理解能力,朗讀能力。這篇課文,在生動有趣的語言文字中,有機地滲透著身邊的自然科學知識,在學生幼小的心靈里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學生情況:
一年級的學生已有了初步的朗讀能力,通過理解課文,學生在讀文中對話時可以把對話讀正確、通順、讀出一定的語氣,但在進一步體會朗讀方面還有待于進一步的引導。例如:分角色朗讀時,特別注意引導學生體會語句中重音的作用。只有當學生干自己喜歡干的事就不會厭倦,而會覺得是一種樂趣、一種心理需求的滿足。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合適的教學方式 。
技術準備:自制課件。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理解生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下雨前一些小動物的異常表現。
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指導學生讀好對話,特別是指導讀好帶有疑問語氣的句子。
2.幫助學生理解為什么快要下雨的時候燕子飛得低,小魚游出水面,螞蟻搬東西。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
今天老師呀,要給你們講一個故事,你們想聽嗎?
一天,小白兔挎著竹籃,拿著鐮上山去割草,它剛剛來到長滿青草的山坡上,不一會,他就覺得很悶,怎么回事呢?正在納悶時他都遇到誰了?請看大屏幕
1、放課件1。
2、孩子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呀?
3、板書課題:要下雨了
4、導入新課:
《要下雨了》是篇童話故事,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童話中吧!請同學們把書打開。
二、初讀課文,隨文識字
1、自由讀課文,不能加字,不能掉字,讀準每個字的字音,老師建議你們還拿起鉛筆把要求認的字和要求寫的字圈起來。
(讀的快的同學表揚,請他們再讀一遍)
2、請讀完了一遍的同學停下來,同座位互相說說你是怎么記住剛才圈起來的那些字的,還要一起把它們多讀幾遍。
3、老師把大家圈起來的字收集了一下,現在來考考大家,看你們記住了沒有。
4、仔細看大屏幕上的字,說說哪些字在讀的時候要特別讀準呢?你帶讀一遍好嗎?